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愉悦清单:做喜欢的事,能挣钱,被看见
杨双芝终于可以重拾刺绣了。拿着极细的针,彩色丝线在手指间缠绕穿梭,她一会儿就绣出一只蝴蝶、一只鸟、一片叶子、一朵云。这些图案来自她在田间山头所见,来自春夏秋冬的变化,来自她的心情,“想绣什么就绣什么,主打一种随性,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她说。每完成一件作品,她都有种满满的成就感,愉悦就像溪流涌上心头。
杨双芝是土生土长在贵州黔东南州的苗家姑娘,从小跟着妈妈做刺绣,练得一双巧手,成年后却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去打工。但今年,她留在了家乡,把刺绣当成事业。一边经营民宿,一边做直播,接一些刺绣订单,由此得以在贵州老家实现兴趣、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距离她不远、家在雷山县猫猫河村的任永敏,也过上了这样的日子。过去十多年,任永敏和丈夫先后在北京、广东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乡。后来为了照顾一家老小,夫妻俩决定返乡,开始经营民宿和做刺绣,不仅赚到了比打工更多的收入,还能兼顾老人、陪伴孩子,生活过得愉悦滋润。
一切就像当代童话,时代的发展逐渐抹平了城乡距离。这些生于农村的女性,不用再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而是回到乡村老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挣到钱,被看见,甚至带动当地妇女们一起参与其中,享受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以及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感受生活本身的快乐。
她们的命运,被实实在在地改变了。
一份手艺:
不走出大山的底气
和许多贵州苗族女性一样,杨双芝从小就看着妈妈做刺绣。那是苗族女人一代代传递的手艺。从简单的衣物、针包、背孩子的背带,到女孩出嫁的嫁衣,都由女人们一针一线地完成。母亲总是会在女儿未出嫁时,着手准备她的嫁衣,嫁衣盛大,层层叠叠,需要花费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造价高达以万计。
小时候,杨双芝总是看到村里的女人们来找妈妈帮忙,绣一幅绣片,或一件衣服。看着别人拿到绣件后的欣喜、衣服穿上身时的笑容,杨双芝总会为妈妈感到骄傲。
杨双芝
但成年后,面对彼时乡村只靠种地收入有限的无奈,她不得不外出打工。尤其是有了女儿后,她拼了命地想多挣一点钱。本以为刺绣很难带来收益,于是只能暂时放下这份发自内心的热爱。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由此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还尝试过多次创业,有成功,但失败居多。她的工作与生活更是全面陷入低谷。支撑她的,是父母和女儿。
如今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是她多年来的奋斗动力,也是她每一次低沉时的暖心来源。她离异,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女儿懂事,每次杨双芝要外出办事时,她都会像个小大人一样乖乖呆在家。哪怕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还是会跟杨双芝说:“妈妈你去吧,不要太久哦,要快点回来。”有一次女儿呆在家,正好遇上打雷闪电,她心里怕得很,却在电话里说:“妈妈我不怕,你不要担心。”杨双芝又感动又欣慰。
今年春天,杨双芝原本计划出去打工,把之前欠的债还上。但她不是没有犹豫,总想自己做点事情的念头依然潜伏在心。恰好此时,一个机会出现在眼前。
2023年,德芙“她学院”在贵州开启了公益培训班,为乡村女性提供技能培训,包括民宿管理、网络直播等等。杨双芝是从发小口中得知这个学习班的,“要不你去学习一下?”发小劝说她。学习的地方离她不远,镇上也有人组织一起去,她便去了。
没有想到,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她最终决定留在家乡创业。“学习结束后,我整个人完全变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她说,“我们是农村人,以前上学比较少,能接触到有学识的人的机会也少,这次学到的东西很多,对我帮助很大。也发现自己其实是很优秀的,样样特长俱佳,那我为什么还要去打工呢?我就想再坚持一年试试,还是不服输。不管结果怎样,起码我努力过。”
“她学院”公益培训班授课现场
她说干就干,从政府租下几栋小木屋,改造装修成民宿,连砌砖之类的事情都会自己动手。她会刺绣,也会做家乡的特色菜、酿酒,便以自己的想法将它们结合,打造成民宿特色。她用自己做的刺绣装饰民宿,还会带领客人们体验苗绣。她也会直播,尽管目前流量不高,她还是坚持在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苗绣。她说,不愿看到这门古老的民族手艺失传。
尽管现在,杨双芝已经成为了一个里里外外都要打点的民宿老板娘,但她最大的愉悦,还是专注完成一件刺绣作品。她曾为建党100周年设计了一件作品,把东京奥运会中国队的奖牌一块块绣上去,为此连夜加工赶了半个月,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最后在比赛中拿了优秀奖,她很开心。有时候帮家里的小孩做便装衣服,一两天就完工,看他们穿得漂漂亮亮,她也开心得不得了。
“我们这里比较传统,大多数人认为女性应该在家相夫教子,把持家务,都是男性出去挣钱养家,从来没有支持女性创业的。”林双芝说。而在德芙“她学院”,她第一次学到了民宿管理和网络直播,“现场老师手把手教我们,鼓励我们去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学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支持。”
林双芝至今仍和学院的老师们保持联系,还在给当时的班主任绣一个挂件。因为她始终相信,“最真诚的谢意就是手工做出来的礼物”。
将苗绣带向更大的世界
苗绣“非遗”传承人任永敏,有着把苗绣传递下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她也曾是一名北上打工人,但为了照顾一家老小,后来又和丈夫重新回到了贵州雷山县老家。最初他们在县城里开门店,清洗抽油烟机、热水器。但小县城里生意不好做,他们才回老家猫猫河村,把自己家房子改成民宿,开始接待客人。
在小县城开店时,任永敏开始在空闲时间刺绣,那是她从小学四五年级就跟着妈妈学的手艺。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在任永敏看来,刺绣就是苗族人的文字,针是笔、线是墨水,苗族女人就用一针一线绣在衣服上,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状态。“它就是我们身上的一种象征,刺绣的好坏也和你的心情息息相关。”任永敏说。
任永敏(左一)和德芙“她学院”的同学们
她曾给客人定制过一件白衬衫,在领子上绣了一只蝴蝶,寓意是“希望他事事顺利、身体健康”,也给从台湾来的老师设计过刺绣耳环和吊坠,拿去台湾参加比赛,得过金奖和铜奖。如今,任永敏开始制作刺绣胸针,用的是一种即将失传的苗绣针法——双针绕线绣。“现在很少有人会绣这种针法了,只有我们猫猫河这一辈的人把它传承下来。”她说。
这种针法是村里一位90多岁的婆婆教她们的。2016年,一位老师拿了一幅图来猫猫河,上面是很古老的一套衣服,她询问是否有人会绣这种针法,村里个个都摇头说没有。只有那位90岁的婆婆说她会,老师大为感动,任永敏和村里的女人们也赶紧跟着婆婆学。针法费时费力,要用不到1毫米的针去绣,对眼睛不好,好在她们学会了。如今婆婆已经去世,针法也被保存了下来。
任永敏用这种针法制作了胸针、手环、耳坠、吊坠等配饰,风格上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再通过摆在民宿售卖、或是直播等方式出售。这些配饰价格不高,一件几十块钱,游客们也比较能够接受。任永敏希望游客们可以带着这些配饰走出去,让外面的人都知道这是贵州雷山猫猫河的刺绣。
大额订单则来自于定制款衣服。一件的费用就要四五千块,任永敏今年接到两件衣服订单,有一万多块收入。她感恩于客人懂得苗绣的知识和价值,理解她的手艺,愿意为此付出相应的价格。
任永敏和女儿在庭院里的愉悦时光
现在,她一边干农活,一边经营民宿,一边为客人定制衣服,而德芙“她学院”的培训班,则帮了她更多。在这里,任永敏学到了更专业的民宿管理——如何做民宿管家、客房服务、卫生管理,回来后就尝试改变了管理方式,床怎么铺、打扫怎么才能处理得又快又好、客房服务怎么做才让客人感到舒心……按照“她学院”的管理方法,她的民宿管理变得更高效,客人也更满意了。她自己也得到了解放,有更多时间可以做刺绣、陪伴家人。
如今的生活她是满意的。看见民宿客人住在自己家里,过得开心愉悦;儿子和女儿都在身边、看着他们成长,她总是感到踏实、幸福。还有她心之所系的刺绣,她总想着怎么才能让更多人了解苗绣、喜欢苗绣。她也希望雷山县能涌现更多的刺绣体验馆,毕竟如今只有猫猫河有几个村民在自己家开了刺绣工坊,其他村几乎没有。
“我们猫猫河村已经举办了三届苗绣节,今年11月举办第四届,希望可以把苗绣传承下去,让它走向更宽广的世界,让外面的客人更了解苗绣。”她说。
为了传承苗绣,她对在“她学院”学到的直播深感兴趣,却又因为觉得自己普通话还不够标准而不自信,不敢尝试。村里已经有人在做直播,对方没有要求自己说得多好,只是尽力把做的事情表达出来,她因此受到了不小鼓舞。如今的她还在不停学习,积蓄能量,准备着勇敢面对手机镜头去表达,希望把苗绣带往更大的世界。
让更多女性,
尽享愉悦之力
还有很多像杨双芝和任永敏这样的农村女性,正通过德芙“她学院”找到新的人生转折点。
2023年,德芙品牌发布了全球品牌焕新愿景——尽愉悦之力。至2030年,德芙将致力于支持全球100万女性及其家庭和社区实现繁荣发展。
在中国,德芙通过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合作,启动了德芙“她学院”,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规划,结合当地资源和特色多元化产业,为女性提供民宿服务、民俗文化活动及本地特产推广等定制化培训课程。还将组织多期线上课程,助力更多女性和她们的家庭获得成长。
参与德芙“她学院”的乡村女性们
第一年,德芙“她学院”着眼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乡村女性,为她们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帮助女性不用离开家乡就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贵州凯里学院的退休教师梁焰听说后,立刻加入其中。她发现,“她学院”开设的课程都很实用,如插花、美食、客户接待、客房服务、直播等。她在学校里做了20多年的培训教学,礼仪培训、对客服务都是强项,她很高兴能发挥所长,真正帮到乡村地区的女性。
教学过程也让她感慨万分。“这是一群很特别的学生,乡村女性身负家庭重担,想让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好,所以她们无比渴望通过学习掌握技能,比如学会把自己家里的民宿办起来。”她说,“她们的求学精神很浓厚,上课时候敢提问,觉得不对的地方她敢站起来问你,还会不停拿手机把课件拍下来。”
梁焰也看到了学生们的变化,对自己更了解,也更自信、更大胆了。“你会看到,一个女性有了能力,从之前不太敢讲话,慢慢变得越来越有底气了。”她说,“她们不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也成为了乡村发展的一股力量。”
能帮助到她人,也让梁焰感受到了愉悦和力量。就像德芙和腾讯新闻联合发布的《2023“内啡吠”青年洞察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认为,助人行为所带来的愉悦感可以持续较长时间,达到数天、数月甚至数年。“当你助人一臂之力,你与被助者之间,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连结,这种连结是单纯、真挚而又深厚的。”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说,“无论帮助大小,这些都是真实而有力的‘共享愉悦’的时刻。真正的愉悦,不是孤单地享受,而是与他人共同创造和体验。”
《2023”内啡吠”青年洞察报告》部分节选
这也是德芙“尽愉悦之力”的愿景所在。德芙在中国已经走过了30年。1993年,德芙定义“愉悦”是口中融化的丝滑;2012年,“愉悦”是勇敢追爱的快乐;2020年,“愉悦”是实现自我的满足;2023年,德芙让“愉悦”再升华,是尽愉悦之力,用帮助他人让愉悦之力绽放,赋能更多人成长。
实际上,在提出“尽愉悦之力”之前的2016年,德芙就在与非政府组织CARE合作,共同开展“改变妇女”项目,来帮助可可种植区的女性及其家庭,获得更多的教育和权利,使其能够保护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此后,德芙更意识到,相比于宏大的口号和数字,更应该关心的是真实的人的处境,尤其是关注女性——她们面对的挑战、遇到的问题、需要的帮助,是全世界女性超越国界、种族、文化背景所共同面对的。
德芙2023“尽愉悦之力”的品牌愿景正基于此,希望让每个人的每一份愉悦都能带来希望的涟漪,汇聚而成的愉悦之力,帮助更多人蓬勃发展。而女性的成长不止对女性自身有意义,也会带动行业发展及地区的共同富裕,让乡村的“她力量”发挥涟漪效应,带来更多积极变化。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关于德芙“她学院”的详细信息
就像在贵州雷山县猫猫河,任永敏就是那个带动者。每当村里有客人要举办篝火晚会,需要人帮忙接待、酿酒时,她都会叫来村里的贫困妇女;遇到唱苗歌等传统活动,她会带着村里的老老少少一起参加,帮忙宣传;有时接到刺绣订单,她也会找来绣法好的妇女一起工作。当她把劳务费交到她们手中,看着她们开心的样子,任永敏心里也高兴。
愉悦是有力量的。杨双芝从德芙“她学院”学习回来后,拿着学院送的一盒德芙巧克力给女儿。让她感动的是,女儿拿起第一块就递给她。吃到那块巧克力,杨双芝觉得口中的甜不只是巧克力本身,还有女儿满满的爱。当她看到女儿很开心地把巧克力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告诉他们这是妈妈去上课得来的巧克力,语气中很是骄傲,杨双芝的眼睛湿润了,她说:“我当时就暗暗发誓,我要做得更好更优秀。”
愉悦不止于你。每一口愉悦,都可以成为互相支持的力量。2023年,“尽愉悦之力”不仅从德芙“她学院”出发,更会让愉悦在不断升华中传递出更大力量。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作者丨祁十一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韩冰
图片来源丨德芙、Unsplash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