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结束后患者一直喊疼,是不是大夫用的止疼药少?
作者:老杨叨叨
上个月,我们进行了一次病例讨论。患者在术中没什么,但在手术后一直喊疼。因为喊疼,家属质疑我们的医疗质量不行,这相当于否定了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为此,这次病例讨论就在大家都觉得委屈的环境下开始了。
患者72岁,是一个干瘦的老头。术前查出来结肠上有一个肿瘤,因此决定尽快手术。
麻醉科的术前访视发现,老人家除了体重低一些,各种指标都还可以。于是,同意尽快手术的意见。
手术这天,我们为其实施了全身麻醉。麻醉过程很顺利,手术在下午1点钟正式开始。手术历时2个小时。
然而,明明没有给多少药,患者却苏醒的不太理想,半个小时后才迷迷糊糊勉强能配合。
本以为患者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但患者在回到病房后不久就开始喊疼。
我们赶到病房后,发现患者表情痛苦,用手使劲抓着刀口附近的被子。
为了避免患者抓开伤口敷料,大家用力控制着他的两个手。但这个时候的患者似乎非常有力气,按住他胳膊的两个护士有点按不住,又担心用力过猛把胳膊掰断了。
当护士眼巴巴看着我们的时候,决定为其注射一针快速起效的药。
起效后,患者终于平静了。
此时,家属带着质疑问:不是用止疼泵了吗?怎么还这么疼啊?!
确认止疼泵正常运行后,我们简单和家属解释了一下。但那个时候是没有办法解释清楚的,这时的疼痛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1.手术本身属于大型手术,切口大,疼痛程度本身就很高;
2.麻醉苏醒质量不高、患者意识不够清醒,对疼痛有过度的感知和反应;
3.正值夏天,手术室内空调开得较低,加上患者本身较瘦,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体温状态下,患者就容易对疼痛特别敏感;
4.手术安排在下午,实际禁食时间超出了最佳的6~8小时。过长的禁食时间,导致患者苏醒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了对疼痛的敏感度;
5.患者真正苏醒的时刻,并未及时干预其疼痛,导致其挣扎。越是挣扎,手术切口越疼。
其实,在病房处置过程中并未给患者很大剂量的镇痛药物,打的那一针更多的是镇静作用。疼痛本身是对不良刺激的认知和躯体反应,单纯镇痛一般是不够的。因此,当打了一针镇静药之后患者就安静了。
最后我们要说明的是,术后镇痛泵属于减轻疼痛的装置,其装配的药物也是根据手术大小以及患者体重而配置。因此,肯定不会适合所有人。部分对镇痛药物需求量较大的人,可能需要装配更多的药物,但这种情况一般需要疼痛发生了之后才能发现,不是医生一开始就少用了止疼药。毕竟,一旦用多了,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等风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