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曲【视频赏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美丽传说
每周一曲【视频赏析】:充满幻想、柔情,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美丽传说
编者按
音乐是发自人类灵魂的声音,是人类触摸世界最经典的语言。音乐能荡涤心灵,共振灵魂,净化思想,陶冶情操。音乐能缓解情绪,抚平心灵创伤。音乐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艺术,具有强烈而直接的感染力。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曾言:“任何美的东西一旦达到极致,都会使敏感的灵魂怆然涕下”。
然而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它不像绘画和建筑那么直观,因而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门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艺术美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古典音乐这门高雅的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西方古典音乐浩瀚如海,作品数以万计,有的篇幅长达几个小时,欣赏起来绝非易事。相信大部分人在其一生中多多少少听到过一些优美的曲子,但很少有人系统地欣赏过。
为此我们请对西方古典音乐颇有造诣的蔡茂生先生以“每周一曲”边播放边赏析的方式,把这些大师最好的作品用通俗的语言系统地介绍给大家,按照钢琴独奏曲、钢琴和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等不同题材的序列发布,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月光》。
第十四《月光奏鸣曲》被贝多芬称之为“幻想曲式的奏鸣曲”,意即曲式比较自由的奏鸣曲。这首钢琴奏鸣曲题献给恋人朱丽叶塔,是标志着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这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关于这首奏鸣曲,还流传有贝多芬为一位盲人姑娘即兴演奏的美丽传说,而且还进入过语文课本:传说有一对盲人兄妹非常崇拜贝多芬,但因为家庭贫困,没钱去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有一天晚上贝多芬路过他们的房子前,听到妹妹说起对贝多芬的崇拜,以及不能去听贝多芬演奏的遗憾,一下子打动了贝多芬。于是贝多芬主动为他们即兴演奏,妹妹惊喜地问起是不是贝多芬来了。这时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到盲人姑娘清秀的脸庞上,发出圣洁的光辉,一下子激起了贝多芬的灵感。
当然这仅仅是后人的传说而已,并非历史事实。“月光”这个标题的出处是因为有贝多芬的一位诗人朋友莱尔什塔勃把第一乐章比作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荡漾的轻舟。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三部曲式ABA (第三段重复第一段)。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
中段音乐错落有致地走向高音区,显出一种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又缓缓走向低音区后慢慢消失,再次把我们带向梦幻般的淡淡伤感之中。
作者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甚至预示了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见德彪西的《月光》)。
(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小快板,三部曲式。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奏鸣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乐章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李斯特称之为“连接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小花”。这是暴风雨爆发前的宁静。
(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奏鸣曲式。这个乐章表达的感情和前面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跺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呈示部结束部连续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作者热情的冲动和坚强的意志。发展部比较短小,但内心的激动更为强烈。尾声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音乐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潮并没有就此平静下来,而是在做最后的冲击。
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
(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三乐章)
无论是“月光”还是“幻想曲”的副标题,都暗示了贝多芬的音乐正在慢慢远离古典奏鸣曲无标题的纯音乐性质,在形式和内容上向标题化的浪漫主义靠拢。
(作者:蔡茂生,旅居意大利,长期从事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赏析、评论和普及工作,对大师名曲颇有造诣。)
【热门】每周一曲【视频赏析】:贝多芬奉献快乐《致爱丽丝》
【热门】每周一曲【视频赏析】:贝多芬与失去听力做斗争,以气势磅礴的构思创作《悲怆奏鸣曲》
您的点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