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数量日益提升,我国的能源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优化。但由于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的特点,以及电网建设和消纳机制滞后的缺陷,使得新能源领域的“弃光弃风”问题日益严峻,高度制约中国新能源发展。新能源的大航海之下,可以缓解消纳“弃风弃光”问题、提供调峰调频服务的储能产业备受关注。政策端,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储能相关利好政策,推动储能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十四五”储能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将达30GW以上。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储能市场空间可达1.2万亿元以上。乘着双碳东风,万亿规模的储能市场已是时下最为火爆的投资风口。8月11日晚,清安储能创始人李德胜及力合资本投资部副总经理肖太明在「科创最前线会客厅」进一步解析了储能和智慧能源赛道机遇。力合资本肖太明从2004年进入汽车产业,经历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萌芽期到崛起的全过程,2014年偶然开启投资生涯,目前主要关注新能源领域和汽车智能化领域。作为力合资本在储能领域的代表性portfolio,清安储能成立于2021年9月,拥有清华的基因,由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孵化,主要聚焦在储能安全领域,储能相关关键技术研发、核心部件开发制造,以及整个储能系统的集成和交付。目前该项目团队不到60人,主要聚焦于川渝地区市场,以中功率段切入储能市场。双碳表明了中国想实现能源结构变革的野心,在爆火的的新能源板块中,储能是一大热门投资标的。今天储能赛道的狂热,离不开双碳政策这一最主要的驱动力。目前,中国能源结构80%以上为高碳的化石能源,低碳的水电、太阳能、风能占比提高不到20%。双碳目标驱动下,未来清洁能源占比需要提升到80%以上。这对稳定性有着强要求的电力行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行业迫切需要通过一项技术调节、抑制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这一背景下,储能成为刚需,通过巨量的储能装置对能源进行平衡调节。那么,对于投资机构和创业者而言,为什么值得参与到这场储能浪潮之中?清安储能李德旺看来,储能虽火,但并不是“风口”,而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对比以月、周为单位的互联网赛道而言,储能赛道需要长时间耕耘,值得长期投入。力合资本肖太明以投资机构的视角分析:从市场空间看,中国单日用电200亿度电,每度电的储能装置成本为1500元左右。如果将中国每天的用电量储存起来,大概需要30万亿的投入,是巨大的市场空间。2000年初到2010年,储能属于技术研发和小规模示范的阶段,成本高、不具备经济性。2010年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10年之间快速发展起来,电网结构、清洁能源的发展也不断促进储能发展,储能产业成本大规模下降,储能也从实验室初期的小规模示范和验证阶段,进入了大规模的示范阶段。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后,储能赛道目前正在迎来关键的大规模商业化阶段。李德旺认为,2020年之后,储能赛道迎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并且,这一阶段将维持30年-60年,政策导向将转变为市场需求导向。按应用场景,分为发电侧储能(调峰调频)、电网侧储能(缓解电网阻塞)、用户侧储能(峰谷差价,自发自用)。按照用户侧储能,市场规模从大到小依次分为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移动储能。在电网侧储能和发电侧储能,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采购单位主要是国家电网和发电企业,参与方也都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动力等。目前赛道中,锂电池是相对成熟的方案,并且很快要进入经济临界点,行业普遍认为在3年-5年之内,锂电池的“扛把子”地位难以撼动。但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技术方向也在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在肖太明看来,储能赛道的创业企业的机会主要在工商业储能和家庭储能领域。工商业用户分散,往往需要定制化;而家庭储能目前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电费较高和电网不稳定推动家庭储能成为刚需。肖太明将今天主要的储能集成厂商分为光伏、电力及电池三大势力:第一,以阳光电源、上海电气国轩、科华为代表的光伏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在光伏领域的持续深耕,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与渠道优势,从而获得了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天然优势。这些企业长期与电网合作,更懂得电网的运行特性,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电池的成本最高,这些企业基本上掌握储能系统降本的命脉。当问及在巨头云集的中国储能赛道上,各个玩家比拼的赛点是什么时,李德旺认为,具备综合能力的企业有望跑得更快。并且,行业中玩家需要通过三方面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客户服务能力,基于客户需求、场景定义产品,为客户算清经济账。谈及针对工商业需求,如果电价差无法拉大,储能如何盈利?首先,当下全社会的8万亿度用电中,近6万亿用在工商业。目前伴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向好,清洁能源的需求将持续拉大,伴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储能的价值将更容易凸显。其次,用电侧随着峰谷差和整体负荷的增加,用电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在增加。原先城市中心偏好的扩容思路不再可行,储能将为其提供一定程度的调节。最后,储能的盈利模式上,用户侧峰谷套利是当下看似相对稳妥的方案,实际上如调频等辅助服务也是未来可观收入之一。未来储能也有望在电力系统中扮演备用和紧急控制的角色。另外,出海能力也是未来中国储能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对比海外市场,中国储能市场正表现出强大的制造优势和成本优势。尽管政治摩擦局复杂,经济实惠和安全性高恰恰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优势。关于中国储能企业如何服务海外市场,李德旺提出两点建议:首先可以考虑选择“借船出海”,凭借技术积累沉淀,联合海外渠道实现出海。其次在部分技术和部件方面可以采用产业链生态整合的模式,通过资源的调度提高效率。纵观今日的储能市场,电化学储能成本高,短期内难以实现降成本;动力电池电芯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锂电池的易燃易爆属性更是难以改变。安全、经济和绿色低碳是能源系统需要满足的几个指标,往往也是难以同时满足的“不可能三角”。在今天万亿储能市场中,除了无限的机遇之外,安全性和经济性仍是困扰从业者和应用方的两大难题。经济性方面,当下储能成本在6毛到9毛之间,也就是说,(客户)使用储能至少要额外付出6毛钱的成本。如果峰谷差价无法涵盖储能成本,储能这笔经济账在商业上难以过关。尽管今天储能经济账不好算,但在肖太明看来,对于部分需要稳定用能的园区而言,储能是刚需而不是经济账难题。李德胜则认为,当下储能赛道的主要推动力来源于政府政策扶持及补贴,今日储能类似10年前的电动汽车,是靠政府补贴一点点推出来的行业。“如果储能成本、用电成本能够降到5毛钱每度电,储能一定成为家庭场景、企业用电场景中的必备品,到时候储能才能真正迎来黄金时代,中国能源结构才能成功转型。”但是李德胜并不认为原料紧缺是制约当下储能行业的关键难题,在他看来,目前锂资源相对充足,锂资源回收情况也比较乐观。储能成本是全行业性的长期话题,经济账这一关虽然难,但并不影响储能行业可观的未来。以特斯拉的家庭储能系统举例,度电成本在3600元左右,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性可言,但产品仍是供不应求,为什么?这恰是因为在海外市场,家庭储能不是算经济账的产品,而是刚需产品。大量的极端天气导致的大面积停电现象,使得国外的储能产品不再只是去算经济账,而是用以满足稳定生产生活的刚需。李德胜说。“初创储能企业可以先去满足这些刚需需求,这些需求背后的市场已经足够大,再基于这些需求打造产品,把成本去降下来,5年-10年之后,储能也会变成具备经济性的产品。”李德胜表示,储能成本的下降有客观规律,产品的进步需要时间积累,对于初创团队而言,关注储能的经济难题之前,需要优先关注安全问题。经济性问题影响着储能市场是否能走向商业爆发期,但安全问题则是储能生意是否能够成立的“0和1”关键问题,如果没有安全,储能也无经济可言。作为一家储能赛道初创企业,清安储能尤其关注安全,在清安储能看来,储能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企业的全寿命周期和全时间维度,要对储能安全进行全时段、全时间维度、常态化的预警控制。第二道防线是在如热失控等安全事故过程中实现精准控制,通过控制系统解决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安全难题。第三道防线则是矫正控制系统,在事故发生后控制防止次生灾害,并通过后端的事故诊断对产品进行不断的迭代和进步。2009年,学术界开始提出要“构建一个更有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其中,智慧能源(Smarter Energy)理念被提及。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建设智慧能源的号角吹响。针对智慧能源建设,一线创业者李德胜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储能系统中,既有EMS控制设备,又有变压器等设备,是优质的一二次融合设备,双碳目标之下,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储能,储能未来会成为一类刚需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智慧能源的关键一环。在李德胜看来,智慧能源不是智能电网,不是简单地实现负荷分配,而是借助人工智能和可再生能源合力实现新型的智慧生态。力合资本肖太明认为,实现智慧能源的核心要素是发电侧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高。“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用电装置越来越多,推动用电侧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最低成本的让大到全国,小到每个城市、每个园区、每个企业的能源系统做到每天、每年的供需平衡,就需要智慧互联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监控、能源优化,有序发电,有序用电。”肖太明表示,实现智慧能源的核心是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标准,平衡好能源波动。伴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储能必将为智慧能源目标的达成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储能赛道要想维持高景气周期,持续发光发热,还需要哪些动力推动?力合资本肖太明认为,作为中国实现双碳战略、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必须环节,超长周期、超大市场空间的储能赛道短期内需要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推动,设定合理的峰谷差价,推动能源系统互联互通,以标准化建设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肖太明认为,储能企业的最大内生推动力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安全性,尽管短期内储能赛道可以通过非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但储能企业本身也要做好技术创新,做出更安全、可靠、低成本的产品。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新能源大航海之中,储能初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变得极其重要。关于初创期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李德胜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第二,要聚焦,认准的山头就必须要拿下,进行饱和式攻击。第三,在坚守公司价值的同时,懂得在战术和打法上进行灵活调整、快速试错,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此外,李德胜认为,创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初创企业要成功,一定要做顺应时代的事情,懂得顺势而为才能穿越周期。此外企业还要把“人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关注并持续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媒体互推、开白、投稿、爆料等……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发现赞和在看了吗,戳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