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凝聚力,家长如何规划孩子有限时间里的辅导训练
在黑暗丛林里,我们需要用自己的理性之光点燃前方的路。
今早巡视了一下E课班级,发现一个班级在讨论孩子的课后时间安排,有的孩子竟然晚上8点以后才开始做作业,尤其还是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虽然知道现在教育卷的程度,家长的辛苦程度,但是我依然被震惊了。说实话,前段时间和我弟聊孩子教育,我也深度思考了一些问题。当谈到孩子的状态,就会指向课后的安排,我也建议他们要重新规划安排从放学后到睡觉前的这段时间。其次在另一个班级,我帮家长重新梳理了一下一周的数学训练安排,实际上每个年级,我们都会面临孩子学业的日益繁重,思考家庭时间的规划安排,在做出指导的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给出什么样的建议才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呢。
由此引出今天我想谈的这个主题,我想分三个部分来谈,第一部分我来总结一下对于新一年级学生这一年的家庭学习安排的大方向,我是如何思考的;第二部分延续上一篇文章,我以自己的家庭为例,谈谈家庭凝聚力、家长的选择与孩子成长发展的关系;第三部分讲一些实例。
第一部分:
大脑的发育、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首要任务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扰的世界里,要在这样一个信息量庞大,诱惑巨多,选择也很多的世界稳定发展,首要的是排事情的优先级。在上一篇文章里,我谈到了,人不能总想着两全其美的办法,要明确大方向是什么,对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级做出决策。
谈大方向,大到人生目标,小到孩子的学习安排。在一定范围里,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大方向。
就一个刚入小学的孩子来讲,我非常明确自己这个大方向,以及我先生也同样认同这样的大方向,因此我们就会从这个方面去努力塑造我们这个小家庭的运作方式。
第一优先级:孩子的大脑发育。对,我不是在说笼统的健康,而是在谈大脑发育。小学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又一重黄金时间,很多人相信先天论,但是就我所掌握的一些信息和理论来讲,小学阶段的智力水平还在提升中的,你重视和不重视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如果家长不注重孩子的睡眠、劳逸结合,对于大脑的发育会极为不利。我不能说会造成损害,毕竟我还没有去review过相关文献。但睡眠的长期缺乏,睡眠质量不高,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也就是智商水平。
因此,首要任务是保障孩子的睡眠。小学生10小时是最基本的,许多孩子可能需要11小时睡眠才能恢复,个体有差异,但10小时是底限。
如果你确定这件事是你大方向里唯一顶级重要的事,那么你们的睡眠时间就已经确定了,没有什么弹性可言(个别特殊日子另当别论),我们以下所有谈论的事情都是在保障这件事的前提下发生的。
第二优先级:孩子的足量运动。其实这一点有很大程度上是为第一点服务的。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精力充沛,大脑的各项高级功能能够发挥最大效能,你需要保障孩子每日的运动量。各个地区城市,各个学校在这件事上的差异非常大,因此家长必须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日生活学习,了解孩子有没有得到足够的运动,如果没有,你是需要在孩子放学后补充的。
在这件事明确后,我们就能确定某一个时间段需要预留出来给运动。我建议的最佳时间是放学后,但不是延时服务后。我毫不忌讳地说,小学生的延时服务应该取消,这是不人道的。一个孩子学习了一天,好不容易熬到放学,还要进一步进行文化课的练习,甚至还有老师要加课,这件事对学习有害无利。
3点多放学,就可以进行1-2个小时的运动,充分放松休息后,完成复习练习。学习的每次时长不应超过1个小时。一年级小学生应该认真学习15-20分钟左右休息5分钟,再进行下一项。
第三优先级:亲子交流时间。我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交流是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深度联结。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还需要适应从学龄前的方式转变为正规训练的方式,他们需要逐步适应,因此也需要逐步进行心理调节。我们父母需要利用这段时间,给孩子缓解一天的精神压力,鼓励孩子,增强他们的信心,或安抚他们的负面情绪。
家庭将会在这段亲子交流的时光里,慢慢塑造一个家庭的风格,气场。对我来讲,积极的、欢乐的、逗比的、热情的是关键词。
父母需要卸下一天的疲惫,投入其中,你也会从中汲取能量,因为此时家庭具有一种向心力,每个人都会散发出光和热,相互之间会形成能量的补给。
父母需要修炼的是理性思考,不要将琐事、工作中的压力带入到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把这段时间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时间,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只专注在小家庭的内部生态的建设。
实际上,这段时间可能就是20分钟,可能就是几段对话而已。
第四优先级:完成作业。如果你的孩子不是智商135以上的顶级天牛,你就不要去思考孩子可以不做作业这件事。我曾经采访过朱进博士,和他深度交谈了孩子的成长发展,他的女儿是一个特殊个体,我非常欣赏他的观点。不过需要谨慎考虑的是,不是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不做作业,保护智力水平,而在中学以后才逆袭的。
关于朱进博士的采访:对话科学家:孩子的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普通人来讲,学习-训练,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这是人生成长的一大课,不应用任何其他理论来推卸这一责任(父母教养的责任)。
所以,对于一些不想做作业的孩子,父母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并协助孩子转换自己的角色,完成社会性发展的很重要的一步:适应环境。
当我谈适应环境的时候,不是在说屈服于现在异常卷的教育大势下,而是在谈人本身的生存发展所应当具备的适应环境,调节自身的能力。
为了保障这一步的进行,因而前三点更为重要。只有当孩子的脑力充沛,运动充足,精神富足的时候,他们才有能力对抗环境压力,并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强大的精神力,源自于这一点。
下面是我今早在班级里和家长交流的内容,原封不动放上来,在具体事件里我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第二个部分:
家庭要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达成共识
这个部分我要来谈谈“家庭凝聚力”。当两个人结婚后,意味着双方要将自己的人生轨迹与另一个人合并,尽管在个体发展上两个人可能是极为不同的,不一定同步,但我们需要有数十年的时间里相处,必定在某些最重要的问题上需要达成共识。
当两个人有孩子后,对孩子的发展是否能达成共识,也是这个家庭能不能具有凝聚力的关键。如果这件事上夫妻不能同心,矛盾会很多,或者完全由一方承担,这个人的压力就会巨大。日积月累中,负面情绪会增长得不到消解,内耗就会很严重。
为什么要用“凝聚力”这个词,因为上一篇文章里我谈到了家庭必须要有一个“引力中心”,这个引力中心是父母,不是孩子。
因此作为孩子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父母,需要首先确立自己的养育方向,最重视孩子什么发展,这个思考过程是需要消耗许多时间精力的,并不是读了一篇文章后决定的,是需要观察孩子,经常性思考这个问题,才会有答案的。而这个答案,绝对不包括你还在左右为难时仓促概括出的结论。
那么具体在哪些事情上要达成共识呢?
我家二宝再过两年要小学了,我和先生也多次谈过这个问题。我们在思考大方向的时候,没有首先去确立要公立、私立、体制内、体制外。教育的大环境在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我们无法预测的,因此在具体择校的问题上,我们认为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先生希望孩子开心、快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希望孩子对生活有热情、有韧性,我们能对彼此的那部分表示认同,并合二为一变成我们确定的大方向。
这个大方向会决定我们在孩子进入小学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如何对待学习,如何选择兴趣班,如何安排时间。
如果有人说,我怕孩子读不了大学,未来没有竞争力。我想说的是,就算读了大学,也未必有竞争力。
如果孩子以后为了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而辍学,我也同意,但是在他还很小,小到无法确定什么是自己的真正爱好之前,我是不会让他做这个决定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仔细思考讨论,来确认孩子的兴趣或者擅长的方面在哪里?
既然最坏的打算的已经能接受,那么这个大方向就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走下去,以及具体细化到每日生活,我们都会围绕这个大方向去做出决策。不能说每一次都是正确的,但是生活给了我们许多机会去调整,我们要在漫长的生活中锻炼自己理性思考的能力,反省与洞察的能力。
许多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完满,并不能成为我们去决策孩子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像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一直租房,也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考虑买房。之前群里有家长问,那么以后不给孩子留房子吗?我说我们没有想过这件事,当孩子成人后,我们不再对他们负责,在有限生命里,我们会因为亲情互相帮助,但我们绝不会认为我们的责任需要延续到孩子成人之后。因而我们没有买房的压力,也不会因为这样的环境和生活是否对孩子有影响而犹疑。孩子们就是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他们接受了父母的价值观,信念体系,他们就会如何看待现有的生活,如我家姐姐还会说:妈妈,我们什么时候搬家呀?我想换一个新环境。弟弟还小,虽不懂,但也会说,下次我们搬家的时候要怎么样怎么样。
我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我们无法在巨大的首付与房贷压力下过日子,同时还要兼顾我们的大方向。我们会认为那样我们的精神生活会大打折扣,也可能因此而滋生许多情绪问题。
因而人生的每一次重点决定,选择(或者不如说抉择)都包含了同时你需要放弃许多。
一条两全其美的路是不存在的。
对于我们家庭的凝聚力所在,就是我们需要开心和充满热情地生活,我们需要做一些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我们搬到哪儿都不会丢掉这些。因而我们会全力培养孩子这方面的特质,即便在非常困难的时期,我们都相信未来是有许多可能性的,专注在自己的大方向上即可。
而且尽管我们很重视快乐开心,但是我们深知人生需要付出,孩子未来的道路有自己的艰辛,需要慢慢培养自己全身心投入在爱好与意义上。所以,许多细节上的事,就会有我们自己的处理方法。
我们可能会因为今天吵架了,不开心,明天孩子出了点什么毛病而烦恼,但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的,冲突必然存在,但是我们塑造的家庭小环境决定了我们不会因冲突而长期烦恼。该要求孩子的还是会要求,该教育该批评从不心软,在我们认为的可以承受的范围里,我们会竭尽全力促进孩子学习。同时也会毫不犹豫地在矛盾时刻根据优先级判断来调整行动。
至于这样的教育能否达成所愿,我觉得看造化。我没有问过先生,但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必定双手赞同。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有限时间里,承担了责任,付出真挚的感情,并不遗余力地向这我们的目标方向前进,但并不执着于求结果。
第三部分
多年学习的实例与短期效果
在我谈了一年级学生要注重什么,谈了家庭需要凝聚力确立一个大方向,主要是在谈我们自己怎么想。现在我想说说,具体在发展道路上,我们思考实际付出的将比我们构想的未来要多。确定大方向后,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想未来,而是着眼当下,我们可以做什么。
小学后,我和先生的分工就是,我管数学和英语,他管语文和运动。我们也必定要付出很多时间在陪伴孩子上,在学习上我们也不打算要松懈或放手。所有的发展和成就都需要深入进去。
同时我们还要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去学习,去研究,我们不会把孩子交给培训机构,这与我们的大方向规划不一致。所有的开心、快乐、热情、韧性,都将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原则、行动准则中。
我相信在我这里学习许多年的家长,会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很清楚自己的选择。每个家庭都会有各自的处境,困难,但最终能在某个方向上坚持下来的家长,一定是有信念的。不管是在自己的鸡娃道路上走得很深很远了,还是在我的体系里学习家长课,或者热情洋溢地走在为孩子规划上什么学校,参加什么竞赛的家长。能持久长远地进行,能始终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就表明了这个家庭的内部契合度很高,孩子与家长的匹配度很高。
案例一:当慢慢深入进去的时候,发现自己更加理解,也更清晰了
案例二:高数满分的家长,更理解数学不是靠背,靠的是扎实的实践训练。
那天看到群里家长的讨论,我还特别去了解了这一下这位家长在我这里的学习经历👇,不得不说,的确花了功夫下去的。
案例三:跟课许多年的家长,要理解孩子的问题在哪儿,对症下药;多年的辅导形成了自己的节奏和互动形式。
这位家长的学习经历翻出来真的让人叹服!其实这也是今年我决定要开启纵向研究计划的动力。因为这么多年了,有那么多家长坚持了下来,我想我有机会对此做深入研究。
案例四:四岁开始上课,今年第五个年头了,孩子脱胎换骨的感觉。
之前有家长问,怎么学习效果都是小学部分的,没有学龄前的部分。其实我这里许多家长都是从孩子学前开始跟的,学龄前我不讲求量化,也无法量化孩子,潜移默化中,那些年的付出都会在小学感受到它的影响力。
下面这位家长很少发言,第一次看到说孩子四岁开始学,所以特地去翻了记录,19年至今第五年!
案例五:高年级要重振旗鼓,可以,不晚!
我这里高年级逆袭的学生还是有不少案例的,过去几年也分享过,只不过高年级家长和孩子的付出会更多。父母需要在自己的大方向上仔细思考自己的行动方案,要去估测自己的付出与孩子的付出,以平衡精神压力。我会针对一些高年级家长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因为的确此时是一场时间争夺战,对于合理安排训练项目,要做出审慎的考量。
案例六:我不知道为何北大物理学教授钟情于我的课,但我知道选择上家长课的家长都认真思考过,取舍过。因为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是好几年的事。
案例七: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些最近计算训练经历2-3个月后家长的感悟,孩子的进步。
认真做一件事,投入进去,做好灵活调整的准备。也是我们培养孩子热情与韧性这个大方向的体现。
欢迎加入我的交流群
请扫下面管理员【土星】的二维码
备注:孩子年级+入公开课群
或
备注:孩子年级+入解读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