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高密度的深圳,走进一座始终“未完成”的校园

在高密度的深圳,走进一座始终“未完成”的校园

摄影





口述|李晓东

采写|吴丹

编辑 | 孙小野

题图摄影|UK Studio


没有实体围墙和大门,茂密的植被遮蔽着建筑,穿过一段走廊之后才发现,这里面竟然隐藏着一座学校。空中走廊连接起宿舍楼和教学区,操场被打散在各处。学生在空中环形的跑道上肆意奔跑,会穿过不同的空间,一路上会看见城市、看见在打球或攀岩的同学,看见空中花园的阅读场景,仿佛穿梭于一个微缩热带雨林。


建造完成的时期,正是植物生长的开始,从2020年9月竣工至今,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的面貌一直在变化。在这座立体的森林校园里,弱化了建筑的存在感,土壤和植被成为了主角,提供了生态友好的自然环境,容纳且创造出更丰富的互动场景,也突破了人们对于学校的诸多想象。


在刚刚结束的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初审中,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新校区入围了“生态友好奖”子奖项。


以下是项目主创设计师李晓东的讲述——





一个城市有好的机场、好的酒店、好的博物馆,别人会羡慕你,但如果有一所好的学校,别人会尊重你。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新校区

摄影:UK Studio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的建造,贴合所谓的“第四生态”,也就是一种贴近自然的新生态。自然界里本来是没有界限的。比如在“第一生态”和“第二生态”所对应的海洋生态、陆地生态中,虽然有老虎的区域、狮子的区域,但互相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第三生态”,是人文生态,就是把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界限的地方,人为地建造起墙、马路。人类在几千年的建造过程中,城市文明建立成了一个有各种各样的藩篱、边界的隔绝状态。人因此离自然越来越远了,只能靠技术的迭代去维持内部的环境稳定。


但依赖技术和能源的空调、照明,永远不及自然的通风采光。在“第四生态”的世界里面,自然生态不再被人工割裂,万物的联系不再被边界隔绝,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不会断开——它们会相互交叠,共同营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系统,使共生形成可能。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新校区项目主创设计师李晓东


那如何将“第四生态”的理念和校园融合?在我的想象中,校园像一个连续的三维生态网络,垂直叠层与水平并置的不同空间里面,有丰富的植被和生物聚落。乔木与灌木模拟生态系统最天然的状态,攀缘植物从地面蔓延上去,和建筑连成一个整体。绿植不仅是生态的呈现,也是包裹校园的屏障,当人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永远是层叠的植被,而不是一圈冰冷的围墙。



我接下这个方案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面临许多挑战。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深圳,项目建筑用地一再被缩减,最终导致容积率接近4,相当于城市中心商务区的高密度。而校园还要有操场,有各种体育设施、活动区域,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从2002年就开始在农村造房子,做了很多乡村校园建筑。每次出去讲课,别人都问我,在农村做小建筑,都挺好挺美的,那么,在城市里该怎么弄?我一直想探讨身份认同的问题,农村和城市的身份认同有很大差异,但缺乏一个具体的城市建筑去说明这件事。


校园里的建筑生命体被赋予了强烈的活力与丰富性

摄影:UK Studio


高密度是大城市共通的问题。城市在有限的面积里追求利益最大化,实现空间最大利用率,提供更多居住资源,但这种简单的重复,削减了建筑生命体的活力与丰富性。对深圳而言,亚热带的气候特征还塑造着这座城市的身份认同,建筑设计需要对当地气候做出回应。而对于校园形式而言,固化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教育的多元需求,也需要做出更多的破界探索。


于是,高密度城市,亚热带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校园建筑,这三个要点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了这个独特的设计案例,意味着建筑师要在有限的资源内实现校园建筑之极致。


在这种条件限制下,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的整体都在做破界,很多固有的规范在这里都得打破。深圳政府很鼓励对于教育模式的探索,他们对我们提出的生态友好立体校园方案很满意,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水平与垂直两个维度展开的建构

实现了建筑使用功能的拓展

摄影:UK Studio


比如建筑占地界限,也就是建筑红线的问题。按照规定,建筑必须要后退3米到5米,给公共区域留下空间。我们是卡着红线做的,在学校的外围做了水系,水系与植被、平台层的落影共同形成了柔性边界。校园内外的水系是可循环的,外面的水通过水系流进去,里面也可以通过水系出来,相互连续。


这种柔性边界,成了校园外围的保护屏障,让边界区域的空间层次更丰富,形成了校园建筑向城市空间的缓慢过渡,也成了城市的公共休闲步道。其他人走在马路上,不会感受到建筑的压迫,而在结界之中,学生既被庇护,又与更大的环境保持一种关联。


学校外围的水系与植被共同形成了柔性边界

摄影:UK Studio


校园内共有8层教学楼、13层宿舍楼及25层教师公寓和不同功能的室内外空间,能同时满足2000名学生和200多名教师的使用需求。在这种使用密度下,却并不感到拥挤,校园内满眼是茂密的绿,阳光下水流潺潺,是生机勃勃的活力空间。



建筑随着时间变化,这里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不一样。春季会开花,冬季也有绿叶,整个季节变化就会在小朋友的成长过程当中有直接的体现,孩子们在学校里也跟着建筑一起生长。


很多人狭隘地理解我做的垂直绿化是一种装饰,实际上它是一整个生态系统,人可以跟着自然呼吸。我们选择的植物多样丰富,都是有功能性的。以攀缘植物为主的立体绿化,用垂直钢丝架,大概60公分的宽度,当这个宽度长成绿墙的时候,阳光就会透过树叶缝隙透进来,而不是直射进去,形成柔和的光源。这样的垂直绿化不但在炎热气候里降温隔热,还能屏蔽隔音,保护学生的隐私。


这样的建筑造价并不高,我们不强调建筑构筑的造型,而在意形成的空间。建筑没有做任何装饰,室内外都没有吊顶,像一本书坦坦荡荡地翻给别人看。立体绿化完全适应于深圳的气候特点,平时带有滴灌系统,遇到下雨就把总闸一关,隔一段时间施点肥即可,养护起来并不难。建筑本身也是可持续的,从钢材、玻璃和木头,全是可回收的,就连外墙是拿回收的铁路枕木做的,油浸泡过,几十块钱一条,便宜又耐用。因此,这座校园也荣获了2021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未来可持续奖。


垂直绿化能够起到降温隔热和屏蔽隔音的作用

摄影:UK Studio


我们在设计中保留了很多留白,等待学生自己去填空。在紧张的用地条件下,中间打造了一个3000平米的“海绵花园”,底下没有建筑,可供土壤自然呼吸。作为使用者,学生也会与建筑产生不同的对话。校园就像一个自然教育的课堂,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自然探索,学生会自制鸟巢,放在绿植中间,吸引鸟类来筑巢。在每一层错落的空中花园,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在阅读、休闲放松,看到学生在攀岩,还有学生会在校园里做市集。


我们在校园内开垦出一片可供学生奔跑的“山丘”。通过台阶将平台上、下“两层”户外空间连在一起,形成绵延不尽、高低起伏的自然坡地。同时,利用地面的起伏,营造半地下空间,“山丘”的低洼处是室外观演空间,高起的部分形成使用空间。塔楼下方布置了办公空间,把体育馆、剧场等布置在两楼之间的空白区域。


立体空间为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摄影:UK Studio


立体建筑比平面的更容易接近自然,空中花园、屋顶花园的另一边是图书馆,在屋顶上,可以跟自然沟通。人在空中立体地互动,频率比平面上的互动要高多了。学生经常在空中走廊对歌,每一层跟对面都可以有互动,走廊的使用效率特别高。不同于传统校园,我们为教室设置了双面走廊,教室两边都是窗户,而且都有4个门,下课的时候不用拥挤,大家都有空间。走廊里有绿化,能遮阳,教室两边的窗户一开,就能自然通风。


学校的大操场被取消,大操场的使用实际上是个小概率的事件,有比赛需求时到外面去租场地就好。我把体育项目分解成16个单元,同时可以有16个班在上体育课,有打乒乓的,健身的,攀岩的。屋顶和空中回廊都可以跑步,一圈有400多米,比在大操场重复兜圈子好玩多了,处在不同高度的同学可以相互看见,还会鼓劲加油。


校园建筑与自然、城市、社区空间融合共生

摄影:UK Studio


学校周边全是住宅楼,居民从外面看到的学校,就是一个大的立体公园。从街道上看,视线是通透的,满眼是层叠的绿色,与城市的界面非常友好。校园里有一幅壁画,当人们站在校园外,走在马路上,就能看到这幅壁画,对街道也是一种装饰。学校既是城市的“保护区”,也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校园无缝衔接,形成一个校园建筑与自然、城市、社区空间融合共生的典型案例。


项目结束以后,我去过几次,在校园里面,植物每一年每一个季节的状态都不一样,你能看到婆娑的树影与奔跑的少年,有层层叠叠的惊喜。就像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的描写的空间景象:“行走的路线绝不只限于一个层面上,而是一路上有上上下下的台阶,有驻足的平地,有驴背式的罗锅桥,还有架空的路……”。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希望在经历了个体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后,我们能以更主动的观察和发问,在城市中创造出新的、具有能量的公共空间,在多重空间的交叠中发现具有存续性、生命力的公共领域,以此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奖项设置:


公共空间奖(人与场所)

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公共生活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建筑/规划等实体空间实践。

 

建筑贡献奖(人与建筑)

旨在表彰出色的建筑单体或群体设计,通过建筑本身及其赋予的空间功能,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带动区域或城市整体人文发展,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

 

社区营造奖(人与社区)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环境治理与社群运营等社区实践。

 

生态友好奖(人与自然)

旨在表彰尊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实际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设计实践/技术研究,包含生态修复、绿色建筑、城市景观等。

 

城市创新奖(人与城市活力)

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实体或非实体项目;或者积极寻求更好城市人居生活,为解决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问题而做出创新探索的长效实践。

评奖范畴:


2020年7月1日-2023年3月31日内建成的、在中国境内的实体或非实体项目,包括建筑单体、景观空间、生态系统、社区营造、创新实践以及非实体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评奖维度:


人文 HUMANITY

贴近城市生活,尊重真实需求


公共 PUBLIC

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与完整性,激发大众的参与,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


创新 INNOVATION

开拓未来的愿景,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


美学 ESTHETICS

唤起丰富生活和文化的想象力,影响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

评奖流程:


2023年4月-5月

评奖启动,提名团提名


2023年6月

初审团针对提名项目进行投票,评选出入围项目


2023年7月-9月

终审团针对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2023年9月

终审团终评会


2023年10月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

组委会:

主办方三联生活传媒代表


组委会主席:李鸿谷

组委会成员:贾冬婷/李伟/吴琪/曾焱

项目统筹:贾冬婷

项目执行:潘鸿/宋洋/王菲宇/

              袁潇雪/俞冰如/吴小霜

提名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各领域代表人士


陈楸帆/陈文/崔灿灿/董功/董灏/段煜婷/何健翔/何勍/何哲/何志森/姜珺/姜宇辉/金秋野/雎安奇/李迪华/李涵/李虎/李伦/李翔宁/李晓鸿/李振华/梁琛/梁永安/龙瀛/刘珩/刘悦来/柳亦春/鲁安东/马泷/马寅/毛继鸿/毛尖/倪阳/聂荣庆/庞伟/宋壮壮/沈志军/苏丹/孙海霆/孙莉/孙倩/唐克扬/陶冶/童明/汪莎/王辉/王南/王子耕/吴洪亮/夏至/严飞/严明丹/闫士杰/姚东梅/易海贝/易立明/章明/赵元超/支文军/朱竞翔/朱小地/庄慎/张宇星/左靖/btr

初审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建筑及规划界权威专家


高世名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胡如珊 | 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

李晓江 | 中国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兴钢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刘家琨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马岩松 |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孟建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   锫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终审团:

建筑及文化界权威专家


终审团主席

张永和 |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MIT荣休教授


终审团成员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名誉馆长

戴锦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民安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项   飙 | 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周   榕 |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李鸿谷 | 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指定独立计票机构 

普华永道中天

负责统计和复核选票的工作,

终审统计结果将在颁奖典礼前对外保密。

视觉设计:

another design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评奖进程回顾:



▲ 点击进入三联人文城市官网 ▲

FOLLOW US

人文城市公众号关注




COOPERATION

人文城市商务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Ciao,时尚芭莎在米兰搭建了一座“未来之家”!清理工作尚未完成, 周四暴雨再度袭来; SEPTA司机带枪开车, 客没载到枪却丢了; 警惕蚊虫, 特拉华发现西尼罗河病毒让人又哭又笑的校园电影: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只能靠“唤醒”赏枫攻略,多大圣乔治的校园秋天,让人叹为观止。。。普通中产娃读精英私校,会发生什么?一部触动心灵的校园成长小说别用GPT-4直出文本摘要!MIT、哥大等发布全新「密度链」提示:实体密度是摘要质量的关键小思考 |未完成的幸福如何用完形技术治疗来访的「未完成事件」|格式塔治疗买一送一审计报告发现纽约市多个地铁防洪项目未完成当邪战胜了正,邪就成了正走进一座“森林中的火车站”,走进历史之中有兴趣购买未完成的房屋吗?关于接手他人未完成工程的真相24-27届可投!高盛(US)全年最大规模的校园项目开放申请“大器晚成”的9位中年男演员:有人沦为笑柄,有人迷上整容一条可以吃的街深圳一安居房项目主体总造价1亿,未完工就已提取10亿?银行:监管账户余额符合要求!住建局也回应了「蔡格尼克效应」:为什么未完成的事,总是让人念念不忘?2023回国--路途中住的酒店,逛的海滩高密无线技术 | 解密Wi-Fi高密办公场景下的三V体验保障男孩被逼吃粪便!接二连三的校园霸凌发生后,我教会孩子这三件事在乡村,看不见的校园欺凌氛围感拉满!这些美国大学的校园传统太有趣了吧~让娃看得捧腹大笑的校园故事,屡获大奖,畅销29国~黑色宠物外出笼被悬挂在高温33度的室外,打开一看…心疼积水原因找到了!审计报告发现纽约市多个地铁防洪项目未完成!“预计能涨500万”?台风预警中的深圳,业主们在大雨中排起长队…因孩子未完成作业,老师在微信点名批评,妈妈发了一张图,群里瞬间沉默!5115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富金山战役 3“2023 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暨微众银行 2024 校园招聘宣讲会”走进深大:AI、区块链、产品经理的未来在何方?错过三十年前的深圳,别再错过今天的中东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带你探索适配中小学新建校的校园网络方案35岁的我,依然受困于持续7年的校园霸凌【留学生群英荟】留学有什么收获,怎么提高成绩,有什么有趣的校园生活?“心想事成”的秘诀是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