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常说这5句话的人,日子会越过越好

常说这5句话的人,日子会越过越好

健康

“生活看起来还算顺利,一切都按部就班,我却快乐不起来,是我有问题吗?”


这是小娜走进咨询室后问出的第一个问题。


这个困惑,我还听到过很多人提起:


为什么物质条件好了,我们却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提不起劲?


今天,在征得小娜的同意后,我分享出她在其中挣扎并最终找回自己的故事。


也希望能给更多在痛苦和迷茫里挣扎的你们一些力量和希望:


你可以允许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来到咨询室时,小娜刚好35岁,一个传说中“尴尬”的年纪:

失去了任性的资本,生活和职场都充满了不确定。

但其实,她的人生并不苦情。

从世俗的角度看,反而还算得上人生赢家:

名校毕业,工作稳定有编制,自己就有车有房。

嫁给了门当户对的丈夫,两人感情也不错,还生了一对儿女。

这样的生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值得羡慕的。

可对小娜来说,从上大学开始,她就总有种“身不由己”的痛苦:

选专业时,明明自己更喜欢新闻,却在父母的推荐下,报了工商管理;

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社交,却为了和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奔波在各种聚会;

29岁那年,她得到了进修机会,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为了备孕放弃了……

在这些时刻,她总是一边做着抉择,一边陷入疲惫、内耗和焦虑。

吊诡的是,哪怕这些决定是她自己做出来的,她还是觉得“被困住了”。


走进咨询室前,小娜数不清自己已经失眠了多少个夜晚。

不安和空虚在她的心里不断蔓延,她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她开始困惑自己这30多年来努力的意义,对未来也逐渐没了期待。

每天一睁眼,一堆「重复」却「不得不」做的事蜂拥而至。

自己就像游戏里的NPC,活在既定的框架里,被动地应对着一切。

小娜深陷痛苦,却又始终找不到出口:

“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可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小娜的内在自我是虚弱的。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并未获得过足够的“自主感”,也很难跟真实的自我连接。

时间一久,真正的“我”被“我应该”取代。

她也越来越难感知到自己的内在动机到底在什么事上,也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在人生的关键期,内心也很难笃定,不知不觉就陷入虚无或内耗。

这种痛苦,心理学上称为“存在的空虚”。

而这种困境,并不是小娜独有的。在她身上,能看到很多人的折射。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我们中有那么多人都无法清晰地觉察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或许是因为,我们在无意识下,慢慢地失去了“自主感”。


我们是怎么失去“自主感”,逐渐跟内在自我失联的?

主要受两个环境的影响:一是家庭,二是社会文化。

先来说说家庭。

在咨询室里,我常会引导来访者追溯童年时期的家庭。

不难发现,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都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

首先是父母之间的关系。

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关系和谐,能给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孩子更容易形成安全的认知模式,内在自我也能在其中获得滋养,持续发展。

相反,如果这个家庭里,父母关系不好、冲突频发,甚至还把糟糕的情绪带给孩子。

那么,在这种不安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在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为了能活下去,还可能会想办法隔离掉自己的真实感受,自然也没有能量去支撑自我不断发展。


其次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比如,有些严厉型的父母信奉“骄傲使人退步”“棍棒底下出孝子”

当孩子没达到要求或犯错时,他们给出的常常是贬低、批评、指责,甚至是身体上的虐待。

这样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内心满是惶恐,常常要看父母的脸色来确保自己的“安全”。

再加上,长期生活在指责下的他们,长大后常常会内化这种指责:“我是不好的”“都是我的错”。

背着这样的信念前行,内在自我始终没法很好地发展。

再比如,过度关心、照顾的控制型父母,倾尽所有地爱孩子。

孩子在这样的“爱”下,内心常常充满矛盾。

一方面,他们能感觉到父母很爱自己,另一方面,又会感觉很窒息,透不过气。

因为,父母给的常常不是他们想要的,而是父母想给的。

小娜便是如此。

在这份矛盾下,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她压抑下自己的感受,按父母的要求去生活,任由“假性自体”掩盖了“真实自体”。

当真实自体被过分压制,小娜就陷入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茫然、空心的状态。

再来聊聊社会文化。

每个人都生活在某种社会文化之下,社会文化提供了个体认同的框架,帮助个体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所以,个体对自己的认知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

然而,社会文化注重集体意识,个体注重自我价值。这两者相互依存又时有冲突,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种关系。

比如,最常见的,当下年轻人基于自我价值实现等考量不愿意结婚,但父母和长辈都在不断地催婚。

再比如,小娜29岁时想再往职场上冲一冲,周围的人却都劝她先完成“好妈妈”的身份,再找机会“做自己”。

诸如此类,都是个人自我和社会文化的冲突。

在面对这些选择时,很多人往往都是焦虑、矛盾的。

一方面想要遵从内心,另一方面又无力抵抗社会压力。


当不得不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活在社会框架中,我们也就逐渐失去了自主感。

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体验自己的真实感受,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按照真实的内在自我行事。


诚然,家庭和社会文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体自我的发展。

但正如《活出生命的意义》所说: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我们也别忘记了:

决定自己生活方式和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我们自己。

那个找寻、成为自我的过程,是最弥足珍贵的。

该怎么做呢?

回忆与小娜的咨询过程,能分享出来帮助到大家的,主要在这四点:

首先,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我们怎样去讲自己的故事,怎么去解读那些细节,决定着我们怎么去理解曾经的自己。

比如,小娜高中时的好朋友突然要跟她不再联系,之后两人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这件事给了小娜很大的打击,至今提起都有强烈的被抛弃感和挫败感。

也因此,在与人交往时,她常常会因创伤被唤起而和对方保持距离。

在咨询室里回溯过去时,我带她去重新看到、解读对方的话语和举动。

当她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对方当时可能是被激发了分离焦虑后,选择先断绝关系,就不用体验被抛弃后。

压抑在心里多年的憋屈就逐渐释然,看到那些被自己忽略掉的被需要的细节,也觉得自己付出的情感是值得的。

当我们跳出原来很痛苦的一些经历、重复性的情节,并针对这些情节注入一些新的观念,从新的角度去看,去重新书写,疗愈也会慢慢发生。


接着,培养与自我的关系,重视自己的内在体验。

过去的经历,或许会让我们有这样的信念:我的内在世界不值得被认真对待。

这种自我背叛会降低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和生活乐趣。

咨询初期,小娜常常觉得自己内心想法不重要,常常用轻视自我的话来淡化自己的担忧:

“我知道这很蠢,但是……”

“这件事实在是太小了,我都不好意思承认”

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她把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那部分隐藏起来,并为此感到羞愧。

最后,她就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

“无所谓”“都可以”“都不错”……成了她的口头禅。

当我们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我们的内在世界就会枯萎。

这种情感上的自我忽视所带来的空虚感,是再多的人际关系和外部成就都没法填补的。

所以,我带着她通过正念、冥想去觉察和感受自己的内在:

①留意内在的身体感觉;

②弄清楚感受的意义;

③不评判和批评自己;

④明确自己的需求,先照顾自己的感受;

⑤畅想自己的人生目标。

同时,发现自己内在的独特资源。

不管我们成长于什么家庭,走过了怎样的路程,只要我们活了下来,走到现在,这其中一定有些独属于我们内在的资源。

可能是暴雨天陌生阿姨递来的一把伞,可能是老师或是某位长者的一句关心问候,只是被我们暂时地忘掉了。

这时,如果我们能够静下来和自己链接,把它找出来,然后去放大它,不断地赋能,它也能成为照亮我们生命的一束光。


最后,在好的关系里,体验到被认可被欣赏,并尝试做自己的内在父母,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我们时常会觉得心累,有很深的无力感,敏感自卑,感觉自己不会成功,没有价值,那是我们的内在小孩受伤了。

一路走来,我们一定承受了很多的委屈。我们需要有人能够安抚我们的委屈,与被爱的渴望。

在一段好的关系里,我们能得到安抚,也能获得滋养。

但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做那样一个人,不断地给自己传递抚慰与爱意。

试着每天跟自己说这5句话吧:

“我爱你”“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你值得我骄傲”“这不是你的错”以及“对不起”。

咨询到中期时,小娜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让生活过得有价值、有意义,不再内耗,主动去学习、挖掘兴趣、提升能力。

走进咨询室前,她说:“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可能什么我也不配得到吧。”

但现在,她说:“每天哪怕一点的改变都能让我快乐很久,我开始爱上自己的生活了。”

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困惑、挣扎,不知如何是好,我想告诉你:

最重要的不是找到唯一的答案,而是成为允许做喜欢的事情、顺应自己的感受、自由而有力量的自己。

如果你愿意,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让咨询师成为那个陪你面对问题,找到方向的人。

当你能够穿越这团“障眼”迷雾,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心理咨询师刘莎莎
编辑:小西
图源:unsplash、图虫创意
注:来访者故事已授权,隐私部分已做文学化处理

本文的观点和素材来自刘莎莎老师的直播讲述。

刘莎莎老师是国家二级咨询师、花香疗愈师

她的咨询非常有特色,并不拘泥于谈话疗法,而是用经典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为咨询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深入学习并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法,更轻松快速地抵达潜意识并达到疗愈效果。

入行至今,她在个人成长、婚姻家庭和恋爱心理方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你有这些方面的困扰,可以和她聊聊。

为了鼓励更多人勇于求助,刘莎莎老师特地开通了5个半价咨询名额,即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在只需300元

↓点击即可省下300元↓
给自己一次发生改变的机会

如果,你也想打开内心的黑匣子,探索藏在冰山下更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咨询师的更多资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敢说这句话的人,很难抑郁那些越过越好的婚姻,皆因做对了这一点一个家越过越好的两个迹象One Last Walk 最后一程 【小说】一个家庭向上走的征兆,做到3个以上,越过越幸福一个家越过越好,离不开2个字常说这1句话的家庭,孩子很难自卑研究发现:这种性格的人,脑子会越来越笨!只要病人投诉,就一定是医院和医务人员有问题?说这种话的医院领导,都是奸佞之辈!任正非:华为会越来越困难,也会越来越兴盛红色日记 1966年 17岁 1.1-10邓文迪离婚10年越过越好,颜值衣品回春,还是“向上社交”第一狠人!有这5种心态的人,注定会越活越好|社长日签一个家越过越好,离不开这2个字人到中年,想越过越好,先学会重置习惯父母常说这种话,孩子不敢幸福永远不要在朋友面前,随便说这5句话《薇藤花》&《无字碑》刚刚,NZ政府宣布:发钱啦!华人诉苦:移民新西兰后,越过越穷!17个贫困指标,你中了几个?不想说话的时候,一句话不想说,想说话的时候能说一天30岁后越过越好的女人,都会培养这个习惯批评孩子,常说这几句话,孩子会越来越好在加拿大要赚多少 才算中产?日子越过越难!任正非:华为会越来越困难,但也会越来越兴盛5137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信罗战役 10婚姻里,一个女人越过越好的三个迹象常说这2个字,任何人都无法情绪绑架我!天天吃轻食,日子怎么越过越重?人生困境与白左自辩人到中年,突破这3种思维,越过越顺焦虑不安时,这5句话能让你瞬间清醒一个家庭越过越富有的迹象,有一个就要恭喜了!(值得收藏)女人不管多忙,管理好这3样东西,会越过越顺你常说的这1句话,暴露了自己上海失踪女童最后画面流出:父母常说这2个字,会害了孩子!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