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年1月17日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时发表的演讲
1993年,在挪威的撮合下,巴以双方在奥斯陆经过历时数月的14次秘密谈判,此次谈判史称“奥斯陆和谈”,是巴以双方首脑的首次直接会谈,就实现初步和平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最终在加沙首先自治等问题上达成原则协议。9月13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美国白宫南草坪正式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1994年10月14日,阿拉法特、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表彰双方以极大的勇气通过政治行动兑现了承诺,给中东地区走向和平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协议签署后两年1996年,拉宾遭以色列极端分子剌杀。2001年以色列方面指责阿拉法特为恐怖主义的幕后主使,并限制了其行动自由,直到其死亡。奥斯陆协议非但没有成为巴勒斯坦人的曙光,似乎在后面的30年中,把巴勒斯坦人置于了更悲惨的境地。圆方并不是很“喜欢”政治,和“政治”相比,商业总是多了一些“温柔”的感觉。因为商业的底层逻辑是“创造增量”,不管是“分工产生效能”,还是“产权明晰提升效率”,本质上是放大人性中“善”的一面,“合作”的一面,最终带来整体福祉的提升。而政治的底层逻辑是“分配存量”,不管是“胆小鬼游戏”,还是“囚徒困境”,本质上是放大人性中“恶”的一面,“对抗”的一面,最终带来某一方的全面胜利。比如,巴以问题。这就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也是这个问题最复杂,也最残酷的一点。那么,在巴以问题中,阿拉法特做错了么?或者说做错了什么?阿拉法特选择和平,是对的。但是他选择错了谈判对手。以色列,不是一个好的“谈判对手”。因为以色列在“政治逻辑”中是一个弱者。或许有的小伙伴并不认可,以色列都把巴勒斯坦变成大集中营,按着头欺负了,他怎么能算的上是“弱者”呢?这里的“弱者”说的是政治关系。或者说,是“政治合法性”的问题。举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的例子大家都明白了。三国中,曹魏面对蜀汉,其实是政治上的“强者”对于“弱者”的博弈,曹魏并不需要杀死“刘禅”来证明它的执政合法性。反而为了降低统治成本,会善待已经认输的“弱者”来更快的扩大其政治版图。这也是为什么刘禅能一直活到于晋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的原因,同时代,曹魏面对司马家就不一样,作为原来曹家的臣子,司马家在政治上是“弱者”。所以这还是政治上“强者”对于“弱者”的博弈。只不过“强者”可以包容“弱者”,“弱者”不能容忍“强者”……身为弱者的“司马家”,一定要把曹家斩草除根,才能够安心睡觉。要不然每次司马家的人看到曹家的人,都感觉有人在提醒自己,自己得位不正,而它的竞争对手,随时也会利用这一点把他掀翻在地。这种持续的“不安全”感,会让所有人都走上一条“死亡螺旋”。那么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政治上算是“强者”还是“弱者”呢?你看,都叫巴勒斯坦地区了……这还用问么?以色列知道,世界也知道,以色列也知道世界知道它占人家地盘这个事吧,好说不好听……所以,只要巴勒斯坦这个名字存在一天,以色列人就不会得到内心的安宁。而以色列,也会用尽一切办法三次杀死巴勒斯坦。而且,它也没有隐藏过自己的意图。第一步,在土地上驱逐所有的巴勒斯坦人,把土地占为己有。
第二步,在肉体上,把所有巴勒斯坦的人消灭,或者给他们换个名字。
第三步,在文化上,清除所有巴勒斯坦的印记,包括文化,历史和宗教直到几代人之后彻底忘却。这三步可能需要100年,甚至200年,不过没关系,以色列人流浪了几千年,这些时间它等得起……所以,站在以色列人的角度,这样做有错么?没错。这是几乎唯一的道路。而这,也是政治最残酷的地方。这条路几十年前有人走过,他的名字叫“阿道夫 希特勒”。那以色列这条路能走通么?历史反复讲述这么一个故事,“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因为得位不正,所以必须用很多更多的鲜血和“牺牲”来祭奠……这个鲜血有对手的,也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