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36亿美元的高净值客群,要被投资人盯上了

36亿美元的高净值客群,要被投资人盯上了

公众号新闻


全球配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4288字,约6分钟

作者 | 栀子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外资,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10月9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花旗在国内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约为36亿美元资产。

今年以来,外资银行纷纷加大对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布局。先是恒生银行在大湾区落地其内地首家跨境财富管理中心,同月华侨永亨银行(中国)宣布在中国推出私人银行业务。

一方面,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落地,外资银行可以在华设立独资的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等机构;另一方面,尽管有部分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传统个人业务有所收缩,但其长期扎根于高端客户所形成的禀赋资源依然非常可观。

北京某腰部机构合伙人卫清告诉记者:“险资和高净值人群这两类LP是我们近两年一直在拓展的目标,尤其是高净值个人。全球配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国内高净值人群或机构在海外的自有资金,还是海外大型母基金,都非常看好中国的底层资产。外资机构选择今年进入中国市场,亦是看中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复苏潜在增长力。”

01

被交易的36亿美元高净值人群


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金融业外商投资者之一,汇丰集团近年来也在通过自身业务增长和战略投资并购,加速拓展业务、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此次收购花旗相关业务,主要涉及中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的投资理财资产及个人存款,约为36亿美元。“两家外资行的客户画像都是聚焦于服务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有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境内中高端客群,在业务领域的总体风格也颇为相近,汇丰或也是看中了花旗的客户资源。”卫清说到。

事实上,这几年内地财富管理市场迅猛发展。根据《胡润财富报告》,2022年,中国13.8万户家庭资产超1亿元。其中,截至2022年1月1日,中国拥有千万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11万户,同比上升1.3%;拥有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8.2万户,同比上升3.7%。麦肯锡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中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已接近250万亿元,跻身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这些高净值群体的需求也逐渐从单一金融资产增值转变为多维度的财富管理需求,越来越注重风险管理和传承等非金融层面,以及对国际化配置需求的提升,重视全球性投资机会。

作为内地资产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汇丰集团是唯一拥有商业银行、保险、基金、证券、金融科技等业务实体的国际金融机构。近年来财富管理业务亮点频出,已经成为当前外资财富管理机构中的领先者。今年4月份,汇丰集团曾宣布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启动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加速投入把握中国财富市场机遇,标志着外资金融机构首次加入大财富管理赛道。

汇丰表示,中国内地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已经成为汇丰在亚太地区提升财富管理业务能级的发力点之一。该交易将进一步巩固汇丰中国在外资银行中的市场领先优势,并在集团在内地市场推进的“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目前汇丰中国累计获批的QDII境外投资额度在银行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其私人银行服务已拓展至6个主要城市。同时,已实现对汇丰人寿的全资控股,汇丰保险经纪近期亦获批基金销售牌照,成为内地首家同时持有保险经纪和基金销售牌照的财富管理机构。

相关信息显示,预计交易将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后,被收购业务将融入汇丰中国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的运营中,汇丰也计划邀请花旗中国服务于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相关员工加入汇丰的内地团队。

反观花旗,1902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07年首批成功转制。目前,花旗服务在华运营70%的财富500强企业、300多家中国领先企业和众多新兴新经济企业。去年12月,花旗中国在其官网发布通知决定关闭个人银行业务,涵盖投资、保险和外汇等。同时,也将继续寻求个人银行个体业务单独出售的可能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花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之所以关停对私业务,是因为其成本相对较高,收益却较为微薄。从财务数据来看,花旗中国这几年的业绩其实并不乐观。2019年至2022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9.5亿元、55.8亿元、54.4亿元、56.16亿元,其中2022年还不如2019年。同期净利润方面,花旗中国分别为20.7亿元、17.3亿元、18.0亿元、16.58亿元,其中2022年的成绩最差。

细项来看,花旗中国2022年年报中除去未分配项目外,主要分为公司银行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其中个人银行业务2022年营业收入为14.43亿元,约为公司银行业务的34.59%。除体量更小外,个人银行业务2022年利润为亏损3.85亿元,而2021年为盈利1.27亿元。并且,花旗中国2022年公司银行业务为盈利22.49亿元。

这次合作对于花旗以后来说,或有助于更专注对公业务。据花旗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花旗将继续坚定服务在华的企业和机构客户,支持他们的跨境需求。

数据来源:2022年年报

02

募资难,高净值人群会成GP新重点?


“资产配置的未来是全球化的,包含不同市场、不同交易品种和交易手段的配置。”全球配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私募股权投资,亦是资产配置不可缺少的部分。”

前一段时间,对于中国一级市场而言,沉寂许久的美元基金,直接以扎堆独立或更名的“本土化”形式高调回到大家的视野,引发热议。9月22日8点,在中国开展投资业务超过18年的“GGV纪源资本”,在其公众号正式宣布独立运营,不再使用GGV这一英文品牌,而是更名“纪源资本”,网站亦更新为www.jiyuancap.com。

在纪源资本独立之前三个月,业内老大哥“红杉资本”宣布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独立拆分,红杉中国将使用“红杉”的中文品牌名并采用“HongShan”作为英文品牌名,以及,蓝驰创投也将其英文品牌改成“Lanchi Ventures”,不再与硅谷风险基金BlueRun Ventures同名共享。

有投资人曾对记者说过,美元基金未来在中国只有三个路径:一是彻底本土化,褪去美元基金的外衣;二是自立门户,开创自己的品牌运营;三则是退出中国市场。“加速独立,很重要的一层外部因素也是在于LP端。这两年在地缘政治等环境导致的不确定性,无论是美国严查美元机构投资中国科技企业,还是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退出环境,都不太利于在美元基金开展投资业务,美元LP的投资意愿是在大幅降低。”

过去三年,全球经济波动的局势下,美元基金规模增速已开始下滑。对于国内一级市场而言,LP资产配置变得更加谨慎,尤其中小规模机构仍面临显著的募资挑战,尤其许多基金管理人难以为投资者产出真金白银的回报。

“求变”已经是这些美元出资人和美元基金转型的必修课。尤其这些头部美元机构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多年,培养了自己的募资、投资等专业队伍,又熟悉国内投资环境以及退出市场,一些机构更是具备完善的人民币基金经验。像华平投资一个月之前就宣布了第一支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完成,落户宜兴,更是美元基金转型人民币基金的加速体现。

面对募资难,无论美元还是人民币,GP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何处寻找新的资金?

北京某腰部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险资和高净值人群这两类LP是我们近两年一直在拓展的,尤其是高净值个人,最早在我们基金里面很少有个人LP,目前个人LP有增加趋势,资金量也比以前更大一些,从1000万元到现在的3000万元起步。”

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22年,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83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01万亿人民币,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0%。预计未来两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和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以约11%和12%的复合增速继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的博将资本,据招股书披露,其LP构成中,99.5%为可投资资产超600万元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由2020年的约1200名增长至1480名,且黏性极高,这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其基金规模偏小的原因。

2022年,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A股市场出现明显调整。随着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及经济复苏动力提升,A股企业营收和盈利有望开启上行周期。同时,在私募股权投资方面,2021年全国投资交易额创10年新高,交易估值倍数连年上升。2021年募资额相较2020年增长约10%,半导体、软件/SaaS和人工智能以及医药和生物科技是最活跃的领域。而随着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未来一级市场的活力必然会进一步释放。

03

资产配置是全球化的

外资仍在持续加码中国


中国一直是各国投资者配置资产的重要渠道。前不久贝莱德清仓旗下一支中国题材基金引起广泛关注。一些人推测这预示着贝莱德将撤出中国市场,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贝莱德对资产重新配置的一种常态。而贝莱德当时向股东解释,由于没有新投资者加入,维持当前规模将导致投资费用过高,不利于股东利益,因此清算基金。看多中国市场的决心是不变的。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财富积累,投资者对理财需求不断上升,其中跨境资产配置需求亦快速增长,巨大资产市场潜力有望逐步释放。同时,金融业在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也吸引着外资金融机构积极进入国内资管市场。加之,这些年中国经济和私募行业本就取得了不错发展。国内人工智能、互联网+工业、5G、工业模式的创新、泛娱乐和消费升级等都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是有望涌现出更多“独角兽”企业,也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

为了更好的参与到中国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不少外资都开始选择在中国设立私募基金,直接参与投资中国。像黑石拿下QDLP等试点机构,渣打银行完成私募股权基金登记。几乎同一时间,“赌王”儿子何猷龙旗下壹桃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登记,业务类型为QDLP等试点机构。

从境外资本进入国内合法投资的方式来看,主要有FDI、QFII、QFLP三类。根据测算,中国近五年FDI(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收益率是9.1%,欧美是3%左右,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收益率是4%-8%。换句话,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很高。

睿勤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共有28只基金完成募资,募资总额约100亿美元,预计2023下半年募资将继续下滑。此外,头部效应凸显,更多资金流向人脉强大、历史业绩出色的基金管理人。而随着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机制不断完善,以吸引更多外资,预计未来会吸引更多美元基金进入市场。

6月份,睿勤出版的亚太地区家族办公室报告显示,出于对股市下跌导致的估值担忧,近半数受访家办认为未来12个月内其持有的私募股权资产将下跌。仅有21%的受访家办计划未来12个月内减配私募股权。

市场持续波动,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资者也在寻找新的投资机遇,比如股市与私募市场之间存在的估值差,就给二手份额带来了一定机会和挑战。与此同时,家办们也在增配另类资产。此外,香港推出家族办公室税收优惠法案,粤港澳大湾区也存在巨大的投资机遇,因此,预计长期内将有更多资金流入大中华区,或有更多外国高净值人士将在香港设立家族办公室。对于卷了一年的GP们而言,该行动起来了。

转自融中财经 作者 栀子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嘉信理财为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推出两个服务品牌为什么高净值人群热衷于配置美元资产?医药代表的真实故事 10 药房除了香港保险,高净值客户纷纷配置美国保险,原来是这九大理由券商竞夺高净值客户,家办、私行模式渐热,有券商已杀进新加坡实地考察|如何在机场赢得“高净值客群”?华丽志探访苏黎世和多哈机场的高端零售空间胡润报告指中国高净值人群境外投资首选香港国内高净值人群调查报告:更年轻,更具全球化视野,更大胆投资......便宜好吃的社区食堂,被年轻人盯上了听吴采乐的《罗刹海市》高净值群体跨境资产架构与管理私享沙龙圆满落幕SpaceX去年营收46亿美元:亏损5.6亿美元 估值达1500亿美元被交易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胡润百富2023报告出炉:高净值家庭达211万户,超高净值家庭达13.8万户许老板“秧歌队”的舞女们,被人盯上了医药代表的真实故事 9 跑医院A股IPO收紧,投行人盯上了并购脱单 | 在香港拥有9家诊所,资产过亿,超高净值医生竟然也来征婚?!便宜好吃的长者食堂,被年轻人盯上了胡润研究院发布《辰宇·胡润2023国际理财规划顾问TOP100》——寻找服务超高净值人群和高净值人群的国际理财规划顾问当下求稳!中国私人财富画像出炉,超七成高净值人群着手准备财富传承【小巧玲珑短诗系列】【Short Funny Poems】【深圳 & 香港】高管课程线下活动 | 高净值投资管理 & 企业数字化转型移民美国,为何高净值人士偏爱EB-5投资移民?红色日记 4.9-20外流数量全球居首!第二身份成高净值人士刚需2023全球富豪迁徙报告发布,高净值人士都青睐这些国家什么是高净值人士最爱用的五大财税策略?警惕当下高净值LP流失2023新加坡福布斯富豪榜发布!海外移民居多,高净值人群扎堆涌入有人盯上了许老板“秧歌队”的舞女们?2023年,超12万名高净值人士将移民全球富豪迁徙报告发布,高净值人士都青睐这些国家加州第一寿险女皇,3次问鼎福布斯! 她因何能执掌美国硅谷高净值客人18亿美元理财服务?| 硅谷领航者独家专访高净值人太多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