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发现最舒服的两性关系,都拥有这1个细节

我发现最舒服的两性关系,都拥有这1个细节

健康

米迪出现在咨询室中,脸色黯淡无光,眼神透着迷茫。

当我望向她时,她冲我礼貌地笑笑,带着几分拘谨。

“我想要辞职,实在不想干这份工作了,但又怕老公不高兴,我很纠结。”

“我已经连续两个多月睡不着觉,心慌手麻,最近特别想吃东西,吃了就停不下来,昨天老公说我腰粗了,我当时就感觉胃疼,想吐。”

我:“听起来,你很在意你老公。”

她:“我老公对我蛮好的,从不大声说话,挣钱也不错。”

我:“老公对你好,也能挣钱,你辞职应该没啥现实压力。你纠结的点是什么?”

她:“我这个工作收入不错,也和专业挂钩,但压力太大,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其他部门的活儿也落在我头上,每天累得头晕脑胀,回家只想躺着,这样长期下去,不知何时是个头。我想缓缓,换个工作环境。但不上班,意味着没收入,我很怕老公嫌弃我。”

那一刻,我感受到米迪的无助。

似乎有一把匕首对着她,让她动弹不得,怎么做都是她的错。



三年前,米迪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老公。

他很沉稳,总能说出很有见地的观点,当时在场的几个女伴都被他吸引。

通过她们,米迪了解到老公毕业于国内最好的艺术院校,在一家大型游戏公司搞设计。

看着女伴们兴奋的样子,米迪想的却是:这样的男生,条件太好,跟她没有关系。

米迪说,也许因为那天她表现得很冷淡,让老公觉得她与众不同,聚会结束后,老公主动提出送她回家。

当时,她整个人都是蒙的,像是做梦一般,不知怎么回的家。

到家后,她狠狠掐了自己,心跳得厉害。

隔了几天,老公再约她,她好像才有些相信,对方确实对她有意思,错愕之中有些甜蜜。

但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焦虑:他为什么会看上我?

每次约会前,米迪都会紧张,生怕自己穿得不好看,妆容不服帖,讲错话,对方不喜欢她。

随着交往的深入,米迪了解到老公的父母,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高中老师。

她的内心又多了几分惶恐:难怪老公那么儒雅,原来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再看看自己,父母虽然勤劳,但没多少文化,不禁有些自卑。

她和老公接触越来越频繁,内心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她想,一旦被分手,自己也不至于太难过。


我:“那个距离,似乎是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她:“对的,我不能让自己依赖任何人,哪怕是我老公。”

我:“不能依赖任何人,老公不行,父母呢?”

说到这,米迪脸突然红了,语速加快:“父母更不能指望!”

我看见了她猛然骤升的情绪,问:

“提到父母,我感受到你有很强的情绪张力,你愿意说说吗?”



米迪出生于小镇,家里经济还算不错,开了个饭店。

爸妈每天忙于生意,记忆中家里总是充满了人,熟悉的陌生的都有,但她却经常孤零零的。

她依稀记得在一两岁的某天,发现院子里有条大狗咧着嘴,像要扑向她。

她怕极了,妈妈就在院子里,她很大声地喊:“妈妈,妈妈!”

她听到了妈妈的声音,那是妈妈招呼客人的声音,并没有回应她。

她不记得那只狗怎么走的,她有没有受伤。

但当时的恐惧,伴随着妈妈和客人的谈笑声,一直印在她的脑海里。

每当她感到孤立无援,这个场景就会冒出来。

弟弟出生后,米迪发现妈妈对待弟弟的方式,与自己有很大不同。

即使再忙,妈妈都会把弟弟抱在怀里。弟弟大点时,妈妈眼睛像长在弟弟身上,生怕有一点闪失。还不断告诉她,她是姐姐,要看好弟弟。

弟弟其实很可爱,她也很喜欢他。

但不知为什么,一听到妈妈说她是姐姐,应该照顾弟弟,她就很委屈。

她觉得妈妈一点都不爱她,只爱弟弟。

我心疼地看着她,说:“那时的你一定很伤心吧。”

米迪沉默了片刻后,抽泣起来:

“我本来不想说我很伤心。这么多年,我习惯了跟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但今天提起来,真的觉得好伤心,好难过。”



米迪的家庭,极度重男轻女。

无论在弟弟出生前,还是出生后,都隐藏着这个思想。

米迪被父母忽略,全家人基本看不到她的存在。

父母发自内心觉得,她就应该照顾弟弟,凡事以弟弟为主。

她很痛苦,但痛苦却没人看见,也没人回应。

渐渐地,她学会隔离掉自己真实的感受,也断掉了和家人的链接。

大多数时候,米迪都是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看小说、画画。

上学后,她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勤奋乖巧。她喜欢帮助同学,自带幽默感,再加上长得好看,也很受欢迎。

但当她一个人时,内心会有种空荡荡的孤独感,她很怕这种感觉,所以总跟自己说“我不需要任何人”


成家后,每次想要辞职,她都会很害怕。

虽然这么多年也有存款,但裸辞意味着短期内没有收入来源,家里支出单靠老公,让她很尴尬、很羞耻。

一个人在生命早期,需要完成与父母的情感联结。

比如,在早期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中,如果父母肯定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在孩子需要依靠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明白,自己的情感需求是正当合理的。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有人可以依靠。

这样的话,好的情感联结就会建立起来,推动孩子活出自我。

但在米迪的感受中,父母总是忙,忙关照弟弟,忙生意,忙应酬客人,唯独对她的需求视而不见。

初中时,她跟妈妈提出来,在院子里拉道围墙,把住的地方和饭店隔开。

因为到了晚上,有客人酒喝多了,找不到包间,会乱敲门。

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当她一个人在房间里,房门被陌生人胡乱敲打带来的恐慌。

反而会怪她娇气:“乡里乡亲的,怕啥,这么大一院子多敞亮,搞个围墙堵得慌,坏风水。”

我问:“你还记得那时听妈妈说完的感受吗?”

她:“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被大狗扑,我喊她,她听不见的场景。”

我:“此时此刻,我感觉身体很冷,你冷吗?”

她:“我经常有这种感觉,心里像被墙堵住了一样,冰冷黑暗。”

我:“这堵墙,是不是就是你说的,造成内心空荡荡的来源?你不相信有人愿意理解你的需求,顾及你的感受?”

她:“是的,妈妈从来没有保护过我,反倒在我心里筑起了一道冰冷的墙,让我不敢、不愿再和她提需求,不再向任何人敞开心扉。”

当孩子与父母建立情感连接时,如果父母不接纳孩子的回应,甚至在孩子想要依靠时,只能接收到负面信号,孩子就会对父母、对这个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这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这是因为,人只有从健康的联结中,才能学会自信的能力,更加认可自己,相信自己的感受是有价值的,相信自己也是有价值的。

而米迪看似独立潇洒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心。

她并不觉得自己如别人眼里那样的好,不自觉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

在单位,当同事把本不属于她的工作任务推过来时,她不敢坚定拒绝。

因为内心深处,她认定说了也没用,没有人会重视她的想法,也不会有人愿意帮她。

结果是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实在忍受不了就裸辞。因为,只有辞职是她认为最安全的处理方式。

与老公相处,也总是小心翼翼,视对方为王子,自己是从小镇出来的灰姑娘。

总觉得老公爱的不是她,而是那个穿了水晶鞋的公主,时间到,钟声响起,她就会重新变回灰姑娘,她不能确定那时老公还爱不爱自己。

我:“你有问过老公喜欢你哪里吗?”

她:“没敢问,他自己倒是和朋友说过一次。说我看起来傻傻的,交流起来却很有思想,挺可爱的。”

我:“你老公眼光不错,我和你说话时,也觉得你很有想法,对自我要求也高,长得也很好看。”

米迪看不到自己是一个名校毕业、外形优越、靠自己的能力在大城市立足的独立女性,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老公。

她的“不依赖别人”,并不是真正的独立。

只是用“独立”来防御内心对人的不信任,武装自己。



米迪从小镇来到这座城市学习、工作,总觉得自己没有立足点。

她刚有点积蓄时想买房,父母跟她说,因为弟弟上学成绩不太好,想给他买辆货车,跟着亲戚搞物流,她给弟弟买了车,手上就没钱了,只好继续租房。

结婚时,父母一方面觉得房子就应该男方准备,另一方面弟弟谈了女朋友,也要到市里买房,家里饭店也不开了,父母都靠吃老本,手头更紧了,所以买房钱都是老公家出的。

表面上,米迪现在有房有车,两夫妻收入都不错。

但她依然怕,怕有天和老公分开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她很想老公在房产证上加上她的名字,但她不敢提,房子钱她家一分没出,她没有底气。

每每想到这,即使老公对她很好,她依然会觉得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她最终还得靠自己。

我:“房子带上你的名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她:“安全,还有一种归属感。”

我:“所以房产证写上你名字,不是为了图钱,而是为了更好地经营夫妻关系,让你们的婚姻生活更长久。”

她:“是的,反正我是舍不得先离开他的。”

我:“那我们去和对方坦诚自己内心的恐惧。想要在房产证加个名,其实没什么可羞耻的,因为我们并不是以图谋房产为目的。”

她:“我可以吗,老公会不会因此看不起我?”

我:“你还没说,就已经假设对方会否定你,甚至伤害你。”

米迪沉默了良久,才说:

“我确实需要跟他谈谈。在我心里,他是很重要的人,他一直以来都对我很好,我想要信任他。”

说着说着,眼泪顺着她的脸颊缓缓流下来,那不全是悲伤,更多是生机与光芒。



米迪的成长经历中,反复体验到被忽视、被拒绝。

时间久了,她无法说出自己的需求,不敢表达。

总是委屈自己,来满足他人的需要,没法从自己的内部感受出发,去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

她时刻以“独立”要求自己,但这种独立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即使内心感受到对他人的需求时,也要强迫自己压抑。

在咨询中,我会鼓励米迪从小事做起。

先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委屈自己,让她重新看到——

为别人着想,并不意味着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更不会令她得到她想要的重视。

反而,会让别人突破边界,大量消耗她的能量。

米迪渐渐意识到建立合理的“自我中心意识”的重要性。

也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解自己,认同自己上。


如今,她越来越自如地穿梭于独立与依赖,需要他人和被他人需要的感觉中。

这个过程,必定也会有流泪的风险。

但在心理咨询这个“容器”里,所有泪水都有它的力量与使命。

而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会是原来的那个人。

作者:心理咨询师刘莎莎
编辑:Lilith
图源:Pexels

刘莎莎老师是国家二级咨询师、花香疗愈师。

她的咨询非常有特色,并不拘泥于谈话疗法,而是用经典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为咨询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深入学习并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法,更轻松快速地抵达潜意识并达到疗愈效果。

2009年入行至今,她在婚姻家庭、恋爱心理和个人成长方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你有这些方面的困扰,可以扫码和咨询师聊聊。

为了鼓励更多人勇于求助,刘莎莎老师特地开通了5个半价咨询名额,即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在只需300元。

↓点击即可省下300元↓
给自己一次发生改变的机会↓


刘莎莎咨询师写给来访者的话:


“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中,既有风平浪静,也会有疾风暴雨。


但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境遇,我们都要过河。心理咨询是一只特别的船,为渡河之人保驾护航,达到他们想要去的地方——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咨询优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发现身边过得不好的女孩,都拥有这1种父母情人间,最舒服的状态上海姑娘裸辞住进山里:不婚生娃,探索开放式两性关系最舒服的生活方式:不解释,不诉苦,不讨好两性发生关系,男人允许你碰3个地方,说明爱你入骨时间匆匆,岁月如梭一个海归白领住进山野,探索开放式两性关系第九章第一节 分权制衡地方自治的共和政体两个人在一起,最舒服的关系,其实就一句话舒服的关系,是没有期待的关系婚姻最舒服的状态,离不开7件小事能把生活过好的人,都拥有处理亲密关系的智慧5132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信罗战役 5中年以后,婚姻最舒服的状态,离不开7件小事婚姻最舒服的状态,不是如胶似漆,不是相敬如宾,而是……比食不果腹更惨的是腹不裹食聊一聊:你开过/坐过最舒服的车是啥?红色日记 6.1-10对话张莉: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去理解女性,而不仅是两性关系 | 人间夜话“真正舒服的关系,往往是…”长期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嫖娼、赌博、玩物丧志…他被双开!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这3种“内在力量”男女最舒服的感觉是怎么样的?醍醐灌顶!最舒服的活法: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公职人员隐瞒婚姻与他人保持两性关系?当地通报三位富婆在洗浴中心,迷晕19岁高中生,强行发生性关系,生殖器断了一位老师,在北京寻找最舒服的死亡方式中年以后最舒服的活法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我不改变你,也不因你而改变这月起!纽约住户必须检查房内这1个细节!违者狠罚!“情侣之间,最舒服的相处状态”离谱!维州女教师与未成年学生发生性关系,竟未被判处监禁!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适当留白,彼此真诚,懂得理解活得通透的人,都拥有“配得感”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成本思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