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再起波澜 数万医师们仍在等待同工同酬
导读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简称“规培”)全面启动7年后,一则规培生同岗同酬的消息在医学界掀起波澜。
8月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自2022年8月起,全面实施临床学生/学员基本奖和绩效奖同岗同酬制度。相比于过往文章1万以下的阅读量,这条消息收获了“10万+”的浏览量。同样在医学界,对此消息有人欢呼,有人哀叹。
在青岛一家三甲医院进行规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硕)杜琳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同岗同酬是周围所有专硕学生的诉求。实际中,虽然羡慕,但我们学生也很清楚,这样的制度在大多数医院很难实现。以我们医院为例,研一至研三阶段,每个月的补助分别为600元、700元、900元,夜班补贴为50元。而工作强度上,每天工作时间是早8晚5,一年中约350天都是在医院度过。”
即使自嘲为长期廉价劳动力,所有医护规培生也必须迈过规培这道坎。2015年,全国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培工作。中国医师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国累计招收培训住院医师46万人。
规培制度主要面向三类人群——在读的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和博士;暂未就业但有规培需求的毕业生;已在相关单位就业,被单位委托参加规培的住院医师。前一类相当于在学习的同时参与规培,毕业后若考核合格即可获得住院医师规培合格证书(简称“规培证”),后两类则需额外花费3年时间完成规培。
据记者了解,即使三类人群工作内容完全一致,但以杜琳为代表的第一类人群的月收入在绝大部分医院都是1000元以下。第二、第三类人群的收入则在2000元—10000元/月,不同省份医院之间差别巨大。而此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这三类人群均纳入同岗同酬范围,工资将包括年终奖+基本奖(额度为3000元/月)+绩效奖。
虽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但在诸多行业人士看来,这样的规培生同岗同酬制度在全国医院推广仍然任重道远。
2013年1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培制度。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培工作。
作为一项从欧美等国家引进的医生培养体系,政策实行初衷,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杨俊松看来,更多是想通过规培强化个人临床经验。“对于医学院毕业生,独立管理病人、进行一些技能操作等知识没办法完全在书本上学会,但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医疗安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陈泽洋表示,对于个人而言,住院医师规培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规培阶段,医生们需要在临床上进行一个系统轮转,从而具备处理自己所在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经过3年时间的规培,才能再进入专科培训等下一阶段。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开展了5万份在培住院医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的住院医师自评临床技能得到明显提升,96%对医师带教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在规培过程中不同的考试几乎贯穿了3年培训期——规培生在轮转到不同科室出科时都需要进行考核,此外还有定期的半年考核、年度考核,规培结束时需要再进行一次整体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等,全部合格后才能拿到规培证。
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外科学为例,陈泽洋介绍,外科学是二级学科,外科学里又包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烧伤整形等三级学科。作为一个规培生,所有的三级学科都要进行轮转,轮转时间从3-10个月不等。“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北医严苛的临床规培,当时确实挺痛苦,但回想起来挺感谢,正是经历了如此严格的规范化培训,最后技术、临床思维上才能有一个比较长足的进步。”
与此同时,杨俊松表示,作为医学生必需经历的一段磨练,需要正确的看待。从职业规划来看,医学生每个阶段烦恼都不一样。26岁左右的专硕为规培而烦恼;30岁之前,有着从住院医师升主治医师的烦恼。30岁之前,医学生需要干着最底层、最累的工作;如果顺利,35岁-40岁升副主任医师,这时才能进入职业稳定期。如果后期发展不顺利,40多岁仍是主治医师的也比比皆是。
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的热度持续提升,这两年更是十分明显。2022年《百度热搜高考大数据》统计显示,2021-2022年临床医学重新回归高考热门专业Top5。“临床医学专业从一个相对冷门到最近几年逐渐加热,这对于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报考医疗专业一定要想清楚,不能以一种发财赚钱的心态去报考。医疗专业学生的各个成长阶段都需要磨练。就像规培阶段确实很苦,工资收入也很低,但如果能坚持下来,收入水平会随着年资的提高逐步改善,同时对医生这样一个职业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深入,在行医的过程中收获感动与充实。”陈泽洋表示。
当规培制度对于医师们如此重要,为何还会在医学生中存在如此多的争议?
2020年,一项对规培医生进行的调查显示,27.5%的规培医生表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其中8%的人表示规培期间没有收入,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32.3%。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员中,95.5%为后两类规培生。
由此可以看出,规培医生持续3年的低收入,成为规培制度最大的争议之一。
一般来说,规培医生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国家补助、工作性补贴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工作性补贴由医院发放。国家补助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目前为每人每年2.4万元。
但落到实处,各地医院在提供给不同类型规培医生的报酬存在诸多不同。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因国家补助由医院统一发放。对于社会招收规培生(后两类规培生),2.4万/年的国家补助基本能完整发放,工作性补贴、基本工资多少则由科室决定,收入一般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但很多在读的研究生、博士(第一类规培生)的收入则大大缩水,即使工作内容与社会招收规培生一致,国家补助不会全额发放给他们,也得不到医院相关生活补助。”
杜琳的经历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杜琳表示:“我们很清楚规培制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为刚刚经手临床工作,很多工作不能胜任,这个阶段就是我们积攒经验的过程。学生圈吐槽的是,明明和社会规培生一样的高强度工作、工作内容也基本一致,但薪酬显著低于他们。我们医院招收的社会规培生待遇为3000元-5000元/月,而我们只有不到1000元/月。”
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8月1日发布的《2022年第三批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招生公告》为例,公告仅提到社会化住培人员,与医院同类同级别员工同工同酬。外单位委派学员,工资部分由原单位参照培训基地工资标准发放,绩效部分由培训基地参照社会化住培学员待遇发放。在读的硕博学生则未提及。
2017年10月,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山西省汾阳医院两家三甲医院也曾因对规培医师补助不到位,被中国医师协会通报。调查显示,两家三甲医院的社会化招收学员生活补助与本院同等条件住培学员工资水平有较大差距。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对青岛市中医医院强制社会招录人员转为委培学员,导致这部分学员生活补助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行了通报。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持续的低薪待遇,规培阶段一些研究生、博士还被安排了大量低质化工作。
回顾自己的研一阶段,杜琳表示,待遇低倒是其次,医院的不合理制度以及导师的安排才最为学生诟病。“我们专硕没有很多临床经验,却一到医院后就被要求管很多病人。每个医师管4个病人已经算很多的情况,但一位在消化内科规培的同学,被要求管13个病人。同时,在一些科室,我们被要求一直做一些本科实习阶段就有的重复性工作,蜻蜓点水样式的在科室轮转,真正专业性上手的机会不多。”
杨俊松曾在其他医院看见的一个案例是,因为医生日常忙着科研,把很多临床工作直接分配给规培生。“在那里,规培生承担了科室大部分的临床工作,而本院大夫更注重科研。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医院都存在。背后的原因是,医生们在职称晋升时,往往需要靠发表的文章数量、参与的课题等作为硬性评价指标。所以为了更快晋升,很多医院的医生日常更侧重科研,大量的临床工作靠研究生或社会招收的规培生。”杨俊松表示。
同岗同酬为何难以推行
在诸多医学人士看来,规培生同岗同酬在全国范围内仍难以推广。
首先便是医院自己的难处。2022年7月,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508家参评三级公立医院中,43.5%的医疗盈余为负。而人力成本支出作为大部分医院最主要的支出,常年占据着医院总成本的30-40%。
陈泽洋表示:“虽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出了一个让医疗行业都拍手叫好的决策,但同岗同酬模式在当下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医院。同时薪酬调整不能只依赖于医院的内驱力,更多还是需要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改革政策。”
虽然未实施同岗同酬,在四川、上海、北京等一些省市,规培生的待遇已得到明显提高。
以四川省为例,2021年3月,四川省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住院医师(含专科医师、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方案的通知》提出,不论培训对象是否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培训基地必须将中央财政补助发放给所有培训对象。绩效补助上,考核合格的定向医学生(本科)参加全科(含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培对象每月发放标准不低于500元。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申永辉表示,从社会宏观层面来讲,规培制度肯定有利于医生职业群体的质量保证。但当下,很多普通医院只能勉强的自负盈亏,医生待遇水平也都是一般,医院即使想提升规培生待遇也很难。而规培生面临30岁左右收入依旧很低,却还需要考虑成家立业所需要的收入,所以确实容易产生情绪。目前来看,只能依赖于制度的逐步推广与国家补助的逐步提高。
即使不能实现同岗同酬,在陈泽洋看来也需要放平心态。“规培是医学生成为一名成熟医生的必经之路。所有医生都愿意看到提升规培医师的待遇,这是医疗行业持续性发展的必须举措。但靠一个人的力量或一家医院的改革,推动全国制度的改革还是有一定难度。真正想在卫生健康行业中有一番作为的年轻医生们应该坦然接受规培的考验,毕竟医路漫漫,一位独当一面的专家可不是那么容易炼成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