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失效后,北向资金还是“聪明钱”吗?
盲目跟从北向资金并非投资良策,投资者应参考更能体现公司价值的相关信息披露,着眼于长远,开展价值投资
北向资金的动作一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市场普遍认为,北向资金属于嗅觉灵敏的“聪明钱”。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自2023年8月以来,北向资金总体净流出额超千亿元,对A股投资者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博时基金称,“但北向资金的成交额在A股占比并不高,其短期的波动,更多反映的是情绪上的变化,可不必过于担忧其对A股的影响。”
“在2021年以前,基于北向资金持仓及流向构建的策略较为有效,对‘聪明钱’的跟随策略可以带来较好的超额收益。但是在2021年之后,此策略开始失效,简单对‘聪明钱’的跟随不再具有超额收益,反而会严重跑输市场。”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陈文宇对《财经》表示,北向资金数据本质上是一种情绪指标,与成交量、换手率这类传统情绪指标类似,仅仅反映了当前市场上的情绪,并无明确的领先性。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北向资金仅仅是外资中的一小部分,难以代表外资的整体态度,更不能简单将北向资金的出入认为是市场的涨跌风向标。“在A股市场上涨时,也存在着净流出内地市场的情况,北向‘聪明钱’不一定那么‘聪明’。”
“2021年以前跟随北向资金的策略,有效的原因是较好的基本面的支撑,因此获得了较好的超额收益。在2021年之后,因种种原因,如海外风险事件、流动性收紧等因素,海外资金出现流出,具备优质基本面的资产反而出现了较大的下跌。”陈文宇说,2021年后的北向资金脱离了基本面,仅仅成为一种情绪的反映,因此相关的策略开始失效。
针对北向资金的交易信号,陈文宇分别统计了选股、选行业的有效性。结论是:2021年之后,北向资金交易信号的有效性大幅衰减,跟随北向资金的交易策略难以创造超额回报。
首先,选股方面,以陆股通月度净增持前20大标的构建组合,组合的超额收益主要集中在2021年之前,在近年来相对较弱。
外资Top20跟投组合与沪深300指数表现对比,数据来源:景顺长城基金
其次,行业轮动方面,以北向资金月度净买入前五大行业构建下个月的等权组合,组合的超额收益亦主要集中在2021年之前,近两年超额收益则有所收窄,表明北向资金的行业轮动优势其实也缺乏持续性。
陆股通Top5净流入等权组合超额收益,数据来源:景顺长城基金
从配置偏好看,北向资金注重价值投资、景气投资。从财务特征看,北向资金实际上偏好高成长、高ROE(净资产收益率)。在2021年以前,跟随北向资金策略的有效性主要由于高成长、高ROE的优质基本面带来的超额收益。
北向资金每次波动加大都会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交易信息披露程度过高,尤其是盘中实时披露买入成交金额、卖出成交金额、净流入流出金额等,被认为是其吸引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
北向交易的信息披露程度远超A股其他资金类型。在频率上,北向交易盘中、盘后均有实时披露,行情商在盘中主动推送资金流向信息。在范围上,北向交易披露成交个股、成交额(量)、日末持仓数量等。也因此,数据处理能力较强的投资者,除了实时跟踪北向资金流向,还可以按照日度持仓变化,计算北向资金增持情况等。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北向资金“风向标”交易的行列,容易产生情绪共振,过度交易更容易使得北向交易信息成为影响股价的因子,但真正从中获利的投资者将越来越少,终将成为股市“内耗”,被“割韭菜”。
“交易信息披露过多,会让数据处理能力强的投资者过度交易,必要性有待商榷。”业内人士认为。
此外,当前北向资金的披露比其他类型资金更为高频详细,不同投资者的差异化信息披露安排并非市场惯例,也有业内人士对其公平性存疑。
目前,仅有北向资金在盘中和盘后实时披露资金流向和持仓明细数据,其他一些投资者类别仅是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略有体现持仓信息,信息披露安排不一致。
“这种具有高度针对性的信息披露显失公平,对于其他投资者而言,由于北向资金的信息被过分放大,密集的信息轰炸有可能干扰投资者判断,进而影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投资者跟风交易也容易因此遭受损失。”上述人士表示,盲目跟从北向资金并非投资良策,投资者应当始终立足于上市公司业绩、金融环境和宏观基本面等特征,参考更能体现公司价值的相关信息披露,着眼于长远,开展价值投资。
责编 | 张雨菲
图源 | 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