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代人的中秋记忆,重新理解“圆满”
九月一到,超市的货架上就摆满了月饼,即使你工作再忙,它们也会提醒你,又到中秋了。在国人的生活里,中秋节的重要性不亚于过年。毕竟,很少有这样一个节日能为全家团圆找一个契机。
《燕京岁时记》中写:“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从古时起,人们就有了多样的节庆方式,像“赏月”“团圆”,更是成了中秋这天的必备项目。这也使得在老一辈人的观念里,一家人只有在这天齐齐整整,才算是过得完满。
不过,随着时代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漂泊在外已成为常态。于是,中秋的家宴上偶尔会缺少某些家庭成员。虽有些遗憾,但家里人嘴上总念叨着“好饭不怕晚”。时间一晃而过,到了今年,赶上中秋国庆假期连在一起,抢一张回家的车票都变得异常艰难。熟人聊天时,前一句还在谈回家后的设想,后一句转而就问“你候补成功了吗”。
虽然与亲人见面的情感深切,但漫漫的回乡路还是让不少人转变了想法。也许,团聚不必急于此刻,只要心中挂记着对方,哪怕身处异乡,也能体味到中秋所传递出的那份美好。
一盘“老味儿”柿子饼
欣桐生在九十年代初,在她的记忆里,童年时的中秋节几乎都是姥爷在张罗。姥爷在生活里是个讲究人,平日,他的衬衣上没有褶皱,入口的东西要再三确认卫生,待人接物也总是挂着微笑。到了过节,姥爷还会对全家人提出要求,“无论如何,一家人得吃一顿团圆饭”。
那时,舅舅、三个姨和欣桐父母在同一城市,住得离姥爷家不远。隔三差五,他们之中就会有人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点心,去姥爷家里待上一会儿。不过,除了家里有要事商量时,一大家子很少坐到一块,也正是因此,姥爷才把过中秋节看得这么重要。
每年中秋,姥爷都起大早,撕完日历纸,就去市场采买食材。哪个部位的肉口感好,外孙女喜欢什么口味,青菜得怎么炒……他全部烂熟于心。小时候的欣桐,一度认为姥爷是个魔术师,不出半天,他就能变出一大桌子菜。
让欣桐印象最深的食物是柿子饼,“因为它是全家人一起参与制作的”。家人到齐,姥爷便开始指挥,谁负责和面,谁负责烤制,分工明确。彼时,欣桐年纪尚小,每次分到的任务就是抱着小桶去后院,哥哥摘柿子,她则一个个地装进去。
你还记得小时候摘柿子的场景吗?
吃柿子饼时,姥爷总会叨咕一个词,“老味儿”。起初,欣桐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直到有一次在饭桌上,姥爷喝到微醺,讲起自己早年间的经历,欣桐才多少理解,为什么眼前这位老人会坚守这些仪式。
姥爷的父亲常年在外谋生,只有中秋和过年时,才能回家。而一到中秋,姥爷往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满心欢喜地打开父亲那个装得满满当当的包袱,里头装着金黄的柿子饼,分外诱人。在那个物质条件并不丰裕的年代,吃柿子饼就成了姥爷的一种盼头,久而久之,这份记忆便根植在他的心里。
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姥爷依旧沿袭这个传统。只不过,这些年他联想到的不再是曾经的匮乏,而是一种对未来的希冀,愿一家人都犹如“柿子”的谐音那样,能有“好事发生”。
在老一辈人眼里,中秋团圆的意义恰是如此,它意味着亲情的相连,而那些食物,也凝聚着一家人的依恋,以及对未来的祝愿。
一碗接风洗尘的热汤
由于父母的工作调动,十来岁时,欣桐和家人搬离了老家,来到了省会生活。和过去相比,欣桐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她明显地感觉到,周遭正剧烈地发生变化。传呼机不再用了,家里安了电话,通过拨号,她还可以上网。在学校,她还会和同学交换磁带,听不同风格的歌。
也正是那时,社会上经商的氛围愈发浓厚,欣桐父亲考量再三,只身南下,做起了小商品生意。一连好几年,欣桐对“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体会都颇有感触。每次过节,当同学一家人去超市里买月饼的时候,欣桐就会想起远方的爸爸。
七八十年代掀起下海经商的热潮,许多人都纷纷外出创业
过节前,爸爸会给家里来电话。“你们别着急,等着我啊,给你们带好东西回去。”每年,爸爸在听筒里的开场白和结束语都几近相同。一开始,欣桐生闷气,心想,凭什么别人家每天都能聚在一起,自家团圆却是种奢望。后来妈妈跟她讲,爸爸其实也想早回来,这么奔波是希望家的经济状况能更好些。
但凡有时间,爸爸就会在中秋当天赶回来。在欣桐的记忆里,爸爸进屋总是同一个样子:穿着皮夹克,敞着怀,一手攥着红色的火车票根,一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嘴上还说“看看是谁回来了”。
在爸爸回家前,妈妈也不闲着。她知道,在外劳碌的人,吃不好喝不好,一路折腾回家,最迫切的愿望肯定是喝口热汤。爸爸尤其喜欢排骨和玉米的搭配,于是,妈妈会一早去市场买好食材,盯着时钟,精准地在爸爸进门前煲好汤。
一碗热汤,暖胃也暖心
也许对父母辈而言,他们对中秋团圆的执念已日渐减轻,更加会珍视能够团圆的分分秒秒,每次归乡,总会有一碗热汤为他接风洗尘,那碗汤不在于滋味如何,它更大的意义是对漂泊之人的慰藉。
不论走了多久,进门的那一刻,汤在桌上,家就从未遥远。
一本跨越大洋的菜谱
后来,欣桐独自在外求学时,才逐渐体会到父亲当时的心境。今年已是她出国读书的第四个年头,对她而言,回家一趟极其不容易,每逢过节,她都是和公寓的室友一起度过。室友都是中国人,大家有个共同点——“厨艺不佳”。于是,几个人常常会选择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开车到超市买些牛羊肉、蔬菜等,组个颇有仪式感的火锅局。
去年中秋时,国际航班多了不少,她特意查看了下机票的价钱,但又考虑到当时学业的进度,决定还是先不回家了。在跟父母视频沟通这件事时,爸妈的眼里闪过一丝落寞,但等到欣桐笑着说“不回家也有办法团圆”时,爸妈脸上又重现笑容。
每当和父母视频时,总是会格外想家
于是今年中秋,欣桐别出心裁,冒出一个新的过节方式——她想复刻妈妈的拿手菜。提前几天,她就给妈妈拨通视频,表达了自己“拜师学艺”的想法。妈妈欣然答应,就这样,一场越洋的厨艺指导开始了。两人分别开始制作,妈妈生怕她哪步出错,嘴里不断重复着制作工序:莲藕洗净去皮,塞入糯米,盖藕盖,用牙签扎牢,锅里加冰糖、莲子,煮至熟成。
一个多小时之后,欣桐和妈妈的糖藕共同出锅。虽然在卖相上稍有差异,但在各自的厨房里,两个人还是尝到了近乎一样的滋味。相隔八千公里的家庭成员,借由一道菜,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联结。
后来,欣桐如法炮制,还“偷师”了妈妈的小吊梨汤、柚香豆腐等菜品。在厨艺技能大涨后,她和父母约定,等毕业回国,她要操刀置办一桌子家宴。尽管那时已经不是中秋,但在彼此心中,比起时间节点,相聚更让人值得珍视。
滑动查看更多
方太×三联×李知弥 联合推出食物菜谱明信片
团圆不必急于今天,改日再相聚,情感的浓度也不会因此降低。
当团圆回归日常
在欣桐家庭里发生的故事,也许正存在于你我的身边。老一辈人无比在意团圆饭的寓意;父母辈的人为了生计,与传统的节庆方式渐行渐远;而在新一代的认知里,节日与情感的联系,已经不再像过去那般紧密。
不同代际的人,怀着多种多样的情愫来到中秋。有人思恋过去,有人承受离家孤独,也有人转换思路,谋求更适应时代的过节方式。但不管怎样,一致的是,每个人都在竭力地去弥合内心的缺憾,从而将生活本身变得更为圆满。
爱在,圆满便在
在这个中秋节,我们联合方太在微博展开了“最想念的家的那道中秋味”团圆故事征集,在留言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温情与感动。
“
@小银音: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啦~中秋节肯定是要回家和家人们一起团聚呀~🌟妈妈肯定会在家给我做很多很多好吃的🎉🎉去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在学校没有回家,感觉到特别的遗憾,今年要补回来~🍀🍀回去就跟他们一起赏月,一起吃好吃的🎊嘿嘿嘿嘿嘿,图片是前不久拍的全家福嘿嘿
“
@爱直到世界的尽头:又到了秋天秋高气爽的时节,我计划中秋节带上媳妇孩子从城市的喧嚣中回到老家去看看故乡的秋景,和父母家人们相聚一堂,共商家事,在落日秋景中怀念逝去的亲人,回忆曾经的儿时美好时光,更希望下一代永远不忘根,传承先人的遗念,永远不忘回家的路!祝愿家人幸福安康!
“
@_Charich:每年中秋节都是和家人一起过的,无论相距多远,大家都会争取在这天赶回家。我永远记得小时候一家人一起坐在葡萄架下赏月,切开一块大月饼大家分着吃,小时候最爱蛋黄味啦!长大工作后即使再忙,中秋节假日我也会赶回家,和家人相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希望我爱的人团团圆圆,幸福平安。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感受节日氛围最好的媒介无疑是食物,出现在餐桌上的它们,最懂国人的浪漫与温情。
就像汪曾祺在他过往的文章中写的那样:端午节包粽子、入冬时节祖母做秘制腌菜,除夕要吃顿“团圆饭”,中秋节得吃鸭肉、洗“连枝藕”供月……通过食物,家人们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在一餐餐彼此的陪伴中,留下独一无二的记忆。当然,这些故事不只是美好的追忆。今年,分享者还可以凭借它们,进入方太体验店,借助方太厨电产品,去找寻那个记忆深处的味道,进而回应对亲人的思念。
在洞见到食物与情感的联系后,方太与三联韬奋书店还在线下呈现了“月亮邮局”ד食物明信片”的互动。
滑动查看更多
“月亮邮局”ד食物明信片”线下活动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那些拿手菜,不单单可以满足味蕾,当一家人身处异地时,食物也会成为那座桥梁,传递熨帖与抚慰人心的力量。而创造出这些美味的地方正是厨房,这个在家中愈发重要的空间,见证了国人家庭结构的调整,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变化。作为不断深耕高端厨电领域的品牌,方太始终陪伴着国人,记录下那些美好时刻的同时,也体察着每个家庭在情感层面的诉求。
如今时代在更变,厨房中的设备也不断迭代,唯一永恒的是那个记忆中的味道。正是如此,今年中秋,方太从这份情意入手,向每一个消费者传递着“让分隔的我们,天涯共此食”的理念。纵然每个人都有些缺憾,但只要心中有爱,即使不是节日,也能够感受到彼此的温度。
同时,方太在9月-10月推出了“礼遇金秋”特别活动,无论是自己,还是为思念的人,去挑选一套好厨电,都能在家中还原记忆中的那道美味,更重要的是,爱的表达也会有所依托,进而在家中一直存续下去。
虽然每年的中秋节只此一天,但由此产生的思念、祝愿与陪伴,却是长久的。亘古不变的除了节日传统,还有你我的心意,它们承载着圆满的真正意涵:只要爱没有缺位,每一天都是月圆,每一顿家宴都是团圆。
#你心中家的那道中秋味是什么#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作者丨伊卡洛斯
微信编辑丨赵姝萌、高旭芹
设计排版丨高旭芹
图片来源丨方太、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