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10万名中国村医被看见
看着儿时便认识的村民朋友慢慢培养起健康意识,拥有更多与疾病对抗的能力,才让拉毛日渐感受到村医工作的价值所在。在才让拉毛看来,村医不能“等着”,要学会主动关心村民,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从小在这片土地长大,在才让拉毛心里,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夏河县村医这份工作。
穿越九色甘南,沿着夏河拉卜楞寺的钟声一路向北,青翠的甘加草原展开在眼前。车随山路起伏,道路百转千回,无数牛羊点缀在山坡上,这片高原秘境总能给人无数惊奇。
生于同属甘南的夏河县王格尔塘镇,才让拉毛对如斯风景见惯不怪。每当走在蜿蜒曲折的村路上,意味着她忙碌奔波的一天又开始了。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才让拉毛每月至少下乡入户一次,为村民体检、随访,以及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建档、老年人健康管理及健康卫生知识普及等工作。车窗外群山起伏,牛羊如织,才让拉毛往往无暇欣赏。她心里只盼着,这条路什么时候走完,这样她便离村民更近一点。
在《幸运者:一位乡村医生的故事》开篇,作者约翰·伯格写道,“风景有其迷惑性。风景是栖居者的生活环境,有时似乎更接近于一幅幕布,人们的挣扎痛苦、成就辉煌、意外事件在幕前一一上演。”
然而,旁观者大多看到风景的绮丽,却往往忽略在这块幕布间生存的人的喜怒哀乐。
回乡扎根
“小时候觉得穿白大褂很好看,很有面子”,才让拉毛从小便对医生这份职业有不少憧憬。然而,她对医生职业与家乡医疗水平产生切身体悟,却谈不上是一段愉快经历。
才让拉毛10岁左右的时候,她的哥哥出现持续咳嗽、发热等症状,不久后于夏河县人民医院确诊肺结核。
与此同时,奶奶也开始咳嗽,但由于症状轻微,当地村医判断只是普通感冒。镇上的医疗设备不如县上精细,也未在第一时间检查出病因。随着奶奶的病情日益严重,才让拉毛一家惊觉原来她也患上了肺结核,可惜当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终,老人抱病去世。
日后看到村里的人患病习惯性硬扛,或不把轻微症状当一回事,才让拉毛总会想起这段往事。
2014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才让拉毛果断选择了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并在2019年毕业后回到土生土长的夏河县当村医。
在中国的另一端,远在2500公里之外的海南临高县,王璐瑶与才让拉毛年龄相仿,也在求学结束后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卫生事业。
由于儿时肠胃不好,王璐瑶与医生有着更“亲密”的联系。她试过好几次大半夜胃疼,不仅自己难受,家人也担心得愁眉苦脸。幸运的是,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王璐瑶的病情渐渐好转,这给予她莫大的安全感,也让她感到,“能当医生是非常好的事情”。
高中毕业后,王璐瑶直接报考了大学毕业后定向回乡的医学专业。在她看来,小县城较难留住人才。小时候曾被医生治愈,在学成归来后报效家乡,是她作为一名海南本地人的骄傲。
下乡困境
如今,距离才让拉毛和王璐瑶的童年过去近20年,夏河县和临高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有的问题却如顽疾,在辽阔乡间根深蒂固。
村民容易忽视疾病,健康与卫生意识落后,是才让拉毛从小目睹的“顽疾”之一,这也让她在刚当村医时倍感头疼。
她曾遇到过高血压病人,明明有症状,却一直扛着,直到某一天突然晕倒;也碰到过刚出院的村民,大病未愈,就忙着下地干活;也有人从未做过体检,感到身体不适,却不知道原来那是生病的征兆。
对健康的忽视,或许与当地经济状况及村民文化水平有关。才让拉毛负责管理的格尔仓村有63户,329人,其中老年人26人,0~6岁的儿童十几人。平时,才让拉毛接触四五十岁以上的村民最多,这部分人群属于村中易患病人群,大多没有读完小学,有的则没怎么上过学。在他们心里,跟健康相比,通过种地或放牧维持生计才是头等大事。
每次下乡,才让拉毛总会抓住机会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我随访的多是慢病人群,要给他们量血压、测血糖、量体温、测身高体重,还要询问他们最近有没有吸烟喝酒,有没有按时服药,有没有药物不良反应之类。”在此之外,适量运动、调整心态,以及注重个人卫生,也是才让拉毛常常提出的建议。
有的村民一口答应,回过头就把这些建议抛到脑后。才让拉毛只好跑得勤快一些,跟他们反复讲,就像一名女儿淳淳叮嘱父母或长辈注意身体。再顽固的村民,也开始渐渐“服软”。
为了增强与村民的日常联系,才让拉毛还给村民们建了微信群。平时,才让拉毛除了在群里发送体检、注射疫苗等通知,还会为村民答惑解疑。不识字的村民,常常把药盒包装拍照发到群里,询问如何用药。
一些改变正在发生。如今每次体检,才让拉毛发现村民基本都会主动前来参加,还知道要空腹。村民的个人卫生意识也改善了不少,养成了及时清理饭后残渣,按时洗澡、洗衣服等习惯。
看着儿时便认识的村民朋友慢慢培养起健康意识,拥有更多与疾病对抗的能力,才让拉毛日渐感受到村医工作的价值所在。在才让拉毛看来,村医不能“等着”,要学会主动关心村民,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从小在这片土地长大,在才让拉毛心里,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夏河县村医这份工作。
观念或许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转变,地理条件的约束,却并非靠个人可以解决。
夏河县多山,居民住所分散,或立于山巅,或藏于山沟。村里的路多是土路,或坡度大,极陡;或狭窄,仅可供一车通过。在日复一日的下乡路上,才让拉毛跟着山路起伏颠簸。
遇到恶劣天气,无法行车,便只能靠走。雨天土路坑坑洼洼,布满积水,才让拉毛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不让鞋子在泥土里陷得太深。下雪时路便更难走了。好几度上山的路结冰,加上山坡的斜度,得慢慢挪动步子,才不至于滑倒。短短几里路,竟要走上20分钟。才让拉毛肩上还背着包含随访表、血压计、血糖仪以及给村民带的小礼物等十斤左右的行李。
回忆起最惊险的一段路途,才让拉毛至今心有余悸。那次下乡,车子经过一段单行道,旁边还紧靠一个落差不小的悬崖,路边没有护栏。土路坎坷不平,一不留神,轮胎竟陷进了土里,丝毫动弹不得。才让拉毛和司机不敢轻举妄动,焦头烂额。幸好路过的村民发现他们被困,马上号召其他村民过来帮忙。有的村民带上绳子,在前面拉,有的人则在后面使劲推,花了快二十分钟,终于把车子拉了出来。
村医这份职业没有五险一金,仅有养老保险。万一下乡路上出意外,那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梗在才让拉毛心头许久。好在,2021年夏天,乡村医生项目来到夏河县,宣讲村医保障工程,并为夏河县的每一位村医购买了意外险和重疾险。与项目一同到来的,还有驻点队员桑吉草。
据桑吉草介绍,乡村医生项目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下称“复星基金会”)、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主办,自2017年启动,为村医提供保险保障、线上线下培训、慢病签约管理等支持。迄今,项目已覆盖中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78个重点帮扶县,守护2.4万名乡村医生,惠及300万农村家庭。平时,像桑吉草一样的项目驻点队员常与村医一同下乡,了解村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帮忙。
如今,随着村路修缮、部分村庄易地搬迁,再加上乡村医生项目提供的额外保障,才让拉毛的下乡之路轻松了不少。
走出“新路”
四年多来,随着才让拉毛与其他村医穿梭于夏河县的各个角落,村民的健康卫生意识日益提升,而这又为才让拉毛带来了新的挑战。有时她无法解答村民的疑问,便会请教卫生院同事,或者回家查资料。村民在进步,自己也得不断向前,才让拉毛心想。
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好,才让拉毛几乎从未缺席夏河县卫生健康局组织的村医培训。2020年4月,才让拉毛参加了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班,取得了乡村助理医师资格证;2021年8月,她前往兰州培训三个月,并在同年取得藏医职业医师资格证。在此之外,才让拉毛每周还会参加三到四次线上培训。
此外,才让拉毛还参加了复星基金会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推出的乡村医生“龙门梦想计划”。该项目自2019年启动,给予考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村医每人3000元的激励,助力村医实现持证上岗。2022年取得资格证后,才让拉毛便收到了“龙门梦想计划”提供的3000元激励,将近她一个月的工资,她的进修与考证热情被大大激发。
2023年6月,“龙门梦想计划2.0版”全新升级,将考后奖励转为免费的考前集中培训,线上培训贯穿全年,线下培训一年两次。以前村医大多是自己复习考试,单打独斗,现在,村医们通过考前集中培训班提高了考取资格证的效率,这是对他们切切实实的帮助。
与才让拉毛一样,王璐瑶在入职卫生院后也一直保持进修。
2022年12月,王璐瑶被调动至海南临高县文澜江卫生院工作,并被提拔为院长。这一新身份让王璐瑶不仅注重自我提升,还把培训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卫生院与当地村医群体。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技术、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防控等。平时,王璐瑶还会鼓励同事自学理论知识,运用论文检索工具查询国内外前沿的医学信息。
医学培训在外行人看来颇为枯燥,但王璐瑶却乐此不疲。于她而言,无论是病理、生理、人体结构,还是人体内的生化反应,处处充满科学的趣味,越学,就越有意思。这种“人体的探索”,让王璐瑶越发钟情于自己的工作。
在王璐瑶看来,进修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还有助于守护村医。
一直以来,由于乡村医疗体系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村医群体普遍面临“进不去,用不了,留不住”的困境。由于相对普通的待遇与较为艰苦的工作条件,偏远地区难以留住有能力的村医,也很难吸引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村医培训则为困境根源凿开了一个突破口。
据王璐瑶介绍,诊疗收入是临高县村医的收入来源之一,每为一名病人看诊,村医能收到10元诊疗费。在各类培训下,随着村医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看诊疾病种类增加,医术口口相传。目前,临高县的村医基本都能开诊,部分村医每天能为十数名病人看诊,收入与过去相比有所提升。
2023年10月19日,在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复星基金会主办的“健康中国2023暖心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院长”发布仪式上,才让拉毛和王璐瑶均被评为2023乡村医生项目青年榜样。复星基金会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乡村医生项目升级,不断完善村医待遇保障,引导和培养更多的基层卫生人才;复星健康旗下的所有医院都将陆续成为培训基地,帮助村医学以致用,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今年,乡村医生项目走到第六个年头,从最初直接聚焦于村医本身,如今,帮扶县大病患者救助、乡村卫生室智慧升级、因地制宜嫁接乡村产业资源等助力改善村医处境的举措,也被纳入项目。守护、帮扶与赋能村医背后,蕴藏着“乡村医生”项目力求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宏大愿景。
乡村医生作为基层健康的“守门人”,也是最先看见村民健康困境的人。然而,村医面临的困境却常常置于盲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达136.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和持乡村医生证的人员达114.1万人。乡村医生项目与复星基金会将聚光灯照在村医群体之上,力求守护这群默默耕耘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
随着中国大地风景幕布间的村医生活被看见、被守护,一个又一个村庄,与此紧密相连的无数村民命运,正在不断改写。
(专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