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是,有的老师对作文教学缺少方法和经验,甚至希望在一篇作文中进行“一步到位”的教学,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在作文教学中,有什么方法可以帮老师事半功倍呢?和小编一起听听这位老师有哪些好的经验。也许是因为太心急,不少教师喜欢在一篇作文中进行“一步到位”的教学。所谓“一步到位”,即希望通过一次写作教学,把涉及此篇的所有的、想得到的写作知识全部融入其中。教学中,不遗余力地把所有的要求做到极致,试图让学生写出一篇完美的作文。
在“一步到位”的思想主导下,作文课被越讲越复杂了。教师一厢情愿地觉得“这是为了学生好”,然而真正的结果是——“一步到位”式的写作教学,让学生无从下笔,更谈不上写得好了。
基于这样的情况,统编习作教学的改良与优化,不应是做“加”法,而是注重突出核心目标,做好“减”法。
做减法,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思维。“减”即“剪”,剪除多余的,剩下的就是最为紧要的,最核心的。教学,紧紧把握核心,抓住目标,才能产生实效。教学中,需要搭建支架,提供辅助的并不少,但所有做的努力都和目标有关。也就是说:做减法不是教得简单,而是教得集中,教出实效。做减法,才有助于聚焦目标,让学习的核心力量得到发挥。做好减法,才能让学习思维不断深化,不断迈向高阶。结合减法思维,在教学设计时可遵循以下三“变”原则。
原则1:主动改变。减法思维的形成,需要行为主体积极主动的转变。因此在设计教学时,不要想着“我要做得多花俏、多圆满”,而要想着“我要做得有效”,集中地解决问题。原则2:应人而变。无论要减什么,要减多少,都不是刻板的,而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只要学生有需要,不该减的必须保留;只要学生学不了,再好的也要减掉。减法的实施,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原则3:随机应变。当减法思维成为新的习惯后,又要警惕是否减得过多?哪里应该增加?加法与减法永远是一对矛盾,也是一种协同。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