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越来越多年轻人被送进ICU,一位急诊科医生的忠告

越来越多年轻人被送进ICU,一位急诊科医生的忠告

科学

今年7月,杭州一名22岁的女生因为连续熬夜加班,心脏骤停被送进了医院,经过半个多月的抢救依然没能挽救回来。这则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作为这位女孩的主治医生,卢骁再度成为焦点人物。


卢骁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去年年底,因为在职场观察类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里担任带教导师走红。真人秀中,发生在急诊科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了很多人,卢骁理解,急诊科是整个医院生死和情感浓度最高的地方,而作为急诊科的医生,他展示了疲惫的中国医生在专业技术之外难得的人文关怀。

节目播出之后,卢骁也开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记录急诊科的故事,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急诊科医生的工作,也希望给更多人健康忠告,尤其是年轻人——近几年,卢骁能够明显感觉到,被送进急诊科,甚至ICU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则有着一代人的时代生存图景。

那些被送进ICU的年轻人究竟经历了什么,未来要面对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卢骁的讲述——




吕蓓卡

编辑金石



1











七月初,我们收了一个22岁的女孩。
她大学刚毕业,才上班几个月,做网络运营这方面的工作,经常要熬夜,加班,结果在宿舍晕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心跳了,我们进行了心肺复苏,还给她上了ECMO进行抢救。

理论上来讲,按照她的年龄,如果能好起来的话,心脏功能在治疗后三四天就能好起来,但她一个礼拜都没有好起来。所以当时我们对她能救回来不是抱特别大的希望,因为她到急诊的时候不仅心跳呼吸停了,后面我们发现她还有基础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这是一种系统性免疫疾病。本身得这个病的人就不太适合做压力大且劳累的工作,很容易导致病情急性发作,她可能更适合做朝九晚五,比较没有压力的工作,但凡稍微累一点,对她来说都会有风险。

她是知道自己有这个疾病的,但是也没办法,据她父母说她入学贷款欠了好几万,可能为了早点把这个钱还上,所以选择了这样的工作。

抢救到了第八天、第九天,她突然好起来了,到了第12天心功能恢复了百分之六七十,甚至顺利撤了ECMO和呼吸机,我们觉得是个奇迹,而且她的意识也是恢复了,还能说话,那天早上我还跟她说话问她感觉怎么样。我们都非常开心,我还特意发了条微博,说「欢迎你回到我们身边」。但我心里的石头始终没有放下,那条微博我也说了,「接下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你一切顺利」。因为我觉得她虽然好转但病情和心脏功能不是特别稳定,也没有转到普通病房。

几天后的夜里,我接到她突然恶化的电话,凌晨三点赶过来抢救,但还是没抢救过来,真的觉得很可惜。

很多人都看到了那个视频,无力回天的时候,她爸爸求我们再抢救一下,我跟他说,不能再去按了,再按她的胸廓会整个塌下去,很难看,还是让她安安静静地走吧。

小姑娘走了,我看着那张空着的床,觉得挺难受的。但是没办法,马上又有新病人躺上去,你又得去治,你能放弃吗?不能放弃。我那天中午自己开车回家,正好电台放的歌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听着听着眼泪就出来了。

其实,最近几年在临床上,我明显能感受到,以前只有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的一些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梗,主动脉夹层,应该至少是40岁以上才会高发的,现在20多岁都很常见。

现在的生活节奏真的很快,特别是像杭州,这几年有很多这种网络运营公司,滨江周边都是这种公司,在那里工作的年轻人身体负担普遍非常重。我记得之前还有一个做网络主播的,低血糖进来,她说她是做直播带货的,直播的时候不能吃东西,结果就低血糖晕过去了。身上也没钱,也不敢告诉爸妈。低血糖其实挺危险的,一旦错过抢救最佳时间,大脑功能就会有影响。

这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也造成了精神类疾病的高发。在急诊科,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几年自杀的年轻人也很多,基本上聊下来,这些人大多数都会有轻中度的抑郁症这些病史。我记得我刚工作那个时候(2010年)也会有,但好像没有这么多,一年也就十几个,现在一个月多的时候就有十个左右,一年下来上百个都有。

我们今年上半年光喝百草枯没抢救过来的就三到四个人,都是20多岁的。还有一些是想不通,把自己的抗抑郁药一把全吃下去了,还有一些人吃什么头孢,或者抗生素,兑酒喝。

我印象很深的之前有一个跳江的,20多岁,名牌大学博士。但他跳下去之后发现那个江退潮了,就摔到一个泥地里,全身骨折,送医院来了,虽然抢救过来,但也残疾了。还有一个18岁的小伙子,喝了老鼠药和农药,抢救过来后,我问他什么事情想不通,他说他觉得自己性格不好,比较沉默,又很懒,下了班就不想干活,就想躺着,我说那我和你一样啊,所以我觉得大家都放松一些,尽量不要卷,不卷可能就不会有这些。

女孩状况好转时,卢骁还与她进行了交流,只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 图源视频截图


2











现在年轻人的身体素质真的很明显地越来越弱,除了生活所迫,还有很多年轻人是生活习惯的问题。熬夜、吃夜宵、喝各种奶茶以及碳酸饮料,无节制地这么吃,平时也不愿意动,就会导致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很快身体的负担到一定量,他心血管的年龄可能已经到40岁或者50岁以上了。

我记得我碰到过一个最年轻的心梗患者,19岁,刚开始我就想不明白,他很瘦,也不是个肥胖体质,来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个心梗。

后来又去问了一下,他说他从十岁就开始抽烟,老烟枪了。抽烟就会导致冠心病等疾病高发,而且他抽得还挺多,一天三包好像是。他虽然抢救回来了,但肯定要终身服药了,而且这么年轻心脏里就放了支架。

年轻人还有一个问题,有些人不爱动,整天坐着,这很容易出血栓。

血栓是这样的,我们叫深静脉血栓,就是下肢静脉血栓,这种就是久坐不动,腿部的血液不流动或者流动少,很容易形成高凝状态了之后,血栓就形成了。大的血栓会通过血液被冲到肺动脉,造成肺栓塞,就把肺动脉给堵了,肺栓塞是很容易猝死的。

我记得印象最深的之前有一个病人大面积肺栓塞。这人才30岁左右,他就一天到晚躺着不动,玩玩游戏,靠父母养着。来了抢救室没有多久就心跳骤停,后来也没抢救过来。

血栓这个是需要注意的,我之前坐全日航空的飞机,有个告知书,里面专门有一栏就写着:为了防止深静脉血栓,如果是长途旅行,建议你隔一段时间在飞机上走一走,活动一下。

还有一些年轻人,哪怕知道自己有基础病,也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习惯。就以为自己身体好,等到身体发出信号的时候也不在意,等到来医院就真的不行了。

我们有太多血淋淋的实例。

前两天有个26岁的小伙子,酮症酸中毒,这是糖尿病一个严重的并发症。他是二型糖尿病,属于继发性糖尿病。但最近四个月,他还每天喝三瓶碳酸饮料,每天喝,每天喝,终于把自己喝进急救室了。

之前有个女孩子也是,她知道自己是1型糖尿病,她还要去熬夜,然后吃夜宵,喝酒,那天去酒吧喝完之后送进来,血糖100mmol/L多(正常血糖值为餐后小于等于7.8mmol/L)。我们是第一次看到超过100(mmol/L)的血糖,也是惊呆了。气管插管进监护室的时候病情非常危重,好在后来还是给她救回来了。

这两年,因为过度减肥被送进急诊室的也很多。

现在好像是叫容貌焦虑还是什么,但其实很多人的体型我觉得还ok。目前医美和减肥行业比较乱,也没有标准。去年有一个小姑娘就是做抽脂手术死掉了,很惨,皮肤感染,严重的感染。因为手术的时候细菌进到血里,扩散出去,整个人就跟烧伤了一样,整个皮肤都烂了。花了快一百万也没救回来。但我们看她生病前的照片,明明很瘦,但还是要追求完美。

被送进急诊室的年轻人,还有一种,就是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有些年轻人去蹦极,本来就有高度近视,在「蹦极」失重状态下,很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所以高度近视的人就不要去蹦极了。

还有马拉松比赛,很多人没有经验就去跑马拉松,不少发生了猝死。马拉松其实已经算是极限运动了,跑到后来对心肺功能的要求是很高的,很容易猝死。每年马拉松都需要120救急员以及像我们这样的急诊医师去进行医疗保障的,这个项目对普通人来说其实是非常危险的项目。

我觉得年轻人还是不要高估了自己,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你非要突破这个极限,你要去看一看我到底能不能突破。我觉得极少天赋异禀的人可能能突破这个极限,但是大多数人突破可能会有惨痛的教训的。

正在工作中的卢骁和急诊科同事 受访者供图



3












其实这些年轻人身上的问题,我们医生自己也存在。

像我现在在急诊监护室负责抢救工作,每五天要上一次24小时的班,但其实都不止24小时,第一天早上8点上班,第二天到中午才下班。有时候夜班,下了夜班也睡不着,这个对身体的伤害更大,补不回来。我们医生自己也有心梗的、糖尿病的,还有颈椎病,腰间盘突出什么的,因为很多操作都是趴着去做的。

精神压力也很大。特别是年轻医生,心理压力更大。因为医生基本上是对错误零容忍的一个职业,当然你不可能不犯错,但是你会告诉自己不能犯错误,特别是急诊科,一旦犯了错误,可能就是一条人命啊,很严重。

急诊科其实是每个医院的「门面」科室,急诊科医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在全院里是排在最前列的,因为你需要去抢救最复杂、最危重的病人,也面临着最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还包括,有时候连续一段时间,病人来一个走掉一个,来一个走掉一个(抢救失败)。或者是夜班,一整晚都在抢救一个病人,最后还是走掉了,我们也会很沮丧。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是不是不行?会很沮丧,导致一段时间内,再也不想收这样的病人了。

所以急诊科医生也会有抑郁症、焦虑。我们每年都会有同事受不了急诊科的高压环境离开。还有好多医生脱发,我已经是头发很多的了,我们科室很多医生都是严重脱发甚至已经秃了,有些20多岁就秃了。

我之所以会把急诊室的一些故事,拍成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也是在拍了《令人心动的offer》之后想试试看的。除了给大家一些健康的提醒,也想让更多人看到急诊科医生确实很辛苦,面对的压力很大。

急诊跟专科不一样,专科是治病的,急诊是救命的,我们经常说,只有先把命保下来,专科医生才有机会把他的基础疾病慢慢稳下来。但在中国,急诊科医生的地位并不高,很多患者康复之后也是更多感谢给他做手术的医生,不太容易感谢急诊科,但其实急诊科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没有急诊科,哪有机会送到手术台上。

但在拍视频之后,也让我去更多地了解一些患者背后的故事。这个过程中,我更能感受到病人家属的不容易。他们始终都还是处于弱势状态,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听你的,你始终是他紧紧抱住的那个木头,大多数的人都是表现出无助和无力感。

所以我一直跟下级医生讲,跟家属谈话的时候,你不要讲任何治疗方案结局可能都是死,那还救啥呢?很多年轻医生就是,他为了规避自己的风险,会说这个(方案)也不行,那个也不行,这个要死了,那个也要死了。

其实这是年轻医生在逃避,因为医患关系的紧张,自身能力不足,经验和资历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所以他们对自己没有特别大信心的情况下,会选择把这个选择的压力转嫁给家属。但我觉得,谈话还是需要给患者家属希望,你还是得给病人争取任何的希望甚至奇迹。特别是我们监护室的病人,他是看不见家属的,家属也见不到他,都是靠我们医生去跟他交流的,所以这个谈话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其实很多病人进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基本上救不活。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总是去安慰嘛,最后就算这个病人走掉了,家属也能理解,他觉得你帮助了他很多,他还很感谢你。

但对我们医生来说,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每天看这么多的病人,你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的疾病和痛苦。

特别是每次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被送来,我的感受会更不一样。因为知道这些年轻人在家里都是希望,有些上有父母,下有小孩,他走了,对整个家庭的打击是非常非常大的。还有一些年轻人,太年轻了,人生很多美好的体验他都还没经历,就像那个22岁的小姑娘,我听她父母说,她好像是有一个差不多要成了的男朋友,刚刚想谈恋爱,就离开了。

所以这种病人进来之后,我们是会120%的力量想抢救回来,就觉得走了很可惜。但有时候确实也没有办法,太重了,一点办法没有。

图源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3》


4









我们现在每天差不多收30个病人,每天都有救不回来的病人。所以在急诊科呆过的人,是会有一些反思的。我之前常说一句话,进了急诊科以后,出去就好好做个人吧。

很多影视剧都有一个情节,主角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就去跟喜欢的人表白了,我非常能理解。当你来过一次急诊,你真的会有这种恐惧感,失去了全世界的那种感觉都会有。

所以我觉得进过急诊科的年轻人,出去应该是会有所反思的。

我遇到过一些高脂血症胰腺炎的病人,就是吃多了,太胖了,血脂很高造成胰腺炎的,还有喝酒的,暴饮暴食造成胰腺炎的。这样的病人有些重症,30多岁,多脏器功能衰竭,很难救的。有的病人出院之前我会问他,酒还喝吗?奶茶还喝吗?他们都说,「不喝了,再也不喝了。」因为他体验过了,进过ICU的,基本上出去了就再也不想进来了。

对普通人来说,ICU最大的冲击力除了他自己经历的生死,还有他看到的。那是很有冲击的。可能他旁边的那张床进来的人,当天就去世了,他能看到。这个对于医生来讲可能还好,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我觉得心理压力还是会很大的。所以出了急诊室,他是会好好想想的。

其实,最理想的还是所有人都不要进急诊监护室。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仗着自己年轻硬扛。

来急诊科的年轻人还有一个特点,年纪越轻,送过来的时间都很晚。年轻人本身身体好嘛,就觉得自己扛得住,以至于来的时候有些心梗都很严重了,一侧的血管全堵了。

年轻人虽然身体比中老年人更好,但这个东西是有极限的,哪怕你再强,到了那个点也会崩掉。而且年轻人一旦崩溃了之后,他的死亡速度会更快。因为年轻人机体反应会非常快,比如细菌进入到血里,有非常严重的炎症反应以后,机体的抵抗力迅速启动,是会出现过度反应的,杀死细菌的同时把自己的正常细胞也杀死了。所以有些年轻病人很快就出现休克啊、肾脏功能衰竭等等。

我觉得一个原则就是,你的身体会发出报警来告诉你不行了,这时候你要引起重视。比如说胸闷、胸痛。还有,发烧了,38度可能没问题,但是发热的同时有胸闷,心悸,胸痛,那肯定是有问题的。虽然熬一熬、扛一扛可能会稍微缓解一些,但最好还是来医院看一下。

在急诊科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健康这个东西,拥有它的时候会觉得完全没有意义,但当你失去的时候,就会觉得它很宝贵。

我们一直很健康的情况下,你觉得健康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一直拥有嘛,但当你失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哪怕是你有再多的钱也好,你有大房子也好,你只能躺在这儿,看我们的天花板。你能体会到这句话的重要性,你就能知道我在说什么了,但很多人是体会不到的。

在医院里,专科医生可能会跟病人保持长期的联系,但我们急诊科医生不会。急诊科医生做的都是「一锤子买卖」,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所以有一句话,我们常会跟病人和病人家属说,包括很多年轻人,这句话也适用——希望这辈子我再也不要见到你。

对于急诊科的医生来说,生命面前,每一秒都无比珍贵 图源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3





星标关注《人物》微信公号

精彩故事永不错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七年前的一次医闹事件,为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提供了举报阿宝的“罪证”!27岁就心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问题?【冯站长学堂】你越来越美了!不,是我越来越会穿了!警告!墨尔本大量全科医生辞职,诊所会越来越难约!斯里兰卡 | 最新经济数据趋势积极;洪水警报:多条河流水位急速上升急诊科医生抢救过的上班族因为妻子一句口头禅,丈夫被送进医院!这句话你可能天天也在说惊呆!越来越多澳洲人跑去超市摔跤,一夜暴富!多人因此拿到100万,最少的都有几十万!众多人开始对此痴迷!网友:新的致富之路?一位35岁裸辞,月薪5w高管的忠告:这件事越早做越好!钱的忠告!(此文无价)遇见疑难病的时候,神经内科医生的脑子都在想些什么?——医学思维演讲文字稿(节选)哭!头发越来越少,头皮屑却越来越多!你可能患上了这种“皮炎”走资派给他定阶级报复罪判死刑寒门贵子越来越少,寒门贱人越来越多68岁复旦教授公开支持“啃老”被网暴:我怕以后,为年轻人发声的人越来越少…武汉中心医院爆出特大丑闻!急诊科主任艾芬被证实伪造照片构陷同行!这届年轻人的腰越来越不行了外科医生的师兄是……理发师?4岁宝宝突发重症,儿科医生给妈妈的忠告:千万别再忽略这件事!做了多年重症科医生后,他为什么去学习“呼吸治疗”?【往期价值班精彩集锦】边老师对价值班学员的忠告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与爱尔眼科,到底谁在说谎和造假?吕字源考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和爱尔眼科之争,已经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喜剧!为什么花钱算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一个离婚女人的忠告:千万不要嫁给一个让你廉价的男人“珍宝”追忆,流年似水【22年8月】急诊科上个月最受关注SCI论文解析 丨除RCT和经典综述,观察性研究、危险因素分析等更受重视印度一邦部长豪饮“圣河”水,结果当晚胃部感染被送进医院山寨香干马兰头给Facebook的忠告:元宇宙是平的急诊科SCI选刊丨发文最多的期刊、审稿周期汇总(2022)GP看病都在赶时间?澳洲一位全科医生坦白:我们为什么正在大批离职?直播预告丨关于胃癌防诊治,医生多年经验给出了忠告重评住过的欧洲邮轮港口城市酒店 三,罗马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