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疗法还是非法行医?花费170万元后患者死亡
“医学界”晚讯,不错过每个医疗热点。
整理丨陆离
行业关注
▌创新疗法还是非法行医?花费170万元后患者死亡
本以为是救命的新手段,却在花费170万巨额医疗费后人财两空。沈阳人窦某因胰腺恶性肿瘤,今年5月23日至7月14日以及8月2日至8月8日两次在上海某知名民营医院(下称“医院”)住院治疗,最终病情加重,不幸去世。
今年5月,窦某在北京看病,医托介绍,上海某医院有全套干细胞治疗项目,院里的苏山博士是领域内最权威的专家。其干细胞治疗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免疫重建,第二阶段对脂肪干细胞进行提取、制备、储存、回输。
第一阶段结束后,窦某反馈“自己脊柱和胰腺反射点疼”,苏山回“很好的免疫应答”“没想到骨髓会这么快应答,至少三个月以后才会的”。7月底,苏山在窦出院后多次让其尽快回上海,“尽早开始胚胎干细胞治疗”。
图1 图源《华夏时报》
8月2日,窦某再次到医院住院治疗,经过7天治疗后,窦某病情急速恶化,不幸去世。然而,窦某的所有病历中都没有记录任何关于“免疫因子”药物的长期或临时医嘱。窦某妹妹向记者提供了窦某住院期间的一份“免疫因子”服药方案(图2)。
关于治疗费用,院方提供了全部医疗费的收费明细,“住院治疗费”和“常规住院治疗费”共57万元(图2)。而窦某家属向医院先后支付8次医疗费,金额累计达172.13万元,巨额治疗费花在哪?查询发现,3万元进入医院名下账户,其他169万元进入了2家苏山亲属持股的公司。
图2 图源《华夏时报》
关于专家苏山,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否认了窦某在院内被实施干细胞治疗,苏山也并非医院医务人员。但其所属的肿瘤康复科“是15楼的,15楼跟医院是签约合作的关系,具体合作模式要看合同”,具体情况由医院行政办掌握。
窦某家属的代理律师孙书保表示,目前我国只能开展干细胞科研项目,临床治疗政策尚未放开,更不能用于商业。而且只有三甲医院在获得临床试验资格后,同时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负责人和制剂质量受权人具备相应的资质等条件才能开展临床研究。上述医院并未提供符合上述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条件的证据,任何未经备案擅自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的行为,都严重违反《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苏山和医院谁实施了干细胞治疗,关键点是苏山关联公司与医院之间的业务合作模式是否合法。治疗行为发生在这家医院,同时也查询不到苏山的医生资质信息,涉嫌非法行医。”(华夏时报)
焦点人物
▌渐冻症患者蔡磊:完全可以接受死亡,会战斗到最后一天
8月26日,京东原副总裁、渐冻症抗争者蔡磊的消息再次登上微博热搜——近日,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里,蔡磊诚恳地说,他已经可以完全接受死亡了。其实他去年已在准备身后事,包括找接班人、设立慈善信托、设立遗体捐献、写书等。
渐冻症全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主要特点是运动神经元的退化和死亡,导致肌肉功能受损,治愈率近乎为0,绝大多数患者将在2-5年内迎来生命终点。但他在2019年确诊渐冻症后,并未放弃生还的希望。
搭建数据库、寻找资金和科学家支持、推动药物管线研发;为数以万计的渐冻症患者提供支持,并在去年打出最后一颗子弹:联合1000多位病友,捐献脑组织和脊髓组织,供医学研究使用;他还与妻子共同尝试直播带货以供研发资金运转,撰写的自传《相信》,成为畅销书籍,位列微信读书总榜2023年度第一。他时常一天工作16小时以上,全年无休,他试图打破旧有的游戏规则,把资金、实验室、药企、患者和医院直接串联起来,尽最大可能缩短时间。
无论如何,他依然在奔跑,依然渴望缔造奇迹,他说:“我会战斗到最后一天,到我死亡的一天为止。”(厦门日报、冰川思享号)
医疗政策
▌北京:家医签约率年内力争达到41%
北京市卫健委、市发改委等五部门日前共同发布《2023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计划》。
根据规划,22家市属三级医院年内将实现通过基层预约转诊平台向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放转诊号源;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力争达到4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保持在85%以上。
其他举措包括: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建设,鼓励按需增设;引进儿科人才;扩大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服务供给;制定医联体转诊规范和转诊标准;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保引导机制等。(北京日报)
医保监管
▌南京建成全国首个“三医”联动监管平台
每天下班前,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章文豪都会用手机登录“医保高铁”,看看自己和科室当天的出诊情况、医疗费用收支情况,再跟兄弟医院比一比。如果发现费用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在南京,每天登录“医保高铁”,已成为当地很多医保工作人员、医生和医药厂商的一种习惯。
“医保高铁”创设医保驾驶室、医院调度台、医师旅行箱、医药加油站、广播站、医保研究苑六大板块,医院管理者、医生、医药企业、医保工作人员、纪委监管等不同人员分别登录不同板块。
南京今年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不设支付门槛,每人每年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5万元。监测发现,到今年3月,全市门诊统筹范围内费用同比增长18.82%,其中270人的门诊统筹费用超过1万元。医保部门第一时间在“医保高铁”开发上线“职工门诊统筹基金监测”模块,运用大数据分析,展示警示数据,完善事前拦截、事中监控、事后处置机制。截至6月底,全市门诊统筹范围内费用同比增长6.25%,增幅下降12.57个百分点。(新华日报)
医院建设
▌苏州首家公立康复医院今秋启用
作为苏州全市首家公立康复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有望于今秋建成启用。
图3 图源《现代快报》
该医院于2018年由中国康复医学著名专家岳寿伟教授指导建设,位于广济路286号(原广济医院地块),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拥有450张床位。
中心集医、教、研、产于一体,建成后有望填补苏州市三级康复医院空白。在医学人才方面,中心依托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拥有骨运动、姿势步态、高级脑功能、心肺、烧伤、吞咽、疼痛、中医等多个学科带头人和临床科研团队,以保障临床技术的先进性。(现代快报)
学术进展
▌五部新指南亮相ESC
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3)于8月25日-28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会上,《2023 ESC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2023 ESC心肌病管理指南》《2023 ESC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2023 ESC心内膜炎管理指南》《2023重点更新2021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五部指南亮相。
在《2023重点更新2021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建议HFmrEF 和 HFpEF 患者使用 SGLT2 抑制剂(达格列净或恩格列净),以降低心力衰竭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对于急性心力衰竭,该指南强调,在随访期间,应特别注意充血的症状和体征、血压、心率、NT-proBNP水平、钾浓度和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肾脏功能的一个指标)。这些因素与预后有关,可能预示着需要进一步改变治疗方法。(中国医学论坛报)
来源:医学界综合整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