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治愈的美食,它排第二,没谁敢排第一美食2023-10-24 00:10封面、海报|图虫创意 ©极物君语:有红薯吃的日子,再难都能挺过去。 秋风起,秋雨落,人会变得“收放自如”。一边裹紧外衣,一边胃口大开。下了班遇上卖红薯的大叔,黑色的铁桶炉上摆着几个红薯,表皮已浸流出焦香蜜汁,一靠近就散发出香甜。捧着滚烫的红薯,会忍不住左手换右手,急急撕开一个小口,白气便轰然而出,更将红薯的甜香进一步泄漏。在这偌大的人间里,谁不是摇摇晃晃向前。纵有冷风凛冽,也总期待着一点什么,能将孤独的灵魂暖透。红薯,不是珍馐,但却能治愈每一个秋。图片丨网络 ©汪曾祺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讲——对于土里生长的类似果品的东西,他都有特别的偏爱。比如萝卜、红薯、山药,甚至喜爱到超过桃李柿杏。这不是矫情,而是深情。外衣常常布满泥土的红薯,没有桃子精致,不如李子圆润,未烹熟前带着生粉,达不到柿杏的蜜甜。因为平凡好种,所以物美价廉。它就像普通人的生活,并不光鲜亮丽,却又在粗糙外表下,藏着自己的小小欢喜。艰难时代,它延续生命。挺过来后,它延续深情。一个爱着土地的人,无法不爱上红薯。风霜雨露,是生命力的备注。甜糯暖香,是写给岁月的情书。阿妈做的番薯粥,外婆蒸锅里的养身餐,只消一口,就能忘掉忧愁。纵然后来日子好了,恋着的仍然是寒风里的红薯,捧着暖手,吃着暖胃。这时候你才知,泥巴气,才是烟火气。那被火烧到流蜜的橘红,暖烘烘,从过往的岁月里走来,无端让人觉得,灰暗的日子后仍有明亮的苗头。秋天是值得咀嚼的,一抿即化的红薯固然温柔,晒到甜韧的地瓜干,更能将童年的欢喜注满。当尝遍了大荤大肉的唇齿,咬下香甜的薯干,两边脸颊会鼓上鼓下,就像一只嘴馋的小松鼠,搬出贮存的食粮,正在一口一口吃掉秋天。糯叽叽的声音在牙齿间游走,也为寂寞的日子增添了三分热闹。随着年岁渐长,人总是一面变得成熟坚强,一面变得软弱孤独。生活的不如意,对儿时的自己来说,是说忘就忘的烦恼。对成年人来说,却可能是压倒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偶有所能者,于苦闷之中将自己拯救出来,心中所怀的安然、泰然、释然,皆源自寻常烟火。一碗暖汤,一碟炸物,一份吃食,落了胃,心也安。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写道——“人之犯馋,是在饱暖之余,眼看着,回想起或是谈论到某一美味,喉头像是有馋虫虱抓作痒,只好干咽唾沫,一旦得遂所愿,恣情享受,浑身通泰”。人在越冷的时候,越容易犯馋。而红薯,能诱出馋虫千万。糖丝缠绕的拔丝,带着东北厚重的热烈。酥炸的粑丝糖,则有川南的爽利。红薯、地瓜、红苕、番薯……你用来称呼它的名字,也暗藏家乡的坐标。作为淀粉类美食,红薯很适合加热后油炸或煎烙。热气将它酥化,变得温柔亲近。热油增香,炸干多余的水气,留下一身金黄。卷着小菜的烙馍,能让河南人一口回到家乡。在武汉过早,一份苕面窝配蛋酒,是舒爽。到晚上,买个热腾腾的红薯回家,用勺子挖出来细品,是妥帖。相比土豆,红薯更多了一份甜意。切作粗条,撒上酸梅粉,又能化身一份街头小吃——甘梅地瓜。同样是小吃,将红薯打磨成粉,便开始通透、晶莹。做成苕皮,裹上折耳根碎,香飘云贵川渝的大街小巷。外地人来打卡,或许会将眉头一皱,脸上哭相。本地人却接受良好,对这种味道欲罢不能。带着糯香的薯粉,与淋漓的油脂香一起烹饪,比单纯的荤食更美味,也别有一番风情。山粉圆子、山粉饺、珍珠丸、扣肉、油茶、锦粉面……味觉让大山大海之间,出现遥远的相似性。平淡日子也因暖香的烟火,而变得鲜活而生动。降温了,吃红薯,是生活里的小欢喜。从夏日的绿意,到秋冬的金黄,红薯在多彩的一生里,展现着生机盎然的美丽。筋弹的凉勺粉,带着醋辣的酸爽。甜酱油、酸菜汁、姜蒜汁、麻酱和甜醋、辣椒一起,让独属于建水的风味交织。热情的炒粉、汤粉,浸饱浓郁的风味。滑入嘴里的肥肠,油膘恰好,表皮弹脆,和红薯粉一同吸溜入口,是世俗饕餮里的销魂之味。用肉末炒成的“蚂蚁上树”,则在惊悚的名字背后,藏进鲜香。配上两碗米饭,无惧岁月长。一口砂锅,装得下荤素,也任红薯粉浮沉。咕嘟咕嘟的沸腾声里,时间悄然的流逝了。吃到饱足、酣然,回味宽短细长,味蕾弹跳,更会爱上这蕴藏万千风味的人间。镜头仿佛回到明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第一次从海外带着番薯藤归来。那时的番薯与如今的美食悄然重叠。风味随着历史的车辙成为时代的印记,红薯,一年又一年,焕发出新的生机。你还知道哪些红薯的吃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哦~图1 | 茯晓;图2 |李二三四五 ©END文字为极物原创,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因微信推送规则改版未被“星标”就无法展示完整封面如果你想收看更多极物的美食文章请记得点亮“星标”哦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