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挣钱越来越难?财经2022-08-30 06:08《华尔街之狼》 如果说人人都有一个梦想,那一定是在合法的范畴里,搞到钱。但近几年来,这个梦想确实很难实现(尤其是对文科生来说)。 进入疫情时代,银行出现挤兑问题,股市也总有震荡,还有大国之间的贸易冲突,地缘政治升温,这些新现实都意味着更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是人造风险更多了。在这种时候,了解金融、培养自己的金融逻辑和金融思维,就更是紧迫,以帮助我们抵御未知的风险,把控好未来。 考虑到中学和大学一般都没有金融通识课程,看理想最新上线了一档金融入门课——《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由知名经济学家陈志武主讲。同时,考虑到并非所有人都很熟悉金融领域,这档节目内容不会有技术上的难度,人人都能听懂。 希望这个节目,能给大家补一堂金融的社会价值课,让大家借助金融理解风俗、文化与社会背后的逻辑,借助金融重新解读历史和社会。 讲述 | 陈志武来源 |《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发刊词 1.金融是什么? 对于很多人来说,金融似乎太高大上,是一个搞不懂的迷。而对于其他人来说,金融只是一门钱的生意,所以是很现实、低俗的事。 那金融到底是什么?是为啥、为谁、为何?金融难道真的只是“用钱赚钱”的生意,没有道义价值吗?金融的社会意义在哪里呢?对于一般人来说,又该怎么学好、用好金融呢?——这些都是本节目要回答的问题,当然还有更多。 从1986年我去耶鲁大学读金融开始,到现在,已经教金融、研究金融并从事一些金融实业三十多年。 这些年里,一直觉得目前已有的大学金融课,尤其是MBA教材,都太侧重技术性,不谈及金融的社会价值,更不教你如何从金融视角去理解历史、分析文化的起源,而一般经济学教材又对金融谈得太少。 所以,这个节目就想避免抽象的理论和数学模型,以通俗语言讲解金融的逻辑。 这个节目综合了过去三十余年我对金融的学习与认知。你会从中了解到,金融的核心任务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跨期价值交换问题。 比如,张三今天把10万元借给李四用,同时李四承诺一年后还本并付利息10%,这样,张三牺牲今天的钱以换得未来的收益,而李四要牺牲未来的收益,但今天先用上这10万;还有你可能知道的股票投资、基金、债券、保险等等,这些都是交易两方跨越不同时间点做价值交换。 《大空头》 尽管金融要解决的问题看似这么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应用场景也五花八门,原因在于:这些跨期交换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跨期承诺(intertemporal commitment),而跨期承诺是人类社会最难解决的挑战!万一李四跑路了怎么办?或者人不跑,但一年后李四有钱却不愿意还,或者干脆就没钱了,那怎么办呢? 一旦你从这个角度看待金融了,就能理解,在金融市场出现之前,人类做了很多文化和社会组织创新,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跨期承诺的问题,提升人与人之间跨期交换的安全度,或者增加诚信。 比如,“养子防老”就是一种金融安排,让儿子作为父母防患未然与养老保障的载体,儿子小时父母在其身上投资、养其成人、供他读书,而儿子长大了,则必须回报父母,所以,父母跟儿子之间在作跨期交换。 虽然我们不用金融的术语来表述这种传统的人格化安排,但其功用实效跟金融产品一样。可是,这种养子防老安排是否靠得住呢?怎么保证儿子真的会回报父母和其他宗亲呢?这就需要孝道等“三纲五常”道德伦理,去约束每个儿女的行为,保证他们不会“跑路”逃债,这就是为什么儒家对“不孝”历来就是“零容忍”,周公开启的礼制的作用亦在此。 因此,在本节目的第一部分,你会学习到,传统习俗、迷信、宗教,包括爱情、婚姻、家庭、礼尚往来以及儒家文化的背后,其实含有丰富的金融逻辑。 也就是说,许多文化内涵实际上是因为金融市场缺失而生的,是为了解决本来应该由金融解决的一些问题而来的。 当然,这也意味着,一旦金融市场发达了,许多传统文化内涵就会变得多余,就需要改变。听完这一部分,应该就能解答为什么金融不仅解放个人、给你带来自由,而且也迫使儒家文化转型。 2.金融的主体 本节目的第二部分则围绕金融的三大主体:国家、公司和银行,主要讲金融的逻辑与体系。 你可能知道,现代金融市场、银行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都起源于西方,而且都是到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才逐步引入中国。这些东西如此之好,晚清薛福成在《论公司不举之病》中说,“西洋诸国,开物成务,往往有萃千万人之力,而尚虞其薄且弱者,则 合通国之力以为之。于是,有纠集公司之一法。官绅商民,各随贫富为买股多寡。利害相共,故人无异心,上下相维,故举无败事。由是,纠众智以为智,众能以为能,众财以为财”。 为什么证券市场、公司和银行这么好,在西方能早早办起来,而中国要到洋务运动时期才被迫采用呢?中西大分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个时代呢?如今,诸如亚马逊、微软、苹果、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大公司,还有摩根、花旗、汇丰、工行这样的大银行,都是富可敌国;这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商业组织,在多个层面都是史无前例,其背后的逻辑、商业模式、运营策略又是怎么回事?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又蕴涵着什么?现代人人应该对此有所知悉。 《大空头》 不关注金融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已经见识过了。 早在轴心时期,孔子孟子忙着基于君臣、父子、夫妻建立礼制,根据名分等级组建血缘秩序并由此延申出“国家”形态时,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却把注意力集中在超越血亲的公共事务、社会治理与政权制衡问题上,公元前4世纪就在探讨不同政体——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寡头制与民主制——的利弊优劣,关注的是个体之上的公共秩序与社会关系。 孔孟建立的是基于血缘的狭义信任体系,而亚里士多德关注的是超越血缘的广义信任体系,由此也带出完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政制建构。 也正因为轴心时期的这种中西大分流,周朝的泉府向老百姓放贷,让老百姓有求于官府,而罗马共和国政府在公元前3世纪就不得不向公众发行国债融资,开启人类最早的公众证券市场,让政府有求于老百姓;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起点。 到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不仅在商业银行、人寿保险、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已经有相当的发展,给罗马人提供了靠“法人公司”实现人际合作的许多选择,而且这些社会化合作方式跟儒家基于血缘的合作方式对比,也催生了完全不同的制度演变,包括契约法则、商业规序等市场制度及法治体系,使西方朝着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方向迈进。 3.财富既是过去,也更是未来 在节目的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的部分,我会把重点回到个体层面,集中在不同金融市场和个人投资理财的话题上,让你了解保险、股票、债券、基金、地产、期货、期权、艺术品市场是怎么回事,搞清它们的发行逻辑、类别选择、风险与收益、监管与规则,尤其是借贷消费背后的正面逻辑。 其中,各讲的重点在于介绍理财技巧,帮你处理生活中的风险需要,金融工具也好,降低风险也好,提升收入也好,关键是要搞懂现代金融和现代商业。 如果你只是靠月工资,没有投资、没有财产性收入,那么,就很难富有!因为资产、股权可以24小时赚钱,这就是金融思维的第一要义。 我们要了解到,年轻时需要先培植人力资本,也就是多学习知识、积累技能,中年时重点是把人力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50岁后就主要靠金融资本的投资回报生活。这也是为什么不管你的职业和身份是什么,都应该学习商业、熟悉金融,了解如何利用金融管理自己的一生,借助金融优化商业模式,实现更多的个人梦想。 《大空头》 勤劳是美德,我们也习惯于以勤劳而自豪。所以,父母和长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要有一份硬本事,要专注自己的职业,再加以勤劳,你就会富有,就会成功! 但是,如果我们搞不懂为什么今天的财富多了,也搞不懂今天财富的内涵是什么,那些财富可能就跟我们不沾边。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社会里,财富是一个狭义的东西,只是过去剩余收入的累积、过去资产的集合,所以量少。 可是,如今有了金融市场,财富不再只是过去剩余收入的累积,也包括未来收入的贴现值。也就是说,今天说到的财富是过去收入和未来收入之和。而之所以能够把未来预期收入也包括在今天可以花、可以再投资的财富里,完全是因为有了资本市场。这是现代财富观与传统的最大区别,生活在现代,我们必须对此有所了解。 既然未来收入能以这种方式变成今天的财富,那么,财富量当然就多了,因为未来几乎是无限的。 可是,也正因为未来是无限的,这就提供太多想象空间,金融泡沫、资产泡沫就难以避免,金融危机和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会时有发生。所以,正确利用金融就非常关键,否则,容易造成尴尬:平时没能从资本市场赚钱,一有危机就遭遇一大堆损失。 不同的投资安排,收益千差万别,风险和其它指标也大为不同。就以美国的经历为例,如果以1925年底作为起点、2014年底作为终点,假定当初你有一万美元做投资,而且每年利息和分红都重新投入同样的金融产品,那么,这89年里,如果一直把钱投在短期美国国债里,到2014年底就成了21万美元;而如果一直投资小公司股票亦即小盘股,你会有2亿7千多万美元。 所以,这里再次要说的是,不管你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都应该熟悉金融逻辑、把控好投资。 💰 👀《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上线扫码收听👆👇点击“阅读原文”,习得金融思维👀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