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同的书,看不一样的世界
文 | 冯仑(微信公众号 | 冯仑风马牛)
我特别喜欢「观察」这个词。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讲述的内容也就不一样。
我从初中开始戴眼镜,戴了四十多年。两年多前,我做了一个小手术,近视、散光、老花都没有了,不用再戴眼镜了。
做手术前,医生告诉我,「摘了眼镜之后,你会看到非常美丽的世界。」
他说,「手术之后,你看到的世界,色彩的饱和度、明亮度和洁净度都和你十五到二十岁时看到的一样。过去几十年,你的眼睛看到了太多东西,其中很多是这个世界的不美好。眼睛蒙了灰尘。摘掉眼镜后,你就重新看见了美好。」
这件事带给我很大的启发:世界到底怎么样,既取决于世界本身,也取决于眼睛。我的眼睛改变了,于是我眼里的世界也改变了。
书也是我的眼睛。读不同的书,就是用不同的眼睛看不一样的世界。
和不同的朋友交流,也类似。因为朋友们也在读不同的书,在不断地用不同的「眼睛」多角度地观察这个世界,交流的结果,使我们眼中的世界更加真实,更加丰富,也更加有意思。
之前在一档音频节目里,我聊过不少与读书有关的话题。当时我说,我特别想聊的书,有三类。当然,这跟我当时的读书习惯有关。
第一类是看起来挺怪,但跟当下有关系的书。
比如,有一段时间都在讲「厕所革命」这个事儿,我就去找一些跟厕所有关的书来看,去了解厕所的故事。比如,手纸是怎么发明的?我觉得挺有意思。然后联想到现在,想一想这对当下的事会有什么启发。
这一类书,都是在讲历史上的一些事儿,但是和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有关。
还比如,有一阵,很多人聊棉花的事,我就会找来「内衣的历史」、「棉花的历史」来看看,从犄角旮旯的知识里去发掘一些观察当下的视角。这是很好玩的事。
第二类是朋友给我的书。
经常会有朋友给我书,朋友给的书,我当然要拿出来看一看。
比如,做那档读书节目时,手头正好有一本余秋雨先生的新书《老子通释》,我便在节目中谈到了这本书的读后感。
读老朋友的新书,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能大概看到朋友的状态。比如余先生,我知道他基本上处在一种闭门谢客的状态。他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做学问,所以看到那么厚的一本书时,我就仿佛看见了他伏案著书的画面。
我知道他每天都睡得非常晚,很认真地做研究、写作。看到他的新书,我就会想到我们在一起交流时的场景,他是那样的畅达、开阔,以及睿智。
所以,看老朋友的书就像喝老酒,不疾不徐,不温不火,如饮甘霖,这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事。
第三类是写房地产的书。
我发现,很多人都在讨论房地产,但是真正读过跟房地产有关的书的企业家、企业从业人员,其实并不多。
我一直觉得房地产这个行业非常有意思,也有很多故事。
我读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专门讲「买房子,还是买股票?」特别直接的一个题目。作者研究了一百多年的市场博弈和财富的积累过程,以及投资者的经验,然后写了这本书。
还有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香港地产业百年》,作者是冯邦彦,他在书中谈到了「为什么会有楼花」,「怎么会有炒楼这个事儿」,等等。内地房地产经历过的,香港房地产都经历过。所以这本书对我们理解当下的住宅体制、政策、房价、生活、选择,都挺有帮助。
我的书房里放着很多书,也经常在书房和人聊天。我觉得,每一本都相当于是一位智者。在书房里,有这么多智者、这么多不说话的明白人陪着,聊天会更有意思。
在「风马牛学堂」里,我也做了一些读书的节目。期待跟大家一起在「风马牛学堂」里轻松聊天,借书去发现我们更有趣的世界,同时感受更美好的生活。
好书精读
风马牛学堂社群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添加小助理微信,发送暗号「读书」,听冯叔讲解《香港地产业百年》等更多好书~
更多名著智慧解读,就在【风马牛学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