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体验|在香港寻找张爱玲:18岁港大求学,一生三次来港,前后住了七年……

体验|在香港寻找张爱玲:18岁港大求学,一生三次来港,前后住了七年……

公众号新闻



“香港是一座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张爱玲在《茉莉香片》中这么写道。


这位传奇才女、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生于上海、长于上海。


却也与香港这座城市有着极深的缘分。


从18岁远赴港大求学起,她一生曾三次来港,前后居住时间近七年。


在香港的经历见闻,对她一生的文学创作都有着深远影响。


而因为张爱玲,我对香港这座看似冷冰冰的石屎森林也有了层旧时光的滤镜。


从中环到北角,从浅水湾到旺角花墟……


每每游走在街头巷尾,都觉眼前的景色有了文学印记的加持,变得更加浪漫而有余韵。


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张爱玲的足迹漫步香港,来场别开生面的city walk吧。





第一站:香港大学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这是张爱玲最广为人知的句子之一,出自她的散文处女作——刊于1940年《西风》杂志上的《天才梦》。


创作这篇散文时,张爱玲才19岁,正在香港大学读书。


港大成立于1911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1939年,19岁的张爱玲在上海参加了英国伦敦大学远东区的招生考试。


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奖学金。


准备赴英留学的她,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转入港大文学院。


开启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段香港时期。


港大档案馆保留的张爱玲学籍记录


张爱玲在港大师从著名作家、新文学运动先驱许地山,以及英国历史学家佛朗士教授等学者。


接受了有关文学、历史学及人类学等学科的系统培训。


求学期间奠定的世界主义的人文视野,也贯穿了她日后的文学创作。


港大不少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都被列为古迹或历史建筑。


漫步其中,恰能遥想当年张爱玲在这座典雅校园里的求学时光。



本部大楼自然是必逛之处。


这是港大最古老的建筑物,由红砖和麻石建成,以古典的花岗石石柱支撑。



中央为钟楼,四角则各设塔楼,是典型的爱德华巴洛克式建筑。



下面这张照片是香港大学文学院师生1941年的秋季大合照,正摄于本部大楼前。



第三排中戴着眼镜、脸型瘦削的女生,便是张爱玲。


说句题外话,其实张爱玲和赌王何鸿燊是同年入读港大的。


不过港大比较文学系教授黄心村在一次访问中曾指出:


港大时期的张爱玲默默无闻,大多时间埋首苦读,对课外活动没有兴趣。


不太可能认识在理学院就读的何鸿燊。


本部大楼也是电影《色戒》的取景地


大学时期的张爱玲用功读书,成绩优秀,考勤几近完美,获得多项奖学金。


1940年,张爱玲在港大的成绩单


在《对照记》里,张爱玲回忆道:


“港大文科二年级有两个奖学金被我一人独得。


学费膳宿费全免,还有希望毕业后免费送到牛津大学读博士。”


1941年,张爱玲在港大的成绩单


然而她的英国留学梦,终究未能实现。


1941年年底,日军南下侵占香港,港大在炮火轰鸣中停摆,校舍被征用为战时医院和防空洞。


张爱玲和很多学生一起加入了防御战,当过防空队员,也当过医院看护。


冯平山楼是当时港大的中文图书馆,藏书丰富,战时被征用为防空站。


当年张爱玲借着“上工”的机会读了不少书,包括《官场现形记》和《醒世姻缘》。



“一面看,一面担心能不能容我看完。


字印得极小,光线又不充足,但是,一个炸弹下来,还要眼睛做什么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样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阅读,可见极其热爱文学。


张爱玲就读港大时,住在宝珊道8号的圣母堂女生宿舍(Our Lady’s Hall)


她在半自传体小说《易经》中,写主角琵琶从学校回宿舍的场景,正是她当年每天的必经之路——


穿过大学校园后,要沿着水泥石阶才能走到宿舍,在宿舍门廊台阶上更可眺望优美的海景。


圣母堂


当年的圣母堂是栋带花园的小洋房,于1970年已经拆除,改建为住宅大厦。


战争爆发后,张爱玲在港滞留了5个月。


终于在1942年决定回上海去,就此开始了她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


返沪后两年,她发表了8篇小说,当中一半都与香港有关。


包括让她声名大噪的《沉香屑》系列和《倾城之恋》。


在散文《烬余录》里,她坦承在香港这三年的生活,尤其是战时的所见所闻,对她有着“切身的、剧烈的影响”。


那烽火数月的生死劫毁、乱世人情,为她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华丽而苍凉的底色。





第二站:浅水湾


上了岸,叫了两部汽车到浅水湾饭店。那车驶出了闹市,翻山越岭,走了多时,一路只见黄土崖,红土崖,土崖缺口处露出森森绿树,漏出蓝绿色的海。近了浅水湾,一样是土崖与丛林,却渐渐的明媚起来。许多游了山回来的人,乘车掠过他们的车,一汽车一汽车载满了花,风里吹落了凌乱的笑声。


——张爱玲,《倾城之恋》


在香港众多地方中,如果说张爱玲对浅水湾别有钟情,想必很多人都不会反对。


张爱玲笔下的浅水湾,是“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


也是 “淡白的海水汩汩吞吐淡黄的沙,冬季的晴天也是淡漠的蓝色”。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乔琪乔带葛薇龙的姑妈梁太太去游泳的地方,便是浅水湾。


这个月牙形的沙滩,是香港最美的沙滩之一,自上世纪便深受富商名流喜爱。


尤其是在浅水湾饭店于1921年落成后,这座极具欧陆风情的高级酒店一跃成为商贾政要和富商名流出入社交的重要场所。


浅水湾饭店的旧照


不少名人都曾在此下榻或用餐,包括海明威、萧伯纳和爱因斯坦。


浅水湾也因此被誉为富人后花园。



张爱玲就读港大期间,母亲黄逸梵从上海和几个牌友结伴来香港小住,便下榻于浅水湾饭店。


当时张爱玲常去看望她。


后来在《倾城之恋》中,浅水湾也成为范柳原和白流苏这两位情场高手相互试探博弈的重要舞台。


当时的露台风貌


他们在餐室外面的走廊上拣了个桌子坐下。石阑干外生着高大的棕榈树,那丝丝缕缕披散着的叶子在太阳光里微微发抖,像光亮的喷泉”。


——张爱玲,《倾城之恋》


浅水湾饭店于1982年拆卸,后来改建为集住宅和商场于一身的影湾园。


影湾园


露台原址则保留并改建为露台餐厅The Verandah,沿用旧时的装潢设计。



从老式吊扇、古典地砖到圆拱形的木框玻璃窗,都依稀可见昔日的瑰丽风光。


 

除露台餐厅外,影湾园在商场的不少地方都陈列了浅水湾饭店的老照片和艺术品。



离开影湾园,穿过马路沿楼梯拾级而下,便直达浅水湾沙滩。


沿途可以看到为纪念张爱玲而设的三张长椅,分别介绍了她三次来港的经历。



第一张长椅以茶几上的子弹和旧照片,介绍了张爱玲首次来港的求学经历和战乱背景。



第二张以堆叠的书籍,代表了她第二次来港时所处的全盛创作时期。



第三张则以椅边的行李和扶手上的外套,代表她与香港就此作别。



如今的浅水湾沙滩,早已不再是富人专属。


每逢节假日,更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来游玩的本地居民或游客。



但偶尔瞥见那“酽酽的,滟滟的海涛”;


看到高大的棕榈树“丝丝缕缕披散着的叶子在太阳光里微微发抖”;


听到“风里吹落了凌乱的笑声”时——


还是会让我想起张爱玲笔下旧日香港的旖旎风光。





第三站:北角


1954年我住在香港英皇道,宋淇的太太文美陪我到街角的一家照相馆拍照。1984年,我在洛杉矶搬家理行李,看到这张照片上兰心照相馆的署名与日期,刚巧整三十年前。不禁自题‘怅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张爱玲,《对照记》


张爱玲在《对照记》里的这段文字,忆述的便是她第二次来港时的经历。


1952年,32岁的张爱玲再次来港时,已经由默默无闻的学生变为享负盛名的作家。


她曾暂居中环麦当劳道女青年会的客房。


后因上门拜访人士过度,影响写作,便委托好友宋淇夫妇在北角英皇道租了间房子搬过去。


当时的具体住址已不可考,但想必离位于英皇道338号的兰心照相馆不远。


而张爱玲在兰心照相馆拍下的照片,便是她最为人熟知、睥睨神情的那张旗袍照。



如今的英皇道338号已改建为商业大厦。


英皇道338号


但门口缓缓驶过、叮叮作响的电车,行驶的想必还是当年的路线。



当时宋淇夫妇住在北角的继园街。


这也是张爱玲选择住在北角的原因,方便时常去探访他们,聊天谈心。



张爱玲这次来港,是以恢复因战事中断的港大学业为由而获准出境。


但最终并未继续学业,自然也没能领得毕业证。主要原因,大概是经济所迫。


为了糊口,她找了份翻译的工作。


翻译的作品包括《艾默森选集》和《老人与海》等,勉强维持生计。


自嘲“即使是关于牙医的书,我也会照样硬着头皮去做的。”


继园街


据宋淇忆述,张爱玲当时在英皇道的住所狭窄简陋,连书桌都没有,只能在床边的小几上写作。


就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张写完了两部长篇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


自称“来到香港,写作的速率已经打破自己的纪录。”


但香港于她而言,到底不过是个中转站。


也许是因为始终心怀要成为林语堂“那样以英语写作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的梦想;


1955年秋,张爱玲再次离开香港,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远赴美国,开始了在美40年的旅居生涯。





张爱玲留下的其他文学足迹


张爱玲的英文写作始终未曾获得西方文坛认可,下半生一度穷困潦倒,要靠翻译为生。


直到后来作品再次走红于华语文坛,才凭借版税过上了经济宽裕的生活。


但她与香港却并未缘尽于此。


1961年,因为要替丈夫赖雅筹集医药费,张爱玲第三次到访香港。


为电懋电影公司赶写《红楼梦》和《南北一家亲》这两个剧本。


为方便与当时住在九龙的宋淇讨论剧本,她这次在旺角花墟附近租了间小房子。


然后便是没日没夜地赶写剧本。


如今的旺角花墟


张爱玲在旺角的房子带有天台,可以看到霓虹灯闪耀、夜色昏红的夜景。


后来租约结束,工作尚未完成,她便搬到了宋淇夫妇在加多利山的住所山景大楼暂居。


不久前还有地产经济以张爱玲为噱头做广告


结果最终《红楼梦》的剧本却因当时电懋和邵氏的恶性竞争而无缘开拍,张爱玲的收入也因此锐减。


自嘲“工作卖力得像狗”,数月来的劳动却就此泡汤。


更称这次回港编剧的经历为“此生最不愉快的五个月”。


结束剧本创作后,张爱玲便匆匆返美,余生再未踏足香港。


然而她在香港留下的足迹,却又岂止上面介绍的几个地方。


从半山的老洋房,到山顶的缆车站;从旧天星码头,到中环的石板街和花布街。


都在她笔下涌现出鲜活的印象。


石板街


更别提她写香港四季的景色——


有春天里“满山簌簌落落”、“在缠绵雨里红着”的杜鹃花;


“像许多烧残的小太阳”、“夹道开着红而热”的木槿花;


写秋冬的空气“脆而甜润,像夹心饼干”,写香港有着“紫黝黝的蓝天”、“藕色的天与海”……


她在散文《重访边城》中,写到了最后一次访港的见闻和心情,生动至极,读来饶有趣味。


她写自己“太喜欢这城市,兼有西湖山水的紧凑与青岛的整洁,而又是离本土最近的唐人街。有些古中国的一鳞半爪给保存了下来,唯其近,没有失真,不像海外的唐人街”。


对香港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香港和张爱玲可谓是相互成全的关系。


香港成全了张爱玲,为她提供了审视世界的眼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写作素材。


她笔下的香港传奇,是以战争和殖民地社会为大时代背景的小人物故事。


呈现了奢华与衰颓、浪漫迷魅和精神堕落并置的复杂图景。


而跟着她的文学足迹漫游香港,也为许多重要地标甚或原本平平无奇的景致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张爱玲亦是成全了香港吧。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    ●



/本 文 作 者/

是大明呀

流徙到何种穷山恶水,都要尊贵地活得像自己


TA的更多文章

34岁,我在香港独居的第8年

遇到一见钟情的房子,我爱上交通不便的赤柱

这个香港的宝藏去处,竟然居民游客都免费!



一站式专才优才服务

香港

香港体验官成立2年半啦!

经过时间的沉淀,

这里已经聚集了5万港漂

成为在港小伙伴分享生活见闻的根据地,

也成了内地小伙伴了解真实香港的窗口!



最近,有很多非香港地区粉丝前来咨询,

其中不少都计划以后要到香港定居!


为了帮助大家快速来港,

我们也请了一位专家给大家答疑解惑,

并且提供一站式的优才专才申请服务!



邓老师不仅手把手带你

闯关香港优才专才,get香港身份!

还帮你快速融入香港!

比如来港后找对口好工作,

加入优才专才社群,

结识行业相关大佬,

参加香港重要活动和协会,

实现破圈社交和资源互助,

邓老师都可以帮你!


扫下方二维码添加邓老师微信咨询↓


如果你也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

与更多人分享

在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要求


投稿加入读者群

请联系@Ro_salie

跟着张爱玲的足迹漫步香港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三毛、张爱玲签名本,东西方艺术文献、画册、拓片等,今晚截拍放弃北京二环房、为娃赴港,在香港真实生活什么样?张爱玲:爱一个人的严格试验体验 | 在香港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追星是什么体验?有视频!体验|为了考进香港名校,港漂妈妈和本地妈妈赛着鸡娃!螺丝钉和张爱玲:当一个36岁的工人决定写书还了七年的贷款,房没了!!!月亮船体验|从骄傲的贵族学校到被迫停办,我的香港母校说没就没了!黄心村:重走张爱玲上学路对是「硬心腸」还是沒心腸?上海滩女童案若发生在香港,家长判几年?张爱玲:那么艳,又那么绝首发体验|我抢先在微信里用上「大模型」,腾讯混元正式开放!【求职】加国5大求才若渴行业 哪行雇主为抢人加薪高至39%?杨绛凭什么看不起张爱玲?体验 | 本是家里有矿的小公主,来港6年我蜕变成坚强女汉子……体验|在香港做美食博主后,我轻轻松松赚了套房子的首付!体验|我从香港闹市骑车半小时,发现一处秘境!太美了!【游吟诗稿】老去港大学长亲述:在香港读书就业,毕业有人年薪100W,是真的!巅峰对决!2023年香港大学全国创新创业大赛12月16日将于香港大学开赛!体验|油价全球最贵的香港,加个油还要多扣我钱,玩的是什么猫腻?体验|为了在香港上有名的幼儿园,家长们砸锅卖铁都拼了!体验|香港往返内地693块钱的机票,被我买到了!今天还能抢!官宣内地可自驾来港,这一点却引全网热议!体验 | 香港普通人家电费竟贵过大S家!住在香港不小心就被掏空钱包……张爱玲诞辰103周年 | 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体验|在香港偷偷把朋友送的大牌包拿去卖,真相让我又愤怒又羞愧!张爱玲:活得高级的女人,往往都有这种特质相聚多伦多(十)左眼慈悲,右眼死亡美国养老院的故事体验|为省点房租跨深港两地上班,每天往返四小时累到怀疑人生……百亿导演诺兰第三次来中国,连续打卡两城柏悦!包邮区柏悦前台现付,赴约惬意假期唐诺评张爱玲:年轻时世故,老去后天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