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学霸」养成的关键,可惜不少老师、家长都忘了
大家好,我是逃妈。
前阵子看到一条消息,美国几所著名高校的教育学教授联合掀起了一场“数学科学运动”。
他们认为美国的数学教育已经“危机重重”,导致孩子数学成绩逐年下降,急需调整和改进。
和咱们有时吐槽“孩子刷题过多,重记忆不重理解”不同,这几位教授指出美国的数学教育正走在另一个极端:
“害怕重复练习、记忆背诵会损害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老师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解释概念上,最后,才小心翼翼地让孩子接触计算和记忆方法,有些甚至彻底反对记忆。”
“实际上,教孩子数学,理解和记忆同样重要,孩子需要快速的已知事实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产生对数学的自信。”
当然了,这个问题在咱们中国并不存在,我们的数学底子扎实着呢。
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现在很多新型的教育思潮、理念,还有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科技,的确会让我们忽视,甚至藐视“记忆”的重要性。
之前就有读者私下跟我讨论过,都人工智能时代了,娃还需要大量记忆古诗词、数学公式、英文单词这些吗?记忆力还重要吗?
当然重要。
不知大家有没留意过,身边那些学霸孩子,有的看起来很有灵气,有的看起来比较nerd,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学啥都能记得住。
教育界公认的布鲁姆分类法 (Bloom's taxonomy),把孩子的认知能力自下而上、从易到难分成了6层:
其中最基础就是记忆,没有记忆,后面的理解、应用、分析、创新都无从谈起。
记忆,并不是简单地把一块知识搬进脑海里,而是经过层层筛选、判断、反复使用、融会贯通,成为智慧的一部分。
那孩子的记忆力该怎么培养?怎么才能记得多,记得久呢?
这得先看看记忆力的分类。
科学家们按照记忆持续的时间长短,将记忆分为三类:
o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
o 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
o 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
感觉记忆接受到的信息最多,但停留时间最短(0.25秒到4秒),感觉记忆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很快就消失了;只有那些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进入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的持续时间要长些,但也很有限(15-3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短期记忆有时也被称为电话号码式记忆,就像我们查到电话号码后立刻拨号,通完了电话,号码也就随即忘掉。
如果想要让进入短期记忆的信息不被忘掉,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复述,和长期记忆里的内容建立起某种联系,最终才能进入长期记忆(保存时间为几天到几年)。
所以,为了更多的有效信息被记得住,记得久,我们也需要相应地在这三个阶段帮助孩子:
01
感觉记忆中“抓住”
感觉记忆是第一关,如果在这里就被排除掉,那后面就啥都别谈了。
在这个阶段,那些越能刺激身体各个感觉器官的信息,越容易被“抓住“,比如颜色,图形等,就能很好地被孩子的眼球所捕获。
美国老师非常善于利用这点,设计教室里的张贴海报就是他们备课内容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教室墙上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示意图,其中一大目的就是从视觉上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学习因和果
学数学解题
这点我们平时在家里陪孩子学习时也可以借鉴,最简单的, 习惯用各种颜色的荧光笔,便签纸,和孩子一起标注重点内容,让它更加醒目。
特别要提到的一点是,我们给孩子的英语启蒙材料,也要让孩子能“抓得住”。图文并茂的分级/绘本,能表达意义的视频,肯定比单纯的音频好,否则,在完全听不懂的情况下,很可能成为一些被忽略掉的背景音。
逃逃刚来美国那会儿学了很多英文童谣,记得当时我给他下了不少视频,现在每次听到“Itsy Bitsy Spider小小蜘蛛儿” 这首童谣时,他都能马上想起当时看到的小短片里那些蜘蛛的样子,觉得特别好笑。看来当年看的小视频已经迅速抓住他的注意力,也顺利通过了感觉和短期记忆阶段,保存在他的长期记忆区里了。
02
短期记忆中“留住”
能被感觉记忆抓住,并且顺利到达短期记忆中的信息,其实也并不安全,如果不主动采取措施,它们的停留时间也是不长的。而想把重要的内容留下来,有几个方法:
1
反复的复述回忆
短期记忆是有容量限制的。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发表了一篇题为《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的论文。
他指出大多数成年人(最强大脑那些有超能力的人除外)的短期记忆容量一般为7±2个单元,试着看一眼这串数字:26535897932384626433,然后闭上眼睛说出来,大多数人不会超过9个,但也不会少于5个;而幼儿的记忆广度更为有限,通常是4±1个单元。
所以,为了让想记住的内容不被“挤“出去,必须得通过反复的复述回忆。这需要练习,家长可以在平时和孩子读书时让他复述故事情节,或者聊聊我们刚才出门都干了些什么,刚看过的动画片里都发生了些什么,通过长期的口头有声复述后,孩子的大脑会养成一种习惯,即使没人要求他讲出来,也会自然地在脑海里默默复述,加深记忆。
2
和旧知识建立联系
想象我们记一个电话号码,13980807736,该怎么记?
一种办法是不断地在心里默念,念到能条件反射地把它说出来;
另一种方法是让它跟你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比如我把这个号码分成四部分“139”、“8080”、“77”、“36”。嗯,“139”我知道,就是移动最早那批手机号码的前三位,“77”是一位好朋友的出生年份,“36”是我的幸运数字,这样,需要“死记”的就只有8080了,串起来记忆并不困难,而且我发现,这样会记得更加牢固,因为它跟我的“长期记忆”区里的旧知识建立联系,长期记忆区里的内容会通过这些联系把这个新知识也拉进去。
孩子的学习也类似,我们需要帮助他养成把新信息和已有信息建立联系的习惯。
学生字时,提示他们联想自己熟悉的例子,比如“光”这个字,是“发光”的光,“光明”的光,是小时候背的“床前明月光”的光;比如当孩子在科普书中学到熊猫是熊而不是猫的时候,鼓励孩子想想,熊猫和猫有什么区别,和熊有什么区别;当孩子学习三菱锥的特点时,让他思考三菱锥和立方体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时,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的梳理工具:
3
和情感建立联系
大家应该都有这种感觉,经常在外面吃饭可能印象不深,但如果哪天的饭特别难吃,或者餐厅老板态度特别热情,你肯定能记得住,那是因为这个信息和我们的情感发生了联系。
逃逃在美国上学后习惯讲英文,让他背一首中文古诗很难。不过我记得有一次看了张艺谋的电影《长城》,其中有个场景是将军牺牲后一个西北汉子用秦腔半唱半吼着王昌龄的那首《出塞》,后来过了很久,他居然还能记住一两句,而且多练习几次就能背过了,也许就是因为当时电影的场景打动了他。
这对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因为不可能每给孩子讲解一样新知识都能找到打动他的点,但如果我们多找跟孩子有关系的事物,或者他感兴趣的东西来举例子打比方,同样会加深他的记忆。
4
短期记忆练习游戏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平时通过一些游戏让孩子练习短期记忆,这些游戏都非常简单,3-4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玩,上不封顶。
① “野餐”接龙游戏
这个游戏不需要任何道具,人数也没有限制,最少两个人就可以玩。
比如从妈妈开始,妈妈先说,“我们要去野餐我准备带上面包”;
孩子接上“我们要去野餐我准备带上面包、苹果”;
妈妈再接“我们要去野餐我准备带上面包、苹果、果酱”……
依次轮下去,每次都需要把前面要带的物品说完整,然后再加一样。
游戏一开始会比较简单,但东西加得越来越多时,就得想办法使劲儿记了。
② 经典的配对游戏
经典的“找配对”游戏,大家可能在很多地方见过,制作方法很简单,准备很多两两相同的卡片即可。
玩法也不复杂,把牌的背面朝上整齐排在桌子上,2-3人轮流翻牌,每次翻两张,如果两张一样就拿走,否则就把它们再盖回去。当桌上所有的牌都被拿完时游戏结束,谁手头上的牌最多就算胜出。这是一款非常训练专注力和短期记忆力的游戏,它最早的版本就叫“Memory game”(记忆游戏)。
③ 两款好玩的记忆力桌游
第一个是美国BLUE ORANGE GAMES的《南极小企鹅》,非常经典的记忆力游戏。有趣的是,我们一家三口玩这款游戏时还发现大家的记忆方法都不一样。我喜欢像拍照片一样记整个场景,逃逃喜欢把企鹅蛋的颜色在心里反复默念记颜色单词的声音序列,而逃爸则喜欢按冷暖色调分区。
另一个是《Chicken Cha Cha Cha》, 中文叫《小鸡快跑》,和其他的记忆力游戏类似,需要在短时间里记住每个图案卡片的位置。
游戏里每张卡片的图案是不一样的,我们家玩的时候逃爸分享了他的记忆方法,还蛮有意思,他会根据图案去编故事片段,比如鸡蛋能孵出小鸡,小鸡要吃虫子……
03
长期记忆中“巩固”
孩子学习的知识突破重围,终于来到长期记忆阶段,可以松了口气,但也不是万事大吉哦,因为长期记忆的时间跨度很大,可以从几天到几年,能否保存长久,主要靠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Hermann Ebbinghaus提出过非常著名的Ebbinghaus记忆遗忘曲线,就是下图深蓝色的这条曲线,可以看到,对于学过的知识,如果之后完全没有复习,那差不多一个月后就忘光光了。
如果想记得更长久,最好就是采用Spaced Repetition,间隔复习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适合用来帮助一些感觉老“记不住”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学习的进度帮助他做一个定期复习表,对于每次学到的新知识,在学习当天,1天之后,一周之后和一个月之后分别进行复习。
这个方法我当年背GRE单词时就用过,后来逃逃在这边上学前班学习英文sight words(高频字)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效果很不错,强烈推荐给大家,这比天天念着让孩子复习,或者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更科学更有效。
EASTWEST
近些年的教育新思潮、新理念很多,不过大家千万别忘了,最底层,最根本,对学习起关键作用的记忆力,一定要重视起来。
最后,引用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在强调语文教育的一段话来作结:
“该背的就得背,小时候你不背,难道等长大了记忆力衰退了再背吗?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许多读到的内容,借过来借过去,就活了呀,东西越多越活,当你写文章用词的时候,这些东西自己就会跳出来了,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词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学习的苦功夫,还是要下的。
全文完,看到这的朋友,如果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和“在看”鼓励一下吧,谢谢😊
文章配图: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