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八位藤校、牛剑学霸对谈,我们发现:牛娃越厉害,父母越佛系……
每年申请季结束后,我们都会写写学霸故事。
一方面,英美高校录取并没有一套录取公式,如果能在别人家的成功经验里,摸到一些名校录取偏好,对正在申请的家庭,或许能派上用场。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另一方面,学霸并非都是天才,向上攀爬的人生,远比拼天赋更为精彩。
今年也不例外。前不久,我们联合行业内上十家顶尖机构,连续举办多场学霸分享会,与十多位牛娃在线对谈。
他们当中,有人从IB体系转申英国大学,有人从普高拿下美国名校offer,更有早申被耶鲁拒绝,后却在RD阶段拿下哈佛录取的……
听他们分享申请季的心里话,我们也好像跟着经历一趟柳暗花明的奇妙之旅。
牛娃的确优秀,托举他们的父母也不简单。
在申请这场拉锯战里,不仅需要“钱到位”,父母如何有效沟通、如何陪伴,以及如何在关键时刻不拖后腿等,都左右着整个战局的走向。
在与几位学霸对谈中,我们摘取了他们与爸妈相处的部分。来看看学霸眼中的父母,到底都做对了什么?
“让父母了解我的雄心”
实力是学霸们的共同点,但其实选择更重要。选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搞定这两个问题,申请季就成功了一半。
到底怎么选?
聪明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己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自作聪明的父母,则往往会以“为你好”之名,夹带个人意志,错失让孩子为自己负责的良机。
尊重、沟通,这是我们在牛娃父母身上看到最为明显的特质。当爸妈们将疑虑、焦急化作平常心后,孩子们反倒前行得更踏实了。
难的不是路途多苦,而是大后方是否有人撑腰。
刘雯楠是一位家住深圳,却在香港上学的跨境生。
每天早上六点,她会准时到达口岸,过两道关,乘火车到香港。下车后,她还要乘短途巴士或地铁才能到学校。
通勤往返,至少得花去她两小时,但雯楠每天如此,从未抱怨。
学霸最为厉害的是时间管理能力。就连火车上,雯楠都不会浪费时间,她会温习课堂内容、看看书。
出国本来不在父母的期望之中。雯楠虽然在香港念书,读的却是体制内普高课程,学校也不鼓励学生申请出国。
凭她的成绩,申请香港或国内好学校根本不是问题。她GPA是全年级第二,除此之外,她还参加过生物方向的夏校,曾获得全港青少年进步奖等荣誉。
但在高一时,她却产生了出国的想法。
“英式教育需要很早就定专业,如果走错路可能要重新来,机会成本很高。但美国不一样,大一大二不需要选定专业,专业也很有特色。这个体系是我向往的。”
将理想落地的难度很大。在每天功课都要做到11点、学校又没有结构化体系去支持她申请美国大学的情况下,硬着头皮申请会面临许多障碍。
但正是父母支持,让这位女孩突破限制,最终拿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等12所美国名校的录取。
在分享会上,她这么总结申请季的成功经验。
“我很感谢自己能坚持下来。在课余时间,我坚持花样滑冰,同时学业上也表现良好。”
“更要感谢的是父母,他们一直很坚持我的决定,因为这个想法(留学)完全是我自己做的,没人逼我,没人建议我。”
父母与雯楠在整个申请季保持着良好沟通。在挑选机构、学校、专业的重要节点,他们无一例外都会充分听取雯楠意见,再想着自己能提供怎样的帮助。
事实证明,看似陡峭的攀爬中,雯楠的确以毅力和自律取胜,但父母提供的保险绳,让她每一步向上,都有了底气。
信任是最好的助燃剂
雯楠是申请季里的个例,毕竟来自普高体系的学生并不多。
但即便是国际课程体系内,也经常看到打破常规的申请。比如疫情之后,选择英美双申这一小径的人数猛增。
英美双申的优势很明显,能为申请人提供更多保险,但这对个人能力要求更高。
选择这条路后,焦虑的父母很容易踌躇反复,尤其是在面对孩子进行专业选择时。
今年拿到牛津大学录取的陈昱坤就是如此。
他就读于上海一所老牌的IB学校。最开始时,热爱学术的他只想申请英国方向。
在父母看来,毕竟就读IB体系多年,如果未被梦校录取,又没申请美国高校,可能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为保险起见,他听从了父母的建议,同时申请英美大学。
没想到在选专业时,意见相左再次出现。
陈昱坤热衷物理,父母则认为应该选择就业更容易的工程专业。但,申请美国大学的工程难度很大,尤其是对中国学生。
为了说服孩子,父母希望机构导师能帮忙做“说客”,最终却被反说服。
“我一直喜欢物理,也很喜欢学术研究。如果只是为了就业,就把人生中非常宝贵的4年,花在一个自己并不是那么热爱的专业上,其实不那么值得。”
最终,在机构导师的综合分析下,父母同意了陈昱坤的选择。
作出决定后,全家人开始齐心协力往一处使劲。父母不仅帮他分担压力,还和他一起制定计划。
陈昱坤的学科功底十分扎实,他个人曾获得英国物理奥赛的金奖、美国高中物理竞赛(物理碗)的银奖。还参与过数学建模竞赛等。
如果没有热爱,他坦言,很难在学术的道路上取得这么多成就。
正是这些坚持帮他提升了实力,最终助他拿到牛津大学物理系的offer。
在分享会中,他这么总结道:在申请期过程中,父母是大家最坚强的后盾,一定要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
信任是动力系统最好的助燃剂。
花式陪伴
尽管申请季是属于孩子们的马拉松,但他们也不必怀着一腔孤勇上路。父母们适当的陪伴还是需要的。
在这几位学霸的分享中,我们就注意到两对特别的父母。他们没有给子女过多的压力,反倒很巧妙的结合优势特长,给孩子们提供了陪伴和帮助。
就读于美高的Annie就是典型案例。
她在早申阶段,被梦校defer,却在常规申请阶段,顶住压力拿下一众名校的录取,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西北大学,以及牛津大学等。
连机构顾问都评价她是一位成绩均衡,遇事很稳的申请者。
在Annie自己看来,她也会有焦虑情绪,但父母给她提供了一个“稳定器”。
与其他视父母为洪水猛兽的孩子不同,Annie与父母的关系十分融洽。整个申请季,他们都会相互交流想法和意见。
甚至具体到文书这种技术细节,都是Annie和父母一起脑暴产生的。
“我很喜欢让爸妈看我的文书,还会时常问他们觉得文书里的逻辑怎样,描述得是否像我。他们会给出非常真实的建议。”
尤其在Annie陷入自我逻辑时,父母的第三方建议,反倒将她从走火入魔的状态中拉回来,重新客观分析。
在早申波折后,父母很担心Annie的心理状态。但他们很快调整情绪,这也影响了Annie。让她从迷茫失落中,迅速爬起,扭转乾坤,最终赢得胜利。
另一位Lucy同学也很有意思。
她自我评价是“腰部学生”,申请时也从未想过会被哈佛录取,但凭借对艺术的热爱、以及超级乐观的人格魅力,最终被这所顶级大学相中。
在她父母观念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他们也希望Lucy能自己亲力亲为。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父母们完全尊重Lucy的热爱,不过在选择机构上,他们提出了要求。
因为父母在投行工作,习惯了评估风险,每一笔付出要获得最优解。
为此,Lucy给入选的机构做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对父母进行一场小型路演,最终敲定了申请机构。
果不其然,顾问导师凭借良好的判断,综合Lucy的个人特色,将哈佛列入申请名单,这才有了后面的意外惊喜。
佛系父母,静待花开
看到这里,很多父母可能会说,自己并没有名校申请经历,即便有陪伴子女的意愿,却没有那个实力,与其这样,不如放手。
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我们不止一次的发现,越是厉害的牛娃,父母反倒越是佛系。
他们秉承的信念是:我们之所以佛,是充分相信孩子你可以。
在我们邀请的这几位学霸里,就有这样的几对家庭。
论成绩,这些学霸未必是年级第一,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有一种对自己人生全权负责的霸气。
拿到剑桥大学offer的忻若玟,这么描述自己:生活里,玩心很重,学习上,我很“躺平”。
当然,忻若玟的躺平是心态上的,而非战术上的。在标化、成绩和活动上,她一项都没拉下。
因为小学有两年是在新加坡学校就读,她的英文基础扎实,托福拿到了116分的高成绩。
在校内,虽然第一年有门课程拉低其水平,但后面两年,经过与老师不断沟通、磨合,她最终拿下45分的IB总成绩。
课外活动就更不用说了。
当时申请美国大学需要提交一份艺术作品集,她从小培养的画画特长就派上用场。12年级时,她课余时间与同学练习排球,没想到却拿到国际学校排球联盟的冠军。
从这些经历不难看出,忻若玟有种特质,在压力面前,总能举重若轻。
这与父母的散养不无关系。她父亲常年在外地,母亲陪伴她亲历了整个申请季。
“但她和我一样非常躺平,除了选择机构、老师之外,会参与讨论,大部分情况,她都不会管。”
很有意思的是,她父母并非是“假佛”,从上学开始,他们对忻若玟的期待就是,成绩过得去就行。
“他们知道我对自己是有要求的,成绩不会掉得太离谱。所以在申请季,他们的期待也不是太高,大不了就去个一般点的学校,还可以轻松一点。”
在分享会上,忻若玟甚至表示,父母对她的放心程度,有时令她自己都很惊讶。
“我的双胞胎妹妹在提交大学申请材料时,他们甚至直接把银行卡交给了我,让我去帮忙付款、提交材料。”
其实父母躺平,未必就是对孩子不管不顾。尤其是在申请季,父母稳住不焦虑,才是帮孩子做减法。
另一位学霸Yoyo也拥有同款的佛系父母。
她母亲甚至还想过让Yoyo进行DIY申请,最后是在女儿的请求下,才同意聘请留学顾问。
与一直佛系的父母不同,Yoyo的爸妈是战略性躺平,懂得适当时候抓大放小。
Yoyo回忆道,因为父母特别忙,小时候送她去学书法,每次都是送到机构门口就得匆匆离开。在她9年级参加夏校时,也放手让她一个人出国。
不过当送女儿去美高念书时,全家人在美国各地跑了15个寄宿学校,最终敲定了令Yoyo最心仪的一所学校。
事实证明,父母的选择是对的。Yoyo坦言,正是高中四年,给她的成长带来了正向滋养。
虽然这所学校并不是排名前列的美高,但校园环境好,同学之间都认识对方,亲密度很高。这里的人文气息也让喜欢写诗、拉大提琴、写书法,且性格慢热的Yoyo找到努力的方向。
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Yoyo在早申阶段顺利拿下布朗大学的录取。
“我要特别感谢爸妈,基本从申请季开始就没插手,也基本不在群里说话。他们不了解布朗,但无论我去哪个学校,他们都会很引以为豪。当我焦虑的时候,他们会在群里拍一拍我的头像,说‘yo姐不哭’。他们有事业要忙,而我要做的就是管好自己,不给压力就好。”
佛系父母最为智慧的地方是,为孩子们祛除心理上的后顾之忧。
尤其是在气氛紧张的申请季。一味谨慎、一味强调“少走弯路”,实际会让孩子的神经绷得更紧。
反倒坦然面对,会有奇效。
我的自律,不是被父母逼出来的
每年,我们总能在一众学霸里,看到几个硬核派学神。
即便没有文书加成,仅看履历也足以让人惊呼——真厉害。
这种天赋型选手似乎干什么都能成功,拿到名校录取也在意料之中。
但听完他们的分享,才发现,他们的成功并不仅靠天赋。优秀的执行力、强大的自我管理,才是拿下胜利的关键。
孙昊天就是这样一位学神。
他在早申阶段被梦校耶鲁defer之后,在常规轮拿下哈佛、杜克、牛津、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大学等一众藤校的录取。
要知道,美国大学对理科专业的申请把控极为严格。除了要证明自己的专业实力,申请人还需要有人文情怀,以此说明自己并不是只会读书的做题家。
从专业实力上说,孙昊天的确很有竞争力。
他参加了2020年丘成桐物理学科竞赛,获得了全球金奖的成绩。
除此之外,他还参加过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YPT,带领校队获得全国一等奖的荣誉,并因此入选中国国家队。
而这样一位学霸,在高中时从未在外上过辅导班。因为他被自己的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
孙昊天从初三开始,就立志去美国留学。
作出决定后,他制定了一个超长线的计划。包括何时搞定托福和SAT这类标化考试,中间又该穿插什么样的活动。
“当确定了大方向后,你的整个时间管理会变得更加从容。”
制定计划,这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推进计划,把事情执行好。
刚开始时,学霸也经历了拖延症的苦楚,尤其是刚上高一时。他既要执行自己的计划,又要兼顾课内学业,还要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压力非常大。
他当时解决方案是,一旦开始学习,就尽可能减少外部干扰,一次做一件事,把事情完成后,再继续推进。
当项目表中的事项一件件完成,前进的节奏就会越来越驾轻就熟。
孙昊天将自己的这些都归功于父母的培养。
“我在整个申请期,和父母关系不错,虽然我们都非常焦虑、紧张,但他们非常尊重我的选择。他们总能让我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我最感恩的是,他们从不要求我拿到什么结果,而是总告诉我,要去注重过程,把所能做的事情做好。”
连他的顾问导师也感慨,多亏了昊天父母的支持和信任,才能让他们放手去搏一个更好的未来,才能在早申短暂的滑铁卢后,继续扬帆起航。
另一位被盛赞的学霸,是即将入读卡耐基麦隆大学的吴双。
他的顾问导师评价他是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他还特别自律,喜欢锻炼身体,与他同期申请的朋友也受到影响,成功减脂40斤。
与其他热衷社交、派对的同龄人不同,吴双认为自己是个生活习惯“老龄化”的少数派。对学术保持着高频热度。
在第一轮申请被牛津拒绝后,他立马调整了心态,并安慰了父母、顾问老师、授课老师,以及被拒的其他同学。
这种面对挫折的强大心理,让他在后续的美国方向申请中拔得头筹。
“在申请过程中,父母一直默默支持我,把选择权交给我。我会和他们聊我的选择,他们会给出一些建议,但不会强行左右。”
在吴双看来,父母一直是他的人生导师。他们从不会要求吴双要争第一,而是采取兴趣培养法。
“小时候,每年暑假他们都会带我去旅游。因为出国要办签证,他们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签证官会来学校看你学习好不好,如果没有好好学习,就不能出去玩了。我的自律也是如此。他们从不会用责备和打骂的方式逼我上进,我很感谢他们。”
写在最后
我们曾问过许多圈内人:你们观察到那些考上牛娃的父母们有没有什么典型画像?他们的回答让我们颇为惊讶。
这些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专家告诉我们,优秀的父母会在选机构阶段考察细致,但一旦签约,中途都不会出现,直到最后孩子拿到offer才会再次现身。
而失败的案例,则是在整个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严格把控,有时还会建议顾问导师该如何处理。更有甚者,让机构夹在中间,孩子往东走,家长要往西,无形中不仅增加内耗,影响亲子关系,还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无论是权威型父母,还是佛系爸妈,我们总结出两点成功特质:一个是时间管理能力,一个是情绪管理能力,尤其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的逆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时间管理不用说,很多申请季孩子面临最大的难点就是平衡时间。这时,如果父母过度控制,反倒会打乱孩子的申请节奏,浪费最为宝贵的资源。
像是自控力、自驱力的培养,应该是放置在孩子更早阶段去培养,不应等到申请季再去解决这些基础能力的问题。
更为隐形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就像一位顾问说到的那样,很多时候,他们在申请季做得最多的事,是给孩子打气、加油。
人一旦开心了,就有能量,从而做事情更有效率。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心态起到的正循环作用。
最后,新的申请季也开启了,祝愿孩子即将奔赴“战场”的父母们静待花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