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难停的共享单车,还要涨价?| 消费达耳闻
共享单车这场看不到尽头的烧钱大战,盼头到底在哪?
撰文/ 消费达尔闻 李金东
封面来源/ 视觉中国
找车、通勤、锁车、发现车锁不上、扣调度费。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定位有问题、瞎扣调度费,且问题长期不解决的共享单车如今又要涨价了。
最近共享单车三巨头之一的美团宣布骑行卡涨价。幅度在40%-50%之间。而另一家巨头哈啰单车在年初早就涨价了。
共享单车这次的全面涨价是吃相难看还是生存危机?一个谁都知道赔钱的生意为什么还有无数资本大佬抢着烧钱?背后还藏着什么样的财富密码?
赚的钱都去哪了?
共享单车这生意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你在赔钱,企业们也在赔钱。截至最新财务数据,这三大企业没有一家摆脱了亏损。
先说前者,除了正常磨损以外,还有一些魔幻操作也需要计算在内。比如:把手薅没的,划车座套子的、脚蹬子蹬飞的、手刹捏坏的、还有把二维码破坏,或者干脆换成自己收款二维码的,把锁砸了喷绘成限定版皮肤的。
这些加在一块是多少钱呢?
哈啰CEO杨磊曾告诉媒体,一辆单车每日运维成本为0.3元,每天每辆车的折旧成本是0.6元,加一起大约是1块钱左右。
ofo也曾给出一组数据:折旧费用和运维费用为每天每辆2元。把每天的运维和折旧费按1-2元估算,一年就是365-730元。
有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共享单车投入车辆为1945万辆。
做个简单地乘法就是70亿到142亿左右,折个中也是百亿的损耗了,这是折旧和运维成本,而且随着新行为艺术的诞生,成本还有望继续上涨。
治标不治本的涨价
2018年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李开逐说过:只要达到每辆车每天骑行收入一块多,能够基本做到盈亏平衡。“而且这个盈亏平衡点是包括折旧费的”。
那生产成本就成了让哈啰和美团今年涨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生产一辆共享单车大概多少钱?答案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根据福布斯中国的报道:除了自行车零件本身以外,还有智能锁+电量监测设备,加在一起的生产成本可以达到1,000-2,000元左右。
在这个基础上,有几样东西涨势凶猛,据《华夏时报》报道,近两年,包括金属材料、塑胶在内的自行车上游原材料都在涨价,基本上涨15%-20%。作为自行车的核心零部件材料,铝锭占自行车成本的20%-30%,而其价格从13000元/吨涨到23000元/吨,涨幅超过80%。
以上种种造成了共享单车三巨头无一例外的亏损。
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年度净亏损为85.17亿元,其中,摩拜在被收购的8个月时间里“贡献”了美团过半的亏损。
接下来的2019年和2020年,美团包括骑行业务在内的新业务亏损进一步扩大到67亿元和109亿元。
哈啰和青桔单车也不例外。哈啰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公司三年累计亏损48.41亿元。滴滴的2021年年报中,青桔共享单车也被划分进“其他业务”中,亏损300亿。
这么一看,涨价似乎有理有据,但是一个持续亏损的行业只通过涨价自救,揪着消费者霍霍也不是办法。
那共享单车还能靠什么赚钱呢?
资本大佬们的小算盘
目前比较公认的方式有三条:靠单车本身盈利、靠押金搞金融、还有就是用APP做广告。
第一个已经说完了,正涨着价呢。第二个已经有上千万的消费者被ofo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卷到现在的巨头们已经不敢用了。
而广告,似乎是最接近正确的答案。
不过也有个尴尬的小问题,以某巨头为例:当你赶时间上班好不容易找到一辆共享单车时,打开小程序,率先迎接你的是开屏广告+弹窗广告的双重套娃。
如果你还没办骑行卡那还得把上一次的钱交了。先骑行后付费,膈应的就是你的下一次。
之后在更贵但并没有多快的5G流量下加载条转了三十多圈,你终于可以扫车了。
设计这套交互的,只能说真是个小天才。
留存时间短,广告没人看。不过对于共享单车内部价值的挖掘并没有终止。
Google在过去十几年证明了一件事情,通过规模化地分析数据,就可以得到一个精准的受众。
有一家欧洲数据分析公司的CEO曾公开宣称,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全美国2亿人口的性格模型,谁内向、谁开朗、谁左谁右,他们都能分析出来。甚至帮助川普进行了针对性的精准传播,并在当年获选。
几年前在某演讲中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播放了摩拜绘制出来的北上广深一天24小时的出行地图,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其数据量精细得惊人。
而现在拥有定位功能共享单车,除了用户规模外,另一个优势便隐藏于此——数据。
比如你喜欢什么、你家里消费水平如何、健康情况、走在路上时会不会想喝奶茶、早晨喜欢吃什么等等,根据你骑行的数据,最终都可以具象化出来。
或许未来对共享单车来说,它们记录的数据,以及据此分析得出的定向广告,才是比单车涨价、开屏广告更有价值的东西。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
我们从《财经天下》周刊出发,以新媒体的形式和节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