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阳谋”终于暴露:用印度“平替”中国
新德里G20峰会结束,美国遮遮掩掩下,用印度“平替”中国的策略,终于全面暴露了出来。
在新德里机场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后,拜登直接乘坐专车去了莫迪的官邸,不仅打破惯例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还把随行记者们都“关”在一辆面包车里,搞了严格的新闻管制。
50多分钟的会面后,拜登和莫迪联合发布了美印29点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在国防、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供应链、核能、太空等领域加强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拜登在出发前刚签署了行政命令,以打压中国军事科技为由,限制美国主体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领域的对华投资。
也就是说,坚决不允许中国获得的先进技术,美国对印度开启了“随便给”。
而待到各国领导人齐聚后,拜登又拉着欧盟沙特,跟印度签署备忘录,宣布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
对标中国的“丝绸之路”,这条走廊被命名为“香料之路”,也同样由两条路线组成,一条海上的横跨阿拉伯海,从印度延伸至阿联酋,另一条路上的越沙漠,经阿联酋、沙特以色列,将印度连接至欧洲。
通过铁路、公路和航运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和印度联手搞出了一套针对中国一带一路的竞争性方案。
似乎是觉得印度跟五常级别中国battle的段位不够,拜登本次还正式宣布支持印度主张的安理会改革,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
可以说,虽然美印的联合声明一个字都没有提及中国,但拜登一系列的操作,都是试图将印度扶持起来,成为对中国战略制衡的重要帮手。
一个美国的左翼政客和一个印度的右翼民族主义者,面对共同的对手,就这么手拉手走到了一起。
甚至这一波美国对印度军售最先进的MQ-9“死神”无人机,也颇有当年卖给中S-70国“黑鹰”直升机的架势。
美国这套用印度“平替”中国的策略,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90年代中美日的关系。
当年为了制衡制造业横扫全球的日本,美国对当时轻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开放了西方的市场,转移了先进的技术,甚至逼迫日本企业将产业链转移至中国。
从低端的纺织业,到高端的汽车、消费电子,大量的日本企业在美国资本的驱动下,疯狂的涌入中国。
回顾当年进入中国的丰田、本田、索尼、松下,就像如今的比亚迪、特斯拉、苹果、华为、小米一样,都是带着一整套的产业链向印度转移。
只不过,光靠一个印度,似乎并不足以让美国放心,拜登还在印度之外,准备了一个替补。
在结束了G20之后,拜登又去了越南,与阮富仲宣布将美越关系连升两级,提升至最高级别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随后,拜登还宣布与越南达成的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一系列先进领域的合作协议,随拜登出访的谷歌、英特尔、英伟达、格罗方德半导体、Amkor、Marvell等科技公司跟越南签署了大量的产业合作合同。
可以说,拜登这趟亚洲之行,一句针对中国的话没说,做的事儿却件件针对中国。
但是,号称“言论自由”的美国,为了避免刺激我们,把这些动作的调门压得极低,甚至取消了所有的记者会。
这些年,总有一些媒体在说,中国的体量太大了,藏也藏不住了,韬光养晦已经不可能了。
可是我们看一看隔壁拜登,在成功完成重振北约,瘫痪俄罗斯之后,转而对中国连续下手时,仍竭力避免刺激我们,保持着笑脸以及谦虚谨慎的作风。
对手能做到的,我们没理由做不到,想要超越美国,我们就应该比美国做得更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