愿你成为理想青年
有件趣事,今人恐怕不太容易注意得到。如今我们提到青年这个词,脑海中会立刻和奋发向上、朝气蓬勃、新时代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但是古人却很少使用“青年”,诗文中多用“少年”“青春”,“老夫聊发少年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年这个词,其实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才被广泛使用。新式学堂教育之下,学生群体壮大成长,青年便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流行词汇。不仅学生是青年,民国时期的一众著名教授也尽是青年,他们几乎都是19世纪的80后和90后。
刘半农26岁成为教授,刘文典27岁成为教授,嗜酒如命的语言学家黄侃任国文系教授的时候只有28岁,当代植物学奠基人胡先骕成为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植物学教授时只有24岁……他们著书立说,传承文化,是那个时代的中坚力量,是开拓者,是奠基者。
跟风易,开拓难。世界上本没有路,开拓者们走来,便成了路。
百年之后,薪火相传,20世纪的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青年开拓者。有开拓精神的人,永远是青年。他们“永不毕业”,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拥有无限可能。而也只有那些具备开拓精神,保持热情,并全力以赴的青年才能在未来成就一个个属于时代的传奇。
点击观看纪实话题片《开拓者,永不毕业》
“此刻,做最完美的自己”
中国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金博洋
金博洋,中国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中国队奥运记录的保持者。
他年少出道,就完成了冰上高难度动作,被公众和媒体认定成“天才少年”。在平昌冬奥会上,他用扎实的基本功和轻松的心理状态,完成了自己的“冰上节目”。
最终,他以实力获得了平昌奥运会男子花样滑冰第四名的成绩,刷新了中国男子单人滑的奥运会纪录。
赛场上的金博洋
然而平昌冬奥会后,金博洋一度被外界质疑,身体的伤痛让他进入了体育生涯的低谷,但是他没有放弃。提到那段经历时金博洋说:“不能这样一直失败下去,那段时间是‘用自己的失败提醒了自己’”。
他在历尽千帆中成长。2022年北京冬奥会“金博洋战胜金博洋”的话题冲上网络热搜,代表着金博洋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重新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天才少年”的冰上四周跳每次都能惊艳世界,并不是偶然。金博洋说:“我喜欢每个跳跃的瞬间,我记得住每一次滑行和旋转,我享受我进入状态……以前我只想拿奖牌。这一次我想突破自己,拿精神上的金牌。”
奥运会赛后,金博洋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自己的奥运个人赛圆满结束,这四年的起起伏伏经历了很多。有时候情绪会很低落 ,非常难过。但是我一直坚信我热爱的花样滑冰带给我的快乐和光。”
花样滑冰是一项特别美的运动,金博洋在冰面上释放能量的的时候,“像在飞”。“全世界都在等我突破花滑技术的极限,但更难的其实是突破⾃⼰的极限。”金博洋说,“我觉得运动精神,就是开拓精神。不是要去战胜对手,而是要超越自我,开拓自己身体的可能性,去开拓一项运动的可能性。”
对于金博洋来说,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而开拓,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
“我现在又年轻、又理智、又理性,身体和精神都正处于一个非常‘黄金’的状态,我觉得有更好的机会突破自己。这里面也有我想要那种开拓的精神。”金博洋笑着说道,“花样滑冰像我生命一样,不可分割。我滑的不是分数,而是此刻做最完美的自己。”
站在上帝的视角翩翩起舞
90后女特技飞行教练王曌华宸
王曌华宸是个北京姑娘。90后的她,是国内第一位女性特技飞行教练。“天空中没有参照物,没有速度感,能体会到想去哪儿去哪儿的那种自由感。”华宸说。
小的时候,华宸就喜欢看蜻蜓,蝴蝶和鸟在天空中飞翔。或许那时她便有了飞翔的梦想。17岁的华宸第一次和飞机“亲密接触”,从此就与飞行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她走上了学习飞行,掌握特技飞行技术,加入专业特技飞行表演队,自己开航校的人生道路。
王曌华宸在训练场
2014年,华宸毅然地辞去了已经工作了两年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伦敦总行的审计师工作,追逐梦想。她在伦敦开设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飞行学院(Fly aviation UK ltd),学院拥有6架飞机和3个小型机场的永久使用权,而且已经获得了为中国学院提供国际认可飞行驾照的培训资格。
为了向英国雅皮士特技飞行表演队证明自己,她开始参加比赛获取飞行经验,并真的在英国特技飞行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她成为雅皮士特技飞行表演队第一个非军方的中国籍女特技飞行员。2015年9月,华宸和雅皮士特技飞行表演队一起在郑州航展完成了她的中国特技飞行首秀。
带人体验特技飞行中的王曌华宸
去年,她回到国内,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飞行公司福来航空。她逐渐完成从特技飞行教练向企业经营者的角色转变。但她仍然热爱在天空上飞翔的感觉——驾驶着飞机做特技动作,是站在上帝的视角翩翩起舞,这种体验让她愉快,“我特别享受飞行的过程”。也是因为飞行培养了华宸的自信,支撑她度过了生意场上的诸多困难,也跨越了许多从未想到的障碍。
如今,华宸正在自己的家乡,以一名女性特技飞行员和特技飞行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人完成飞向蓝天的梦想。她正凭借着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开拓着新的领域,并致力于打破行业中的性别壁垒。
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她无疑都是一个开拓者的形象,优雅、独立、自信、无所畏惧、永远向前。开拓是什么?“开拓是把美好带给更多人。”华宸说。
“永远不要停止追击”
00后“追风者”苏镝坷
苏镝坷是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大三的学生,而“追风者”指的是实地追踪、观察极端天气现象的人。
苏镝坷在高中时代就是一名气象爱好者。2012年他看到了一部名为《追击龙卷风》(Tornado Alley)的纪录片,片中美国电影制作人肖恩·凯西与一组科学家团队,开着一辆能抵御时速超过300公里龙卷风的改装装甲车,闯进了龙卷风的中央,近距离拍摄了内部的影像。苏镝坷大受震撼。
喜欢摄影的苏镝坷发现了“新大陆”,两个爱好刚好合二为一,于是,他立志做一名中国的“追风者”。
苏镝坷拍摄的超级悬球状云
不过,做“追风者”的过程,痛并快乐着。苏镝坷和他的搭档们都利用业余时间自费拍摄。器材成本高,时间成本高,风险大,能够拍摄出完美画面的成功率仅有30%。
一次,苏镝坷由于“贪恋”与风暴相遇,夜间赶路,陷车被困。暴雨的积水几乎要没入车里,苏镝坷和搭档没吃没喝。直到一天一夜后,附近的农民才发现了他们。这是经历,也是教训。
不过,“追风”也给苏镝坷留下过绝美的记忆和非凡的感受。“那种感受很‘哲学’,很难用语言描述。”苏镝坷充满感情地说道,“他(指天气系统)是有脾气的,有时候配合你,有时候不配合。他也是有生命的,孕育、生长、成熟,最后走向衰落、死亡。”
面对风暴,大概是每个“追风者”的愿望
但是,每一个“追风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苏镝坷作为冷门科学的爱好者,正在努力打破传统摄影人的固化思维,成为思维上的开拓者,以实践去探索跨学科、跨领域融合的可能。
除了为各地的气象研究所提供数据和图像资料外,苏镝坷希望能以科普者的姿态去呼吁公众重视、关注极端天气,这有助于提高大众对气象、气候的认识。如此,在未来的某一天才可能会建立起一个针对极端天气的“大众观测网”——当人人习惯于随手记录天气,既有助于与气象部门联动,做到灾害预警,也可以为极端天气的研究留下多角度的观测资料。
“对于自然,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只能提升自己的认识。”苏镝坷说,“但是,永远不要停止追击。”
重塑“开拓精神”
开拓者永不毕业
金博洋最终战胜自己,走出低谷;王曌华宸不断提高技术,驾驶着飞机在天空上自由翻滚;苏镝坷追逐着风暴,感受着大自然的生命力……正是因为这些经历,采访时他们都表示,他们的人生因此变得骄傲且自信。
这些人还有:“⽔下中国”的开拓者周芳,她已经是三个女孩的妈妈,却并未阻止她放弃自己的梦想;宣传南狮文化,在2004年马来西亚云顶世界狮王争霸赛中⼀举成名的广西藤县禤洲醒狮团……
滑动查看更多
早在百年前,戊戌变法失败,后来成为近代考古学开拓者的梁启超愤然写下“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四海,来日方长”的名篇。他赞美肩负着重任的青年们,鼓励他们成为时代希望和民族脊梁,他期待青年们成为时代开拓者们,为东方带来曙光。百年后,新时代的青年们在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事业上,无所畏惧,专注投入,做出了相当的成绩,获得了影响力。他们不畏惧任何困难,他们代表着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开拓者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他们意志坚定,或从荆棘丛中劈开的一条小路,一往无前,或始终如一,让事业从小到大慢慢发展起来,亦或是即便极少得到回报,却也有足够的心胸、格局和智慧让后人更有勇气地踏入未来。人生是所大学,开拓者永不毕业。
短片所展示的,正是雪佛兰的品牌精神,也是雪佛兰的基因。雪佛兰开拓者,敢为人先,不畏险阻,从容面对挑战,奋勇向前,不断开拓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核,这也正是雪佛兰所倡导的:与时代同步,突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开拓无关年龄,开拓者永远年轻!
“⽔下中国”的开拓者周芳在⾃述⾥曾写道:“短短的⼀⽣中,我们能有⼏个唯⼀?能有⼏次不计结果的投⼊?所幸我有一次!趁时光未老,把故事藏在眼底,风霜留在脸上,我大步向前!”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幸鹏
作者丨一布
图片来源丨金博洋 王曌华宸 苏镝坷 雪佛兰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