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高处,就想往下跳?
人类最细思极恐的地方是哪里?
在“高处现象”提出之前,很多人肯定会给“虚空的召唤”投上一票。
实在是太奇怪了,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几百年前,恐高症不多,现代社会高楼多了之后,人们站在顶层天台上,往下眺望街道的时候,开始关注到一件奇怪的心理变化。
是的,楼层很高,而且,看起来很可怕,栏杆似乎如此脆弱不堪,仿佛我轻轻一搭,就会就此跌入万丈深渊。
我已经背脊发冷,浑身冒汗了。
等等,刚才一瞬间,我有种想翻越过栏杆,纵身一跃的冲动?这是怎么回事?
眼前没有任何依凭的广大空间,直达天空,直抵楼底的板油马路。此时,行人看上去如此渺小,有如深渊之下的蚂蚁。
这个深渊,张着血盘大口,恍惚间,仿佛听见它在低语:
“跳下来吧。”
虚空的召唤
伊卡洛斯一心想要逃离克里特岛。虽然,克里特人在陆地与海洋都封住他的去路,但是他想——
他至少还有天空的捷径可走。
在悉心的准备下,他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羽毛,飞向了天空。结果由于飞得太高,他羽毛中的蜡被太阳烤化,于是,他跌下来死了。
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的故事,一向被认为与人类对飞翔的向往有关。
因此,最早有人认为,看到高处想往下跳是因为人想要飞起来。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恐高症很严重,他为自己站在比利牛斯山脉某处,想往下跳的冲动起了个名字,叫“虚空的召唤”。
“在召唤着我们纵深而下的看似是虚空,实际上却是我们本身的自由。”
这么有趣的事情,弗洛伊德肯定不能放过,他说,往下跳的冲动源自“死亡的本能”。
叔得说,不论是“虚空的召唤”,还是“死亡的本能”,都堪称因吹斯听。哪怕今天的我们早就知道这是错的,但还是觉得他们的理论很好玩,具有文学价值。
哪怕那个人类飞行的天性,听起来都比真正的科学有趣得多。
唉,但咱们总不能任由自己吓自己啊,还是说说到底为啥吧。
高处现象
“人类飞行的天性”,这个解释挺扯淡的,因为比起飞起来,人类最大的天性是怕摔死。
有研究表明,人类老祖母露西,她老人家当年就是一个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摔死的,不幸卒于318万年前。
“哈哈,我不想活啦。”
鉴于露西老太太的智商,还停留在南方古猿的程度(没有黑猩猩聪明),所以为了子孙后代别乱爬树,或者爬树的时候小心点,古猿们不得不将这种恐惧写入基因中。
恐高是人的本能,刚出生的婴儿都会恐高,密集恐惧症那种后天习得的社交宠儿,和这比起来弱爆了。
这种本能是反应快速、不经大脑的,类似于缩手反射(好吧,还是有区别的)。
总之,就像摸到正在烧开的热水壶,人会快速地把手拿开,不加思考一样,当我们站在天台边缘的时候,我们的本能会率先发现危险,它大声疾呼:“喂,停下!你要干什么?”
等到知觉系统反应过来的时候,它对自身的反应十分迷惑:“身体安全系统为什么要报警?我只是想俯瞰全城啊,再说这有栏杆呢,我又不会跨过去!”
“奇怪,不想跳我为什么会害怕,还会后退?”
“难道我先前想跳来着?”
于是,大脑也闹不清自己先前想干嘛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头脑,会在悬崖前、天台上,产生跳下去的冲动。
这种冲动实际上是一种后怕,因为冲动产生后,我们的日常经验会开始发挥作用。
我们会认真地考虑,掉下去后自己会怎么样,比如,侥幸不死也是重伤,可能是植物人连累家人,或者血肉模糊,碎了一地……太可怕了。
这一现象的提出与研究,是由詹妮弗·哈姆斯进行的,她是美国圣母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自杀行为。
这也是“高处现象”第一次被好好看待,好好研究。此时已经是2012年。
哈姆斯发现,就算那些没有动过自杀意念的人群,也有43%表示,自己有从高处跳下来的冲动。
对“高处现象”的另一个解释,来自康奈尔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亚当·安德森。他对高处现象的解释为“掷骰子”。
人类对于纵向空间的理解能力、估量能力,远差于横向空间。
许多实验都表明,人们对于“上下”的距离估计,经常很不准确,而“前后左右”的距离,则比较好掌握。
此外,在高处缺少的景深也会影响我们的视觉。
总之人类作为一种在陆地上奔跑的动物,实在不像鸟类那样,对上下空间那么适应,因此,我们一直渴望陆地。
这种对陆地的渴望如此之强,当我们登上高处,向下眺望的时候,甚至会产生错觉:虽然我失去了陆地,但只要跳下去,就会再次获得它。
安德森也解释说:“我自己也有点恐高,所以当我站在高处的时候我会觉得地面在‘召唤’我,似乎那里才是安全的。”
但显然不是这样,因为理智会告诉我们,跳下去会摔死。
但是对脚踏坚实陆地,重新获得前后左右的横向感知的渴望,却觉得:当务之急是先稳下来,没有可踩的地儿太可怕了。谁管你死不死呢。
列了这么几种解答,叔总的来说,更赞成詹妮弗·哈姆斯的说法。
安德森的解释,显然是一个站在高处,长期凝视地面的人的反应,这样他才会知道下面有陆地,而且看起来很好踩的样子。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恐高到想跳下去的时候,根本都不敢往下看柏油马路一眼啊。
不管怎么说,站在高处想往下跳的这种冲动,非但不是来源于死亡本能,或者自杀欲念,反而是来源于相反方面:强烈的求生欲。
验证的方式很简单,如果你在凭高远眺的时候,手上攥着一个买了5年的破手机,那你会很坦然。
但如果在悬崖边玩用花呗分期买的iphone手机,你肯定会担心手机掉下去,甚至会提醒自己千万别把手机扔下去。
资料参考:《Why You Feel the Urge to Jump》,Jessica Seige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60934/answer/806364829
还想看?那是要加关注才行的
点在看,捡起你的好奇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