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外滩峰会播报|全球经济行至十字路口:新能源、科技成重要推手

外滩峰会播报|全球经济行至十字路口:新能源、科技成重要推手

财经



多重因素导致全球面临经济复苏和增长挑战,全球经济格局也正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和变化



文 |张玮龙 孟希

编辑 |李晨曦


后疫情时代,中国和全球经济再度走向十字路口。


一方面,在政策等诸多因素加持下,中国经济正呈现回暖迹象。9月,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自3月以来首次升破50枯荣线。不仅如此,社融增量增长、出口跌幅收窄、消费价格指数企稳——诸多数据亦印证中国经济企稳态势。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亦有隐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显示,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这些预测值已低于2000年-2019年3.8%的历史平均水平。


展望未来,中国和全球经济将走向何方?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Bund Summit)上,多位与会嘉宾发表了各自观点。外滩金融峰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多重因素导致全球面临经济复苏和增长挑战,全球经济格局也正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全球依然有需要共同面对的任务与诉求,这需要以对话推动共识,以共识加强合作。”他说。


如何推动经济增长,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表示,“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对“流动性陷阱”的解释。当所有人都同时修复资产负债表时,即使利率降至零,大家也仍会选择继续偿还债务,不会有人借钱,这将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


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对此表示:“目前为止,还不能认为中国正在经历‘资产负债表衰退’。”但他也称,现阶段政府最需要做的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出良好的环境,鼓励企业投资,鼓励消费者消费。


从微观角度来看,新能源和科技是各国希望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近年来,中美欧等国家地区先后发布双碳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发展,并通过ESG(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投资等为其提供金融助力。此外,上述国家与地区亦在推动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突破。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推动绿色转型,需要平衡好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的落实,利用好碳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绿色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全新的要素,是通过个人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不过,他也谈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很难预测,对每个国家来说,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一点,防止人工智能做出危险的事情。


美联储仍将保持高息环境


无论是当前的经济周期还是货币周期,人们都不由地将三年前作为起点——彼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发酵。为刺激经济,美联储在疫情期间降息达150个基点。但这带来的后果是通胀飙涨,多国央行后又开启加息周期。目前,10年期美债利率升至16年来最高,美元指数创18年来最长周度上涨。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将尽,但大家仍需要魔法师打开全球货币政策的“水晶球”——美联储将在何时停止加息,高利率环境将持续多久,又将在何时降息?


花旗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美国财政部前主管国际事务的副部长希茨(Nathan SHEETS)预测,2023年美联储的利率将保持在5%左右,2024年会降息。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福尔曼(Jason FURMAN)认为,如果美国高通胀环境持续,美联储可能还会继续调整利率环境。反之,美联储可能不再采取任何措施。“正常情况下,未来可能还有一两次加息。”


经济数据是预测货币政策、打开“水晶球”的重要线索。毕竟,市场交易员仍将 “市场理解央行,央行理解经济”的信条视为圭臬。对欧美发达国家央行而言,影响当前经济政策的主要因素在于,美国通胀是否触顶,经济会否陷入衰退。


在欧美发达市场,目前商品项的通胀略有放缓,但工资通胀仍然顽固。在地缘政治影响下,能源价格再度拉升。


福尔曼(Jason FURMAN)认为,目前美国通胀仍有不利因素:美国劳工市场依然非常紧俏,劳工的工资水平仍比美联储想控制的通胀目标的水平高了1.5%-2%。此外,布伦特原油于10月中旬再度站上90美元/桶的高位。


外滩峰会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认为,当前欧元区通胀有中长期结构性问题,这使通胀难以轻易消失。首先,全球贸易摩擦增多,供应链问题扰动,推动商品项下通胀。其二,劳动力成本增加,推升服务项下通胀。其三,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推升能源价格。


市场曾于2023年初预计,美国经济或在加息潮下“硬着陆”。但10个月过后,这一担心却并未出现。


“最新预测显示,到三季度结束时,美国经济的实际增速或达到4%。如果说能实现这一目标,这将是美国非常高的经济增速。”福尔曼(Jason FURMAN)说道,“尤其令我们感到惊喜的是,通胀率下降并没有导致失业的上升,在整个经济体里面的供应侧非常不错。”


但如果说美国经济摆脱了“硬着陆”的风险,那还为时尚早,因为“软着陆”的发生绝非易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前顾问邦芬(Antulio Bomfim)便说道:“你得超级幸运。”


福尔曼(Jason FURMAN)也坦言,美国经济衰退当然有可能发生,这背后有一系列诱发因素,比如商业地产风险敞口扩大,消费者入不敷出、债台高筑,以及全球经济的涟漪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美元体系下,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其他市场,尤其是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产生蝴蝶效应。2022年,在美联储激进加息过程中,以人民币、日元为代表的亚洲货币都遭遇了大幅贬值。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美联储加息的全球效应在于:其一,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出压力,汇率贬值。其二,新兴市场为了防范资本的外流,跟随采取比较激进的加息政策,推升新兴市场经济体压力。其三,美元升值推升新兴市场债务成本。“相较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具自主性,总体上是稳健的,这是基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通胀形势下做出的。”他说。


双管齐下推动绿色转型


疫情暴发后,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成为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发展方向。从债券、碳市场、银行信贷等多种绿色金融工具来看,全球市场对新能源的热情方兴未艾。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碳定价收入近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另据彭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可持续债券发行量超5000亿美元,企业和政府的可持续债券发行量同比上升18.6%。


绿色转型及ESG投资背后,政府和市场是两股不容忽视的推力,这也形成了全球两种主流转型模式。以欧盟为代表,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引导能源、交通等行业及ESG投资“自上而下”转型。以美国为代表,通过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行业和投资“自下而上”转型。


这背后一方面关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另一方面也关乎如何设定货币政策目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在多个场合提出,美国的货币政策不会拿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希茨(Nathan SHEETS)认为,央行应该专注于单一目标或者是双目标,央行并没有义务解决所有问题。福尔曼(Jason FURMAN)表示,虽然绿色转型或影响通胀,但这些问题只会渗透在实体经济中。中长期来看,央行不应在控制通胀外再考虑更多任务。


不过,在丝路基金董事长朱隽看来,纯粹由市场主导的ESG投资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因ESG投资周期比较长、风险比较高、回报不太稳定、技术不成熟等问题,一些企业或动力不足。ESG投资还存在资金过度集中的情况,资金愿意进入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等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略有踌躇。


王一鸣认为,中国央行在制定绿色信贷标准、绿色债券标准,进行足够的信息披露,会倒逼市场主体向这个方向转型。中国的央行在绿色转型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规模较大。


数据显示,按符合CBI定义的绿债发行规模计,2022年,中国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中国绿色债券达854亿美元。


在朱隽看来,未来的ESG投资模式,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主动作为,在标的选择和管理中把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整体资产组合看待,以互补的方式寻求平衡。对于政策制定者,可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谨慎推进减排目标,建立和完善关于能源清洁性的市场机制,把温室气体排放成本纳入市场价格,推动依靠市场力量来实现均衡配置。


在政府和市场力量之外,推动绿色转型还需国际合作。在金融领域,最典型的一例是,中欧已形成了“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基于该目录,中国有很多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发行绿债。用共同目录贴标以后,便可以比较顺利地把这些金融产品卖给国际投资者。


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认为,加强绿色金融合作,建立一个全球碳市场是重要的方法,这可以避免多国对ESG投资标准不一的问题。目前,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在欧洲议会通过,对产品碳强度和碳价差设置的相关规定,推动着国际碳交易和碳市场的衔接。《巴黎协定》第六款亦倡导国际碳减排合作,为建立一个全球气候框架提供可能。


渣打银行亚洲区行政总裁洪丕正也呼吁,建议中国在转型金融分类标准、资讯披露机制、监管框架等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同时,还可以不断加强境内外绿色金融合作,丰富两地绿色资产,引进国际资本,配合不断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金融科技应采取中性监管


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同样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技术不断革新中,一个个应用案例已经落地。


阿里云互联网和新金融行业总裁刘伟光对一个故事印象颇深:2023年夏末秋初,极端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的一家银行,机房被淹,系统故障。在多地多中心单元架构部署下,另一城市的机房“紧急补位”。运用底层技术,系统将故障城市的流量全部切换至此,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


“这种变化在过去是无法想象、几乎无法实现的。这种容灾打破了过去单一的数据容灾、应用容灾,实现了全栈的切换。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新的云、分布式、单元化,这些多地多活架构,带来了金融的高可用的价值。”刘伟光说。


这只是前沿科技给金融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的缩影。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最新一例是Chat-GPT,它大幅提升了人工智能(AI),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刘伟光看来,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主要领域有非常确定的落地场景,散落在理财、财富管理、保险理赔等领域,提升了客户体验。


这带动了金融行业对技术的投入。数据显示,中国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技术投入整体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以银行行业为例,2012年-2022年中国银行业的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121.7亿元增长至648.8亿元,10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2%。


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亦获资本青睐。毕马威的《金融科技动向2023年上半年》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交易宗数为2153宗,投资总额达524亿美元。其中,支付科技于上半年吸引超过160亿美元的投资,占上半年投资额的最大份额。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上半年投资焦点。


技术不断变革,最终服务的方向又将走向何方?从国际层面来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汉蒂(Sopnendu MOHANTY)认为,要关注AI对消费者预期的影响:要善用数据集,并以可以保护、授信的方式,无缝的、对话式的、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和客户进行互动。


在他看来,在技术和商业不断突破下,新加坡整体金融科技行业不断发展。从金融实务角度来看,区块链是技术的使用,带动交易“去中心化”,可以帮助散户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债券。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看,新加坡还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了其支付系统,与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等国家建立了联系。


前沿科技给金融业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亦对监管及法律框架提出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法律总顾问刘岩认为,在很多领域,金融创新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金融业务的开展。以代币化为例,在监管和法规方面,相关产品及服务可能不符合目前的定义,且已经超出目前监管的范围。监管机构需要采取适当的、具有适应性的技术中性的监管。


莫汉蒂(Sopnendu MOHANTY)认为,在新加坡,开放生态系统备受推崇,因此该国不会预先判定什么技术好、什么技术不好,允许技术都可以得到充足发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加州最糟糕的十字路口,水泄不通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伯克希尔哈撒韦正处于十字路口有趣的尝试全球经济逆势而上,却只是昙花一现 | 经济学人社论Parents should act as 田螺姑娘深入了解新冠病毒进化系列之四:新冠病毒进化的首要推动力——传播性(transmissibility)激光雷达,正处于十字路口红色日记 8.21-31近年来我国发现一批万吨至十万吨级铀矿床;莫奈名作将拍卖估价4.8亿元丨科技早新闻多伦多市中心新型十字路口亮相 有点复杂…智能科技|御风未来刘星宇:新能源技术将在航空产业带来更为深刻的革命全球合作,共创未来:2023外滩大会探寻科技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吓死!列治文豪车大白天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竟被蒙面劫匪围住!张永伟:新能源汽车如何与能源深度融合车市“金九”背后:新能源、出口、降价成增长主引擎死亡车祸频发!纽约市府承诺改造2000多个十字路口...台湾的前途命运,到了新的十字路口朱云来:新能源作为新型能源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全球经济下行,哈佛博士爸爸驳斥“鸡娃无用论”:未来越不明朗,投资子女教育越重要!特别策划 | 9月22-24日,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来了完了!纽约市将每年移除1000个十字路口附近的停车位2023年8月23日未来科学大奖直播视频之三:能源、交通、科研……室温超导若实现将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我们邀请100位汽车、科技、新能源记者,共探2023成都国际车展!数字王国谢安:从AI风口,到AI的十字路口财政部回应穆迪: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再全球化的十字路口,我们的机遇在哪里?costco的亚洲食品丰田「退股」电装,传统汽车供应链体系走到十字路口出行注意!市中心TTC轨道更换 主要十字路口关闭!人老心善 处暑纳涼十字路口,还是无路可走?全球游戏行业现状之我见魏翔的十字路口:富则黄渤,贱则沈腾奈飞来到十字路口全球震惊!英国第二大城市宣布破产!多个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危机!全球经济问题必须警惕【北京活动报名】站在十字路口:中国经济转型何去何从?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