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个句子,令人深思: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Facts 表示“事实”,interpretations 表示“解释”或“诠释”。这句话是在说,这个世界没什么所谓的“事实”,都是各种“诠释”罢了。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作品——《善恶的彼岸》(Beyond Good and Evil),书中还有另外一个咱们耳熟能详的句子:If you gaze into the abyss, the abyss gazes also into you.(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我们再回到之前那句话 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什么是 facts(事实)?康德认为,我们无法直接认识事实,所谓的事实只是事物呈现给我们的现象。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你看见一朵花,这是事实吗?视觉成像的原理是这样的——物体的反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成像于视网膜上,再由视觉神经感知传给大脑。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体验到的“事实”,实际上是大脑的对感官输入的信息的解释。有人可能会说,大脑不会骗我们,它解释的一定是客观现实。谁说的?大脑不但会骗我们,而且经常会骗我们,比如:这个女孩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有些人会斩钉截铁地说“向左转”,有些人会说“天王老子来了都是向右转”。事实是什么?真相又是什么?恐怕没人说得清。我们自己尚且如此,更别说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了。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谁又能看清事实?我们认为的事实只不过是你相信的某个“角度”而已,有句话叫 People only believe what they want to believe(人们只相信他们原意相信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黑泽明经典电影《罗生门》了。罗生门是京都的一座破旧的城门,一个雨天,和尚、樵夫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故事由此开始: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真相只有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所以,生活中各执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有一个专属的英文名词:Rashomon effect(罗生门效应),本质上,就是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 interpretations。再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威廉王子在竖中指吗?很多人可能想都没想,就开始骂街了,什么英国王室,未来的国王,也就那德行!如果你看到另外一个角度,你可能要转而去骂媒体了。但你能说媒体在骗我们吗?其实并没有,他们只是呈现了事实当中的一个切片,选取了事实当中的一个角度。因为王室出丑,最能引发民众关注,他们这么做也是投其所好,职业使然。很多朋友对社交媒体打造的“信息茧房”深恶痛绝,但仔细想想,这个所谓的“信息茧房”何尝不是我们作茧自缚?最后用这样一句话结尾,据说是古罗马哲学皇帝奥勒留说的:Everything we hear is an opinion, not a fact. Everything we see is a perspective, not the truth. 这句话的就留给大家来翻译,可以和尼采那句话放在一起看。“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这句话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恐怕是八个字:未知全貌,不予置评,越是舆论滔天的时候,越要冷静,不要盲目站队。多读读哲学吧,虽然不会让我们看清事实和真相,但至少会让我们更理智地活着。我是侃哥,下期见。 PS: 其实昨天就发了这篇文章的视频版了,有同学谁想到一张图,便发私信给我: 对此我的看法是:三维世界的圆柱体在二维世界的投影有可能是圆形,也有可能是方型,但三维世界的圆柱体就一定是 truth 吗?未必。它可能是更高纬度的一个投影,所以你永远不可能知道真正的 truth 是什么,或者说不存在绝对的 truth,任何所谓的"truth"都只是某个"角度"(perspective)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