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10后最火爆的运动搭子?
前几天,马丽上热搜了。一个金句频出的喜剧人,谈到原生家庭的话题时被难住了,“在我的概念里,(我的)童年是缺失的”。
匆匆忙忙长到二十、三十几岁,才终于有机会或有勇气正视童年的自己,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马丽。
虽然没像她一样在荧幕前对着全国观众讲述,但也在各个社交媒体上诚实袒露心声:小时候的那些年一直影响着自己。这些长大的小孩在认真反思自己的成长环境、教育,还有和父母的关系。
“为什么父母总是扫兴”“牺牲式的爱有多令人窒息”“高质量陪伴有多重要”……
从过去的经历里已经很难得到答案,但当这群长大的小孩陆续为人父母时,他们开始尝试和自己的孩子经营起一种新的亲子关系。
而在这种尝试中,运动成了现代人建立亲子关系的流行方式之一。
父与女:
打网球肯定是我俩之后很重要的交流渠道,我不知道(对她)…反正对我,肯定后半生都受益
作为父亲,KV的话不多,还很短。他说,心里知道什么感受,但用嘴描述不出来。
女儿蹭蹭长到11岁,两人经常一起打打闹闹,但KV还是觉得缺点什么,好像父女俩没成为那种能深层沟通的关系。
他承认自己有传统老父亲的那一面,不太会表达,“不是一个特别会教育小朋友的人,一直在纠结当中。”
比如让KV纠结的,是肖子熙练网球这件事儿,“到底是放松一点,让她自由地打,想玩就玩,还是说我要在旁边鞭策?”
纠结大概来自于之前的阴影。KV夫妻俩曾给肖子熙报过很多班,各种运动的、艺术的都有,但无一例外,她都没坚持下来。
肖子熙爱玩爱闹,在学校里永远是跑得最快的那一拨,也喜欢尝试新鲜的运动。只是,一认真起来,她就敲起退堂鼓。
KV和妻子本不想逼得太紧,然而,眼见她半路放弃了很多次,两人肉眼可见的焦虑起来。
7岁左右,源于一次试探性提议,“我最近在打网球,挺好玩儿的,要不要跟爸爸一起”,肖子熙便又拿起了网球拍。
和别的项目不同,网球也是KV的爱好,每周固定要去打个几次。征得女儿的同意后,他在自己练球的地方,给她找了个教练。
自此,北京奥体中心的室内和室外,便是父女俩的主战场。一个在室内跟着教练学球,一个在室外一边打比赛,一边惦记着女儿练球。
今年肖子熙11岁,已经练了4年网球,快达到2.0的水平。没想到,这成了她坚持最久的项目。
尽管如此,过程中KV还是有无数次会着急上火。他知道女儿喜欢网球,但动真格的训练很枯燥,肖子熙难免不认真。
每每这时,KV就忍不住炸毛,在场外对女儿严厉地大喊。“多少次我跟自己说,能不能忍住不说话、不发脾气?但一看她上来就软塌塌的,我实在不行了。打的不好都行,但态度得认真啊”。
纠结、摇摆成了KV的常态。有时候,他看到很多孩子放养得也挺好,反过来看自己这么盯着女儿,反而把关系搞得越来越紧张。他注意到,肖子熙会说,“球打得不好时,爸爸会变成‘长脸怪’,凶巴巴的”。
有段时间为了克制自己发火,他故意让妈妈送女儿去练球。只是没忍多久,自己又去陪着了。KV心里清楚,网球是他和女儿的交流渠道,他不想错过。
而且他发现经过几年的训练和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肖子熙不是没有变化,比如不像以前没心没肺,只顾嬉闹,而是会共情了。
因为网球,父女俩今年无意中成了一支短片的主角。开拍前,他极度担心女儿不按常规套路出牌。事实确实也是,肖子熙给了太多超出意料之外的东西。
比如她在饭桌上分享最近喜欢的动画电影,面对KV的一句“你要是(像电影里的女儿)走了的话,爸爸也会难过的”,她坚定地表示,“不可能”,“长大了也不走”“被爸爸凶也不走”。
KV似乎在一瞬间真切地感受到“女儿长大了”。四年一起打球的每个日子,单看不起眼,但在吵吵闹闹的相处里,原来无形中彼此一直在互相靠近。
那次拍摄之后,他学着不要那么紧绷,也终于能在微信上和女儿对上话。他仍旧不知道怎么描述这种感觉,但知道“还挺好的”。
这一年左右,肖子熙的水平越来越高,父女俩开始在球场上一较高下,“慢慢能打起来,其实很有意思。只要一直打下去,这肯定是我俩之后交流的很重要的渠道”。
不止网球,KV尽可能多陪着肖子熙去做些事情。9月3号,他带着女儿专门从北京飞到上海参加耐克少儿跑比赛。
“一家,一队”是这次的主题,父女俩都很喜欢,他们没指望拿什么名次,单纯觉得这是个挺好的机会,一家人可以一起去干点什么。
因为,运动是一个好办法,当有些话不知道怎么以父亲的口吻说出时,还可以以队友的身份和她并肩作战,用行动沟通。
我们这一家:
运动对我们家庭来说,是多了一个很好的话题,大家有无尽的话可以说下去
12岁的可乐,至少有10来年的运动经验。
可乐对运动的兴趣是自然而然养成的,老王和妻子Sandy从来没有刻意培养过。如果非得问影响来自于哪里,可能是夫妻俩本身就是运动的忠实爱好者。
老王和Sandy从大学恋爱时,就是一对典型的运动型情侣。老王是个球迷、申花铁杆,有自己常踢球的业余俱乐部,而Sandy喜欢练瑜伽,哪怕现在有繁重的工作,一有空也会去跑步或者用瑜伽解压。
从恋爱到三口核心小家庭,运动从未缺席过。
从任何视角看,这都是一个现代理想式的家庭,开放、轻松、亲子间的交流质量和密度都非常高。而运动,就是这个三角的中心,把三个人紧紧地串在一起。
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运动爱好,但眼下,滑板是全家人都高度关注和参与的话题。
刚上小学时,在上海的徐汇滨江围观了一场街头滑板,可乐一头栽进了滑板世界。从一、二年级开始,一直练到了现在。
而也就在可乐练习滑板的一年后,老王和另一个家长联合创办了自己的滑板学校。初衷很简单,可乐需要更好的场地和教练去进阶练习,而当时的上海,还没有很大的滑板场地,老王觉得或许这是个机会。
这些年,老王和Sandy的手机给可乐拍过成千上万张照片和视频。有些高难度的滑板动作,可能要练几十次才能成功一次。就这样,可乐练了多少次,他们在旁边就拍了多少次,确保拍到最珍贵的成功的那一次。
妈妈Sandy在外企做高管,时间没有爸爸那么自由,不能时时刻刻陪着可乐滑板,她就坚持每天早上送可乐上学。在路上的20分钟里,和儿子聊聊每天的日常。然后在下班后,带着可乐去夜跑。
可乐通过跑步来训练体能,她用跑步解压,对母子俩而言,这又是难得的相处时光,他们会讨论心率、速度和路线等各种运动话题。
前段时间,两个人的夜跑主题变成了备战耐克少儿跑,这是爸爸为他们报的名,“2018年我带可乐跑过一次,记得到终点时,他问我的第一句话是‘我还能再跑一圈吗’”。这次,他想让妈妈带着可乐也体验一下。
这种互相牵挂、共同经历,尤其是一家人同频的相处,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在老王看来,运动绝对是重要的纽带,“它在我们家生活中的比重很高,是全家的共同爱好”。
他们会一起窝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的赛事直播,分析运动员的动作与裁判的打分;也会趁着可乐假期,一家人经常直奔日本,现场观看顶级的滑板赛事。
老王可能在专注看比赛,而可乐会满场跑,去找喜欢的明星签名,妈妈如果恰好有事不在,父子俩也会第一时间发视频过去,跟她分享当下的心情。
在可乐的家庭运动小队中,虽然大家并不能时时刻刻都在场上并肩作战,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在队伍中的角色。无可否认,运动把这一家人紧紧地拧在了一起。
从一家到更多家庭:
报什么班,看什么书,真的都比不上你跟孩子一起去做一件事情,一起去经历一个过程
密密麻麻的汗珠从李格朗的脸上滚下来,她刚和爸爸李华民完成少儿跑的比赛。
李华民平时运营着一个跑团,李格朗一直是团里最能跑,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耐克少儿跑赛前,李华民已经有意给女儿降低心里预期,但显然李格朗还是很在意,尽管嘴上没说,但对于她来讲,跟爸爸一起站上领奖台意义不一样,要努力争取。
可惜冲线时,有个一起跑的小朋友领先她一个身位,李格朗很懊恼,顾不上擦汗,抓着爸爸不停地念叨这事儿。
2020年的疫情期间,大多数小朋友都被困在家,几乎没有任何运动和户外娱乐活动。
于是,在当年的六一儿童节,李华民和同小区的两个好朋友策划了一个跑团,作为儿童节的礼物送给孩子。第一次,他们就在北京的奥森公园一口气跑了3公里,“小朋友跑得腿酸腿痛,但大家特别开心”。
那次之后,每周去跑步成了三组家庭的固定项目。李华民没想到,跑着跑着,人越来越多,到开学时,跑团已经有300来人了。
“等9月1号这些孩子各自回到学校时,老师和其他家长都震撼了。90%的同学可能都在疫情期间长胖了,运动能力也退步了,但是这些孩子的身体反倒比以前强壮了很多。”
也因此,跑团迎来爆发式传播,本来打算开学就暂停跑团的李华民,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又把跑团做了下去,并正式取名铠甲跑团。
跑团有一条特别规定,不接收父母不参与(跑步)的孩子。
如果父母只告诉孩子运动很好,自己反而待在家或在旁边坐着玩手机,孩子很难坚持下去。“孩子会觉得不公平。即便家长不擅长运动,也可以和孩子从零开始。一起去做大家都不擅长的事,看谁进步快,看谁能坚持,这反倒对孩子来说是不一样的体验,更能激起他的兴趣”。
高度参与、互动,也是李华民自己一直坚持的教育方式。
李格朗刚出生那两年,因为工作关系,李华民和妻子总不在家。等孩子上幼儿园,李华民发现,“她总是一个人,不愿意跟别人互动。比如三岁的小孩都喜欢手拉手,但她很排斥。”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毫不犹豫辞了职。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周围环境、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塑造也是不可逆的”,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成长起来的李华民,不想让女儿养成孤僻的性格。
那段时间,为了引导女儿,他会主动跟别的小孩滚在草坪上玩儿、打仗之类的。李格朗在边上看得久了,就会参与进来。
运动也一样,自己跑了十几年的步,李格朗从四岁开始就跟着他跑。等做跑团的时候,运动对他们家已经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当李华民有意把这种理念带入跑团时,他亲眼见证了很多家庭的蜕变。
父母穿上跑鞋,他们会知道孩子有多努力,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不再以权威者的姿态说教,而是与他们一起去完成一件事,这个经验是多么宝贵。
今年,加上他和女儿,跑团有五组家庭都参加了这个少儿跑。
他们一向很积极参与这类赛事,“本身完成一个比赛、拿一块奖牌就很有成就感,尤其还跟父母一起去完成,孩子会觉得更有意义和动力”。
三种家庭,三种截然不同的相处模式,却都高度一致地选择了以运动为方法,把亲子关系向前推进一步。
9月3号耐克少儿跑的现场,除了他们,其实还有上千组家庭。他们与孩子在用行动共同验证着,运动可以成为一种新的亲子关系。
正如2023耐克少儿跑主题“一家,一队”所希冀的那样,体育运动走进家庭,更能够激发孩子运动的乐趣,甚至帮助他们成为一生的运动员。
不仅如此,一起运动,也让父母和孩子有机会在传统的亲子关系之外打成一片。他们既是一起运动,也是共同经历,在此过程中成为队友、成为朋友。
- End -
推广资讯
作者 | 姜苏仁
编辑 | 邹迪阳
统筹 | 江泳佳
排版 | 周淑琪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Fengyx77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