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肖磊:大国周期震波扩散,阿根廷的自信和绝望

肖磊:大国周期震波扩散,阿根廷的自信和绝望

财经

作者:肖磊看世界



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希望,最主要的来讲,可能取决于三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是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第二个是社会层面的组织制度选择和对其符合时代发展的动态驾驭;第三个是外部对其的影响和塑造。

关于阿根廷的命运与选择,是值得展开来讨论的,因为这不仅仅是阿根廷自己的事情,还牵扯到世界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具体而又深刻的变化。

四十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但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当时世界正在发生的一件事,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做法。

那时,正值拉美债务危机大爆发。

源于越南战争的超额支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宣布“违约”,不再承诺美元跟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美元跟黄金脱钩后开启了疯狂扩张,使得拉美国家持续的借入大量的低成本美元外债,用来维持消费经济。

而由于基建和实体投资不足(美国人又不去拉美搞具体建设),拉美国家自身产品和服务持续稀缺,导致拉美国家借入的美元,最后都用来进口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了,并没有在硬件和软件等层面沉淀为本国发展资源。

也就是说,美国用给拉美国家发(借出)美元的方式,刺激了拉美国家对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这些借给拉美国家的美元最后变成了美国企业的营收和现金流,支撑了美国产业和美元体系的扩张,而留给拉美国家的,只有巨额债务。

到了八十年代初,美国通胀飙升到了超过15%,美联储将利率提高到了接近20%,这导致拉美国家一方面没有了低成本美元可借,负债消费经济难以维持,另一方面自身国内经济由于没有创造出内生的循环体系,就面临全面的崩溃。

到了1982年,墨西哥首先暂停偿还美元债务,无限期关闭外汇市场,紧接着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秘鲁、智利都宣布没有能力再偿还美元债务。

这是人类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这个概念诞生之后,第一次出现如此规模巨大的集体性主权信用“违约”,这也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之后,缔造的周期循环对依附性经济体的第一次整体性冲击。到1986年的时候,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已经飙升到了超过1万亿美元,积重难返。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紧接着,美国和其金融集团,利用拉美国家经济崩溃之际,迅速展开了“债务重组”谈判,要求这些国家出售国有资产,缩减政府开支,按期还本付息等。

拉美国家刚开始不同意,为了增加跟美国的谈判筹码,准备“组团”谈判,也就是所有拉美国家,组成一个谈判代表团,跟美国和其金融集团进行整体性谈判,如果美国对拉美国家不减免债务,拉美国家就要集体违约。

结果呢,美国拒绝跟拉美国家集体谈判,直接告诉拉美国家,美国只接受单独谈判,而且还抛出一个“诱惑”,就是谁先跟美国谈判,谁就能获得更早的救助和更低的救助条件,还会减免少许债务,美国评级机构甚至可以对其搞特殊,调高其主权信用评级,这样就可以再去借新债了。

这一下子就把拉美国家给分化了,墨西哥立马倒戈,选择单独跟美国谈判,紧接着阿根廷也倒戈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拉美国家都同意不再违约、按时还利息。

那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拉美国家经济一夜回到解放前,阿根廷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再也出不来了,内部造血能力永久性丧失,而且由于政府得持续紧缩和接受美国金融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的监督和审计等,使得政府支出严重受限,在基建、教育、社会保障和安全等层面的投入急剧减少,整个社会进入了超低水平的躺平式发展模式,时至今日还都是烂摊子,阿根廷等原本是奔着发达国家去的,结果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

也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遇到了拉美债务危机,使得中国在各类产业的具体开放策略等层面,有了一定的“节奏感”,从自身的土地建设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到引进加工贸易和各类制造业等,逐步走到今天,在进口、服务、消费和金融等领域持续的高水平开放,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完全是在非常主动的,“以我为主”的这样一个逻辑上实现的。

这使得中国可以较为平稳的走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等,而很多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的拉美,90年代之后的东南亚,以及2008年之后,尤其是2010年欧债危机之后的欧盟(欧债危机加速了英国脱欧,如今又爆发了对欧盟影响巨大的俄乌冲突等等),都出现了地区经济和地缘政治趋势的巨大动荡。

如果回到当下,我们从阿根廷的身上,似乎又看到了四十年前的影子。


由于最近几年美国为了维持消费经济的规模和应对疫情冲击,以及确保在GDP总量上不被中国超越,持续增发美元,而后爆发了通货膨胀,从去年开始又不得不持续的加息(遏制通胀)。

从全球来看,美联储迅猛的加息步伐,又一次掀起了美元周期风暴,那些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以及自身经济条件较差的国家再次陷入危机,尤其是内循环体系没有做起来的国家,开始陷入新一轮的大危机。

就拿阿根廷来说,不到一年本币贬值了超过50%,为了满足美国金融机构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救助要求,阿根内部已经无计可施,国内严重依赖美元债务循环的整个运行体系变得异常紊乱。

新当选的米莱所发布的措施,其实跟当年拉美国家(也包括当时的阿根廷)解决债务危机的逻辑基本上是一样的,就是用更加极端的“外化”方式(包括货币主权的出让),来解决内部问题。这是否符合阿根廷利益目前还不好说,但确实完全符合美国的期待和要求。

关于阿根廷要做什么,米莱的一段话可以精准概括:“我是自由派经济学家,专攻经济增长主题,因此我知道如何让经济增长,知道如何创造高质量高薪的就业岗位,我知道如何结束贫穷落后,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同时我的搭档Victoria Villarruel 是国防安全方面的专家,所以,我们这对理想组合,可以解决阿根廷面临的诸多问题,阻止通胀和不安全感,大家最好要意识到,当前的一成不变是无法改变现状的,因为阿根廷需要改变。”

请注意,假设米莱真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以上问题当中的任何一项,比如贫穷、通胀、就业、安全等,我可以这样说,米莱不仅可以获得十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十个和平奖,还会获得十个以上由联合国颁发的“人类发展奖”、“终身成就奖”、“科学创新奖”、“政策领导力奖”等等。

其实如果把这类说辞,看成是选举言论,也是可以理解的,每当危机出现,大家总得有个希望才行,哪怕这个希望是假的,也值得一试,万一成真了呢。但问题是,任何美好的目标和想法,都需要具体措施去实现,那我们就来看看米莱目前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呢?

关于经济发展,米莱要更加完全的自由化经济,这一点实际上没有错,我本人也是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但问题是,经过了好几轮的“自由化”,供阿根廷“自由化”的资源已经不多了,这次主要是私有化国家石油公司。米莱计划启用曾在美国和南美工作过35年的霍拉西奥马林为总裁兼任CEO,推进国家石油公司的私有化,并通过消除出口障碍,取消燃料价格上限和鼓励钻井商间竞争等方式重振阿根廷石油业。

关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可能实在找不到可以发力的点,然后就重新宣誓了一下对“马岛”的主权,对此英国提出了抗议。

关于通胀问题,明确要用抛弃本币,直接使用美元,也可能是完全基于美元固定汇率来发行本币,来“一劳永逸”的解决通胀问题。这并非米莱的首创,后面我会详细说。

关于外交,米莱说不加入金砖国家,还说了巴西和中国一大堆的不是,后来又否认了说过类似跟中国和巴西“断交”的话,但不加入金砖国家这一点可能是真的,值得关注和警惕。

那这些措施到底会不会起到米莱在竞选时所宣扬的,产生那么多神奇的效果呢?

我们就认真来讨论一下,因为这里面有意思的东西非常多,而且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对阿根廷等国家的影响。


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我们还是得从头说起。

对比来说,同样是南美最重要的国家,阿根廷跟巴西还是有所不同的,阿根廷97%的人口是西欧移民及后代,都是白人,按照西欧白人移民社会的普遍优越感,阿根廷应该像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一样,成为发达国家才对,而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

这使得阿根廷很多时候在发展心态层面,是比较扭曲的,并没有很好的找到历史文化民族等层面的自我定义,尤其是掌握着诸多社会资源的精英对国家的归属感并不强,热衷于移民欧洲和美国,这个实际上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很痛苦的。

巴西相对来说好点,巴西只有50%多的人口是白人,其他都是混血,你去看,阿根廷的足球明星,比如马拉多拉、梅西等,都是欧洲面孔的白人,而巴西的球王贝利是黑人,大罗、小罗,以及内马尔等,都是有色人种,整个巴西的定位是相对明确的,就是一个典型的混合社会,在巴西定居的日本人也有200多万,中国过去的也有好几十万了。

基于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实际上阿根廷在国际关系当中的选择,是有更明显的倾向性的,而这种倾向恰恰跟自己现实的发展是矛盾的。比如米莱不愿意加入金砖国家,明确要跟美国绑定,尽管阿根廷已经破产了,也是很傲娇的,觉得阿根廷跟中国和巴西等国家是不同的,但其实阿根廷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分别是巴西和中国,而不是美国。

不加入金砖国家,实际上就是放弃了国内可能的基础设施等投资(这个问题永远不过时),内生经济的循环条件就更不存在了,同时也放弃了互补性的贸易拉动效应。美国不太可能去给阿根廷搞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阿根廷潜力最大的农产品出口,跟美国形成了直接的竞争。

当然,问题如果只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就在阿根廷版特朗普米莱当选的时候,在欧洲的荷兰,被称为欧洲特朗普的基尔特维尔德斯也很有可能成为荷兰首相,在法国,极右翼的勒庞支持率其实也很高。而基尔特维尔德斯和勒庞,都主张自己的国家举行公投,退出欧盟。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米莱不加入金砖国家,基尔特维尔德斯和勒庞,都主张退出欧盟。这里面法国退出欧盟的概率不大,但荷兰确实存在这种可能。那这到底是啥意思?啥趋势?

这就要说到,国际局势对具体国家的影响和塑造。


很多人觉得,俄乌冲突、非洲动荡、巴以冲突等等,都是重要的国际局势,但这些事件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我此前写过一篇瞎扯闲聊文章,意思是说,世界的未来,取决于美国如何定义中国。

也就是说,美国如何定义中国,直接影响到世界的未来,因为随着美国对中国做出的定义,美国就会采取不同的行动,而中国就需要做出相关的应对,这样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所做出的行动和应对,就会对世界产生巨大的趋势性影响。

很多人说,美国如何定义中国,就那么重要吗?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巴以冲突,由于以色列是美国的绝对盟友和伙伴,所以无论以色列做什么,美国都是支持的,这次为了帮助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毫无顾虑的的展开行动,美国迅速就将数艘航母开过去了,这意味着,所有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都不敢轻举妄动,给以色列采取行动提供战略性保护。

什么意思呢,就是美国这种国家,一旦把一个国家定义成盟友和伙伴,那对其的容忍度是非常高的,对方做什么都是对的,美国都要站出来明确支持的,而一旦把一个国家定义为威胁和挑战,那这个国家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美国都要采取打压措施的。

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在这里,美国这种由清教徒底层逻辑主导的国家,是很难走“中庸”的,也就是在美国眼里,这个世界,就是非黑即白的,对美国来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国家,一种是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另一种是美国的对手和挑战,不存在其他可能。而中国一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世界足够大,是可以让中国和美国以自己的方式并存的。

时至今日,美国并没有明确回答中国抛出的问题,但各自确实对人类和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是闹着玩的,因为中美不仅仅是全球经济核心中的核心,而且都拥有强大的空天布局和工业产出能力,一旦走向不可能控的关系,整个人类都难以承受。

基于此,中美实际上进入了更加长期的,最低限度的安全共识,以及朝着更高上限的社会层面的可能性互动,走向了更加长期化的,暂时还难以定义的马拉松式关系发展模式。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未来中美对世界的贡献度,就变得更加重要,而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来源于对自身经济的增长和内部的升级建设等,这样就可以更持续的将中国的发展外溢到世界,对世界经济等增长的贡献度就更加持续,美国则关心的依然是灵魂深处的不安全感,具体说是新构建出来的供应链“风险”说辞,不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觉得大家对以美国为中心的发展体系依赖感缺失,美国的长期话语权和影响力可能会受到战略性影响。


未来很长时间里,很大的可能是,美国将在供应链“重组”这个层面,展开一系列的,对全球各类体系和国家的影响,这将在无形中,重塑很多国家的政治生态和发展选择。

从全球来看,欧盟、金砖国家等组织的存在,对美国供应链“重组”都是非常不利的,只有更多的国家离开这类组织,成为独立的个体,美国对供应链的“重组”才会变得容易和可靠。这跟当年在拉美债务危机当中,分化拉美国家集体组织,只进行单独谈判等,非常类似。

也就是说,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美国会在政治外交军事情报贸易等等层面,来支持各个地区,有意退出美国无法掌控的国际组织或联盟的候选人,以及相关舆论体系。这就是为啥我说,米莱关于其他的言论,可能都是假的(为了选举),但关于不加入金砖国家的言论,很大的概率是真的。

举例来说。

比如未来全球科技层面,可能有两个较为顶端的主导力量,一个是人工智能,也就是芯片和算力;另一个是新能源动力体系对传统能源动力体系的持久、规模替代。

芯片层面,荷兰有世界最先进的光刻机制造工厂和固定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性的竞争力,荷兰脱欧是非常有助于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供应链“重组”的。而新能源动力大规模应用层面,有一个金属元素可能非常重要,就是锂,锂目前最大的开发潜力国,就是阿根廷。阿根廷的锂储量全球第三,但目前只占全球锂供给市场的不到5%,增长速度非常快。如果再加上当前排名前三的锂供应国智利,拉美地区将成为美国供应链“重组”的重要目标地区。

阿根廷还拥有巨大的页岩油气储量,页岩气储量全球第二,页岩油储量全球第四,而且离美国又不远,关于页岩油气的开发,美国目前的产量和技术都是世界第一,尤其是美国选择在中东战略性撤退之后,美洲的页岩油气正好可以给美国提供重新掌控传统能源市场的定价和交易机会。如果美国获得阿根廷页岩油气的开发权,后面直接高价卖给无法从俄罗斯获取能源的欧洲、日本等地区,也相当于完成了能源供应链的“重组”。这可能也是米莱让国家石油公司私有化,以及引入竞争性开发的其中一个背景。

当然,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完全替代,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就像石油的出现并没有取代煤炭,天然气的出现也没有取代石油一样,原因是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各个地区的发展阶段不同,对能源使用的环境条件等各不相同,同时呢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一直是指数级增长的,并不能按照当下的能源消耗,去计算未来的能源需求。

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各类数据运行领域,对能源的需求是很难想象的,保守估计,十年之后,全世界30%的电力将会被用来运行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超过5%)。如果新能源供给跟不上,传统能源又不给力,那直接会影响到科技发展的水平和维度,整个社会也都会因为能源短缺而陷入发展的停滞。

在美国供应链“重组”这样一个大的战略执行体系下,全球各个国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美国或许已经在私底下给规划好了,现在就是要推动这些国家,退出原有的供应链和市场,以及政治经济组织体系,就像阿根廷不加入金砖国家、荷兰可能脱欧一样,然后再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加入美国所主导的供应链“重组”体系。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将信将疑,似乎阴谋论的成分都出来了。别着急,这其实只是一个解释体系,要想把问题进一步说明白(瞎扯闲聊),还需要对未来的推演。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解释,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案例,也就是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类似阿根廷这样的国家,而提前体验了阿根廷可能的选择和命运。

通过我仔细的研究和观察(仅供参考),真还有一个。这个国家叫南非。


从地理位置来看,阿根廷和南非都有很强的相似之处,一个是非洲的最南端,另一个是美洲的最南端,两个国家都主要以港口运输为主,内部铁路南非是3.4万公里,阿根廷是3.7万公里。

南非人口5900万,阿根廷人口4700万;南非土地面积比阿根廷小很多,但人口集中度和城镇化率都不及阿根廷;南非人均GDP是7000美元,阿根廷是9000美元;南非经济总量是4000亿美元,阿根廷是6000亿美元,但南非是贸易顺差,阿根廷是贸易逆差;南非外汇储备有接近600亿美元,外债1800亿美元,阿根廷外汇储备只有200多亿美元,外债280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相似度较高的情况下,各有优劣。

我跟大家说这些数据,不仅仅是让大家对这两个国家有一个比较显性的观感,更主要的是,在此基础之上,要展开来具体说一下为什么要拿这两个国家比较。

自从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欧洲和地中海地区通往印度洋和中国等的航运,就不再需要绕道南非的好望角了,南非就失去了地理位置上的航运通道经济(只不过这种衰落是较为缓慢的)。阿根廷也是类似的,自从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后,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就不再需要绕道阿根廷沿岸和其火地岛乌斯怀亚了。

另一方面,在南非的北面和阿根廷的北面,也就是整个非洲和南美的内陆地区,都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陆路经济通道,这就意味着,在失去了航运通道经济的同时,内地陆路经济通道并没有打开,对于人口在5000万规模这样的国家,一旦出现发展条件层面的改变或失衡(两条国际运河的开通),就只能空守着几个港口而眼看着经济和贸易衰落。

这样的历史大背景,决定了南非和阿根廷,很难基于海洋通道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各类加工贸易、服务业,乃至金融业等等,再加上屡次货币和债务危机,导致的财政紧缩,使得在内陆经济通道建设层面,政府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财政等资源推进,整个经济就进入到了向外求发展的加强循环。不过对外循环如果做对了,还是可以把经济稳定下来的。


南非和阿根廷有着同样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农业)。如果从外部找到对这两种资源的潜力型需求者,其经济还是可以稳定下来的,且可以拥有一定持续性的。很多国家卖资源卖粮食都一百多年了,也还在卖。

南非为什么变成了贸易顺差国,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中国成了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南非的所有1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都是中国给创造的。中国和南非的贸易规模已经接近600亿美元。另一个数据是,南非与其他金砖国家2022年贸易额较2017年增长了超过70%。

中国从南非的进口,主要是矿产类,近年来开始进口更多农产品,中国进口的铂金里面,接近60%都来源于南非,中国目前对黄金消费的进口依赖超过70%,连续数年都是全球第一大黄金消费国,南非也是中国最主要的黄金进口来源国。

要知道在过去200年里,南非总共生产了超过5万吨的黄金(总价值超3万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产金国,但这些黄金几乎都被英国人等西方殖民者拿走了,给如今的南非什么也没有留下。而中国现在大量的购买南非等的矿产,都是真金白银市场价,给南非等创造了真实的贸易顺差。

纵观全球,未来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各类矿产资源,有如此规模和持续的需求,因为中国不仅仅是自己消费,而且是大部分矿产的“加工厂”,没有中国这个“加工厂”的高技术和大规模处理,很多矿产是无法进入市场环节的,而就算进入到市场环节,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是买不起的。中国现在每年仅出口的钢铁就有接近一亿吨,比排名全球第三的钢铁生产国日本的钢铁总产量还要多。

也就是说,直到南非把矿产的主要合作对象,变成了中国,才真正的得到了实际的利益,而直到现在,英美很多财团还都把持和垄断着南非的诸多矿藏,比如钻石等,都还是一百年前的“卖身契”。这就是为啥非洲有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要把某些殖民模式下的矿产开发等,要收回来的原因。前一阵的尼日尔铀矿问题就是个例子。

再去看看中国跟阿根廷的贸易总额,目前只有200亿美元,只有中国跟南非贸易额的三分之一,要知道阿根廷的经济总规模是要高于南非的,未来无论是从能源层面,还是锂等矿产层面,又或者是阿根廷的各类农产品体系,中国都是巨大的可持续需求市场。

跟中国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初级买卖,用资源出口来计价中国的基建投资,也就是用资源来换中国对其的建设,等到基础设施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内生动力就有了,内部经济就开始有自我循环了,就能更好的摆脱美元周期等的影响,数千万国民辛苦数十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就不至于一次性被冲散或转移。


最后再简单的说一下关于放弃本币,完全使用美元的问题。

其实这种选择并不是说没有道理,只是对于阿根廷这样规模的国家来说,这种选择带来的影响是整个阿根廷难以承受的。这方面从来都不是经济学范畴,而是政治学范畴。

就拿中国来说,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内,也采取过类似的,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在中国的香港,至今还是跟美元的固定汇率。在美洲还有一些国家,跟香港类似。

但这里面,要有一些前提,中国一直是出口创汇型经济,是有严格的资本管制的,而且一直是贸易顺差。而香港至今还是很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资金中转站。也就是说,当一个经济体,并不缺乏资金流,有足够的美元储备创造能力,或者在不影响经济大方向发展的同时,有能力控制资本流动,那么在特定时期内,盯住美元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阿根廷的情况是,自身除了卖国家石油公司等,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创造顺差和外汇储备的能力了,而且经济规模并不小,人口众多,在这种背景下完全使用美元,就意味着,国内几乎没有流动性了,别说是通胀了,恐怕瞬间就可能形成历史罕见的通缩,确实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通胀问题。

这就好比说,当大家醒来后,发现一夜之间所有的交易和买卖,都得用美元,但大家手上都没有美元啊,都没法买东西了,物价怎么涨?通胀问题确实彻底被解决了。

这个时候,你攒的本币越多,就越恐慌,因为一夜之间成废纸了啊,阿根廷政府可能会说,大家别慌,允许大家拿着本币换美元,但问题是,大家都知道,政府手上只有200亿美元,而且还欠着外面2800亿美元。

这种情况下,政府要么给本币换美元规定一个遥不可及的价格,大家手上的本币根本就换不到几个美元,要么就变相鼓励大家赶紧移民或出去到国外务工,赚点外汇回来补贴家用,就变成了菲律宾等发展模式。

那留在国内的人怎么办呢,那就鼓励大家,能卖给外国人的东西都赶紧卖吧,什么土地啊、企业股权啊、工厂啊、矿产啊、房子啊等等,只要能换来美元就行。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鼓励大家卖东西,但卖给谁估计米莱政府是有倾向的,这次很大的概率是,只接受美元,只能卖给美国财团。

我最后的理解是,阿根廷最好的结果是变成下一个南非模式(南非与其他金砖国家2022年贸易额较2017年增长了超过70%),南非虽然人均GDP不及阿根廷,但南非的发展趋势和选择更明朗,对于民众来说确定性更强,这就给社会层面的调整留出了稳定的运行空间,而阿根廷一旦搞不好,社会动荡是难免的,又要回到军人政府。单就经济层面而言,最差的结果是变成菲律宾模式(靠劳务输出等赚外汇)。

选择加入金砖,选择多元的贸易结算货币,比如人民币等,就会走向稍微稳定一点的南非模式,而完全绑定美国和美元,就只能是菲律宾等模式了,整个国家很快会被二次掏空,但阿根廷白人主体之下,又不会安于做菲律宾,这就很麻烦。

这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算术题,阿根廷能卖给中国等的东西很多,而且是可持续的,但能卖给美国的就只剩下“血”和“肉”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阿根廷这片土地,到底是属于谁的,现在依然说不清楚,最早是美洲原住民的,后来是西班牙殖民者的,再后来是西欧各类移民的,然后等到美国崛起之后,变成了美国的后花园,如今呢,可能又得变,肯定不是后花园了,这个词太浪漫,跟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以上内容仅供打发空闲时间,不构成对此类国际事件的正经理解。

文/肖磊

肖磊:美国建国后借助危机的三次“重生”与新的历史周期律

肖磊:过去30年里,日本是如何把两倍于德国的经济优势给搞丢的;未来最大的趋势是啥?

肖磊:从巴以冲突看西方“站队”历史变化,以及犹太人是如何从设计生意到设计国家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阿根廷的明天,会不会是新的地狱?阿根廷的“休克疗法”越走越歪,民众担忧被西方“绑架”有人等着看阿根廷的笑话肖磊:巴菲特的遗嘱和芒格的逝世,美国最好的投资时代结束了米莱上任一个月,阿根廷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就变好肖磊:从巴以冲突看西方“站队”历史变化,以及犹太人是如何从设计生意到设计国家的肖磊:过去30年里,日本是如何把两倍于德国的经济优势给搞丢的;未来最大的趋势是啥?真相或许比想象的更。。。。肖磊:反华急先锋麦卡锡被轻松罢免,美国的深层矛盾浮出水面肖磊:从日本股市的大周期看中国股市的背景与前程石正丽的更危险毒株致死率90%背后隐藏什么阿根廷的后天很美好,但总统米莱很有可能死在明天晚上你是盲目自信、迷之自信、有条件自信还是无条件自信?华府消息|特朗普要去阿根廷见“阿根廷特朗普”一甲子:从肯尼迪到米莱,新总统才是阿根廷的救世主米莱赢了,阿根廷选出了全球第一位奥派总统肖磊:阿根廷总统米莱的“理想国”假象肖磊:中国股市到底要不要“救”?红色日记 不迷航 5.16-31破罐子破摔:日本步上阿根廷的后尘你也许不信,阿根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肖磊:美国建国后借助危机的三次“重生”与新的历史周期律米莱是否能够打破阿根廷的「资源诅咒」?阿根廷的特朗普,能否救得了病危的阿根廷在高福利陷阱中越来越穷,阿根廷选出极右总统拿国家当实验耗材学点心理学,提升自信和幸福感肖磊:美国大动荡时代和美元走势推演米莱胜选,阿根廷准外长叫嚣“不可能加入金砖”,我方外交部回应米莱当选,阿根廷能否改革成功当选后变了?市场猜测,阿根廷全面“美元化”或被抛弃?米莱,要怎么样才能救活阿根廷?改变阿根廷的三个方法住在西班牙的柴静,还是原来的柴静----Steam一夜涨价3000%,阿根廷和土耳其玩家快要玩不起游戏了。肖磊:此次巴以冲突是美国中东外交彻底失败的结果,人类需要终极“公理”长周末Get Away, 时光中的孟菲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