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等着看阿根廷的笑话
文丨古原
大家好,我是老古。
米莱在阿根廷政坛的崛起,会在中国引发一个话题,那就是奥派的理论,能不能让阿根廷走上一条富裕的道路。
说实话,很大的可能,他们是要看这个笑话了。
首先是因为任期,米莱当选了,也只有四年的任期,作为积重难返的阿根廷来说,即使是开启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四年内也不一定在所有领域能有明显的成效。
更大的可能性是,这四年推出的一些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导致无数人短期利益受损,就象中国当年的国企工人下岗一样。
而且,阿根廷历史上就发生很多次这样的事件,并且这一类事件,被国内的某一部分群体用来证明国有化有多重要。
他们经常举的例子就是阿根廷铁路私有化的历史。
1991年,阿根廷铁路进入系统性私有化阶段,将仅存的六条货运铁路的长期特许经营权(30年,可选择延长10年)授予私人公司。
在二十年后,2012年2月22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生了阿根廷铁路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在早上高峰时段,一列严重超载的轻轨列车,在到达终点站后未能停下撞到了墙上,造成51人死亡和近700人受伤。
这一严重的事故,直接导致阿根廷铁路私有化的结束。
就在当年,阿根廷政府决议,废除所有与私人企业的铁路专营合同,全部铁路国有化。
阿内政和交通部部长兰达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政府有理由解除与私人企业的铁路专营合同,绝对不会向这些企业支付任何补偿。
这就是一次典型的失败,并且成为了反对自由市场的国内舆论大V们最为重要的反私有化的证据。
但是,这些大V们不过是剪裁历史,找出历史中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根本不敢把真实的历史写出来。
阿根廷的铁路私有化铁路,其实是自由主义政策不彻底的一个结果。
第一,铁路这种长期基础建设,用设定期限的承包运营方式,并不能带来很好的市场化的效应,因为,投资商不敢进行长期投资,越是长期投资,越需要长期预期,再加上阿根廷政府的左右摇摆是常态,因此,承包商在铁路上的投资有限。
第二、承包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非市场收入,而是政府补贴,也即这种私有化,消灭了私有铁路企业赚到利润的能力,成为了政府的附庸,他们不需要迎合消费者,而需要迎合政府。
第三、阿根廷政府还给铁路企业限价,这种限价手段导致铁路企业彻底失去了提升服务的动力,因为再努力提升,都不能赚到更多的钱,那为什么要提升呢?
这样的私有化,甚至不能称之为私有化,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补贴、管制、预期不稳,破坏市场的元素,他一个不漏。如果给予阿根廷的国有企业更大的自主权,都比这种表面私有化要好。
比如,让他们可以自由定价,不给予补贴扶持,让员工的收入完全来源于市场,给予管理层一定的长期激励。
中国之所以有不少国企,还活得比较好,原因就在于此。
今天阿根廷又回到铁路全盘国有的时代,结果是每年巨额亏损,全部靠国家财政养着。
甚至不少人天天夸,说只有国有化,我们才能享受低价的服务,由于他们不懂低价背后的代价,因此,他们才认定国有的交通建设服务是政府提供的福利。
真相是,大量的基建来源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是货币超发的主要形式,这些代价每一个人都在承担,因为我们口袋里的钱在一年一年地贬值。
我们得到了低价的补贴么?当然没有,实际上是以每一个人每年的现金资产贬值的方式在承担代价。
米莱当选了,也只有四年任期。
如果搞市场化改革,那么首先面临的就是这些在补贴下生活的利益集团们的反对,比如,搞铁路私有化,那么几万名铁路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就会成为反对者。
他要搞劳工制度自由化,就会面临那些在劳动保护下的既得利益的反对者。
这种反对,很有可能在政治上形成压力,最后导致出台的又是这种半拉子、甚至不能叫市场化的改革手段。
米莱真正马上做的是,让民众感受到利益的增长,看到市场化的成绩。
那怎么样才能迅速做到这一点呢?开放。
将一切阻碍阿根廷国民与外界交易的所有措施,全部消除掉,用开放来倒逼内政改革,这才是最好的市场化方案。
只要阿根廷对外开放,实施三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政策,甚至可以再加一个零,那就是设立特别经济区,实施二十年到三十年的零税收。
在这种特别经济区里,原有的管制法律全部消除。
无数国外的便宜商品马上可以让民众实际可得增加;
减少对外商品的限制,立即可以让阿根廷国内的企业生产效率增长,成本降低,竞争力加强,从而让劳动者的收入上升。
无数外国企业的投资,立马可以让阿根廷民众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
只有引进外来资本、增加本土投资,才能让民众迅速增加收入,资本才是改变阿根廷未来的关键性要素。
并同时修改阿根廷宪法,把对外资保护、私有财产的保护,提高到前所未来的程度 ,确保资本有长期稳定预期,并把宪法的修改门槛增高。
不如此,仅以他四年的任期,搞一点小动作,结果可能依然是一地鸡毛。
只有市场化的利益被民众获得,才能让更多的民众支持市场化的改革,这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所在。
否则,米莱不仅会让中国奥派被看笑话,还有可能成为了全世界自由市场的反面案例。
题图:Nikolo Balkanski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