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及血脂异常的管理意见
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是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关于高血压、糖代谢异常以及血脂异常人群的管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建议通过各种途径筛查、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对高血压患者予以适当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 收缩压120~139 m mHg或舒张压80~89 mmHg,1 mmHg=0.133 kPa),建议每年进行血压复查和高血压相关的健康体检(Ⅰ类推荐,A级证据)。
高血压患者需要规律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140/90 mmHg的目标值(Ⅰ类推荐,A级证据)。
对无合并症、年龄<60岁的患者,可进一步将血压目标控制到<130/80 mmHg(Ⅰ类推荐,C级证据,修订)。
年龄≥ 60岁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50/90 mmHg(Ⅰ类推荐,A级证据,修订)。
选择特定的药物成功降压以降低卒中风险很重要,应该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推荐采用家庭自测血压,更有益于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水平(Ⅰ类推荐,A级证据)。
推荐针对性采用动态血压测量,有利于检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Ⅰ类推荐,B级证据)。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社区人群尤其是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早识别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Ⅰ类推荐,A级证据)。
推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为HbA1c<7.0 %,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Ⅰ类推荐,A级证据)。
推荐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积极改进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合理摄入蔬菜水果、不吸烟或戒烟等,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Ⅰ类推荐,A级证据)。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已被证明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风险有益的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新型降糖药物(Ⅱa类推荐,B级证据,新增)。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130/80 mmHg,可依据个体耐受性进一步降低(Ⅰ类推荐,A级证据)。
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调脂药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风险(Ⅰ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风险高危或极高危者,除了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外,可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卒中的一级预防(Ⅰ类推荐,A级证据)。
调脂治疗需要设定目标值,推荐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首要干预靶点(Ⅰ类推荐,A级证据)。
根据脑血管病风险评估设定LDL-C目标值:极高危者LDL-C<1.8 mmo l/L(70 mg/dL);高危者LDL-C<2.6 mmol/L(100 mg/dL)(Ⅰ类推荐,B级证据)。
LDL-C基线值较高不能达标者,LDL-C至少应降低50%(Ⅱa类推荐,B级证据)。
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LDL -C仍应降低30%左右(Ⅰ类推荐,A级证据)。
建议脑血管病风险高危或极高危者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应考虑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Ⅰ类推荐,B级证据)。
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不能达标者联合依折麦布治疗(Ⅰ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
LDL-C>4.9 mmol/L且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依折麦布不能达标者,可以考虑联合PCSK9抑制剂进行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
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ASCVD中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依折麦布进行辅助治疗(Ⅱa类推荐,C级证据,修订)。
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ASCVD高危患者,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进行治疗可能是合理的(Ⅱb类推荐,C级证据,修订)。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甘油三酯(TG)>2.3 mmol/L,可以考虑给予大剂量二十碳五烯酸乙酯(2g,每日2次)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Ⅱa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
以上内容来源:王伊龙,陈玮琪,刘欣如等.中国脑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3章 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J].中国卒中杂志,2023,18(08):898-909.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直接点击阅读:中国脑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3章 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