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为什么是“万癌之王”?
菠萝说
文 | L
因为胰腺癌,我奶奶成为了一名天使。当时正值疫情管控,漂泊异国的我,等着一周仅有一次的航班,算着隔离日数,没有赶上她人生最后的一刻,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庞大的石头,至今仍然在重重地压着我。
她的病是胰腺癌,她的离世离诊断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这比我一家人预想快太多了。
胰腺癌常被看成是死亡的代名词。日本著名电视剧《白色巨塔》中说:胰腺癌是癌症中的西藏高原;同样日本的电影和动漫《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中的女主人公余生有限,也是个胰腺癌患者。“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斯内普教授”艾伦·瑞克曼、“香奈儿教父”卡尔·拉格斐等名人由胰腺癌去世......
病因
胰腺癌是发病率前十的癌症之一,又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疗技术飞快地发展和医保制度的不断改善,韩国全体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达到了70.3%,然而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2.6%,是五年生存率最低的癌症之一。
胰腺位置
图源作者
胰腺位于上腹部深处,躲在腹膜后面,长得有点像玉米,长度15cm左右。它在身体里的作用很大,正如它的名字能够分泌“胰液”,含有各种非常强烈的消化酶,这些酶遇到胃酸后能够消化脂肪和糖。
胰腺与肝脏、胃、胆囊等器官也有连接,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天分泌出1-2升的胰液。跟糖尿病有密切关系的两种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也是在这里分泌的。
胰腺癌病因
图源作者
胰腺癌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与其他癌症一样,胰腺癌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高龄、遗传、吸烟和喝酒、肥胖等,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
这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糖尿病史和慢性胰腺炎。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二型糖尿病和3C型糖尿病与胰腺癌有比较大的关系。二型糖尿病对胰腺癌的治疗结果也会有一定影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会影响胰腺癌的风险。
症状
早期胰腺癌没有很特别的症状,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到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因此很难在早期发现。由于胰液跟消化效率有直接的关系,胰腺功能减弱导致消化不良和肚子痛,接着随着消化吸收功能衰减和食欲减弱,出现体重的大幅度减少。
90%的患者都有肚子痛的症状,然而很难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的症状区分,很多人不把它当回事。当癌细胞扩散到胰腺周围神经时,会在腰背有比较强烈的疼痛。有些患者可能突然开始患有糖尿病,或原有的糖尿病突然变严重。
70%的胰腺癌发生在胰腺的头部,在这里形成的肿瘤很容易堵塞胆管,胆汁不能够正常分泌,会出现黄疸。随着肝脏、胰腺功能的衰减,脂肪消化能力下降,可能出现比较油的大便,甚至腹泻,也称为脂肪泄。
因为很多老年人都有糖尿病和消化道疾病,很难区分平时的慢性病和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我奶奶多年患有糖尿病和韩国常见的各种胃病,出现肚子疼和血糖升高时也简单认为是胃溃疡胃炎和“水果吃多了”的结果,两个月瘦了10斤脸色逐渐发黄才发现问题了。
胰腺癌典型症状
图源作者
诊断
诊断胰腺癌的方法有若干种。当患者有肚子疼和黄疸的时候,为了与胆结石做区分,首先可以做腹部超声。
如果在腹部超声中看到胰腺处有肿块或周围淋巴结增大,胰腺或胆管堵塞并变粗,有可能是胰腺癌。为了准确地诊断,可以采用CT。与腹部超声相比,CT可以更客观地观察病变,拍出更加详细的图片。
尤其,螺旋CT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获取非常详细的图片,可以用于判断能否做手术。当CT获得的信息还不够,再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可以观察胆管和肝脏转移的情况。E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是把镜头插入到十二指肠显示胰胆管的技术,可以准确地观察胰胆管是否堵塞,同时可以放置胆道支架,帮助胆汁的正常排泄,治疗黄疸。
胰腺位于腹部角落,平时的体检中很难找到早期肿瘤。由于拍CT辐射量比较大,不建议作为定期的体检做。因此对利用肿瘤标记物和液体活检的筛查方法有比较活跃的研究,然而目前所知道的胰腺癌的基因突变和肿瘤标记物特异性都不高,还不是实用的筛查方法。
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特殊,非常容易容易出现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大多数患者到了中晚期才来到医院,这时已经很难通过手术切除来进行治疗。
如果很幸运早期发现胰腺癌,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胰腺后,胰腺功能受损,也无法分泌充分的胰液和胰岛素,患者可能遇到消化不良和糖尿病,需要一直服用相关药品,当然也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通过科技的发展和科研医护人员的不断努力,人类慢慢站上了征服癌症的道路。虽然我对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有极大的信赖,征服胰腺癌看似仍然很遥远。虽然胰腺癌的发病率与肺癌、肝癌等比起相对低一些,但它的致命性还是太高。
所以,当糖尿病突然加重,或新发糖尿病,近期体重突然下降,严重的腰背部疼痛,尤其是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中老年人,出现上述可疑的症状时需要有警惕。
还有,我们还是多关照一下家里的长辈吧,经常打电话打视频,即使离得远也关注他们的健康,尽量多陪伴。
不要轻易相信老人们所说的“我现在身体很好”。
*感谢黄夷伍医生、田艳涛主任对本文的审阅以及宝贵修改意见。
_________
上期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