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才华横溢的纸艺大师,用剪刀和想象力,把普通纸张玩成了奢侈品
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纸」数千年以来,早已融入我们的历史和生活。「纸」就像一位温暖复杂的朋友,给予我们灵魂的陪伴,和精神的滋养。和我们刚出生时一样,纸最初也是一片空白。和我们会变老一样,纸也会变老并承载一生的印记。
并且,作为一种可降解、可回收、甚至可堆肥的环保材料,「纸」以其丰富的可塑性,温润的质地,成为当下最受艺术家们亲睐的,可持续艺术媒介。越来越多的艺术,开始展示纸张作为雕塑材料的巨大潜力。
「纸」可以轻如羽毛,堆叠出丰富的层次感;也可以像混凝土一样厚重,塑造二维甚至三维的艺术作品。本期推文,介绍9位脑洞大开的艺术家,以及他们令人眼界大开的纸艺作品,展示「纸」的丰富和意蕴,以及纸张为我们带来的诗意和创意。
NO.01
盖 · 拉拉梅
Guy Laramee
你不能用封面来评价一本书,但艺术家盖 • 拉拉梅的作品是个例外。这位纸艺爱好者,以一系列破旧损毁的百科全书,作为自己创作的媒介和材料,在书中雕刻出起伏的群山与高地、重峦和叠嶂,赋予书籍一种厚重感。
在他丰富的系列作品中,你能看到形象逼真的高山、深谷、大川、湖泊、和隐藏的山道,形成美丽的山川湖色、翠岭秀峰。
在一派重峦叠嶂中,石刻台阶逶迤而上,不断攀爬到山坡上;而另一边从山谷绵延的覆盖着苔藓的山脊,则青翠欲滴、呼之欲出。这些雕刻似乎塑造了一个未被发现,以及未被人类文明浸染的秘密之地,寂静而深邃,神秘而深刻。
在盖 • 拉拉梅的最新创作中,他更是将目光对准卷筒纸,以白色的卫生浆纸为材料,创作他的艺术构思。艺术家坦言,这种创作源于大流行病时期,人们对卫生纸的疯抢,这种危机时期的焦虑状态,让他忍不住探讨精神危机和情感艺术之间的关系。
无论任何材质,在拉拉梅的创作中,都会赋予一种宁静的精神力量。人们从中感悟生命的深层次意义,感受到书籍和自然,褪去物质社会的喧嚣和浮华,为灵魂注入幽深和静谧,思考和顿悟。
NO.02
查尔斯 · 杨
Charles Young
爱丁堡的艺术家,查尔斯 • 杨(Charles Young),在建筑学学习期间,发现了自己对纸张的热爱,于是发起「365天创意项目」的活动。每天发布一个自己完成的纸质作品,以异想天开的创造力,和精致绝伦纸雕建筑,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好奇。
对于查尔斯 • 杨而言,这是他探索设计、建筑和模型构建的一种方式。
在他的作品中,各种造型的建筑物、转动的风车、栉次鳞比的高楼,以及生动形象的城市景观,形成一种迷人的微观建筑群集合。既有建筑师的工艺和逻辑性,又莫名的令人感到治愈和温暖。
这些模型的工艺相对复杂,需要很久才能完成。有些结构特别繁琐,需要进行多次细致的切割,并且为了确保整体效果,甚至需要精确到毫米。看似简单,操作起来非常考验细心、耐心和毅力。
查尔斯说:「这一切都是我用手术刀做的。我使用 200G SM 水彩纸和 PVA 胶进行设计、切割和组装。这些纸的质地足够厚,可以剪出灵活的曲线,同时保证结构的完整性。」
查尔斯在爱丁堡艺术学院,本科学习建筑学专业,并完成了研究生课程。可是,他并未从事建筑师的工作,反而转而从事纸质艺术和动画工作,沉浸在以纸张打造的都市世界的创意。
在查尔斯的作品中,有很多复杂建筑都是动态的,流动的起来的城市景观,栩栩如生的运转着,好像艺术家孕育出一个活的、微型的、真实的城市。
NO.03
黄田奎特
Hoang Tien Quyet
折纸艺术总会给人棱角分明的感觉,但越南艺术家黄田奎特,以一种精湛的「湿折纸」,让他手中的各种微型动物,远离了这种僵硬的感觉。反而因为界限模糊的折叠边界,显得更加呆萌柔和。
而这种所谓的「湿折纸」技艺,简单来说,就是在折叠纸张以前,先用一些水将纸弄湿,并添加一些专用粘合剂,避免纸张干燥后出现变形和破裂。
之所以花心思去润湿纸张,就是为了让折叠的时候,纸张柔和易塑形,不会因为反复揉捏而断裂。
黄田奎特表示,「湿折纸」追求更多曲线的可能性,而不是像传统折纸一样,依赖典型的直线,形成有棱有角、轮廓分明的物体。
通过「湿折纸」技艺的加工,会增加纸张的厚重感,褶皱形成的小动物们,会因为更富有圆润感,从而显得更加真实和个性。
黄田奎特创作的狐狸、绵羊、公鸡和鸟类,因为水赋予纸的温润和柔和,从而比平常的角折纸,看起来形式更温和、更柔软、更脆弱,也更加软萌可爱,憨态可掬。
黄田奎特表示:我总是即兴发挥,并不知道最终结果会如何。我有一种感觉,就是给予纸张一个空间,让动物自由孕育。
NO.04
戴安娜 · 贝尔特伦 · 埃雷拉
Diana Beltran Herrera
艺术家戴安娜 • 贝尔特伦 • 埃雷拉,她的作品以真实的鸟类为基础,先是通过观察获取鸟类习性和特征,然后通过插画来画出它们的尺寸和细节。最后,利用工艺刀来细致切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最大限度再现自然中的鸟群。
在戴安娜的精雕细琢中,无数的细小流苏条,汇聚成栩栩如生的羽毛;而微弱的折痕层层叠叠聚集,形成了密集而层次分明的花瓣。艺术家用明亮而色彩鲜艳的纸张,创造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野生鸟类。
戴安娜出生于哥伦比亚,在赫尔辛基学习陶瓷雕塑,偶然接触到纸张艺术后,她立刻对这种更灵活的媒介感兴趣。于是,开始运用对艺术和自然的理解,将设计实践融于生活。
对于戴安娜而言,艺术在现代社会,充当着将人与自然连接,以及人与心灵连接的桥梁。她很希望用活灵活现的作品,捕捉大自然精微而细小的元素,让人们能注意到羽毛的纤维状结构,以及树叶清晰而明亮的叶脉。
目前,戴安娜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上。这位以纸质鸟类和野生动物,来记录世界环境,提醒人们珍视地球的艺术家表示:我一直在寻找更多,与所处时代相关的话题,以便通过我的工作,让抽象的主题更加视觉化。
NO.05
齐姆 & 祖
Zim & Zou
齐姆 & 祖(Zim & Zou),是法国的一对艺术家,他们的真名叫做露西 • 托马斯(Lucie Thomas),和蒂博 • 齐默尔曼(Thibault Zim mermann)。
因其作品富有创造性和奇幻个性,而在纸艺艺术圈声名鹊起。
Zim & Zou 避免使用电脑设计,他们将艺术和建筑设计结合起来,用木材和线等材料创造漂亮的装置。
无论是和巴黎蓬皮杜,还是和瑞典诺贝尔奖博物馆合作,Zim & Zou 创作了一系列著名文学作品的场景,纸张激发了他们的丰富创意,无限的色彩和独特的质地,给人一种短暂而愉悦的诗意。
虽然 Zim & Zou 也在创作中试验了木材、皮革、滤光片和线等元素,但最喜欢的材料是纸张。因为在多功能性、丰富的纹理和色彩多样性方面,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从最初的绘图、切割、折叠和装配,细致的创作带来诗意、浪漫和怀旧的色彩。
Zim & Zou 专注于小说中的建筑学,创造了14世纪的挪威村庄,以及经典名著《百年孤独》中的马贡多,将一座蜃景之城用纸张呈现出来。
「这幢房子非常封闭,周围都是植被,几乎不为世人所知。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小元素,也隐藏在房子周围浓密的植被中。」
在「森林之友」这个位于迪拜赫马斯商店的,近2.5米高的设施中,艺术家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读者由此进入一个由树叶繁茂的景观,组成的梦幻村庄。那里生长着巨大的蘑菇和旖旎的花朵,在绿色和紫色的蘑菇屋里,生活着奇怪的人物。
花繁锦簇的设置,五颜六色的构图,精致曼妙的人物,以及不可思议的褶皱,是 Zim & Zou 最擅长的元素,也是最能将读者带进魔幻世界的元素。
艺术家在商业时代,用华丽纸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堪比爱丽丝梦境的奇妙世界,是想象力的极端碰撞。
NO.06
伊泽贝尔 · 乌兹曼
Isobelle Ouzman
打开任何一个伊索贝尔 • 乌兹曼的书,你就像被传送到一个由植物和动物组成的秘密花园。这里充满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也许是几页错综复杂的森林和草地,构成的奇幻迷宫;也许是童话故事里的野兔和狐狸,正好奇而机警的盯着你。
伊索贝尔的很多作品都是单色的,但当艺术家为它注入一些色彩时,仿佛有一种活跃的精神。画面开始弥漫着故事感和叙述性,在一种充满着平静的神秘感里,那些森林中可爱的生物,以一种独特方式闪闪发光。
林间空地和动物,是伊索贝尔创作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是她童年早期,热衷于阅读童话故事的产物,以一种民间抒情故事的方式,讲述童谣般的奇幻秘境,是一个成年人逃避现实的完美避难所。
伊索贝尔在英国利兹长大,在西雅图生活和工作。虽然她的教育背景包括插图、绘画和摄影,但由于资源限制,她没有攻读大学学位。相反,她深入研究了印刷业,以此为生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在成为一名以旧书为载体的艺术家之前,她过着平淡的工薪生活。直到有一天晚上,她在雨夜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盒被丢弃的精装小说。爱书如命的她,希望能够修复这些破损的书籍,延续一本书的旅行。
从此以后,她开始尝试将这些丢弃的书,改造成独特的艺术品。伊索贝尔坦言,作为一个珍爱书籍,并一直从书中寻找安慰的人,她将这种艺术形式看作是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她对文学的热爱。
「许多书每天都被送到垃圾填埋场。我把这种艺术看作是给它们一种新生活。我对故事的激情,通过重新利用材料来实现这一点。」
NO.07
柯里 · 贝丝 · 霍格
Corrie Beth Hogg
当艺术爱好者柯里 • 贝丝 • 霍格,发现她狭促的卧室里,没有足够的光线来养育小提琴叶植物时,她决定用纸张做一个。
这是她成为纸艺艺术家的契机,但不是她成为艺术家的起点。柯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始于她8岁时,就会尝试创作肖像画和缝衣服。
「我一直都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当我只有8岁的时候,就开始给洋娃娃打扮、画画、缝衣服。在我的创造性生活中,一直执着地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并各种反复试错。」
「如果我想做织物雕塑,会去学习如何将想象的东西,转换成织物的形式。同样,当我对拼贴画感兴趣的时候,就花了好几年时间做拼贴。画画、制作和拍照,总是花时间在工作室里,做一切热爱的事情。」
现在,霍格的新家,已经可以养新鲜的绿植了。但她依然沉迷于纸艺中不可自拔,总是会爱上新绿植,并不断进行她可持续的创作。
对于霍格而言,成为一名艺术家没有捷径。只有保持热爱,重复激情,学习技术,并反复实验和犯错,同时永远保持好奇心。
被问到如何寻找自己的灵感,霍格表示:我住的地方,离布鲁克林植物园大约步行十分钟。几乎每个周末都在那里,拍摄植物的照片并寻找灵感。
「我喜欢关注一些细节,比如树枝连接的地方,或者植物在进入土壤的地方,是如何变化的。把这些记录下来后,都保存起来,创作时会作为参考。」
NO.08
克里斯蒂 · 埃德加
Kristy Edgar
如果你也是一位魔法爱好者,资深的哈迷,那么很难不被纸艺家克里斯蒂 • 埃德加打动,因为她以「哈利 • 波特」系列人物为模型,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可爱剪纸。
在克里斯蒂的创作中,你能看到很多经典场景的再现。恍若神奇梦幻的魔法世界,被艺术家用剪纸勾进了现实,瞬间回忆和情怀感爆棚。
艺术家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画面复刻,还在于她能精准捕捉幽微的情绪,细腻动人的细节。每一个主角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而纸艺并没有消解这些珍贵特质,反而因为艺术家的深刻理解而放大。
挑剔的赫敏,不服气的罗恩,委屈兮兮的哈利,以及麦格教授和斯内普教授的神韵,无一不被艺术家精准拿捏。
克里斯蒂表示:这一直是我最爱的系列,和我一起长大的。我很想用剪纸艺术呈现出来,但我也知道这是一个挑战。在制作这个系列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很多从未用过的新技术。
NO.09
艾尔莎 · 莫拉
Elsa Mora
艾尔莎 • 莫拉,是一位来自古巴,现居纽约的多媒体艺术家。她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言:这是一系列美丽的、复杂的、有时令人不安的作品。我受到捷克新浪潮电影的影响,沉浸于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中…
于是,读者能够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旁观到一种矛盾感:既是民间的又是想象的,既是村庄的又是童话的,既有某种坚定的情感,又弥漫着脆弱的情绪。这种复杂的矛盾感,赋予了艺术家作品以丰富性和蕴藉感。
艾尔莎出生于古巴奥尔金,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长大。作为家里八个孩子中的第五个,她童年的成长可谓充满残酷和艰辛。
当她16岁时,才知道自己的生日实际上应该是5月9日,而不是5月8日。因为提前一天刚好是母亲节,所以家人随意将她的生日提前了。而这种被忽视状况,充斥了她的整个人生。以至于她一直对寻找自己的身份、构建自我身份,充满了好奇。
接受采访时,艺术家表示:我的创作反映了身份认同和生存等问题。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我探索了孤立和个人主义,如何与自己不连贯的立场共存等哲学问题。
事实上,作为一名多媒体艺术家,艾尔莎探索了很多媒介,包括绘画、陶瓷和摄影等。她热衷于从一种媒介跳到另一种媒介,因为换个表达方式,能给她带来自由感。
「这就像一个有门的神秘房间,一旦进入新房间,就会不断地寻找新的门和新的房间。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世界。我会尽我所能地开尽可能多的门。」
COLOSSAL | By Carving Into a Text, Artist Guy Laramée Finds a New Way to Excavate Meaning
COLOSSAL| Artist Charles Young’s Growing Metropolis of 635 Paper Structures
IGNANT| A Paper Archipelago By Charles Young
PLAHI| VIETNAMESE ARTIST HOANG TIEN QUYET TAKES ORIGAMI A STEP FURTHER
COLOSSAL| Paper Wildlife Sculptures by Artist Diana Beltrán Herrera Document Nature’s Most Striking Details
COLOSSAL| Colorful Paper Village Installations for Hermes by Zim & Zou
COLOSSAL| Fairytale Scenes Nestle Between the Covers of Isobelle Ouzman’s Altered Books
DESIGNFATHER| 3D sculptures made from books by Isobelle Ouzman
SARAHK.BENNING| CORRIE BETH HOGG // PAPER ARTIST // BROOKLYN, NY
SHOUTOUT HTX| Meet Kristy Edgar | Paper Craft Artist
COLOSSAL|Cut Paper Sculptures and Illustrations by Elsa Mora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
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和彼此生命的连接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