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去看见世界的真相
1962年6月,《寂静的春天》开始在《纽约客》上连载。在文字中,作者蕾切尔·卡逊以她一贯流畅的叙事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讲述了化学杀虫剂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作品一经发表,便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和争议。农药公司和美国农业部试图阻止此书的出版,但读者的热情让它迅速登上了畅销书榜首。1962年年底,美国多州开始通过立法限制杀虫剂的使用,各类环境保护组织相继成立。环境保护的浪潮和呼声最终促使联合国在1972年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敦促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场
如今,《寂静的春天》被称为环保圣经。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在为这本书写的序言中说道:“《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以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世界需要这样的作品,让我们看见真相,或者最起码靠近真相。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资讯如林中迷雾一样的世界,这类非虚构写作显得更加珍贵。
《寂静的春天》作者切尔·卡逊在野外考察的
非虚构大概是文学世界最年轻的居民。上世纪六十年代才臻于成熟,在《纽约客》《滚石》等杂志上日渐繁盛。相比于非虚构的独特属性,人们更喜欢谈论它的跨界能力。非虚构来源于新闻记录的真实需要,但同时大方地拥抱了故事讲述的艺术技巧。所以,非虚构作品也被称为文学新闻(literary journalism),或者非虚构小说(the nonfiction novel)。借助于小说生动的叙事姿态,非虚构写作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人们阅读非虚构,希望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人们信赖非虚构,因为移动互联网让越来越多的新闻流于琐碎和虚假。优秀的非虚构作品,变成了我们和真实世界对话的一扇窗户。
所以,我们希望学生们可以看见非虚构的世界,从而发现非虚构阅读的快乐与可能。选择出来的书目尽可能地覆盖着不同的议题,并且尽量与我们当下的世界靠拢。从个人的记录出发,我们首先会阅读矿工诗人陈年喜的心灵史,他的《微尘》折射着中国成千上万普通人艰难求生的波折与苦难。2023年的这个夏天,电影《芭比》的上映成为了女性身份的一次优美呼喊。世界需要这样的声音,也应该嘲笑一切不平等特权的傲慢。《她们和她们》这本特稿集便是这种女性声音的非虚构痕迹。紧接着的一本书《冷血》已经成为了非虚构写作的经典著作。作者卡波特以他天才的叙述和谦虚的聆听记录了罪与罚背后人性的缠绕与丰富。如此,我们已经一步步地从个人的声音转向了社会的细语。《寂静的春天》我们已经谈论过了,在这本书的阅读中我们将听到自然的啜泣与动物死亡时的哀鸣。《广岛》是对核武器暴力的控诉。而《地狱里的希望》则会在无国界医生的故事中带领我们感受那些世界公民们的勇气和妥协。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真相从来不容易获得,但更困难的是渴求真相的勇气和努力。借助这次课程,我们希望孩子们会进一步思考世界的种种面貌,以思辨的意识谈论社会议题,会愿意思考真相的价值,并进而在生活中对真与假保持警惕。当然,我们还会谈论非虚构的艺术,分析它们讲故事的方式。孩子们将会进一步感受到叙事技巧的魅力,进而帮助他们在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中成长起来。
了解“整本书阅读—非虚构类作品”课程详情
以下是这次课程的文本框架和说明:
第一本
苦难之书——《微尘》(两课时)
近几十年来,中国面临着不平等现实的巨大撕扯。在自己的生活空间中,想要真正了解另外一群人的生存状态,一如既往地困难。相比于借助数据和群体素描,《微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具体个体的遭遇。但这本书并没有因为具体而狭窄,陈年喜的文字装载着无数工人的面孔。因为与那些面孔一起经受苦难,陈年喜的这本书是平等的。我们读到的是物伤其类的悲情,而非置身事外的怜悯。我们应该始终记得:阅读不平等,是为了看见平等。
第二本
女性的声音——《她们和他们》(两课时)
和孩子们谈论性别,很容易听到一些天真的反驳:男孩被女孩打了,家里明明妈妈说了算,恋爱里男生多卑微呀,怎么能说女生遭遇了不平等呢。如果未经扰动,孩子们也许会抱着这样的观念长大成人。他们很难理解女性的经验和痛苦意味着什么,也几乎不会认真观看社会中男女两性的不同位置和待遇。误解、隔阂与对立也就因此愈演愈烈。当然,这不是一次专门谈论女性主义的阅读,我们只是希望让同学们看到身为女性的遭遇和困境,听到女性关于自己身份的思考和声音,从而让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意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和需要。
第三本
罪恶的多重面孔——《冷血》(三课时)
面对罪恶,我们深恶痛绝。审判、刑罚、驱逐,我们用种种方式惩戒作恶之人。当然,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贴上标签,让坏人永远背负恶名,再无翻身的可能。当然是这样的,有人会认真地说,他们本质上就是恶的,应该远离,不要听他们任何借口。但有人去听了,而且是极为认真地聆听。于是,他看到了所谓恶人更复杂的面孔,看到了他们身上曾经存在的善良、温存与脆弱。《冷血》就这样诞生了,一个关于残忍罪恶的故事在标签上捅出了无数孔洞。人性的光亮让非黑即白的前景混沌起来,爱恨因此游移不定,生活跳脱出无限可能。
第四本
自然的伤痕——《寂静的春天》(一课时)
春天,习以为常的鸟鸣突然消失了。发生了什么呢?很多人并不在意。但幸运的是有人关心它们。自然生物学者、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便是其中的一位。在关注以DDT为代表的化学农药对自然造成的伤害后,她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可贵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今天,自然与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们是否已经远离了DDT的世界呢?动物们是否不再被人类伤害?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一起面对这个问题。
第五本
原子弹之后——《广岛》(两课时)
“小男孩”爆炸后,巨大的蘑菇云、耀眼的白光、弥漫的大火和看不见的尘埃在广岛燃烧起来。许多人化为粉末,或者被大火吞噬。但更多人只是默默地看着,以为又是一次轰炸而已。然而第二天、第三天,以及随后的几天,他们莫名其妙地生病、腐烂、死去。如今,广岛的灾难已经过去七十多年,直接和间接造成的死亡超过了20万。历史一直在铭记,书写也从未缺席。但在中国,谈论战争时期的日本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希望借助这本书谈论战争、核武器以及民族间的仇恨与宽容。
第六本
世界公民——《地狱里的希望》(两课时)
最后一本书,我们来谈论一个著名的国际非营利组织——无国界医生。1999年,无国界医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让更多人知道了他们做的事情。一直以来,这个专注于人道主义医疗援助的机构都以“冒险”著称。尤其是战事激烈的地区,当国际红十字会和联合国机构开始撤退,无国界医生依然会继续履行使命。在这本讲述他们故事的书中,我们会读到创始人的“世界公民”愿景,会看到贫穷和战争如何造成伤害。但更重要的,我们会看到一个理想在实践中如何选择和妥协。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