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异常天气里,一个医生看到老人的脆弱

异常天气里,一个医生看到老人的脆弱

公众号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陈媛媛 实习生 黄怡凡 责编 黄霁洁

到达那间农村的平房,卢辉看到老人躺在床上,全身大汗淋漓,人已经昏迷,只有头顶的吊扇在“吱呀”转动。他马上判断出,因为没有空调,老人中暑了。

卢辉是广东肇庆一家医院的医生,这家医院也是当地的120急救中心。根据医院安排,作为骨科医生的他,经常需要下急诊,他发现每当天气异常,急诊的出车量就会明显增大,这些病人的情况各异,除了中暑,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急性关节炎发作、中风,还有登革热、过敏、蛇伤……

“以前我对于这些疾病的认知局限在病本身……”卢辉告诉澎湃新闻,在接触到气候变化议题之后,他意识到这些疾病与此紧密相关,它们被称为“气候敏感性疾病”。

卢辉在临床工作中逐步感知到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与此同时,他注意到,大众、甚至是病人自己,对此的了解却很少。

“气候变化是一个非线性的增长,会延迟我们大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和行动。”卢辉告诉记者,而当下极端天气的频率、幅度、强度会越来越剧烈,他打了个比方,就像是水葫芦的增长,刚开始只是一片两片,很快就会填满水面。

在他的门诊里,卢辉也发现,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老年人是受影响最大的脆弱群体。于是,他在肇庆的养老院和乡镇开始了一场针对气候变化与老年人适应力的调研,想在疾病还没到来前,改变人们的意识。


卢辉的口述


“气候敏感性疾病”


我今年39岁,在肇庆的一家基层医院工作,做医生已经有15年了。平时,我主要负责骨外科的专科门诊和住院部的工作,治疗颈肩腰腿痛这类骨科疾病。同时,我们医院是本地的120急救中心,各个科室需要轮流下急诊,出120急救车,去现场把病人接回来,再根据具体情况分流到专科。这些需要急救的病人来自各个科室,属于全科的范畴。我们科室一年当中,有1/4到1/5的时间都在出急诊。由此,我能够更加明显感知到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急诊120出车。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供图

最显著的是,气候变热了之后,中暑的病人变多了,特别是户外工作的人。临床上碰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去年7月,天气特别炎热,我们出急诊去林场接一个中暑晕倒的工作人员。救护车去到山下,车上不了山,我们医护人员还得和司机一起抬担架上山,再把中暑的林场工作人员抬下来,当时印象特别深。

他40多岁,比较年轻,在林场种树。他说他像往年一样,已经避开了中午最热的时间,下午三四点出去作业,结果还是那么热,热到中暑。他已经是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比我们普通人耐热了。

接林场中暑工作人员途中。

我们救护车服务的面积挺大的,经常要去到乡村,前段时间才去接了一个老人,她六七十岁,住一层的平房,房子前后也是房子,没有遮凉的大树。

我们到达现场的时候,她躺在床上,全身大汗淋漓,汗出到脱水的状态,非常严重。床顶的小吊扇在转动,因为没有装空调,就中暑了,晕倒在房间里面。串门邻居见她躺在那里,叫了没反应,才打的120,已经过了几个小时了。

家里没有空调,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多农村老人就觉得以前都是这么过来的,就一把吊扇。气候变化对不同老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虽然没有数据,但会有些特征,比如居住在偏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差一些或者受教育程度没那么高的老人,他们受到的冲击就会更大一些。

还有一个案例,住在我们下面的一个乡镇,我们去过好多次他那里接他。他七八十岁,独居,没结婚。天气一变化,他经常提前感应到气候异常,风湿关节炎发作,痛了之后又没人照顾,他就会直接打120电话,我们就派救护车去接他。

他住在一个小平房里,没有空调,同样只有一个吊扇。他是村里的五保户,每个月有一定的政府补贴,拄着一根拐杖,平时他还能自理一下。但是每次气候一变化,他就特别难受,需要住院调理,像机器维修一样。

独居老人关节炎和腰痛发作,正在收拾衣物,等待救护车接去医院。

像他这样的关节炎痛,属于气候敏感性疾病。天气(如果)本来是热的,骤冷之后,开始刮风下雨,他提前开始难受了,真正到了冷空气来临的时候,他更加难受。在骨科,有很多颈肩腰腿痛的病人,特别像关节炎、颈椎病,还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变的病人,在气候变化的时候,特别是广东的天气,早上很热,到下午突然持续下暴雨。过去的八月基本上天气都是这样,很多病人的关节炎很容易发作,我们门诊的病人数量就会增加。

现在,我们知道很多病叫做气候敏感性疾病,比如呼吸系统疾病,老人一到冬天,天气一冷或者一热一冷之后,他就咳嗽咯痰,这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天气一变化,它就反反复复发作,很难完全好。还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在高温热浪或者温差比较大的时候,容易诱发心梗和脑梗。

气候变化对于健康的影响,形式多种多样,极端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明显,常见的有这三种:高温热浪、寒潮、日夜复合热。“日夜复合热”顾名思义,白天热,晚上也热,在日夜复合热的情况下,像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病情很容易加重。

还有广东天气暖,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花开的季节,气温越来越暖了之后,花期越来越长,花粉弥散在空气里面特别厉害。对花粉过敏、鼻炎、过敏性哮喘的病患,由于过敏原增多,病情发作就变多了,要是叠加雨季,情况就会更糟糕一点。这样的病人,急诊我们见到比较多。

还有登革热,广东这边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蚊子叫“伊蚊”,以前冬天冷,蚊子比较少,冬天比较少出现登革热患者;现在气候变暖了之后,蚊虫繁殖得比较快,登革热发作比较容易了。像最近这段时间,天气炎热又时常下雨,防治登革热也是工作的一个重点,它会导致发热,还有一些病人会皮下出血,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脏器受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登革热还容易往北方扩散,以前我们南方才有的病,现在北方有时都会出现登革热的新闻报道。

在工作当中,我们有时候会碰到蛇伤的病人,肇庆有很多山区,特别是夏天,蛇出入比较频繁,农民容易被蛇咬伤,冬天比较冷,蛇一般冬眠。但是,像现在气候越来越热,到了冬天,蛇也不冬眠,我们时不时还会接诊到被蛇咬伤的菜农。

极端天气对健康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的工作量会明显变大。

2022年六七月,天气太热了,高速公路的路面温度升高了之后,一辆货车热到爆胎。我们120出车到现场,一下车晒得受不了,气温起码得40多度。车翻倒,人被压在驾驶座下面,晒伤又脱水。我们等消防车来了之后,用吊车把货车吊起来,再用电锯把压扁的车门锯开来,那个人才被抬了出来,送到了医院。

高速公路上车被热到爆胎。

从关注“病”转变到“生病的人”


在了解到气候变化议题之前,平时我会参加一些环保的活动。做医生经常面对病人,有时压力还是蛮大的。我们的工作有点像开盲盒,你不知道等待你的下一个病人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可能你现在晃悠悠的,一下子来了一个病情很重的病人,你需要费很多时间精力抢救,或者突然来了很多病人,你待班的话,可能就要去加班了。由于性命攸关,所以工作的时候精神是高度集中的,时间也比较长,我们有时候值一个班要24小时在医院待命。

卢辉。

工作结束,休息的时候,我会去骑行、运动,顺便把看到的垃圾捡回来,再做垃圾分类处理。我也有参与户外观察的活动。自然观察有很多乐趣,比如通过望远镜看一只鸟,鸟的细微动作、羽毛、颜色,让人觉得很好玩。

去年三四月,我通过其他的环保行动者了解到公民气候行动项目玲珑计划。作为医生,以前我对于这些疾病的认知局限在病本身,参加项目之后,慢慢地,我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这些情况是和气候变化相关的。

比如鸟类活动也和气候变化有关。有一些鸟,它其实是候鸟,天气冷的时候,它会飞去一些地方,现在气温变暖了之后,有一些留在肇庆,变成留鸟了。

气候变化面前,存在脆弱人群,他们比较容易受到冲击,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户外工作者。从骨科来说,我平常接触到老年人居多一点,特别像现在老龄化比较严重了之后,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比较多。

在工作中,我梳理了老年人群体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特点:首先,老人本身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能力比较弱,我们年轻人天气热就知道热,但是有些老人感知能力差了之后,有时候天气热,他一开始还不太知道。前段时间,我们120出急诊去到老人家里,我们觉得他房间很闷热,但是他觉得没那么热,有点反应迟钝了,等到他感觉闷热的时候,已经有点轻度中暑的症状。

老人的适应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前段时间,我去北京出差,中午都看到年轻人在外面打篮球,但是这种天气老年人去外面走一走,就容易中暑了。

还有,老人因为基础病的缘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平时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而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温度调节功能。在高温天气下,例如降压药,会使血管扩张,血压会比较低,尤其是利尿药使排尿和排汗增多,机体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老人在夏季服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现在,我在做气候变化下老年人群体气候适应力问题的调研。

目前,主要在调研肇庆几家养老院和乡镇的老年人,想通过调研了解肇庆护理老人团队的气候与健康的意识。其次,发现问题之后,提升一下老人和护理人员的健康护理知识和技能。

卢辉在养老院对退休老人访谈。

一开始我们去养老院,他们都不搭理我们,第一反应是怀疑,我们是不是要推销产品。因为护理人员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做,管理者也会觉得,对他们没什么用,他们就会拒绝。

同样的道理,在公众里面,你想把一个观念塞到他脑袋里面,其实比从他的口袋里把钱拿出来还难,比方说你想把气候变化的议题传达给他们,他们可能不关心,会觉得这个东西跟我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你跟他们讲气候变化已经对你的健康有影响了,比如说高温热浪的天气越来越多,很多人中暑了,讲洪水为什么来。这样反推过去,从气候变化对他的身心健康影响来讲的话,可能就容易把观念装进他们脑袋里面去。

卢辉在养生公寓访谈老人。

之后我就换了一个讲法——现在天气特别热,我们来给你们讲一下高温热浪下老年人如何预防中暑吧,在讲预防中暑的过程中,再给他们讲气候变化,这样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我还会带心肺复苏的仪器,教大家如何做胸外心脏按压,让每个人都上手操作一下,他们参与了之后就会觉得蛮实用的。因为我本身做外科这一块,所以也会教他们户外中暑摔倒磕破之后怎么样包扎伤口,怎么样搬运伤员,他们能够学到东西,所以还是蛮受欢迎的。

卢辉在指导护理人员做胸外心脏按压。

以前,气候变化议题的推广更多停留在知识分子圈子里,现在我们在基层、农村去推广这个议题时,一定不能用高大上的语言,讲太多大的、空的。我们会讲一些热点,比如说前段时间北京导游因热射病死亡,还有一个重庆女士在家里面也中暑,她在房间里开空调,然后在厨房里煮菜煲汤给她老公喝,她一边进自己的房间,一边进厨房,来来去去几回之后,在家里面中暑。我们会用这样的例子,给他们科普,你看中暑不一定要在外面,如果你在家空调房进进出出,冷热交替也会中暑。

我关注的焦点从病人身上的“病”,慢慢转变到了“生病的人”。预防医学有一个理念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当病还没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事半而功倍,花费较少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所以会关注人。

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热射病的病人,我们费很多心思,出车去接回来,大家一通努力,可能又送ICU,最后人还是没了,钱财两空,你会觉得心情很低落,明明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家属可能也很配合。你会很没有成就感,觉得为什么这么努力,这个人还是救不回来?

但是如果你去做科普,他们就会形成意识了,以后知道去户外如何预防中暑,当他们有了这些意识之后,就可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卢辉在养老院做气候科普讲座。

已经到来的“反常”


我遇到的病人,很多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与气候变化相关。比如,我见到在林场中暑晕倒的工作人员,他会这样说,“诶,我以往那么多年,都是这个时间去到外面工作的,从来没中暑,而且我还比普通人更耐热的,结果居然这种天气中暑了”。

一般人认为极端天气是天灾,但现在很多科学研究发现,是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的排量增加,全球气温变暖。还有些人会觉得气候变化很遥远,可能增加一两度,对我们影响不大。但其实气候变化了之后,它增加一两度,是会更涝更旱,比如这次像北京的降雨,它可能要么就半年不下雨,要么一天之内把一年的雨量下出来,所以这种极端天气的频率、幅度、强度会越来越剧烈。

它是一个非线性的增长,像水葫芦,可能前面那段时间都是增加一片两片,你根本注意不到,但是等到水葫芦已经长到池塘一半的时候,你再想来控制就晚了。

这几年,肇庆气候反常现象蛮多的。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9月,突然之间我所在的高要城区下暴雨, 医院门口全部是积水,水差不多有一米多高,又大又急。高要地标四周一圈的主干道上很多车直接泡了水,交通瘫痪掉了。

当时,城区临时停电,我们只能用医院的发电系统维持手术室和ICU等科室的供电。所有员工都回不去,在医院里困了一天。到了很晚的时候,我才淌着水回家,当时水没到了我的大腿,走到河堤旁的时候,看到很多消防员用抽水机把城区的水持续抽到江里面。

那次的积水,不是持续下雨造成的,它是短时间内大量的雨水,一天之内,从晚上持续下到第二天中午,有点像这次北京的降雨,雨量特别大。

除了那次暴雨,在肇庆主要的极端气候是高温。像2021年春节前后,气温很反常。春节,本来应该是冷的,但当时春节前是热的,可以穿短袖过春节,到了春节,气温从二三十度骤降到四五度,突然得穿秋衣了。

那段时间,我们急诊出车特别频繁。当时医院专门有记录,老年病增多了,还有因为气温骤降了之后,人的反应没那么灵敏了,高速公路容易发生一些车祸,特别是大货车。当时医院还专门有一个推文讲到这个事情,大概主题是,春节期间出车祸比往年同期多了好多。

其实,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不是说即将到来,而是已经到来了,而且接下来影响只会愈演愈烈。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爱的双面被普罗旺斯薰衣草辜负的南法之旅 (四)重拾手术刀后,陶勇不再只是个医生过来人告诉你,陪你到老的男人,一般都有这个特征TikTok印尼电商业务急刹车,野蛮扩张背后的脆弱和敌意|焦点分析晨游晨跑陈李夏薇女性成为母亲,要经历多少「不被看见」的脆弱时刻?江西11岁男孩跳楼身亡,一审宣判教师无罪!言语侮辱8次,谁该为孩子的“心理脆弱”负责?成龙回到老家祭祖,看到同父异母的穷哥哥,十几分钟他连忙离开一个医药记者的支原体肺炎笔记1把梳子顶5个医生,每天梳这里,赶走疾病,益寿延年!被围观5.3亿次的脆皮大学生:打喷嚏肋骨断了、把眼角膜揉破、打王者被送120 ……通用异常检测新曙光:华科大等揭秘GPT-4V的全方位异常检测表现这个医生,从北京三甲医院辞职了!老人热衷吸氢后死亡?专坑老人的氢疗养生“产业”霸凌,虐待,我在日本养老院,看到最脆弱的人性那些自恋者的脆弱,为什么总是不被看见当男生看到Angelababy本人后的反应..?网友笑疯:这眼珠子要下来了吗?这画风,小学生看到都笑了!天津一女孩勇救摔倒老人,却被老人讹13000元,得知女孩身份后,老人一家后悔不已...被围观14亿次的脆皮大学生,也太惨了孩子湿疹,在怡禾上问哪个医生比较好?【天气】今天气温再刷新低!下周冷空气来袭,多云天气“单曲循环”29岁最丑超模生娃,看到老公后网友笑了:这一家的颜值也是够绝的...百岁老人研究新突破: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与中国百岁老人的长期死亡率相关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及血脂异常的管理意见一个本子用到老!可以重复使用N次的笔记本。做草稿、画思维导图、学生做题、会议记录,一个本子就够了!长篇小说《如絮》第一百六十一章 旧金山-2005年 墓地的清晨终于找到一颗绝顶好吃的脆桃!肤白貌美自带腮红,关键还不贵!轨道上的网络安全:天基系统日益增长的脆弱性17个医生没找准4岁男孩病因,妈妈用GPT找出来了!为啥?刚刚,又一个医院院长,被查!武汉跑出一个医美IPO热播国产剧里的剖宫产操作,妇产科医生看完都惊呆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