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张楠迪扬:民营经济发展局是广大民企的“娘家”部门
张楠迪扬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民营企业的“春天来了”
张楠迪扬认为,今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间节点,随着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逐渐减弱,也是重振民营经济的开局之年。因为疫情期间,民营企业,特别是服务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从历史发展情况来看,今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的政策措施,并不完全意味着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制度性障碍,反倒是说,需要重振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
此次,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应该看到,它实际上是一个机构设置了,不单纯是政策层面的动作。从成立专门机构这一行动看,这次我们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动作还是蛮大的,给市场,甚至整个社会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不仅出台政策,更有针对性的机构也建立起来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疫情之后,市场亟需稳定信心和预期,这个需求对市场,对企业,甚至整个社会来讲非常迫切。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出台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从这一点看,我们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具有延续性。可以说,今年这么多重大政策的出台,也让民营企业感受到“春天来了”。
更加系统地谋划民营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说,营商环境这一块,本身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最有力的“抓手”。因为世界银行的指标非常明确,我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发了更加适合本国国情的营商环境优化的评价体系,这些工作都让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之一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还需要更加系统的谋划和统筹。
为什么今年我国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首先,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分量非常重,我们常把民企的重要性归结为“56789”(民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率,以及90%以上的民营企业数量),所以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层面上,特别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需要自上而下出台一系列措施,发挥民企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对民企而言,当前存在制度性障碍吗?也有一些,比如,民营经济简单看起来是“四个字”,但民营经济涉及的面非常广,涉及的行业也非常多,绝大多数行业都涉及民营企业,这就意味着与民营企业对口的行业指导部门的领域跨度十分广泛,政策链条长,涉及政府部门服务民企的工作多,内容庞杂。这就给政府部门服务民企提出新的命题,如何更好推进跨部门联动,制定一系列惠企措施。
促民企政策仍面临三大制度性障碍
现在,我们政策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碎片化问题,政策作用范围有限,整体上系统性有待加强。涉民企的政策,更多的还是以各职能部门牵头或分头制定本领域的政策为主,也就意味着跨行业政策可能出现衔接不畅、政策内容重叠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新业态出现得非常快,特别是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领域、数字化产业等新业态模式发展较快。当前,我们经济发展更加强调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主要聚焦在数据及相关产业;广义的数字经济实际上是“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与多行业的链接,实现数字技术对产业的赋能。由于信息技术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催生了数字经济作为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这为政策制定部门带来了一定挑战和压力,政策制定和出台的速度有可能跟不上业态的发展的脚步。
另外,就是新业态的发展给多部门融合施策带来了挑战,比如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同时涉及工业和信息化、交通、科技、发改等多个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如何形成政策合力,更好的服务于新业态的发展,这也是施策部门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还有一些制度性障碍,政策兑现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说,多部门出台了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讲,一方面感觉有些政策兑现的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部分政策与企业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也就是在政策的匹配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不能将一个政策孤立来看,一个单一政策的落地通常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一起发力。比如,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针对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提出了系列政策举措。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提出17项具体措施,着力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很大程度上,一项政策能否有效落地,关键看配套政策。比如,一个地方要吸引高端人才,就不是简单的建一个产业园的政策能够见效的,还需要根据高端人才的特点再制定配套政策,主要政策和配套政策形成合力,才能推动高端人才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再比如说,我们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就要降低民营资本投资的成本,优化投融资环境,这就需要一系列配套的金融措施。
面对面交流机制越来越受到各地企业欢迎
今年以来,我们也看到,很多中央部委密集与企业开展座谈,特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中枢部门,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也是高度重视与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组织了多场交流会,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的企业都被邀请。在座谈会上,政企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更加亲切。
张楠迪扬认为,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与企业家面对面,更能倾听到企业在发展中的真实想法。另外一点,我们还要看到“常态化”这几个字,之前也有政府部门与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但大多是出于“硬需求”,比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才召集相关行业的企业参加,但现在改变了,常态化之后,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了一种更加密切的沟通渠道。
还有的地方与企业举行“早餐会”,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与企业负责人在这种更具有生活化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更能体现出政企之间“亲”的关系。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反腐力度,政企之间“清”的关系日渐明朗,但在“亲”的关系上,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好,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的地方为了保持“清”,政府和企业之间还刻意地拉远距离,这实际上没有很好理解政商关系的“亲清”之间的辩证关系。
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及时捕捉到企业家的一些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情绪可能反映出某些问题的端倪。政府部门能够提前感知到这些问题,并尽早地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这对密切政企沟通,助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
问题导向转变为“共治式”沟通
此前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专职部门,现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面专门设置一个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本身的角色就是对监测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的部门,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职能也非常明确,就是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职能和行业指导部门的主要区别是,它不一定聚焦具体产业领域的专门政策,而是侧重发挥多部门协调、政策联动的作用。之前提到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很多是统筹协调上的障碍。很多行业部门出台的产业政策是蛮好的,但一旦涉及跨领域的政策制定时,难免会出现统筹协调上的不顺畅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民营经济发展局很重要的一项职能是促进民间投资。虽然民营企业涉及的面非常广,但都需要促进投资。未来,政府部门在与企业的沟通方面将从以问题为导向的沟通转向更灵活、形式更多样的“共治式”的沟通方式。
总体上看来,民营经济发展局更像是广大民营企业的“娘家”部门。在行业指导部门以外,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让广大民营经济有了自己的对口“专属部门”,从这方面看,还是非常期待民营经济发展在未来的表现。
文章来源:中宏网
责任编辑:张菁菁 张梓萌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