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肖磊:美国建国后借助危机的三次“重生”与新的历史周期律

肖磊:美国建国后借助危机的三次“重生”与新的历史周期律

财经


作者:肖磊看世界


大家基本都知道,美国早在1776年就已经宣布独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获得名义上独立之后的将近100年里,美国发展得并不好,国力也并不强,而且内耗严重,各州的权力非常强大。

独立初期那会儿,联邦政府连向各州收税的权力都没有,关税也都是归州政府,联邦政府不仅偿付不了独立战争期间从法国贷款的利息(法国为了削弱英国,一直出资支持北美独立运动),就连平时的军费,也要恳求国内各州凭良心“捐款”(拨款),后来各州直接不拨了,联邦政府一度陷入解散边缘。

请注意,当时美国还没有中央银行,没有属于自己的主权货币,没有国有资源(美国的大部分国有土地是后来才靠美墨战争等抢来的,主要在西部地区),美国本土的财团还没有成长起来,联邦政府想要借钱,就得向英、法等借,可是联邦政府没有国家信用,随时都可能解散,所以欧洲国家也不愿意借给美国。打独立战争的时候法国之所以借钱给美国,那是因为美国要把英国人赶走,也相当于是帮法国人打英国人。

问题是,等到联邦政府真的陷入“停摆”状态的时候,各州又开始乱了,州与州之间都开始打贸易战,这种背景下,大家觉得联邦政府确实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于是在1787年的时候(联邦政府成立10年后),大家又不得不坐下来重新开会,就是要保证联邦政府能够长期存在下去,得给联邦政府一个合法的收入来源(会议制定出来的新宪法第一条就是关税归联邦政府),但除了制定关税和搞国防、外交,其他国内事务联邦政府都不能插手。

这个会议后来被美化为“制宪会议”,到现在美国还在当理性制度设计“优越感”使劲宣传,成为美国最“骄傲”的历史事件,但其实就是当时联邦政府都快解散了,大家也都等着其尽快解散,结果真要解散的时候各州又乱套了,觉得联邦政府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于是不得不重新开会,搞了个保证联邦政府不解散的“筹款会”。

但尴尬的地方在于,独立战争,以及而后的联邦政府“筹款会”(制宪会议)并没有相对彻底的“统一”美国各州,而后又陷入了新的内部矛盾之中。

北方工业州要求更高的关税税率,以保护北方工业的发展,而南方州要求更低的关税税率,这样农产品出口就不会遭遇其他国家关税报复。

具体来说就是,美国内部出现了发展的严重失衡,到1860年的时候,也就是内战前,美国90%的制造业都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是棉纺织业、钢铁业等),北部希望更多的人口能够从事制造业,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制造业),增加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但当时美国全国人口的84%都是农业人口,南部地区以农业为主。

由于当时美国整个国家制造业的总产值,还远低于玉米、小麦、牧草的总产值,农业解决的就业人数是制造业的四倍,要支持国内的农业,就要降低关税,否则其他国家就会报复(农业的附加值低,对关税十分敏感),美国的农产品就会失去竞争力(当时联邦政府没有钱补贴农业,也没有现在这种农业金融保险制度等等)。

由于北方工业州和南方农业州对“关税”的矛盾难以调和,再加上两者代表的是不同的发展和内部组织模式,矛盾愈加尖锐,这就给欧洲老牌帝国有了新一轮钻空子的机会,英法等依然视美国不同的地方和州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制造业为主的英国不希望美国发展制造业跟自己竞争,所以支持南方农业州,而法国支持北方工业州),进行符合自己的产业贸易和各类影响输出,美国南、北方都有了背后的支持者,倾向于支持发展制造业的联邦政府再次陷入“崩溃”。

也可以这么说,在独立战争之后的将近一个世纪里,美国各州依然各行其是,在摆脱了英国的统治后,虽然在联邦政府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不得不搞了个“筹款”制宪会议,有了“国家”(美国)这个新的法律性共识,但这依然没有完成真正的“统一”,各州反而更加的“独立”和“自由”,内部逐步的分裂成了两个不同的发展路线和利益群体,形成了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双方各自还有强劲的“外援”,内战一触即发。

到了1861年(美国宣布独立85年后),美国南北之间的矛盾终于积累到了要用战争解决的程度,一方面是由于发展失衡引发的关税、劳动力、法律体系之争,导致内部市场的循环难以为继,南方的劳动力被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奴隶制锁定,无法向北方流动;而北方试图将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和城市的做法,直接损害了南方农业经济的基础,北方工业贸易遭到南方的抵制,再加上南北方背后的支持者法国和英国的挑拨和怂恿,美国南北战争终于爆发了。

所以你去看,美国这个国家的独立,以及而后内部的重新“统一”,并不是靠什么宣传出来的,充满各种“先知”、“理性”和“智慧”的“制宪会议”等(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南北战争了),而是真刀真枪的打出来的,这就是为啥后来学美国的很多国家,很少有成功的原因所在(以为抄一张纸就可以弄出第二个美国),根本没有搞明白美国社会“制度”的由来。

南北战争最后的结局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北方发展路线,战胜了以农业经济和奴隶制为主的南方发展路线,美国至此才完成了真正的“统一”,国家内部用来发展经济的各类资源要素可以在南北之间自由流动,也使得欧洲各帝国很难再借助美国的内部矛盾来搞代理人战争,以及掣肘美国的发展,而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才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

这里面需要打个岔,很多人觉得被英国殖民过的国家,民众的思想觉悟就高、科学和经济就发达,各类发展会“更好”、“更快”,但其实被英国殖民过的地方,基本很难发展出来像样的制造业(英国担心跟自己竞争),如果当年不是法国支持的美国北方政府战胜了英国支持的美国南方政府,今天的美国,很大的可能连印度都比不上,就是一个比种姓制度还要可怕的奴隶制农业社会,最多发展起来几个基于港口贸易的金融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城市等,但几个港口城市对美国这么大规模国家的整体性拉动非常有限,其整个国家的影响估计还比不上巴西,因为巴西曾经的宗主国葡萄牙早就衰落了,对巴西本土的压榨和影响可能就没有英国对美国那么强和持续(印度也是一个例子,到现在还是以非现代化的农业为主)。

这就是我要说的,美国完成的第一次“重生”,即南北战争带来的国内市场的统一,以及先进的工业路线对落后的农业奴隶制路线的取代。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农业”(原始奴隶制农业),不是说农业不重要了,而是农业已经变成工业的一部分了,如果不走现代化农业之路,在面对竞争和危机的时候,很大的概率就是挨饿和被动挨打。

这就好比说,我们现在已经非常清楚,现代工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就算原始农业资源非常匮乏,也必定是农业强国,比如土地稀少的荷兰,再比如沙漠土地占比较高的以色列(大部分是强占巴勒斯坦的),以及人均耕地并不多的日本、韩国等等,都是农业强国,很少有人挨饿了,而现代工业并没有发展起来的印度、巴西、乌克兰等等,看着土地肥沃且充足,实际上还处在非常低端的农业发展阶段,甚至挨饿的人口都非常多。

现在和未来的农业,完全是工业的一部分,对于比较先进的国家来说,没有工业参与的农业,已经非常少了。反过来说,农业永远是根本性产业,如果一个国家工业的先进性无法赋能和拉动农业进步,那么这种工业的发展,也是很难持续的,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不能偏废的问题。

如果说南北战争解决了美国的发展路线之争,给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工业化和统一市场的基础,那接下来美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等要可持续存在下去的另一个重要系统,即统一的货币和财政主权。

南北战争虽然统一了美国的市场、劳动力和工业化发展路线共识等,但这些还是非常基础的现代化发展条件。而在这一阶段内,美国各阶层,都忙于各种打通南北的基建、贸易、制造业等,整个经济上游的货币和财政市场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美国的货币和金融市场进入了“自由竞争”时代,这就导致在市场交易当中,其货币五花八门,但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些财团成长起来了。

从内战结束,一直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国内充斥着各种交易货币。其中就包括黄金和黄金券(政府发行的可以兑换黄金的券)、白银和白银券(跟黄金券类似)、绿钞(林肯政府发行)、国民银行券、其他各种辅助币(铜币、镍币、辅钞等)。

刚开始的时候还好,能促进交易的繁荣,但随着美国的国际商业影响和出口竞争力增加,美国国内并不统一的货币市场,就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原因是,本国货币和金融领域竞争力低下,对外贸易严重依赖英镑和黄金,这其实还不是最致命的,真正的风险在于,美国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个解决内部经济危机和调节经济周期的工具,对发行统一债券和对债券的计价、销售等都变得十分困难,市场波动一旦过于剧烈,随便一个小危机,都有可能给经济带来全国性灾难。

到了1894年(内战三十年后),美国工业产值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第一,美国开始大量的介入国际贸易,不可避免的跟英国的全球利益发生了冲突,这个时候,一方面来说,英国开始想尽办法搞事情(甚至在美国周边玩起了“侵略”),美国开始提出了一个主张,就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要把英国等势力从美洲赶出去),门罗主义开始了。

另一方面,在国内外贸易的扩张和效率需求方面,对交易定价领域的货币主权需求也开始增加,此前有所忽略的货币和金融领域的弱点开始显现。

1895年4月5日,英国宣布吞并奥里诺科河口的三角洲地区为其领土(今委内瑞拉的土地)。到了7月20日,美国向英国发布外交照会称,美洲国家无论南北,都是美国的“盟友”;美国不能接受一个美洲国家被欧洲国家征服。

当时支持反击英国的美国国务卿奥尼尔是这么说的:“在英国人心目中,美国全然无足轻重,因此我们只有采用拳头语言,才会真正产生效果。”

但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明白,其实美国的经济和发展还存在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货币并没有统一,就更谈不上金融竞争力了,货币的发行权和调控经济周期等的主权,都没有掌握在美国政府手里。没有货币主权,就没有财政主权;没有财政主权,就没有国防等支撑力,同时也就没有自主性拯救国内经济的能力。

当美国跟英国在委内瑞拉等问题上剑拔弩张时,美国国内出现了由金融市场引发的信心危机(不排除有英国人搞鬼),大家开始囤积黄金,抛售各类纸币(券),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手上的黄金不足以维持市场的恐慌,很快政府用来稳定信用市场的黄金就用完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美国财团站了出来,第一次以一己之力拯救了美国经济,这个财团就是后来的摩根财团,该财团主动提出要给美国政府筹措黄金,条件是帮美国政府承销黄金债券。这就相当于美国政府把自己的信用和能否度过危机这样的重任,交给了一个私人财团。

当然,很快摩根财团就筹措到了美国政府足以解决危机的钱和黄金,市场很快就稳定下来了,但国内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搞得美国内部焦头烂额,迟滞了美国对英国在拉美地区势力的“驱赶”,美国不仅没能成功赶走卧榻之侧的英国,还得坐下来好好研究,如何学习英国的货币和财政逻辑,来应对周期性的金融、经济危机。

那拉美的英国势力,后来是如何被美国赶走的呢?这还要等到二战的时候,当时法国迅速向德国投降,德国开始轰炸英国,英国不得不求助美国,美国提出的条件是,英国必须把所有美国周边的军事基地都转给美国,把英国在南美地区的投资都要低价卖给美国,然后美国可以给英国大量的军舰和援助等(租借法案),英国不得不同意。

其实现在美国动不动就强迫或用各种手段肢解其他国家的企业,或逼着其低价转让给美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英国很快就被美国给“接管了”。

由于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主要范畴,大家知道一个大体情况就行,我们继续说美国成为全球工业第一强国之后要面对的新的发展困境。

到了1907年,美国的金融产业和实体产业都开始寡头化,而寡头基于对市场的垄断和盈利预期等操作和判断,稍微遇到一些市场困难,第一个就缩减投资,这对下游基数更大的,受寡头影响巨大的中小企业和消费市场形成了源头冲击(相当于上游不放水了,下游就没法种粮食和生活了),这就导致市场的各类要素资源(货币和投资等)面临循环层面的中断,新的周期性危机又开始了。

美国政府想救市,但跟1895年那会一样,由于缺乏“弹药”(还是没有货币和财政主权),美国市场的信用危机难以遏制,市场流动性枯竭,大量的下游银行和信托公司破产,美国政府无计可施,只能再次求助摩根财团。

这次摩根财团的操作更加“粗暴”,直接把美国几乎所有的金融集团总裁召集起来关到一个屋子里(图书馆),老摩根警告同行说,如果想不出办法,谁也不准离开。

在老摩根的“逼迫”下,大家都拍胸脯保证将激活市场,承诺出钱出力,于是很快就恢复了市场的流动性,并且为美国政府筹措到了十多亿美元(一百多年前),解决了燃眉之急。

至此,美国联邦政府内部一些有志之士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货币和财政主权等无法推进,就没有额外的财政能力(无法增加负债),遇到危机就束手无策,美国的发展就会遭遇巨大的掣肘和倒退,而且还可能会被摩根等财团长期绑架。

于是,在1907年危机过后,经过了五年多的漫长谈判和激烈博弈,美国政府和各大财团终于达成了各自妥协后的一致性方案,到了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制定完成,而后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成立,美联储正式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同时也受到各州和诸多金融财团的变相影响,时至今日美联储还备受私人控股等诟病,但避免了被单一金融机构绑架),负责美元的调节、发行、监管等,以及对经济周期的研判和干预,我们今天所说的美联储加息、降息、扩表、缩表,以及直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等,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有的。

但由于各州的利益集团(国会)又开始担心政府拥有货币和财政主权之后,会无限制使用这项权力,各州将失去对联邦政府的影响,所以在美联储正式运行三年后的1917年,国会又设置了一个叫“债务上限”的东西,这个“债务上限”至今还是大家经常看到的美国政府和国会,以及党派之间的最热博弈点。

而从历史来看,货币和财政主权的回收,以及市场交易货币的统一,使得美联储可以自主性的调节黄金的供需,维护政府和美元纸币的信用,从而可以更好的驾驭当时全球货币市场的主流模式,即金本位时代,给后来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危机的解决,以及协助美国政府参与和打赢一战、二战奠定了稳定的货币和财政基础。

货币和财政主权的“回收”和统一,对美国内、外市场的刺激也是非常明显的,给美国国内消费、企业投资扩张、国际贸易、各类定价融资等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也正是诞生了“美联储”的这个阶段,美国出现了效率更高的全国性生产分工体系,美国的工业竞争力进一步飙升,消费市场迅速增长,福特公司扩张加速,优化了生产流水线,而后,给整个世界的汽车工业开启了新的纪元,汽车真正开始走向普通家庭。

到了1920年,美国一辆T型车只需要300美元,而同期欧洲等地的汽车售价最低也要2000美元,美国的工业制成品也开始迅速的占领整个欧洲和全世界,并出现了持续的竞争力。

说到这里,做一个小结,美国经过了1861年的南北战争(内战),以及1913年的货币统一和财政主权回收,解决了内部发展路线和统一市场问题,以及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货币支撑和危机解决能力,而后整个美国从以前任由欧洲宰割的殖民地,真正变成了谁都想拉拢的超级工业和贸易强国。

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欧洲各国就开始全面的拉拢美国,因为美国站在哪一边,获胜的机会就属于这一边。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召开巴黎和会的时候,美国已经可以有机会主导很多世界级议程了。

为了进一步的掀起对欧洲传统帝国的“削弱”效应,美国开始向世界推销威尔逊主义,也就是民族自决理论,这导致全球诸多地区寻求独立的浪潮更加明显,英法等传统殖民强国的根基被美国彻底动摇,欧洲传统帝国从此走上了帝国衰落之路,而美国则获得了进一步崛起于世界的的各类条件。

那随着美联储成立、一战结束,以及削弱欧洲传统帝国的威尔逊风潮和全球独立运动的开启,美国就可以一帆风顺的走向崛起了吗?非也。

自一战之后,美国享受到了参与世界利益博弈的巨大收益,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提出主张,还可以主导很多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划分,达到打击对手和扶持盟友的目的,美国国内很多人开始反思此前关于“孤立主义”的对外逻辑,美国开始非常积极主动的介入各类国际事务。

这使得整个欧洲都不得不开始重视跟美国的友好关系,首先就是加强跟美国进一步的贸易等联系(尽管也有关税等摩擦),不断扩大对美国各类商品的采购。整个二十年代,美国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直到1928年(大萧条前一年)贸易顺差达到峰值10亿美元,当时美国对欧洲的出口占美国整个出口额的超过一半。

同时,美国也开始向全世界采购各类原材料等,美国整个的经济发展完全向全球化方向转移,彻底放弃了原来面对欧洲各帝国时的孤立主义,整个国内发展和生产的主导力变成了国际市场需求。

美国在国际市场的横空出世,对自己和欧洲也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一战结束仅仅十年后,美国的工业和商品生产,以及对欧洲的贸易等,都达到了一个极限,到1925年,在美国出口的冲击下,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开始大幅提高关税来保护国内市场,但由于美国工业和生产规模巨大(当时美国钢铁产量比全球其他国家总产量加起来还要多,石油产量是其他国家总产量的15倍以上,汽车产量是其他国家总产量的10倍以上),触动的技术和生产模式日新月异,成本和种类优势非常明显,使得欧洲的保护主义并没有提升欧洲自己的竞争力,反而使得欧洲整个生产和市场拓展能力开始萎缩,财政和货币体系健康状况恶化,货币开始贬值,从而反噬对外购买力。

这个时候对欧洲市场依赖非常强的美国经济贸易体系,就开始遭遇巨大的反向冲击,到了1929年,欧洲因货币贬值等,开始陷入难以自愈的恶性通胀周期,对外购买力几乎暂停,而美国则因出口萎缩和需求停滞等,国内历史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开始陷入世纪大萧条。

请注意,当时美国仅仅用金融的方式刺激国内消费已经不太管用了,因为如果没有新的市场拓展,存量需求饱和度已经很高了,1929年那会,美国每五个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已经是当时大英帝国的八倍,要知道直到今天中国才勉强达到这个水平,那可是一百年前。

1929年之后,美国面对国内产品的滞销,也开始大幅提高关税,来保护国内市场,但美国和欧洲不断加强的关税壁垒,并没有给各自国内经济带来新的变化,美国的进口和出口,同时下降了超过60%。

当时美国的市场有多惨呢,我举个例子,比如整个二十年代初期,美国的钢铁公司平均每年售出的机车(火车头)是600部,而大萧条开始后的1932年一整年,只卖出去了1部。

大萧条期间,欧洲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就是整个社会开始动荡,怪事频出,最后发展成了全面的灭国大战,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二战。

那美国是如何从出口崩溃、需求停滞、经济大萧条等空前的危机中恢复过来的呢?

这就要说到,美国自1861年南北战争、1913年统一货币和财政主权之后,第三次借助危机的“重生”。

很多人说美国走出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主要是靠二战,问题是,二战(社会层面的剧烈动荡)本身是欧、美经济贸易问题恶化的结果和过程,而不是原因。如果真要说二战本身对于美国也是一种机会,那保证美国后来能抓住这样的机会的客观和主动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面需要重新认识的一个点是,美国在面对出口萎缩、需求停滞、失业率高企等状况下,并没有像欧洲和日本等一样,主动发起“战争”,而是开启了史诗级“内循环”(罗斯福新政),才是值得关注的点。

也正是因为美国开启的史诗级“内循环”,才有机会抓住二战中后期欧洲、亚洲等大量人才资源和产业转移,以及承接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对各类武器和物资的需求,包括各类产业升级、科技爆发,甚至为后来的参战并取得胜利奠定了后勤和物资基础,而后还开启了大生产和大循环时代,从而加速的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崛起为战后可以操纵整个欧亚和控制全球各领域的超级帝国。

很多人把罗斯福新政,简单的理解为政府干预和实施凯恩斯主义,实际上大萧条期间,欧洲各国也出现了比美国更明显的凯恩斯主义,比如德国、法国、英国等,尤其是德国,在政府投资等领域,效果非常明显,那欧洲为啥最终还是走向了二战,美国却借助危机再次“重生”了呢?

我的理解是,除了一些大家熟悉的历史解释,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拥有跟欧洲各国完全不同的客观条件,也就是美国相比英法德意等欧洲各国来说,拥有大量的“未开发”地区和没有被刺激出来的资源流动和创新潜力,具备开启史诗级“内循环”的几乎所有条件,而欧洲这些国家由于对外没有了新增的殖民地资源供其掠夺,对内早已没有了“未开发”区域,矛盾就开始在彼此之间“内化”了(搞不来增量,就要凭拳头来分配存量了)。

而美国这边并非如此,当时,美国有越来越多的新增移民人口(美国人口19世纪增加了八倍,而后的1900年至大萧条开始的1930年间,美国人口就净增加了接近5000万,光净增人口都比当时英国本土总人口多);工业和建设能力早已成为全球第一,而城镇化率还只有50%,空间巨大。

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待开发土地(整个密西西比河以西不靠海的地方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偏远地区有巨大的资源等待发掘,各存量经济区之间的互联互通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既有城市的扩张和基建等都还没有完成更新,农业生产和工业领域的衔接还远远不够。

再加上美国本土远离亚欧大陆,战火一时半会还烧不到美国,美国开启史诗级“内循环”的条件得天独厚。

所以才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其他工业国家普遍遇到巨大危机的时候,欧洲走向了灭国大战,亚洲也不例外,丧心病狂的日本也开启了对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疯狂侵略。而美国则从“外循环”走向了艰难而又前景广阔的“内循环”,不仅走出了危机,还获得了进一步崛起的各类增量资源和历史级发展条件。

关于1929年开启的美国“内循环”,我这里说几个大家熟悉的点,仅供讨论。

首先是,如何把国防“备战”经济(这方面美国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跟激活“未开发”地区、平衡发展、打造特色经济和枢纽经济结合起来。

要知道此前修建的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虽然将美国的西海岸和东海岸给连接起来了,但在东部产业核心区,以及西边的加州经济核心区之间,还隔着一个巨大的落基山脉,这一山脉东西跨度达一千公里,在靠近加州的地区,横跨内华达州、犹他州、科罗纳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等,这些州里面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荒漠戈壁。

大萧条开始后,美国在这一地区先开启了两个大项目。

一个是,在距离洛杉矶有两百公里的荒漠边缘,开建爱德华兹军事基地,这个基地至今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军事基地,世界最大的空军基地。1930年开建,1933年投入使用,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这个基地对后来的二战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主要的训练中心。目前依然是美国空军和美国宇航局的主要训练和研究基地,NASA的航天飞机降落里面,有一半就降到了这个基地,每年有数百亿美元的国防支出都花在了这个地方。

还有一个是,在离爱德华兹军事基地两百公里的地方,美国开建了一个水坝,这个水坝至今都是美国的旅游胜地,距今已经快100年了(1931年开建),这个水坝就是胡佛大坝。

当然,提一个老生常谈的水坝说明不了什么,但就在这个水坝建立的同时,各种公路建设,大片的土地开发,新的农业和城市模型,以及后勤保障需求,开始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而后又刺激了当地的人口流入和各产业形成,包括电力供应、工厂建设、商业落地等等,这就给这一地区诞生更大规模的城市和内循环枢纽功能带来了条件。

也是在1931年(就是这么巧),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使美国尽快的走出大萧条,内华达州议会通过了赌博合法化议案,世界著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从此诞生(拉斯维加斯就在胡佛大坝旁边)。时至今日,拉斯维加斯百万人口的用水和用电,都还来自胡佛大坝。

实际上拉斯维加斯真正的发展潜力,赌博合法化实际上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后缀。1931胡佛水坝(刚开始的时候叫博尔德水坝)开建的时候,一夜之间,拉斯维加斯这个小镇的人口,就从原来的约5000人,直接飙升到了超过25000人。

在环境如此恶劣的地区,如何留住人,并解决这些人的生活娱乐等问题,以及吸引更多劳动力去开发这样的“不毛”之地,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赌博合法化就有了一些前提。再加上美国这种国家,为了发展经济真是不择手段,比如现在已经有接近一半的州大麻合法化了,拉斯维加斯的诞生就并不奇怪。

更为主要的是,拉斯维加斯和胡佛大坝这里,正是美国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沿线渗透能力较弱的地方,也是仅剩不多的被白人专门划出来的印第安人居留地区,还是早前属于墨西哥的地方,要是发展不起来,在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面前,美国“占领”这里的“合法性”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在这里出现一座更大的城市,对太平洋铁路(横贯东西)的运营和各类补给都有很大的帮助,把这里搞活了,美国的东、西方向人口流动等就有了枢纽节点,这样美国就可以将各类产业和人口分配到东、西两端,这种人口和产业的平衡,为应对后来来自太平洋的日本威胁,以及来自大西洋欧洲大陆德国的威胁,都是一种非常完美的策略布局。

对于西边打过来的日本,靠近大西洋这边的东海岸就是美国强大的纵深,而面对东边大西洋方向过来的德国,西海岸的加州这边就是美国的纵深,这使得无论是工业制造,还是人口基数和军备资源,又或者是产业持续性支撑,都使得美国可以同时应对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威胁,甚至都不需要大规模的长距离后勤支援调动,因为两边都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经济区和工业等体系,中间的拉斯维加斯等关键地区枢纽中转站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很快就在拉斯维加斯建立了兵工厂(镁厂),供战时制造飞机和炸弹用,还建立了新的空军基地(斯内利斯空军基地),现在还是美国空军空中作战中心,在该空军基地不远处,就是被美国搞得很神秘的51区。

胡佛大坝(提供水和电,并拉动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赌城拉斯维加斯(全美旅游等人口的中转和聚集)、被忽悠说有外星人的51区(该区搞了一个禁止进入和战斗机空中巡逻的噱头,结果反而刺激了很多游客,51区附近现在仍然是一个主要旅游景点),基本上就把这个区域给激活了,而且还在不断的制造噱头来刺激人口的流动。

拉斯维加斯最近又搞了个新地标,就是那个巨型球(剧院),搞得微软等公司花钱去打广告了(球面由可以看裸眼3D的液晶屏组成)。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这个都会区人口超过200万,每年要接待将近5000万游客的,以一己之力把美国的“落后地区”开发带向高潮的全世界著名的旅游和神秘51区噱头基地,已经变成了盘活落基山脉地区的枢纽,连接矿产和交通要道盐湖城,以及西南的洛杉矶和凤凰城,还有东面的中部核心城市丹佛,构成了美国西部山区的经济矩阵,成了美国完成东西大循环的绝对枢纽节点。

其实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紧接着就是对各类人文教育等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1931年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成立。到后来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等开启了对更多实验室的大规模建设,包括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等。

也可以这么说,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的不到三十年里,基于“备战”和刺激“内循环”的拉动,美国的大学和实验室、科学领域等,也是异军突起,并持续吸引全世界人才,逐步取代了英国教育界和德国科技界,成了新的世界教育和科技中心。

在对落基山脉地区的开发方面,除了上面我说的胡佛大坝、拉斯维加斯和各类军事基地建设,美国还很好的利用了后来的原子弹研制这一大计划。

曼哈顿计划参与者达到数十万人(54万人参与,总计花了25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超过1000亿美元,要知道1941年美国的整个军费支出还不到65亿美元),曼哈顿计划几乎调动了全美国的工业资源,以及全世界的智力资源,很多科学家来自美国以外(还有美国故意忽略的华裔科学家等),其中各种场地选择也是很讲究的,可以说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的偏远地区建设和内循环系统。

当时选的秘密工作地在新墨西哥州,该州正好把犹他州、科罗拉多、内华达、亚利桑那、德克萨斯等资源丰富,上一轮开发还存在“余热”的州又给调动起来了。当时负责理论研究的团队和实验室,在加州的伯克利分校,完成了对钚的原子核分离,而三个主要制造原子弹的协同工厂,分别位于中部的田纳西、靠近墨西哥的新墨西哥州,以及西北部的华盛顿州。这里其实远离美国最核心的东部和五大湖等经济区、工业区和人才区。而奥本海默电影里,把选择新墨西哥州,说成是那里有自己的故乡情结,他的哥哥在那里有牧场什么的,这就有点瞎扯淡了。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一方面这里是荒漠戈壁,出于保密的原因(但其实靠北,离加拿大近的那边也有很多山区和荒漠,而且当时美国跟加拿大的关系远比跟墨西哥的关系要好),离开采相关矿产元素地区也比较近,但更主要的是,美国依然需要要持续加大力度开发这一地区。

要知道就在二战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会,美国还没有那么强,当时美国旁边的墨西哥还跟德国的关系非常好,1917年的时候,大家知道美国为什么要对德国宣战吗,美国给出的理由是,德国要帮助墨西哥打美国,以收复墨西哥曾经被美国抢走的领土(1846至1848年美墨爆发战争,墨西哥失去了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果墨西哥还支持德国(墨西哥没敢再支持德国),那就意味着要跟美国宣战,而墨西哥确实当时讨论了对美国宣战的选项,因为墨西哥如果在德国的支持下能够打赢美国,墨西哥就可以拿回属于墨西哥的领土,包括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德克萨斯州等等。

什么意思呢,假设美国的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州等发展不起来,或者说其发展落后于墨西哥,无法很好的融入到美国核心经济区,这会进一步削弱美国占领墨西哥领土的“合法性”,一旦美国再遇到什么内部或外部挑战,说不定墨西哥真有可能把这几个州给抢回去。

所以我的瞎猜测是,当年原子弹项目的整个研发过程,也就是曼哈顿计划,跟拉斯维加斯的城市的建设等,在各类选址、后勤补给带动和经济社会考虑等方面,都是经过周密策划的,是会考虑到更深一层的国防战略,以及后续经济和地区发展等的。

如果后来的墨西哥看到了胡佛大坝、拉斯维加斯、各类大型空军基地、太平洋铁路连接枢纽,再加上二战期间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研发和爆炸,估计墨西哥就再也不会有拿回美国抢占的领土的想法了,剩下的只有“羡慕”,因为靠近墨西哥的这些州(原来都属于墨西哥的),都被美国开发得远比墨西哥发达了,如今美国还得需要用筑“隔离墙”的方式,挡住美墨边境墨西哥一方人口的“向往”性涌入。

也正是由于大萧条初期的大规模建设和投入,使得后来二战期间,很多欧洲的科学家和各类人才来到美国的时候,美国有足够的电力、钢铁、公路、建筑、军事基地、工业、工厂、实验室和房子、汽车等来承接,这给美国的二次跃升奠定了最丰富和强劲的“软实力”。

时至今日,美国很多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巨大突破,实际上都是“备战”经济跟市场经济相结合而拉动起来的,我们熟悉的电脑(算炮弹落地)、互联网(军队情报指令传输),以及现在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减少战争当中人的危险和伤亡),都是在美国军方的需求和高额悬赏下刺激出来的。

在其他建设方面,我再说几个,比如美国知名的66号公路、金门大桥,以及纽约的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大厦、曼哈顿银行大厦(现在叫特朗普大厦),以及世界第一条四车道高速公路等,都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也就是美国大萧条期间建成的。

也是在大萧条期间,1932年西部城市洛杉矶举办了奥运会,美国东北角最偏远的普莱西德湖城举办了冬奥会。而这些“突如其来”的开发、城市建设,以及刺激人口流动的各类举措,都成了美国走出大萧条的最基本的铺垫。

其实曾经的美国,以及现在的美国,都热衷于搞大工程,以及举办各类国际赛事、活动,以刺激经济和平衡地区发展等(可以再去看看后来西雅图等地区,是如何刺激出亚马逊等巨型企业,从而带动其城市和偏远地区发展的,这里不再讨论),只是给人的感觉好像美国不在乎这些似的(那是装的)。

比如就算美国的足球很一般,而且为了跟欧洲祖宗搞出不一样的东西,一直就不提倡搞足球,弄了自己的一套体系,比如棒球、橄榄球、NBA等,而且很多赛制标准都故意制定的跟欧洲不一样,但美国还是热衷于争夺足球经济和主导体育产业,美国是下一届男足世界杯的举办国,同时还是下届女足世界杯的举办国,每次遇到各类奥运会等,美国都会派出极其庞大的团队和体育品牌体系。

大萧条期间,美国还完成了工业制造层面的各类升级和换挡,廉价的福特T型车开始退出市场,克莱斯勒等发明的U型车(注重设计、动力更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汽车工程与汽车设计从此进入了新的时代,而这类车型所刺激的,大家对公路等级和全国旅游消费等的需求增加,变相的催生了美国对州际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而高等级公路网的逐步形成,给美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生效率。

基于高速公路、私家车普及带来的私人自驾远距离出行和消费等,最终刺激出来了美国独有的商业模式和巨型企业,比如能源管道、公路旅馆、麦当劳(公路餐厅)、沃尔玛(基于新型公路物流的平价超市)、可口可乐运输和工厂体系等跟欧洲传统商业完全不同的巨型规模商业模式,实际上就是在大萧条期间和后续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之后,逐步孵化和催生出来的,以及加大扩张速度的,而这些商业模式可以说已经影响了全世界,同时也成了美国崛起的标志。

在农业方面,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美国先是走向了高度机械化和专业化,然后完成了从高度机械化和专业化向社会化、工业化和自动化的转变。这就给后来一系列农业科技的诞生创造了市场条件。比如育种和病虫害等层面,再比如农用拖拉机,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使用橡胶轮胎(以前是履带),性能大幅提高、油耗降低等。

当然,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各类建设也出现了一些被当时认为是浪费钱的事情,也就是“华而不实”的项目,比如建设了大量的,当时没有人去的图书馆、博物馆等等,以至于到现在,美国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图书馆等数量依然是中国的数倍),这些基建所起到的作用,也可能是无形的。

还出现了有的州用数万美元建流浪狗收留站的情况,但后来有当地居民也反应,说自有了流浪狗收容站之后,狗咬人和狂犬病患者大幅减少了。

所以说,美国是如何应对“外循环”枯竭带来的大萧条,从以上背景大家就可以看得出来,美国是用“战备”等逻辑,同时兼顾开发重要地区,创造新的资源循环和增量财富,进行庞大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多个方面),对各种枢纽地区的大胆规划和投资,以及城市、经济区、农业方面的加速升级、互联和转型,从而刺激出新的人口和资源流动,以及孕育出新的城市模式、工业科技、消费经济和商业生态等,把内循环做到了极致,从而摆脱了外需枯竭的影响,同时也抓住了二战后期外部需求的爆发,创造了新的供给体系和增量财富创造模式,摆脱了类似欧洲对存量资源的恶性争夺,为打赢二战也做好了各类准备,获得了再一次的“重生”。

十一

那后来的美国就再也没有遇到过危机,就一帆风顺至今吗?也不是。

美国在走出大萧条的过程中,首先是以整个国土规划层面的东、西大循环激发,各种内部建设和技术工业的升级,促成的从基建到人才,从人才到科技,从科技到市场的内部重塑,而正是有了这种重塑,美国才有能力承接二战爆发后,基于欧洲等战争经济的外循环需求。

大家不要把这个搞反了,如果没有美国自身的内循环建设,是不可能承接住二战后期的全球订单和人才涌入的。

当然,随着美国参加二战,并获得胜利后,美国就有了解决最后一个发展“掣肘”的机会。

那美国最后的发展“掣肘”是什么呢?

两个,一个是完成对海洋经济的军事控制和对亚欧大陆经济的封锁,也就是完成军事霸权,以及符合自身战略利益的,对全球贸易格局的人为强制分割;另一个是美元要彻底打败英镑,成为唯一的世界货币。

为什么美国要完成对海洋经济的完全控制和陆路经济的割裂呢?

一方面来说,美国非常清楚欧洲各帝国的传统基因,一旦再发生经济危机等,还是会开启战争模式的,会打到六亲不认,尤其是在海洋层面的各种“打劫”等就变成了常规手段。从西班牙到荷兰,从荷兰到英国,从英国到法国,从法国的德国,再到一战二战等等,海战和海上贸易航路的掌控都是危机爆发后战争必须要波及的领域,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领域。

另一方面来说,美国本土远离亚欧大陆,无论国力有多强大,美国要跟亚洲和欧洲做贸易,也只能通过海洋,如果战争结束后亚欧大陆重新开始通过陆路进行贸易和经济、人文、政治等的融合,远离亚欧大陆的美国必然会被战略性的边缘化,所以割裂和封锁亚欧大陆的陆路贸易,然后把几乎所有的亚欧陆路贸易都逼到大西洋和太平洋,再掌控海洋军事霸权,美国基本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大家应该也知道,当年找到美洲大陆,并开启以美洲为主的全球大航海贸易时代的历史大背景,就是因为在亚欧大陆上,崛起了一个持续打压欧洲和割裂亚欧大陆贸易的奥斯曼帝国,把欧洲人逼向了大西洋,把东亚逼向了太平洋,最后都聚集到了美国。也就是说,如果让亚欧大陆重新进入到类似奥斯曼帝国时代,美国自然就是世界的中心。

也可以这么说,从战略上讲,过去对苏联的封锁和冷战化推进,以及目前开启的对亚欧大陆各类潜在矛盾的刺激,再加上对靠近中国这边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操弄,逻辑和目标是一样的。这是美国亘古不变的国际地缘战略需求(除非美洲大陆移动,跟亚欧大陆连到一起)。

而货币层面来说,如果美元无法取代英镑,美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就始终停留在非常初级的单纯贸易或军事对抗阶段,无法形成在长臂管辖、贸易规则制定、发展联盟、资产、交易、定价、援助等层面的渗透和影响。也就无法搭建起属于美国的整个全球金融、贸易、科技等底层体系。

十二

随着二战的开打和进行,美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这两个任务。

首先是,随着二战的进行,美国接管了原来属于英国、法国等在美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军事基地等等,同时发展出来了全球最大的海空军和军工复合体,完成了对全球海洋经济的军事控制(二战期间美国一周可以造一艘航母)。

同时呢,通过战后对欧洲和日本等的援助,以及开启跟苏联的冷战,完成了对亚欧大陆的割裂,从而相当于封锁了亚欧大陆从陆路层面的贸易、经济和人文等的融合,美国成了世界真正的经济贸易、政治,以及地理上的综合性中心,持续的吮吸来自亚欧大陆两端的贸易和各类资源,同时也通过两洋(大西洋、太平洋),影响着整个亚欧大陆和全球。

而货币层面来说,早在二战完全结束的前一年,也就是1944年的时候,美国担心要是英国缓过劲来肯定不同意自己的方案,就迫不及待的召集了44个国家,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要求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唯一的国际货币,代表英国谈判的凯恩斯大师也无力回天,因为经过二战,英国不仅成了债务国,而且还眼巴巴的等着向美国借钱搞战后重建。

至此,美国在历史性崛起的道路上,完成了最后一块条件性拼图,成为了世界货币的提供者(取代英镑)、地理上的世界中心(美苏冷战割裂了亚欧大陆陆路贸易通道)、完全控制海洋经济贸易路线(超级军事霸权),工业、科技的产能和爆发都是世界第一,经济规模开始持续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等等。

十三

那美国走到今天,我们还是得问,这就是历史的终结?

关于外部的,美元世界货币属性的问题,亚欧大陆割裂的问题,美国军事层面一家独大的问题等等,实际上都已经发生历史性和趋势性的变化了。此前已经写过很多这方面的闲谈,就不再具体说了(我把一些文章的连接放在文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关于内部,从1776年宣布独立,1861年的南北战争,到中间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国土开发,由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效率和国土开发速度,是农业文明时代的数十倍,也就是这两百多年,相当于农业时代的上千年,美国内部经济的重新分布和发展模式路线等分化已经非常明显,美国又回到了新的起点。

按我的理解,就是逐步失衡且难以逆转的区域发展,使得美国很有可能会回到类似南北战争一样的历史状况。

大家知道,从历史来看,一个国家要从更长的周期建立“传承”层面的稳定性,不至于中断,保证内部的统一和对外的自信,跟得上世界的变化等,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首都地区),也需要是经济中心和人口聚集地,要长期拥有对整个国家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整体综合比重都要足够的大,否则经过几个大周期(几代人),内部就会从最先的党派之争,逐步的走向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之争,最后导致国家分裂或严重的动荡,把此前的历史积累损失掉,从而失去国际竞争力,命运就会发生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近现代历史上的几个工业强国,别看其综合实力早就不如美国了,但其内部“传承”性风险可能远远小于美国。比如英国的伦敦地区(占英国经济的20%,人口占14%)、法国的巴黎地区(巴黎大区经济总量占法国的30%,人口占法国的20%)、日本的东京地区(经济总量占日本的20%,人口的30%)、俄国的莫斯科地区(经济总量占俄罗斯的25%,人口的10%)等等。

意大利和德国在近现代历史上属于统一比较晚的,但罗马和柏林也都是各自的人口最大的城市,经济比重也是非常高的。西班牙最近四年的经济总量连超巴塞罗那,而且成为了西班牙新的名副其实的新经济引擎,对整个西班牙内陆地区的带动和辐射较为明显,此前闹得比较多的加泰罗尼亚等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再跟大家说个国家,比如韩国,首尔占韩国的经济和人口比重已经非常大了,而且整个国家面积也不大,但韩国政府正在谋划首尔的进一步“扩容”,要把首尔的面积再增加45%,人口增加50万。这是不是看着有点不可思议,但从“统一”和传承的角度来说,是有利于整个国家整体性发展的。

日本更狠,为了发展大东京地区,竟然要在东京开赌场了,而不是在更偏远的地区。

很多人说美国是一个例外,华盛顿并不是美国的经济人口等中心,这恰恰是一种制度设计和美国的活力来源,请注意,我说的是首都地区,不仅仅是首都这座城市。

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实际上华盛顿所在的地区,一直是代表美国的绝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的,也就是当年美国独立时的北美十三州的中心区域,离费城、纽约都非常近,最早的时候美国的首都就在费城,华盛顿跟费城几乎就挨着,华盛顿到纽约也只有300公里(跟北京到石家庄差不多),西边加州的洛杉矶跟旧金山之间还要500多公里呢。

这一地区还联通五大湖等重工业地区,最主要的是由于美国此前两百年的时间里,主要的对外贸易和资源、人口的流入,是大西洋通往欧洲这条线,所以华盛顿地区作为美国的首都,本身就处在美国的绝对核心区和经济等引领区。

而随着美国整体人口(美国人口从此前的欧洲流入,转为从拉美流入)和各类资源的南移(金融投资业从纽约向迈阿密转移,加州的高科技和五大湖等地区的制造业向德克萨斯等转移,就连西雅图的贝索斯等,也向佛罗里达转移),美国东北部包括华盛顿特区在内的11个州的GDP占美国的比重,今年已经历史性的首次低于东南部的六个州。2022年,南部新增人口137万,仅德克萨斯就增加了47万,而东北部和中西部,这两个区域的人口分别减少了22万和5万,而这只是一年的数据。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属于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大首都地区经济长期发展落后,人口也长期进入流出状态,其带来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慢变量,遇到一些外部威胁或要统一政策等,就非常麻烦,更多发展得比首都地区更好的地区,经济人口等体量更大的地区,会发出这样的反问,“你自己地区的经济都发展不起来,为什么要管我?”

其实美国现在遇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状况,所以你会发现,关于移民问题(北方开放,南方保守),外交问题(北方积极型,南方保守孤立型),关税问题(北方相对友好,而南方要求高关税),同性恋(北方支持,南方反对)等等问题上,从党派之争,逐渐变成了地域之争。

近年来还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比如加州,就宣布制裁反对同性恋的州,不再对这些州进行财政上的支持,而且对本州的政府官员,也做出了“限制”,就是包括本州政府官员以及任何经有州政府拨款的服务计划负责人,不准利用州政府公费,飞到限制同性恋的州公干及处理事务等。上次疫情期间,几个州为了抢呼吸机,就差一点打起来了,如果不是联邦政府数万亿美元的国债投入,疫情导致的美国经济崩溃很有可能就会刺激美国的直接分裂,当时纽约州州长就说,如果硬要“封锁”,那就要跟联邦政府开战。

这类案例可以进一步的看出一旦遇到较大的危机,美国国内出现分裂的概率,是远超其他主要国家的。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中国,实际上中国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用非常高昂的代价,完成了“统一性”共识,这种“统一性”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动的。

而欧洲打了上千年,所谓的现代国家制度诞生之后还在打,象征人类文明进入新阶段的,飞机大炮发明出来之后,打得更凶了,直到一战和二战后才稍微明白了一点,而对于美国这么大规模的“组装”国家来说,仅仅两百多年的历史还不够,仅仅1861年的一场南北战争也还是不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G7里面,如果从历史延续性的角度来说,美国看似无比强大,但其历史的脆弱性反而有可能远高于其他几个国家,或许再过很多年,巴黎、伦敦、罗马、东京、莫斯科等等都还是这些国家的首都和象征,而华盛顿真不好说。

美国的问题,可能又回到了1860年那样的一个时代。

以上内容纯属瞎扯闲聊,仅供打发闲暇时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文/肖磊

肖磊:过去30年里,日本是如何把两倍于德国的经济优势给搞丢的;未来最大的趋势是啥?

肖磊:从巴以冲突看西方“站队”历史变化,以及犹太人是如何从设计生意到设计国家的

肖磊:反华急先锋麦卡锡被轻松罢免,美国的深层矛盾浮出水面

肖磊:美国大动荡时代和美元走势推演

肖磊:从日本股市的大周期看中国股市的背景与前程

肖磊:美国为什么要制造“债务上限”这颗核弹?想炸谁?

肖磊:去美元化不可逆,全球货币“产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肖磊:非洲非洲,人类最后一块宝藏大陆的崩溃与重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怡东楼将“重生”!斥资500美元重振计划市长已批!众人盼辉煌再现!回家看到狗子甩头认真扫地,主人惊了:​说好建国后不能成精官宣放弃 Electron 两年后,微软让 Teams “重生”:内存降 50%、磁盘空间占用少 70%《湖天一览楼》1部5章(5) “二小”中国到了第三次“走出去”的时候肖磊:反华急先锋麦卡锡被轻松罢免,美国的深层矛盾浮出水面在危机时代,小心地保护自己的历史感一加十周年:投身周期,穿越周期,逆周期肖磊:此次巴以冲突是美国中东外交彻底失败的结果,人类需要终极“公理”'眼見為實”和'耳听为虛”都是人之常情肖磊:大国周期震波扩散,阿根廷的自信和绝望红色日记 铁的宣判 8.21-31日本第三次“偷袭”美国,美国东厂都压不住日本的“反叛”了肖磊:巴菲特的遗嘱和芒格的逝世,美国最好的投资时代结束了“重生后卖麻辣烫、为凑50万彩礼开店”?这些外卖店名越来越离谱……IPO被取消5年后借壳上市,估值7.25亿美元,这家企业凭什么?我们正处在资本主义历史周期的什么位置?肖磊:过去30年里,日本是如何把两倍于德国的经济优势给搞丢的;未来最大的趋势是啥?管清友:中国到了第三次“走出去”的时候澳洲单元房吸引数十人看房,排队数百米!住房危机引发关注,网友建议:摆脱住房危机的替代方案很多……肖磊:从日本股市的大周期看中国股市的背景与前程报名中·第九期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课程介绍 | 口述历史周2023建国后最大劫钞案搬上荧屏?可惜了这个好题材扒一扒航拍和无人机的历史,这些无人机你都听过吗?三次“登上”太空的洛川苹果,到底好在哪里?肖磊:美国大动荡时代和美元走势推演「鹭友」我们正处在资本主义历史周期的什么位置?一个深圳人移民美国四年后的真实感受:不来美国后悔一辈子,来了美国后悔到现在!美国建房工人通常都有哪些?美国建筑工人的现状许家印们敌不过历史周期肖磊:从巴以冲突看西方“站队”历史变化,以及犹太人是如何从设计生意到设计国家的美国“双院士”的心路历程硬核观察 #1144 量子计算机正在重演真空管计算机的历史吗?局长开车轧死4岁小孩没留案底,他说:“我花钱买了他的命。”监管机构出手!澳洲大企业获暴利惹众怒,今后借口“高通胀”涨价将被视为“价格欺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