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硬科技”创业者:既要研究,也要商业化
8月31日,2023年《财富》40U40创想会在上海举办,此次会议以“科技重绘商业边界”为主题,与商界精英们共同探索硬核时代的科技创新之路。
硬科技的创业很难像互联网时代或模式创新时代,既在短时间打造出一家明星企业和明星创业者。
一家“硬核科技”企业可能经过10年、1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成长为一家市值数十亿的公司,一批优秀的硬科技创业者们正在涌现,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2023年《财富》40U40创想会活动现场。从左往右依次为:《财富》中国新媒体执行副主编杨安琪;中科欣扬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董亮;易控智驾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张磊;与光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宇。
董亮:我们企业做合成生物学,改造微生物,让微生物成为细胞工厂生产各种物质。
“硬科技”特别是深圳的很多企业在创业,更多的是关注其实“硬科技”是很多年的科技积累,这些都表现在科研院所,不单单是自己有多年的科学背景的学习,整个团队,甚至科研院所几十年的技术积累,这些积累慢慢有商业化,为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需求做支持。
张磊:我们公司叫北京易控智驾有限公司,做露天矿山运输的无人化。露天矿山覆盖的产业比较多,有露天煤矿、金属矿和骨料矿等等,露天煤矿的规模化比较大,很多人对露天的矿山不是特别了解,从露天煤矿的经历给大家解释一下,露天矿山对科技的需求在哪儿。
最早从露天煤矿来讲是1902年左右,第一个露天煤矿是清政府批的,在辽宁的抚顺地区。第二个露天煤矿是建国之后,也是在辽宁的地区,当时是以日本的技术,包括后面是以苏联的技术为主进行开采。
到建国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露天煤矿整体的发展是停滞的环境,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引进美国的卡特比勒、日本的小松,瑞典沃尔沃技术之后,整个国家规划了在内蒙和山西规划了五大露天矿山,对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以欧美为主,先引进,再消化,再模仿再创新的过程。但是大型设备本身数量的限制,核心技术一直没有突破。
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2000年之后是国内小设备、小的卡车,从45吨级发展到90多吨级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行业专家来说,生产工艺跟100年前是一样的,依靠人海战术或者蚂蚁搬家来弄。对于露天矿山的发展,如何少人、无人,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降低成本是非常核心的话题。
王宇:我觉得“硬科技”核心还是高壁垒,这个高壁垒有别于我们原来做的很多产业,原来我们国家比较擅长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后面过渡到资本密集型产业。
“硬科技”是比较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不管是来自自然科学还是工程技术,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有希望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觉得核心“硬科技”就是体现在高壁垒上,最后导致不管是培育周期还是产品的变现周期都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这应该是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来必须要面对的新的阶段。
王宇:我们是从清华大学做科研成果转化出来的创业公司,我们做的成果本身已经是全球领先的,更多还是因为这是一个新的赛道,不像航空发动机也不像光刻机,是中国、美国、欧洲都在同一个起跑线。我们国内就有供应链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把光谱的设备做小,做成芯片级,非常有希望把科研级的设备走到工业,走到消费级。
潜在应用场景很多,光谱已经用的方向其实每个人的手机都有一颗光谱芯片,我们的芯片可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性能。
再就是拓展机器视觉的能力,自然界的光谱是很丰富的,狗是单色,哺乳动物是双色,还有螳螂虾是12色的。未来硅基生命是三色生命吗?不一定,彩色不是这个事情的终点,光谱还是服务机器视觉,使得它有更强的眼睛。
张磊:露天矿山整个行业急需新的技术革命,使生产力有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易控智驾核心是做了几个方面:一是单车无人驾驶,用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我们也考虑到用红外线技术,但是不同的环境大不一样的。
露天矿山是强工业的场景,车辆技术是以国外进口为主,尤其是核心零部件,大型化的时候很难突破零部件的封锁,我们为了实现矿山的无人驾驶,我们研发新能源的混合动力问题,解决了设备问题,解决了无人驾驶技术的问题。
董亮:我们国家有大的战略,2030年是我们的碳达峰,2060年是碳中和,合成生物学是很好的解决现有生活方式解决碳排放的方式,合成生物学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技术去替代、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例如化学合成、植物提取、动物提取,所以国家从国家层面到科技部的重大专项,到生物经济的提取,其中就提到了合成生物学,其实有社会价值。
二是有经济价值,用合成生物学的方式去做,可以降低成本。我们有好几款产品,再延伸一下,我们需要改造的就是微生物,想办法把它生产出来,二是成本控制,我们开发了全新的系统,用大模型去优化酶的效率,现在平台的效率提升了20%以上,短时间之内,从数万条酶的基因里面选出关键基因区别做工作。
王宇:总体来讲,国内的融资环境还是会更看重企业的生存逻辑,企业得会做生意,这个跟两三年前大的环境还是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对于我们做所谓的基础研发,或者颠覆性技术的公司来讲,相当于我们在追求技术领先性的同时要会做生意。
这个事情在国外和在国内都有成功范例,国外有一本书专门讲这个事情,就是《颠覆性营销》,怎么样快速地让一个产品变现。任正非讲过一句话:“仰望星空,沿途下蛋”。下蛋就是商业化,挣钱,有现金流养活自己的团队,这其实是好事情,倒逼高科技公司重视做生意的逻辑。
张磊:因为我们所处的大类是无人驾驶行业,从无人驾驶的落地来讲,我们对未来的期望是非常确定的,大家一定会在各个行业里面落地。但是回归到一个技术,从长周期劳动短周期,真正能够产生商业化价值的基础是有关系的,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
对易控智驾来讲,我们身旁的两位是积习研究为主,我们是偏向于产业应用为主,我们现在基本上也是面向于在矿山的无人驾驶里面已经实现了突破的第一步,在新疆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投放了115台无人驾驶的运输卡车,单矿车的数量是全球最大的。接下来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当然融资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技术从研发到最后出来,需要资本的支持,你要看到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也要脚踏实地去实现。
董亮:我的感受更深一些,我们这个行业合成生物学,2021、2022年是特别火的赛道,大家一致在讨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品。我们做好技术平台怎么选这个品类,选这个品类对应的就是做商业化,选的品类怎么到应用场景里去,在美丽健康、农业里面、材料里面等等能不能快速实现商业化,这是合成生物学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
中科欣扬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实现从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公司,现在不断地在涉及各个领域,除了在美丽健康领域深耕以外,也在不断地拓展在农业、材料等等各方面。我觉得跟投资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你的触角、技术转换能力越来越强,你的投资人才会越重视,这也是行业的特性。(财富中文网)
查看《任正非最新讲话:华为“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的精彩观点
查看《实习生,月薪18万》的精彩观点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