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美术置景,无法掩盖《断·桥》的逻辑硬伤!
《断·桥》的导演,是擅长在作品中展现女性困境的李玉,代表作有《观音山》《苹果》和《二次曝光》。
但近几年,她的新片口碑普遍不太理想:《兔子暴力》豆瓣5.8分,《阳光劫匪》更低,只有3.6分。
这次的《断·桥》,从立项之初就备受各方关注,男主角定为王俊凯就是其中之一。
通体BUG的犯罪片
POST WAVE FILM
上映当天,伴随着“断桥开分9.2”(淘票票)、“断桥后劲”这样的正面热搜,也出现了“断桥剧情降智”的热搜——这截然相反的热搜,显得颇为尴尬。
作为一部犯罪片,人物动机、行为逻辑等,一定是会被观众着重观察和探讨的内容。
而在本片中,大家主要围绕“女主为什么不报警”,展开了极为激烈的交锋。
对此,演员马思纯的回应是:如果是陌生人我一定会报警,但这是真实感受到爱过我的人,越爱他、越恨他。
这的确算是一种说法。
或许对于片中的闻晓雨来说,会有一种想要手刃仇人的想法。
不少人也用之前女主割破手指的铺垫来作为依据,表明其复仇的心态。
只是即便按照这个逻辑推导,依然存在说不通的地方。
当朱方正邀请闻晓雨回家过生日,以小姑娘蓝莓作为要挟,此时的闻晓雨自然也动了杀心,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问题在于:当闻晓雨决定刺杀朱方正,其实并不妨碍她同时选择报警,并将证据U盘寄送给警方。
毕竟,一方面是要报仇雪恨,另外一方面也要借此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你看最后大结局,没啥文化的孟超就知道一边同归于尽,一边同时告知警方真相。
作为堂堂研究生在读的闻晓雨,却如同法盲一般令人无语。
另外一方面,在生日当天,闻晓雨刺向朱方正一刀后,并没有再痛下杀手,反而给了朱方正反击的机会,最终还被绑架到水塔下,简直匪夷所思。
另外,朱方正在腹部被深深刺入一刀之后,竟然还可以像没事人一样,把一名成年女性捆绑并挪到爆破现场,同样不可思议。
即便没刺中器官,光流血都能让人休克了吧?
导演李玉强调说:这部电影并非悬疑片,而是犯罪片;不是讲破案,而是讲人性;不是爽文商业片,而是文艺剧情片。
没错,电影的确从海报、预告片、故事梗概上,就能直接知道真凶是谁。
但是观众的纠结点也并非这一个,大家更在乎的是角色本身的行为逻辑是否通顺、动机是否充足。
另外,关于U盘的另外一个BUG,也是同类作品常有的毛病。
在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如此程度的当下,面对这么重要的证据。角色就像不知道“复制”、“云盘”和“备份”这些操作,反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U盘上。
这种设置,就叫不尊重事实和常识。
好在,电影里还是有尊重事实和常识的其他设定,比如方励扮演的“保护伞”:面对这种能让人身败名裂的人和事,他警告范伟切记不要心存侥幸,务必斩草除根。
不过,提及方励这个角色,《断·桥》还有第二个逻辑漏洞。
不少人在为女主选择不报警而寻找开脱理由时,会以这个幕后大佬作为借口,意思就是:报警没用,上边有人。
倘若这个理由靠得住,那大家想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么来的?
不就是孟超选择报警以后,这位老大哥一样会被绳之以法吗?
所以在逻辑上,上边有人也是可以选择报警的。
除了这个被讨论最多的核心争议之外,电影其实还存在诸多BUG。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被困在桥墩里的死者的所谓“跪姿”。
这点在预告片、正片里都特别提及了,同时通过黄璐饰演的法医来说明死者是被活埋的,还特意用“玫瑰齿”来显示专业性。
可是最终真相大白的时候,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根据菊怀义的偷拍,闻晓雨的父亲是在争执过程中失足摔落的,紧接着朱方正拉开把手,让水泥倾注而下。
当时的画面尽管一晃而过,但还是显示得清楚:死者是以躺倒的状态,直接被封禁在水泥中的。
这样的前后矛盾,实在太突出。
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很困惑。
朱方正明知道这个水塔即将爆破,却还能冷静耐心地等待,并且能在持有凶器的情况下,被孟超一个死扣给反杀……
所以,反派一旦到了电影结尾,都会主动选择降智,是吗?
好在范伟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不然这段肯定跟马思纯突然去亲王俊凯一样让人尴尬。
一吻毁所有
POST WAVE FILM
电影《断·桥》的底色是悲凉的,所以整个画面基调都异常灰暗,就是为了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
然而,非常讽刺的是,在影院的实际观影体验是,影厅里不时会爆发出一阵阵笑声,而且是憋不住的那种。
很显然,这憋不住的笑,和电影原本想要传递的情绪,是格格不入的。
这也是电影的另外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就要从马思纯去亲王俊凯说起。
这一幕在大银幕上出现的时候,的确是尴尬之级,“卧槽声”、“笑声”此起彼伏。
无论主创如何去解释这场戏的合理性,单看观众的现场反应就能判断:它没达到预期。
于是“断桥吻戏”,也顺势冲上了热搜。
在剧情里,俩人的关系一开始是往“姐弟情”上靠拢的,这从王俊凯角色的几次台词里能得到证明。
但在俩人的争执过程里,为了选择让对方冷静下来,主创居然安排马思纯饰演的闻晓雨直接亲上去,实在有点让人觉着突兀。
对此,导演李玉也给出了解释。
她说灵感来自“一吻救命”的真实新闻。
这里并不是要否认事实的可能性,而是想说:电影作为艺术处理,还是要给它设定一个更合理的前提或铺垫,否则就是对事实的生搬硬套,会显得不合时宜。
否则该片的评论区里,也不会有大批观众发表如下言论。
王俊凯,超出预期
POST WAVE FILM
作为拥有8000万微博粉丝的顶流,王俊凯注定会是这部电影的焦点。
不同于之前在《1921》和《我和我的家乡》中的客串出演,《断·桥》是他担任男主的电影。
《1921》(2021)
《我和我的家乡》(2020)
那么王俊凯的发挥算是怎样的水平呢?
首先作为偶像,在出演电影时的第一要务,就是放下偶像包袱。
油腻腻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寡言的谈吐,以及瘦削的身材。
据导演李玉说:为这个角色,身高182的王俊凯,瘦身多达20斤。
单说这种为角色做准备的狠劲儿,王俊凯就值得一个五星评价!
但是,妆造多少还是给王俊凯拉了胯:作为一个已经潜逃流浪八年的人,孟超的皮肤状态还是肉眼可见的细腻。
这不是演员的问题,这是妆造应该承担的责任。
类似这样因为剧组其他工种配合导致的拉胯,还有王俊凯进行点焊操作时的可信度:在点焊时,他的面罩一直没拿开。
这就显得不专业,也说明现场指导,在这里对王俊凯辅导得不充分。
再来说一下表演方面。
由于“对手”是“金马影帝”范伟,和“金马影后”马思纯,不难看出,王俊凯还是稍有一些稚嫩——尤其是终局与范伟对戏时。
但话又说回来:在范伟面前,能不露怯的演员,实际上并不多,包括马思纯在内。
但还是要强调:这并不是否定王俊凯。
恰恰相反的是:我们是在从一个更客观、中立的角度,肯定王俊凯的表现。
就像不少去掉粉丝滤镜的网友共同指出的那样:《断·桥》里的王俊凯是超出预期的,证明了他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演员。
相比于同期里,那些反复出演各种青春疼痛片的青年演员来说,单从王俊凯选择的电影项目就可以看出——
无论电影还是表演,王俊凯是有追求、有期许、有野心的。
就冲这一点,我们就衷心希望并祝福他,能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未来可期。
编辑丨EATHON 排版丨石页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