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筑公司从来不是单以项目论英雄,以营收比实力,它的成功与公司的团队架构/业务策略/运营管理密不可分。建筑公司管理和运营通常是建筑学教育的一个“盲点”,因此对于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人群而言,了解不同公司的运营策略尤为重要,掌握管理和运营的诀窍,才能打响建筑公司的“营”与“赢”。不妨随我们一起从大型公司,到大师事务所,再到小型青年事务所,浅谈一下这10家不同规模的建筑公司的“生存之道”!
2022年5月的DisruptSymposium展会以“留下成功的线索”为题,邀请了诸多大型建筑公司/事务所现身说法,为公众提供了学习成功的运营管理思维和措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选取了Gensler\Perkins+Will\Aedas\BIG作为规模在400人以上的大型建筑公司代表,与大家浅谈大型公司如何在拥有庞大的员工基数和项目数量的同时,统筹多个遍布全球的分办公室,以统一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模式,砥砺前行。 摒弃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 Gensler 拥有上海中心大厦、纽约时报总部、阿布达比金融中心、旧金山国际机场等大型知名代表作的Gensler历经57年逐渐成长为如今全球最大的建筑事务所。在Gensler 联席首席执行官 Andy Cohen看来,Gensler“常青”的秘诀在于采取“扁平化、协作式的领导方式”,支持多元化的视角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Gensler实现高管团队男女性别比例平等© Gensler“在我们的行业,设计师往往会被固化在某个岗位,一直参与某个设计环节。由于某些公司的组织架构不够扁平化,没有办法给员工提供多元化项目实践的机会。” Cohen的这句话正是点明了Gensler从本质出发改变这种自上而下如金字塔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尊重多元化发展,进而赋能设计人才,鼓励每个人走出设计的领域,尝试以人本为体验中心的实践。Fifth + Tillery办公室 © Gensler同时,Cohen认为使命感也是建筑设计公司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关键一环。公司的明确目标导向所带来的平台赋能会对创意型人才起到引流作用。在当下全球疫情影响下,抓住这个挑战与机遇,做出积极的改变,正是行业的使命感所趋。以“在设计中关注可持续性发展、健康和公平公正”为目标,世界第二大建筑公司Perkins+Will将科研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拥有独立研究的设计师们搭载了可以大显身手的平台。科研于Perkins+Will而言,不仅是设计本身的立足和突破点,而且是包括创新孵化器项目在内的科研系统的催化剂。公司以研究计划串联整个团队协作并进,使项目和研究成果紧密结合。Mars House © Krista Kim
此外,Perkins+Will也凭借2009年起开创的研究双年刊(Perkins+Will Research Journal)刊载同行评审文章,向公众展示其同实践项目相辅相成的研究成果,将建筑和城市规划对人体健康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推广开来、传承下去。2019年在Perkins+Will诞生的有关物联网(IoT)的创新孵化器项目,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以智能建筑和智能城市应对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在创新孵化的过程中,一系列研究型实践应运而生,帮助公司改进设计,向更好的人类福祉和健康迈进。Aedas 事务所跻身全球五大国际建筑事务所,在世界范围内开设12个分办公室,共有1200+名员工。让Aedas 在“以设计为主导”的模式下高速成长,高效的执行力和独具见解的设计力自然功不可没。“设计”一词之于Aedas,为公司赋予了深厚的项目经验之外的独特魅力——Aedas 希望客户选择事务所是源于高质量的设计和交付水平,而不是公司的整体设计定式。因此,公司尊重每一个主创建筑师的设计风格,以此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Aedas 希望每个建筑师都能亲临项目场地,去感受和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切身体会客户的需求,并给予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同时,年轻建筑师为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在同富有经验的前辈建筑师协作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激发出激动人心的设计,呈现叙说故事的建筑作品。从2008年仅有一位合伙人加45位设计师的独立建筑办公室,成长到如今拥有5家遍布世界的建筑分公司的规模,BIG建筑事务所的发展可以浓缩为建筑公司成功运营的八大必修课:设计品质与商务运营携手推进、关注财务的良性循环、数量带来质量、坚韧、多且精、企业文化优先等等。© Bjarke Ingels Group
BIG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丹麦馆 © Iwan Baan“坚韧”一词是专属于创始人Bjarke 本人的标签,同时对引导整个BIG团队向前发展也是至关重要。这也奠定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基调,强调了团队齐心协力的魄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其中,第3课的“数量带来质量”,无疑是在映射公司影响力和品牌形象的提升。随着市场影响力的扩大,BIG的策展和讲座也随之增多,继而吸引了众多潜在客户,以项目之名,推动着BIG向前发展。这也对应了必修课中的第7、8课,“没有稳定的成长曲线”与“没有绝对”,跃进式的发展是不可预期的,但是BIG相信在顺势而为、协作前进的旅途中,终会为其打开新的视野——新的项目类型、新的工作模式的思考乃至新的员工。“以小博大,不破不立”,说的就是那些规模远远小于大型建筑公司,却可以用广受赞誉、有竞争力的作品惊艳众人的大师事务所。他们相比大型建筑公司,虽然少了一些服务和资源,但是相对应地多了一些温度、个性化和专精度。我们以Safdie Architects/SHoP 建筑事务所/OPEN建筑事务所/直向建筑为代表的100人以下的成熟事务所为例,将大师事务所的运营之道娓娓道来。“四两拨千斤”的“紧凑模式”—— 萨夫迪建筑事务所 若论“以小博大”,萨夫迪建筑事务所(Safdie Architects)一定榜上有名。事务所标志性的“野心和创新”理念促使着他们以65人的规模,在10年间创造了近150亿美元的价值。事务所目前除美国波士顿的总部之外,在新加坡、上海和耶路撒冷设有分办公室。Safdie Architects是以合伙人形式成立与组织,在无间的设计工作室氛围下运营,整体设计、管理和执行的工作交予一个由65人组成的全球团队负责,确保全球范围内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重庆来福士,摄影师© EJay Photography,建筑师© Safdie Architects更值得一提的是,Safdie Architects接手的项目不乏在国际范围内享誉颇丰的“不可思议”建筑,例如地标性项目重庆来福士、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和天空住宅等等。如此大体量和复杂程度的项目,较之以Safdie Architects波士顿常年维持在50人上下的固定团队,足以予人“四两拨千斤”之感。这也归功于事务所发展而成的“紧凑规模(Compact Bigness)”模式——一个相对小型的团队可以同时兼具大型事务所的工作范围和视野,在保证所有设计在波士顿进行的同时,采用灵活的长期驻场和合作办公策略,利用全球网络更好地促成项目的完成度。新加坡樟宜机场 © Safdie Architects自1996年成立初期,SHoP的设计理念就配得上“桀骜”二字。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敢于质疑公认的建筑实践模式,是SHoP特立独行的标签。正因如此,2014年SHoP荣获了Fast Company杂志颁布的“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建筑公司”的殊荣。这样独具突破性和新意的集合融合了五位合伙人在创立SHoP前所积累的建筑领域之外的经历,像是艺术史、摄影、美术、结构工程等等。这样多元化的组合碰撞出独属SHoP的“翠绿色”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审视和批判建筑设计,并以此孕育创意和美感。经过数年从创新概念的诞生到项目制造和交付的磨砺,事务所从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发展史中汲取养料,尊重应届毕业生,筹建多学科的多元团队并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同时,航空航天制造公司臭鼬工厂的十四条操作准则给了SHoP以团队构成上的启发,事务所将客户、建筑师和承包商之间的相互关系放在首位,集结小而精的团队,来共同应对重要的问题。MOMA PS1 Dunescape 艺术装置 © SHoP ArchitectsThe Brooklyn Tower © SHoP Architects“严肃”的设计与团队的“求衡”—— OPEN建筑事务所OPEN建筑事务所,图片来源:© gooood.cn在北京的国子监以南的方家胡同46号院,有一个废弃的恒温车间。经过几次空间搬迁和改造,这里最终成为了OPEN工作室驻扎的创意园区。经由OPEN的巧手,这里屋里屋外充盈着植物,办公家具填充了原有的空间格局,放置于南向窗台前的10米长绘画桌使手绘和实体模型迎来了“文艺复兴”,鼓励建筑师们亲力亲为,摆脱电脑绘图的桎梏,同时西侧的画廊、北侧的会议室兼活动室和位于南侧的模型室为这个办公空间增添了不俗的活力。UCCA沙丘美术馆 © OPEN Architecture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 OPEN Architecture在这样舒适的工作环境中,这个近20人的团队秉持着对设计的严肃态度,共同完成着颇具难度的中大型公共项目,以热爱和信念为灯塔,共擎建筑创新的未来。OPEN会将事务所的人员平行地划分为数个项目组,以均分的组织结构让每个人都获得各个项目阶段的锻炼,并且确保事务所的主持人李虎和黄文菁能够直接对每一个项目进行指导。这样的组织和运营模式,引导着团队成员在不同项目阶段中收获经验和感悟,与此同时协同团队进步和成长,在OPEN这个集体中携手并进。火星生活舱 © OPEN Architecture
“坦诚直率”的态度——直向建筑 Vector Architects 直向建筑事务所是一个由合伙人、理事、项目建筑师、建筑师和实习生组成的25-30人的团队。凭借“有标准的建成建筑”来实现设计价值,始终是直向建筑的终极目标。于是,事务所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保证合伙人可以介入从概念生成到后期构造控制、工地考察等等各个阶段,并亲自参与和指导项目中的各个重大节点,为项目的设计过程和团队协调工作保驾护航。海边图书馆 © Vector Architects直率与坦诚是直向建筑贯彻始终的态度。这不仅体现在坚守执着和清晰的设计方向,以设计师的角度,展现其主观的表现方式和风格追求;而且体现在根据所处环境条件,对诸多客观影响因素加以综合分析,直面设计过程中或将遇到的问题,以专业的观点给予适当的回应。单有概念和空间形式的加持的设计是索然无味的,然而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深化,概念设计得到逐步深化直至落地建成,这个协作的过程则是受益匪浅的。深圳坪山美术馆 © Vector Architects© I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小型(青年/刚起步)建筑事务所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大多是大胆且独具立意的,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冲劲,将他们的一腔热情付诸建筑设计中,从细节着手,满足客户的需求。El Sindicato 和 Reiulf Ramstad Arkitekter 正是这种小型事务所的绝佳案例,让我们一睹为快吧。斜坡上的房子 © El Sindicato,摄影师:© Andrés Villota你可曾想过在一份工作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做老板的“打工人”?2014年成立的El Sindicato 就是这样一个打破常规“老板—雇员”工作模式的小型新锐事务所。借由经验之谈,生产力至上的工作环境和崇拜性的工作模式会阻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于是,El Sindicato 用实际行动应证了何为职场内外的真正“自由”:对于事务所的每个人而言,他们不是共在一个办公室共事的同事,而是共同完成一个长达一生的生活项目的同伴。在El Sindicato 所接触的项目类型大多是充满合作和实验性质的。在不同的建筑实践中,事务所的工作流程也在潜移默化地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事务所将建筑本身作为一种媒介,给予每个人情感上和创造性的支持以及资金的赞助,和充分的自由去学习去实现自身价值。每个在这个合作项目中的同伴都应该受到尊重,让他们在尽职责的同时,享受到相同的条件和福利。parásito 住宅 © El Sindicato,摄影师:© Andrés Villota
尊重“差异化”,灵活应对——Reiulf Ramstad Arkitekter Reiulf Ramstad Arkitekter 办公室位于的19世纪别墅外景 © Reiulf Ramstad ArkitekterReiulf Ramstad Arkitekter 是一家拥有14位常驻建筑设计师,1位主理人,2位行政管理人员以及2位实习生的独立奥斯陆建筑事务所。RRA建筑事务所立足斯堪的纳维亚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汇入客户和使用者,以对话形式展开设计的过程——通过优化不同使用者的体验感,使不同层次使用者和各种功能达成平衡。这样的工作模式让RRA事务所在客户群体中维持着良好的声誉,有利于建立项目参与者之间的和谐关系。Saga Panorama © Reiulf Ramstad Arkitekter此外,RRA建筑事务所的项目根据空间规模、环境、预算和功能性等要求的不同,逐步凸显差异化的形式,这也激励着RRA团队关注并顺应环境的变化,从功能性和灵活性出发,结合自然进行环境友好的设计。在设计与实用性和技术性契合的情况下,融入概念,灵活迎合客户的需求,产出经济技术和概念理解两相宜的作品。The Whale © Reiulf Ramstad Arkitekter纵观10家不同规模的建筑公司管理和运营经验分享,可见生存之道千千万,并非道道可行,但是总会有一种或多种主导模式为建筑公司“注入灵魂”,引领其走上稳步发展乃至日渐壮大的“花路”。上文中有没有哪个管理和运营诀窍触动到你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晒出你的观点与看法!References:
https://www.dezeen.com/2022/06/29/andy-cohen-gensler-interviews/
https://www.archdaily.cn/cn/982588/perkins-and-will-zou-zai-xin-shang-ji-qian-mian-de-ke-yan-yu-chuang-xin
https://www.archdaily.cn/cn/887676/zhuan-fang-aedas-wen-zi-xian-fen-xiang-guo-ji-ding-jian-jian-zhu-shi-wu-suo-de-yun-ying-ao-mi?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870035/cong-bigde-shang-ye-tou-nao-shuo-qi-kan-gong-si-cheng-gong-yun-ying-de-ba-da-bi-xiu-ke?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978664/jin-cou-gui-mo-sa-fu-di-shi-wu-suo-ru-he-bu-yi-lai-da-tuan-dui-yi-shi-shi-chao-da-gui-mo-de-xiang-mu?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gooood.cn/office-fact-shop-architects.htm
https://www.gooood.cn/offic-fact-11-open.htm
https://www.gooood.cn/office-of-vector-architects.htm
https://www.archdaily.cn/cn/978876/el-sindicato-wo-men-ba-jian-zhu-dang-zuo-gong-ju?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gooood.cn/office-fact-18-reiulf-ramstad-arkitek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