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与预制菜相关的热搜,频率几乎比肩近期热闹无比的国货集体商战。
先是“如何辨认预制菜”的话题接连在知乎、小红书上兴起。
全网年轻人变身餐饮界福尔摩斯,互相分享辨认预制菜的蛛丝马迹。能不能减少辣度、去除葱姜蒜,以及绿叶蔬菜多不多被视为辨认预制菜的通用法则。鱼香肉丝、咖喱牛肉、卤肉饭、香菇滑鸡、黑椒牛柳这些预制菜常客被拉入外卖黑名单。有人称倘若学校给学生吃预制菜,甚至会考虑辞职给孩子送饭。有媒体为“是否支持预制菜进校园”做了投票,反对的声量远远超出其他观点。如果说此前大家对预制菜更多是围观心态,闲聊时骂几句不好吃、哪家餐厅开始卖预制菜了。那现在,便是越来越多人逐渐意识到预制菜正在包围自己的生活。如今网上关于预制菜的新闻、谣言夹杂在一块满天飞,人们开始疑惑忐忑,害怕它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在不少互联网讨论中,预制菜已然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成为了一切坏事的可能罪魁祸首。
前几天有一则新闻,山西临沂400多人赴喜宴、事后近百人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官方通报表示正在追根溯源、还不清楚原因。过去这类新闻底下,大家一般怀疑出现了食品中毒、原材料变质、吃了相克食物等等。但现在人们第一反应质疑的却是“是不是用了预制菜?”“预制菜坏了?”
最初是江西省赣州一公办幼儿园开始实行送餐服务,由当地一家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可由于配送不及时,开学第一天出现了数百名孩子下午3点还没吃上午饭的情况,有人吃完后拉了肚子,家长们怀疑是给孩子们吃了预制菜。尽管后续证实,这家中央厨房并没有使用预制菜、都是现做的菜品,“预制菜可能会进校园”的恐慌与争议依旧蔓延开来。这一现象足以看出,在普通人心中预制菜并没有值得信任的好名声。巧合的是,预制菜被骂上热搜的同时,对味精致癌的辟谣因近期的国货潮得到关注,两者热榜相会。不少测评博主都发布过预制菜相关视频,尝试求证互联网上那些针对预制菜的怀疑是否属实——比如被质疑添加剂太多、用冷冻许久的“僵尸肉”做菜、质量低吃完致病拉肚子等等。@老爸评测曾购入十多款预制菜送到第三方进行检测,包括鱼香肉丝、卤肉、宫保鸡丁等肉菜料理。它们均价仅五六元、价格似乎有些过于低廉,让人不免想起那句“便宜没好货”的俗语。然而检测下来这些预制菜的各项添加剂、菌落数量等竟然均符合国标,也并非冷冻许久的“僵尸肉”。
@老爸评测还对这些预制菜的肉类品种进行了检测,发现品种也没问题,该是牛肉的确实是牛肉。另一位博主@凰家实验室的测评结果中,多家预制菜的菌落、过氧化、铅、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在合规标准内。冷静想想,市面上的预制菜测评得出整体合规的结果其实很合理。尽管价格低廉,这些料理包都是由受监管的正规厂商生产,不可能劣质到哪去。添加剂含量比人们想象中少,则是因为市面上大部分预制菜依赖的是冷链真空保鲜,不需要添加常用于常温保鲜的化学剂。然而这些合规数据并无法真正消除大家对料理包的恐惧,也无法完全回应质疑。
根据《中国食品报》去年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196亿,同比增长21.3%。
这意味着市面上仅二成预制菜是由普通消费者直接买走,比如大家在超市冷冻柜里买走的包装牛排、面点、炸鸡块以及各种料理包。
正是这一消费者难以接触到的流通过程,带来了对预制菜的广泛疑虑。普通人自己在超市里买预制菜,能明确地选择正规大品牌、现场就看清保质日期与配料表,拿回家放进冰箱确保新鲜。可人们无法得知这些步骤能否在商家手中得到精准执行。冷链保鲜技术的应用虽然让中餐料理包中的防腐添加剂含量得到控制,但也无形中增加了餐饮商家的保鲜成本。而冷库温度不够低、需要冷冻保鲜的原材料被随意乱放,本就是餐饮业内不算罕见的问题。
尽管正规预制菜会标明保质期,可如何保证不会遇上使用过期料理包、小作坊三无产品的黑心商家呢?除此之外,预制菜的重油重盐、营养不均衡也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预制菜进校园”的争议中,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并非认为预制菜不安全,而是担心它们不营养、不应提供给成长中的学生。
绿叶蔬菜的保鲜难度大,大部分中餐料理包以荤菜为主,通常只能添加玉米、豌豆、胡萝卜这些易于加工的蔬菜。倘若用于学生供餐之类的长期食用途径,难免会带来营养不均衡、缺少膳食纤维与微量元素的隐患。哪怕不考虑以上所有食品安全、营养均衡问题,对习惯了新鲜炒菜的国人来说,预制菜终究很难迈过“不划算”这道坎。
如果有的选,大家平时花上一份菜钱想吃的自然是现炒菜。预制菜存在的隐患如保存不当变质、原材料不够好,街头炒菜店也会有。
毕竟遇上了黑心商家,甭管什么菜,他们总能造出坑人点。而预制菜的重油重盐、营养不均、配料多问题,现炒店当然也存在,真要比较起来,正规工厂生产的预制菜比苍蝇馆子干净。
只是哪怕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许多人依然无法放下对预制菜的戒心。因为当下预制菜的高速扩张速度,并没有给普通人拒绝与选择的权利。预制菜本身并不是新概念,麦当劳、肯德基把连锁快餐的形式引入中国后它便已经出现。
大多数连锁快餐品牌都依赖着预制菜模式,菜品在工厂内统一预加工后配送指全国门店,来保障味道与质量的统一。有的品牌甚至已经乘着预制菜近几年的东风,把自家的料理包转化成了一门新生意。比如快餐品牌真功夫售卖的卤肉饭等预制菜,就被评价“和店里完全一样”。很多人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的存在,大家本身已经吃了十几年的连锁餐饮店。可与如今预制菜无孔不入的情形相比,此前人们至少有自主选择的空间。没人会在吃肯德基时抱怨鸡不是今早去菜市场现杀的,也没人会在高铁站吃一份连锁快餐时抱怨那不是现炒的。
年轻人会把菜单上大部分都是预制菜的萨莉亚捧为“穷人之光”,也会真情实感地把超市里的预制菜视为打工人救星。明白自己吃的是半成品快餐,为了便利、尝鲜等需求做出了决定。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此前在做客东方甄选直播间时,与俞敏洪、董宇辉聊到美食话题提及预制菜。他先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预制菜吗”,在董宇辉回答“制成的半熟食品”后,王志刚说出了一句冲上热搜的点评:后来王志纲工作室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段发言心直口快了,他是作为一个美食家身份说自己的感受,而非针对某一个行业或个体。
作为文化名人的王志纲可以躲开预制菜,如他所言,他甚至可以避免去连锁餐饮店吃饭。
但芸芸大众想做到这一点很难,尤其是快节奏生活中的打工人,除非自己做饭。普通人难以明确知晓自己点的外卖是不是料理包,商品图中它们看起来与现炒菜没有差别。大家只能靠着彼此分享的经验,从菜品够不够热、有没有葱姜蒜这些细节去猜测。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预制菜市场面前普通人没有得到拒绝的权利,很多餐饮商家也同样没有。
为了顺应半小时的外卖节奏,商家必须提高出餐速度,同时还得保障口味稳定。北上广等大城市商场不允许明火的规定就摆在那,商家固然可以用电磁炉等炉灶进行替代,但料理包显然是更方便的选择。如今只有依赖街坊熟人消费的街边小店还会在意烟火气。
而对大型连锁餐饮品牌而言,十个能操作预制菜的后厨小工,会比一个手艺独家的大厨要划算,也更好管理。大厨一旦跳槽,独家菜品的手艺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知晓,而预制菜却能把所有配料比例都捏在企业手中。像欧美、日本等国家的便利店早已被各式现成的三明治、汉堡、软罐头承包。2020年时,中国人均预制速食支出占人均餐饮支出的比例为5.56%,远远低于美国的19.05%和日本的42.74%。预制菜行业的扩张可以佐证食品行业的发展、冷链物流业的进步、餐饮行业的转型。
一个对效率追逐到极致的时代,对普通人的催促又更紧了一步。催促着人们不断地压缩生活中每一处可短暂喘息的缺口,以便创造更多价值。
如今互联网上人们对待预制菜的态度,可以大致分为两派
一部分人认为倘若预制菜融入生活的趋势无法逆转,那自己至少应当拥有知情权利。提议使用预制菜的商家公开信息,让消费者知晓配料表、营养成分表,说到底预制菜是一款商品,消费者有权知晓、拒绝。还有一部分人觉得糊涂点好,不在乎是不是预制菜、反正它会越来越多,不想过得更累、每天吃饭还需要筛选一遍。
这两派观点就如同《黑客帝国》中红蓝药丸,一颗清醒、一颗混沌。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
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