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书很好用,但别一直用!育儿2023-10-28 15:10关于拼音书(在每个字上标上拼音的儿童阅读读物),我承认它一定是好用的。它最大的好用之处是,在孩子识字取不多、我们又希望她能尽早开始阅读的“匆忙赶路”阶段里,它对孩子建立起阅读信心是有帮助的。学习这件事,有时是信心、兴趣更重要,方法对错不那么重要;而有时是方法对错更重要。不同阶段,诉求重点本是不一样的。今天只是想聊聊一、二年级孩子在阅读的书籍选择上,我们经常会纠结一下的关于拼音书要不要给孩子买的问题,再展开来把相关的问题聊聊透。在传统的认知中,认字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的,甚至高于阅读。基于这样的格局,在过去,拼音更像是服务于认字的一个领步工具,不认识的字,用拼音拼一拼,读出音来了,字也能想起来了。但如今,随着教育理念的推进,我们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是高于认字的!无论是认字、还是拼音,都是为阅读做准备的“一个过程”,最终的目标都是自主阅读。而在最新一轮教改中,小学语文的学习顺序也已从原来的“拼音-文字-词-句”的顺序,改变为现在的“文字-拼音-词-句”。也就是在过去强调的学习顺序是先拼音、再认字,然后再阅读。现在则是先认字,接着就能阅读了,在这同时,拼音做配合补充、同步学习。其实,直接认字也更加符合孩子的学习路径,一方面,孩子每天都会有接触大量文字的机会,生活中的指路牌、标识、广告牌,甚至是家电上的操作提示...... 都是文字输入的机会;另一方面,当下越来越多的优秀的识字软件出来,为幼儿识字提供了更成熟好用的工具,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认字也是一件顺势而为的事。当我们把自主阅读作为最终目标时,就会发现,拼音未必一定是必要条件,如果认字,就直接可以阅读啦。所以,当下拼音书基本不会用在低龄绘本上,大家也一定别认为只有拼音书是自主阅读的入门方式。如果明明是认字的,自主阅读完全可以不用拼音书,这反而给娃增加了额外的信息负担,他们可能会被注音符号分流一部分注意力。但如果,孩子认字不多,而拼音同步在学,还学得很多,倒也不用很绝对地规避拼音书,完全可以好好用起来。给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个是目前小学生必买必读的一本课外读物《小猪唏哩呼噜》中的一段。这是一本典型的注音书,通篇文字,每个字的上方都规整地标上了拼音。接着上一段末尾继续说,注音书有他的适合对象,就是已经学过拼音的小学生。虽然现在咱们妈妈都有意识给娃在小学入学前准备一些识字量,但很多认字不敏感、家里也没有太强化认字这件事的娃很多是进入到小学后才开始学习认字的。那么,一边是刚开始认字、字量积累还很有限,一边是当下语文教改后已经把自主阅读提上了要求,从一年级起就要有自主阅读(OK班里的要求是每天30分钟以上),这个时候对于在学前没有识字储备量的孩子来说,字量和阅读之间的“鸿沟”就需要借助拼音来陪伴一程。而借助于拼音又恰好是合适的,因为拼音会在一年级的上学期中段就学完(整个教授时间大约也就一两个月)。所谓字量不足,拼音来帮忙,注音书可以让字量积累不足、阅读纯文字书籍有困难的孩子,借助拼音的帮助,至少可以磕磕绊绊地把一篇布满着陌生字的文章给读下来,而不是受困为字量始终徘徊于自主阅读的门外(虽说自主阅读也包括读图,但这个年纪的娃只看图片一定是不够了)。所以,拼音书上的拼音,就像是自行车上的一对“辅助轮”,有了“辅助轮”的支撑,即使识字量不足,但孩子至少能够先上路“骑”起来,然后在缓慢的“骑行”过程中逐步地积累,达到终于可以脱离辅助轮的那一天。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小学一年级时,就是靠大量的注音书,快速补足了识字量的不足。使用拼音书,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依赖。过度依赖拼音,会阻止孩子用字形的强化记忆,碰到学过但不熟的字时,就会投机地通过拼音获得字义,而免去了对比前后意思去猜字义、推测的功夫,这些对于识字量积累多少是有影响的的。所以我们在选择注音书时,也可以尽量多选择个别注音的注音书,如下图右边这种:另外,注音书和普通桥梁书的比例在3:7更加合理,孩子可以用一些注音书,但大多数的读物还是应该以非注音书为主。事实上,到了小学三年级,无论是教材还是老师,都会逐渐弱化孩子对拼音的依赖,课文中大量的注音不会再出现,只有少数生字,会单独标注拼音;而日常作业中,是不允许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汉字的,不会写的字怎么办呢?查字典!你看,学会使用“辅助轮”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丢掉“辅助轮”。有真实需求的孩子,拼音书一定是要买的。但现在的童书市场,在这点上并没有那么的友好,市面上称得上很良心的注音书,占比不会太高。夸张地说,“粗制滥造”是注音书的一大特色,各种公版童书(就是那种作者去世50年以上,已进入公共版权领域的图书)的注音版,尤其如此。卖得最火的可能就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西游记》、《水浒传》这种,几大平台上随便一搜,同本书能跳出来几十上百页的搜索结果。爸妈以为给娃买了注音版的名著,到手翻翻就会发现,很多都不伦不类。它既不是原著译本,也没有精美插图和装帧设计,顶多就是保留一个原来的故事框架,然后进行重新编写,而所谓重新编写,主要工作其实就是对原文进行大量的删减、压缩。这一类注音版“假名著”,很多都会打上“新课标”的名号,真假莫辩,踩坑的可能性很大。除了注音版公版童书容易踩坑,还有一类注音版童书,看起来好像是本土原创,其实连个正经的作者都说不上,质量比“假名著”更让人堪忧,这种就不展开去说了。注音书的坑比较大,但不是说没有好书,想要挑选到靠谱的注音书,分享给大家3个方法:各大平台上看一下就会比较清楚,国外引进的优质童书,同时会发行注音版的,只是少数。不过好在近几年,一些出版社在引进国外的大奖优质童书时,也会考虑到孩子的阶段性细分需求,像《不一样的卡梅拉》《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罗尔德·达尔作品典藏版》等经典童书,都相继有了注音版本。我给大家简单理了一个目录,这几个经典童书套系,多的几十本一套,少的十几本一套,刚刚自主阅读的孩子,够他们消化半年到一年了。国内童书作家写的作品,注音版就常见得多了,其中也不乏靠谱的。就我最直观的经验,像儿童文学大家任溶溶(也是相当知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张“质量保证书”,他写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等,是很多孩子的大爱!除了任老,国内(包括港台地区)儿童文学作家当中,文本质量比较打动我的还有方素珍、孙幼军、汤素兰等人,他们的作品和市面上很多童书相比,朴素真诚,没有IP化的既视感,也相对经得起推敲。如果对作品、作者都缺乏了解,循着出版社找到靠谱的注音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像中信出版社、新蕾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长江少儿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等,都是在童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出版机构,买他们操刀的作品,踩坑的可能性会小得多。▽最后总结一下:关于要不要用拼音书,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的孩子是否适合用拼音书?我自己给OK的选择是“不用”。虽然会看不懂内容,总卡壳,但我觉得这些“碰壁”不会真正摧毁一个孩子对阅读的信心。当我看到他真的很麻烦看不下去时,我就会和他说:来,我读一句,你读一句。慢慢的,逼得他连懵带猜,这种能力训练出来了以后阅读速度很快就提升起来了,而且自己猜出来的生字也会记得很牢,基本一次就记住,比看拼音提示的要记忆快得多。所以有时,慢就是快。如果大家觉得有用,记得文末右下角“点赞”和“在看”双连击哦~也可以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哦!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