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终于对“预制菜”表态
【导读】民以食为天。近期,一场“预制菜进校园”之争愈演愈烈,许多家长对预制菜进入学生餐桌感到焦虑,社会各界也意见不一。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这一回应,暂时安抚了社会情绪,但这场争论所折射的中国人对食品问题的关切和焦虑,仍值得深入思考。
本文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关于“食”的焦虑经历了从粮食安全到食品安全再到转基因风潮的一系列变化。新中国早期的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国家工业化的积累与国际政治安全,同时也内含国人的饥饿记忆;近年来不断涌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则涉及食品安全法治与经济秩序安全,本质上是市场经济过程的产物;而一度争吵不休的转基因问题,则将多重安全隐忧聚合一身。
作者认为,虽然半个多世纪以来国人的食之虑的焦点有所变化,但每一次都与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有关。综合来看,以上三者反映同一命题:粮食与食品绝非孤立之物,它集制度构建、经济发展、民族情感、行动选择、政治信任、国际关系等要素于一身。而其中的一个贯穿始终的关键点,就是信任。
本文原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原题为《当代中国的“食之虑”:粮食、食品安全和转基因问题》。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来源:文化纵横)
添加徐老师微信
立即咨询
在职“MBA/EMBA/DBA”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在职“MBA/EMBA/DBA”课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