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的拖延、回避和冲动,能练好!
你有没有经历过以下这些困扰?
为什么别人可以把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而我却总是拖到最后一刻?
为什么别人可以无压力说出观点,而我总是小心翼翼,欲言又止?
为什么别人可以果断推进项目,而我总是患得患失,最终只能仓促交差?
为什么别人可以保持情绪稳定,而我却总因为一时冲动说出伤人的话,事后又十分懊恼?
好像如果不是那种心大,想得开的天赋型选手,反而天生敏感,容易情绪起伏,想要弥合这种差异,就只能通过生活历练,多次碰壁,交不少学费,才能慢慢学会,没什么捷径可言。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只要照着练就行;见效并不慢,刚开始甚至不少人会经历飞速改变。
上一次我们推荐 情绪 EBP,还是今年二月的时候,半年间,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推荐了~
如果你也被拖延、回避、和冲动等困扰,欢迎来试试心理健身,这确实就像不良身体姿势一样,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练习改变的。
以下这篇文章来自暂停实验室创始人郭婷婷。作为这个心理健身练习计划的设计者,她想更详细地跟你聊聊如何心理健身,以及可能获得怎样的改变。
新一期 10 月 2 日(下周一)开营,点击图片链接就可以领取专属优惠,直减 50 元哦。
另外,考虑到学生群体经济不宽裕,减压需求却不小,暂停实验室还为年满 14 周岁的在校生,和毕业一年内的同学,提供了学生特惠价,添加文末全村小助手微信即可获取。
心理健身,有效吗?
最近我们做了一次实验,想看一下 情绪 EBP 练习结束后,改善效果是否能够继续保持。
新鲜出炉的数据发现,相比没有参与练习的对照组,练习一个月后的改善效果差别,甚至比刚结束练习时还要更大一些(我们还会持续追踪变化)。
这是一个「后劲十足」的练习。
这个发现也和以往研究结论一致,那就是:心理干预的效果,可以在结束后维持至少 6-12 个月以上。
我猜事实上很可能会维持更久,只是受限于研究设计,缺少更长时间的追踪数据。
这也是参与 情绪 EBP 练习最值得地方,并不是让人暂时感觉好一点,而是带来了稳定、持久的改变。
面对压力,我们常常会通过吃东西,听音乐,打游戏,看电影,买买买来缓解。在一些短暂的压力面前,这些活动往往很有效。但很多时候,压力和挑战并不会很快消失。在持续的困境中,这些活动,就会变成逃避现实的「镇痛剂」。在持续的痛苦中,镇痛行为是会上瘾的。
当我们越来越频繁地逃避,我们也会感觉自己越来越无力,体验到的压力也更为沉重。
这些原本带来快乐的行为,反而变成了维持痛苦的恶性循环,难以摆脱。
看上去,只要停止逃避,直面问题,就能够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就是做不到?
因为改变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惯性力量非常强大。我们越频繁地使用这些减压方式,反应就越来越「自动化」,想要停下来就会越难。
其次,如果我们应对困难的能力很孱弱。即使回到现实,很可能也是束手无措的状态。
就像一个健身新手要举起 100kg 哑铃一样,「硬上」只会让我们更受伤。
当抗压能力不足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会显得尤其艰难,每天都是挑战重重。
为什么有些人当众发言侃侃而谈,我却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
为什么有些人遇到难题也不慌,而我事情来了大脑就宕机?
为什么有些人第二天有重要考核,头天晚上还能是睡个好觉,而我会直接失眠?
为什么有些人不在意评价,而我听了之后却会翻来覆去想好几天?
抗压能力不同的人,即使面临同样的事情,出现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而截然不同的结果,又会继续强化这种反应模式,让生活逐渐呈现出更大的发展差异。
但在心理训练中,这种差异并非难以弥合的鸿沟,而是一些可以通过有效方法,稳步提升的能力。
心理也需要锻炼
我们一直把 情绪 EBP 叫做「心理健身房」,最近,我发现了更多心理训练和健身训练的相似之处。
那就是,这件事并不是为了「暂时感觉好一点」,而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改变目标。
在健身训练中,这个目标可能是更强的力量、耐力和心肺功能,最终反应为综合体能提升,和更出色的运动表现。
在「心理健身」中,则是更好的注意力品质,更理性灵活的思维,更强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大脑功能增强,更擅长在压力中解决问题。
在一个有效训练的过程中,不舒服的体验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只不过,这些压力是我们主动制造的,在安全可控范围内,不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关于训练身体与大脑,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当我们反复承受恰到好处的压力,我们就会产生适应性的持续成长。
就像举铁的时候,通过循序渐进地增加重量,能让肌肉在一次次地良性刺激中,变得更强壮。
在心理训练中,则是通过主动靠近与理解情绪体验,让我们不再被担忧、沮丧和愤怒控制,应对压力的心理灵活性,越来越强。
一个专业的训练计划,不同于人们的「日常锻炼」,是一种更有效率的改变行为。
这是因为,训练是带有长期目标的活动,构成训练的每一次练习,都是为了达成目标而被专门设计出来。
一个专业的计划,会考虑练习的难度和时长,示范正确的操作方式,以保证最有效率的获益,以及训练过程的安全。
还会在练习的不同阶段,基于效果评估,调整干预方案,以促进更长期和更进阶的改变。
这也是 情绪 EBP 从基础到进阶的系列练习计划,与看书、自学的本质区别。
除了为你精心编排训练计划,我们也是全程陪伴的「教练」,为你提供即时的指导与支持。
如何进行心理训练?
一个人通过心理训练获得改变的过程中,会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新手福利期。
在这个阶段,最直接的变化,是心理痛苦减轻了。
没错,心理训练里面也有一些能够「速效镇痛」的练习,掌握了这些技巧,会让我们更有信心继续练习。
和健身同样相似的是,在新手的首轮心理训练中,将获得一个非常美好的礼物,那就是飞速的改变与进步。
对绝大部分练习者,训练经验越少,初期改变越大。——因为我们离自己能达到的上限还很远,每个人都是「潜力股」。
而这个新手期福利,也是激励一个人把训练维持时间更久的原因。
第二个阶段,是稳定成长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更显著地感受到能力层面的变化,以及这种能力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挑战还在,但是自己变强了,于是曾经的层层阻碍,变成了可以轻易跨越的小状况。
随着应对经验越来越丰富,我们对自己的信心,也在持续增长。
第三个阶段,是融入生活期。
即使不再保持刻意训练习惯,这些技能,也已经逐渐成为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接触这些训练十几年,作为这些练习的设计者,我现在已经不需要每天规律练习了。
这些来自心理学的技能,已经变成了我自然而然思考方式的一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持续调用,反复强化,就像拥有了「肌肉记忆」一样。
我依然会有丰富的情绪,只是已经很久没有被事情困住,总是相信自己可以搞定各种复杂状况——也的确一直在搞定各种状况。
甚至有时候我会有一种错觉,我天然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在运动方面,我一直都是一个菜鸟。最近我开始了规律的运动训练,我突然意识到:哇,原来看健身视频里别人轻而易举做到的动作,对我来说却这么难。
那种感觉,让我回忆起一开始接触心理干预,老师问我「现在你有什么情绪」的时候,我也一下子答不上来!
运动还让我开始意识到,我的身体之所以经常酸痛,是因为有很多习惯性错误的发力动作,这些动作在无数次重复中,变成了自动化的姿势,又在日积月累中,给自己带来了伤害。
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的我,也同样有着拖延、回避、冲动的行为习惯,就像这些不良的身体姿势一样,也在持续着折损着自己的工作效率,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评价。
我已经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反应不知不觉变少,甚至已经很久没出现了。
最近促使我行动起来的,是我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投入训练,意味着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付出,你认为值得吗?你会因此获得什么?
我发现,我的答案是,好希望能更早一点开始。
就像那句很俗套但又很有力量的话: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情绪 EBP 的新一期训练 10月 2 号(下周一)就开始了,无论你是第几次来到这里,都愿你在持续坚持中,收获枝繁叶茂。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报名,学生朋友需要提交审核资料,因此报名请添加全村小助手微信提交学生凭证领取优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