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四字咒语:为了孩子
前几天跟一个媒体圈的朋友吃饭,他说起我们的一个共同熟人。
认识她的时候,她是某著名媒体的资深调查记者,业绩彪炳,倚马千言,采访重大事件当事人,即使对方身家地位百倍于己,也会听到她的名字觉得棘手。总之,是我十分敬仰的行业精英。
而十多年过去,久未联络,没想到再听到她名字,是从老朋友的唏嘘中。
世界就是这样小,他去纽约出差,居然在超市里碰到了这位旧友。于是,理所当然上门拜访。她的房子不错,在纽约大学附近,三室公寓已经不算失礼。但她住在最小那间,只有七八平米,窗户小小,堪堪放下一张床,另外两个大房间,已经分别租给其他人——原来,她在美国陪读已逾十年。去年,儿子不负众望被纽大录取。
当初决然离职,是因为儿子性格敏感,她实在不放心,干脆移居纽约。一生积蓄买完公寓、付完高昂学费,母子俩还需应对纽约这几年暴涨的消费,实在捉襟见肘。于是,她把公寓的大房间租出去,并且,自己还找了一个保育工作帮人带孩子,才算把费用支应过去。
十年时光,国内情形早已沧海桑田,但她坦然大方,并不觉得被亏欠——不然也不会在狭窄的房间里招待老朋友。
但见过她当年英姿的我们,却既钦佩又酸涩:这个选择结果其实没有输,儿子能披荆斩棘申上纽大,十年时光已经不算白费。可是,在她自己,从媒体精英做到保育阿姨,这中间的付出真的是毫无保留,没有给自己留一丝退路。
是的,以当下的经济形势,就算念完哈佛,该失业也得失业,许多品学兼优的小孩也许毕业十年都不能自负盈亏;又或者,深度绑定的母子联盟,从儿子考上名校的那一刻即宣告解体,做母亲的又是否甘心接受从孩子的生活中渐渐体面退出?还是打定主意要活到老鸡到老督促爱子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也许她智慧明敏,选择退出,那时又该如何面对突然空缺了一大块、早已面目全非的人生。
她说,她没有想那么多,只要孩子好就行了。
欧美父母肯为孩子付大学学费已经是令人感动不已的慷慨解囊。中国父母不一样,中国父母不管生活在世界上哪个国家,说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只要是中国人,只要还没有彻底摆烂,便对子女都有一片痴心。
绝大多数成年人的人生,都是从见到那个小婴儿开始,发生巨变的。
这一点,在我这个岁数,我这个行业,感受尤为深刻。
曾经,我身边的每个朋友,都是那么特立独行、自由自在,一言不合就掀桌走人,浪迹天涯。但,他或她最终都遇到了那个人,与之结婚、成家、生子,顺其自然。当他们有了孩子,人生从此充满不可思议的弹性,连他们自己都难以逆料。
中文系毕业,没有上过一天班的网文大神,突然兢兢业业考了教师证,跑去应聘小学当语文老师,这样她的小孩可以顺利进入当地最好的小学;曾经仿佛拥有无限青春期、一周四天浪掷在夜店的飞女,一转身开始勤勤恳恳学习英文、生平第一次做起了奥数课笔记、每个晚上都在书房跟小孩儿一起读半小时书,动不动讨论一下恒星命运、宇宙黑洞、薛定谔的猫……连她自己都说,自己上学时候要是有这份热情与坚持,什么名校读不上?当年靠搭车游遍世界的驴友,如今蜗居在50平米的天价学区房里,裹着大棉被款羽绒服骑着电瓶车早晚接送小孩,那双下笔千言的手,现在用于30分钟摆出色香味俱全的三菜一汤,一个星期不重样。
促使他们做出改变的,不过是成年人的四字咒语“为了孩子”。
如果单单只是自己想要,我们常常停留在从前的惯性里,下不了决心。但是如果为了孩子,为了家人,成年人咬咬牙什么事情都可以不顾一切冲出去。
甚至连我都一样。
别误会,我还没有结婚,更没有孩子,但我有两只相依为命的狗子。
当然,养狗绝对不可能和养孩子同日而语。大多数时候,养狗只需要给予它们干净的食物和水、一个舒服的窝、和偶尔的陪伴,它们就会健康快乐、乖巧听话。总之,操心不会太多。
但过去三年,尤其是去年,却让我生平第一次觉得,为了保护我最爱的弱小生命,我必须不管不顾地做一些事。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过去三年,对宠物来说,处境是非常危险的,时不时就有上门扑杀的事件发生。作为个体,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觉得我能做的最好应对是:逃。
所以,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北京的我,在三年前趁着松动赶紧去了南方一个管理口碑还不错的城市,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置办了一处房子(尽量减少因为邻居发生状况而导致自己和狗陷入困境)。然后,等房子装修完毕,我换了一辆,我此生从未想过我会换的车。
我很讨厌乘坐长途交通工具、尤其是车。
作为一个社恐,且学生时代坐过太多次春运绿皮车硬座的人,我十分抗拒跟任何人在同一个密闭空间里相处超过4个小时。年轻的时候,还能硬着头皮跟朋友自驾出游,但随着年纪渐增,无论是自己开还是别人开,我都不愿意长时间坐车了。
尤其记得我最后一次跟朋友自驾游,几乎快要闹绝交。当时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其实是可以坐高铁的,但朋友偏要租车自驾。他觉得反正是他全程开,我只是坐着享受,为什么不呢?事实证明,别人开车,你坐副驾,心理压力比开车的大多了!
在长达8个小时的自驾过程中,坐在副驾的我根本不好意思睡觉,全程陪着开车的聊天。最窒息的是,我们都是第一次在陌生城市开车,谁也不认识路,结果开车的不停问我该怎么走,一不小心指错一个路口,就算开车的不抱怨,我也十分自责。整个行程下来,我只能说心力交瘁。
然而,就是这样的我,如今带狗单程自驾15小时已成生活常态。
换车的时候,朋友都打趣我:一个只买双门车的人,现在居然换了个“二胎车”。
是的,我不太懂车,在过往十多年数次买车、换车之时,我只在乎好不好看、有没有型(所以拥有过的绝大多数都是双门车),别的一概无所谓。然而,真正是为了两个毛孩子,我生平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研究了车,然后,毅然决然卖掉了才入手一年多的奔驰迈巴赫S级轿车(这车真的很抢手,我卖的时候连二手车经销商都不理解,问我是不是着急用钱, 才出手这么新这么好的车),换了奔驰V 260 L长轴距豪华版商务车。
也是在买这辆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是为了孩子,成年人做任何决策,哪怕是消费,考虑到的维度与细节,比做任何其他决定都要更深入、更周全。
拿我买车来说,决定换奔驰V级车的首要原因,是它够大。
真的,我研究过,基本上在所有同类型MPV里,奔驰V级车的内部空间是最大的。最大意味着,每一次的长途远行,我都能在后备箱里放足需要的一切物品,同时不挤压车内座位空间;哪怕行驶时间再长,两条活泼小狗在车里也能前后走动、活动筋骨、换换姿势,不会觉得被禁锢;在很疲乏很累的时候,我可以放下座椅几乎以平躺姿势睡觉;以及,为了防止疲劳驾驶,我特地请了两位司机一路上换着开,我在后排专心照顾两个毛孩子,除了司机,有时甚至还有家人同行,也只有V级车这么大的空间,能让每个人都坐得舒服、宽松,不压抑、不憋屈,间距大到像前后三排公务舱。
毫不夸张地说,在2022年最高压的时候,换了这台MPV,真是救了命。
去年初冬,我和家人带着狗从南方自驾回京,在进京检查口滞留长达十多个小时。被困高速无法下车亦无法行进,多亏车内空间巨大,才让两只狗能在车里进餐、饮水、甚至能铺上狗尿布让它俩在车内顺利排泄,因此情绪稳定、健康无虞。
而最绝望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在凌晨三点不被放行,整个检查口停车场全是和我一样身心俱疲有家不能回的人,大家只得在车里过夜直到第二天早上能联系各自社区接收。那时气温已经很低,所有人为了省油(附近也没有加油站)都是熄了火在车里休息,非常难受。
还好我换了这么大的商务车,所以我的后备箱里有被子、有食物、有狗窝……总之什么都有,我还拿出了多余的食物分给停车场上带着小孩和老人的家庭。在那样的境况下,这或许是我为家人和宠物,能做的最好打算。
所以,经过那一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暗自感慨:换了V级车,才让此刻,大不同。
除了大,这车还十分安全。
我以前根本不懂车的性能、系统,也不会去研究,但为了家人和狗,换车之前,我的确看了好多测评(我以前从不看这种东西),众口一词都是说奔驰V级是安全系数最高的MPV车型。
譬如它的四轮空气悬挂系统和9速自动变速箱,能让这么大的车,无论开多快、开多久,都能始终保持车身平稳、无顿挫感。而很多同类商务车上了高速就会立即让车内乘客感觉到震颤、不稳。这些知识,我是看测评学到的,具体什么原理我也不懂。但作为一个几乎每两个月就要开车带狗3000公里跑个来回的人,我切实感觉到,奔驰V级车真的很稳,即使高速行驶,车内也固若金汤,孩子、老人与宠物,都能甜美休息,甚至可以放一杯茶在手旁,安然地享受路上时光。
当然,选择这辆车,还因为它的名字是“奔驰”。这个品牌对于我来说,不只意味着品质上的奢华,更多的是,顶尖科技带来的安全保障。
一开始,是为了“孩子”做出的取舍,但是真正开启了这种改变,我越来越发现,这的确是更贴合我当下人生的真实需要。
用车一年多,完全感受到这车不只是大和安全,它其实让人很享受——譬如,它的第二排座椅完全就是飞机的头等舱,不但可以多向调节,或坐或躺,还自带按摩、通风、加热功能,坐得再久也不累,毕竟全程都能按摩呢!
以及,它还内置了一个小冰箱。同时,前排两个杯托也可以加热或制冷。因为我请了司机,所以如今再带狗开长途,我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冰箱里备上香槟,一边看窗外风景一边喝冰冰的香槟。
尤其三年非常时期终于过去,今年再开车往返南北,坐在这台车里,我终于不再感觉是逃命,而是真正地享受在路上的旅行。如今在这条线路上,哪个服务区的厕所干净能洗澡、哪个快餐区的把子肉量大实惠贼香、哪个休息站有麦当劳星巴克、哪儿能给孩子买衣服玩具(有些服务区里真的有商场)…我全都门儿清!
怎么说呢,像是湍急的溪流转过一道弯,终于找回和谐流畅的节奏,一下子舒展开来。
人放松了,才有余力关注生活的有趣。
其实换了这台车,不只是让我和两条狗有了安全的、移动的家,我也因此更多地和朋友、和家人一起出行,享受了许多被陪伴的时光。
今年七月回京的时候,家住南方给我开车的司机唉声叹气,说暑假本来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妻子娘家突然有事走不开,孩子很失望。那一刻,我立即体会到他为人父母的自责与无奈,于是让他带着孩子跟着我的车一起回北京。送我和狗子回了家以后,他就陪孩子在北京好好玩几天。
爷俩沿路高兴得,我看着都开心。
我拥有许多东西,但没有任何东西,能像这台车一样,不止给我,还给我身边的人,也带来了如此多的舒适、安全与亲密。
细细分享我真实的消费心得与生活经历,是想告诉你,为了孩子,我们是怎么做出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并不全都是单方面的牺牲。
如今网上有太多父母发疯祸害小孩的新闻,以至于看到“为了孩子”这四个字,大多数人立即想起的是情感勒索与原生家庭之痛。
但,看了身边朋友为人父母之后的改变,以及将心比心地体会养育孩子的责任,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陷入自我牺牲的催眠!
见过太多牺牲自己成就丈夫前程的妻子、牺牲自己的生活竭力托举子女的父母、牺牲自己的重大意愿顺从父母的子女……问题是,牺牲带来的感激与和谐都是短暂的,人生却是漫长的。绝大部分的结局是:牺牲自己的人觉得被辜负,接受牺牲的人却觉得被绑架、被控制、被窒息,彼此怨恨,分崩离析。
我们可以为所爱之人付出任何,但不要对这种付出有任何预期。
我们付出,是因为我们有这个意愿,有这样的能力,想看见所爱之人因此受益、快乐、变得更好。一些父母为了孩子变得疯狂,是因为他们把付出当作投资、视为成本,需要看到效果,收到回报。
然而生活最重要的一个道理是: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梦想寄托在任何别人身上,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既可以避免失望,也同样避免把亲密关系中的双方都逼疯。
在我看来,为了孩子也好,为了所爱之人也好,为了父母亲人也好,做出选择、迈出改变,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情感。我们应当尽力,不为这种情感加上条件。
学会并且承担责任的过程诚然是辛苦的,但有时候,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不得不承担的责任,我们才会逼着自己去拓宽日常生活的边界,尝试许多没有尝试过的事,获得新的体验与成长。
跟家人一起走过最舒服的路,不是一人受苦全家幸福,而是每个人在其中都有所得。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付出。超出能力的,不必强求,不必自责。
为了孩子,可以是一件动人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吓人的事。剧本怎么写,全在我们自己。
愿我们懂得:任何一种爱,其中都必须包含自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