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财经视频|专访特里谢:欧央行必将持续加息

财经视频|专访特里谢:欧央行必将持续加息

公众号新闻






在通胀、加息、贸易摩擦、乌克兰危机、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或难以暂时避免放缓



根据特里谢专访内容整理
采访 | 《财经》记者 康恺 编辑 | 张威
《财经对话》主理人|黄端  
视频制作&视觉设计|《财经》传播团队


“由冷漠的河流浮泛而下,我感觉我已无纤夫引航。红番呼啸地掳他们打靶,将他们裸身钉于彩栏上。”——在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看来,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写下的这首《醉舟》,或是形容当前全球经济及金融形势的最佳写照。

“当今世界既有奇景,亦有危险,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通胀、加息、贸易摩擦、乌克兰危机、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或难以暂时避免放缓。”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Bund Summit)期间,外滩峰会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说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便称:“全球经济在蹒跚前行,并非在奔跑。”该机构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3%,2024年增长2.9%,对202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

对于复杂与未知的全球经济,这位驰骋于金融市场多年的老将并不感到陌生。特里谢曾担任了八年的欧洲央行行长,期间正值欧债危机发酵之际。在此之前,他还任两届共计十年的法国央行行长,并任法国总统的经济顾问。在欧元酝酿、诞生、发展的历程中,他均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得益于其对历次危机的妥善处理,他还享有“通胀斗士”“欧元斗士”等美誉。

外滩峰会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图源:受访者提供

在特里谢看来,当前和未来欧洲及全球通胀或持续高企,背后原因有疫后复苏推升需求、乌克兰局势发酵、全球贸易中断、劳动力成本上升、气候变化加剧、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在高通胀背景下,欧洲央行持续加息势在必行,有一定合理性,因为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胀记忆已提供不少教训。

欧洲方面数据显示,虽然欧元区整体通胀率持续下降,但该地区9月通胀率仍达4.3%。欧洲央行上调了今明两年的通胀预期,并预测称通胀率到2025年底仅会放缓至2%。2022年7月至今,欧洲央行已连续加息450个基点,将存款利率推至4%的历史新高。

通胀、加息带来的另一面是——欧元区主要经济体经济恶化。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9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初值39.8,已连续多月在荣枯线以下。出口是德国经济重要推动力,截至8月,该国出口已连续第二个月下降。欧洲央行将欧元区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0.9%下调至0.7%,2024年的预测从1.5%下调至1%。

世贸组织(WTO)的最新预测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0.8%,不到4月预测的一半。今年二季度,欧元区员工人均薪酬同比增长5.5%,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截至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已逼近90美元/桶的高位。

特里谢此前执掌金融部门,但在他看来,解决上述问题的药方不能仅依赖货币政策。“能源是影响欧洲及全球通胀及经济增长的一大原因。在此背景下,能源转型迫在眉睫,欧洲金融监管机构需要通过发绿债、碳市场建设及设立ESG标准等工作,帮助欧洲能源转型,促进欧洲金融市场发展。”他说。

除此之外,在特里谢看来,科技亦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虽然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欧洲的金融科技监管较严苛,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不希望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目前,欧洲已有共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全球各国并非一座孤岛。特里谢认为,全球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具有相同的通胀目标(2%),这十分重要。同时,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碳市场,中欧应保持紧密的经贸合作——这些都有助于“醉舟”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前进的方向。
欧元区通胀难以轻易消失
《财经》:欧洲央行将会保持多长时间的高利率环境,以什么指标作为关键参考依据?欧洲央行将如何平衡通胀、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会否改变2%的通胀目标?

特里谢:《欧盟条约》规定,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在不影响价格稳定总目标下,欧洲央行有义务支持欧盟的其他政策,例如支持欧元区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但如何兼顾多重目标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中长期来看,欧元区极低通胀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目前,欧元区通胀率达4.3%左右,2022年10月曾触及10%的峰值。此前,欧元区通胀率达2%都较为困难。当今世界与过去有很大不同。

当前欧元区及其他经济体通胀有中长期结构性问题,这使通胀难以轻易消失。其一,与此前全球化时期相比,当前全球贸易摩擦、壁垒增多,加之供应链问题扰动,商品项下通胀不断推升。其二,不平等现象增多、劳动力成本增加,推升服务项下通胀。其三,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能源价格,推高全球通胀和实际利率。

短期因素也是在2021年引发通胀的决定性原因。首先,从需求端来看,2021年中期,全球多个经济体重新开放,消费等行业开始复苏,但供应链尚处中断。其次,乌克兰冲突影响了能源供应,这成为了近几年扰动欧洲通胀的关键因素。

对于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其对中期物价稳定的定义都是相同的,即设定了2%左右的通胀目标。目前,人民币也加入了SDR。在我看来,五种货币都有相适应的物价稳定性定义。

《财经》:欧元区高利率的副作用会否加速显现?在欧洲央行层面,主要关注哪些负面影响?例如银行负债端成本高企,存款流失,流动性压力,资产负债久期不匹配,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飙升带来的违约风险等。

特里谢:没有中长期物价稳定,经济就不可能实现繁荣。在高通胀背景下,欧洲央行持续加息势在必行,需要确保物价重回稳定状态。一个可供比较的例子是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彼时,欧洲多国央行对通胀飙升的忽视为衰退和危机铺平了道路。

20世纪70年代,欧洲通胀不容忽视的一个推手是石油危机。当下的情景与此颇为相似,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俄欧原本紧密的能源关系急转直下,欧洲天然气、石油供给受阻,这在供给侧推升了通胀。能源作为上游行业,亦将高价格逐步传导至工业、农业等多领域。

调控物价依赖于货币政策,但亦有需要各方参与——政府、议会及私营部门。中期来看,需要将通胀预期稳定在2%左右。尤其重要的是,政府须将预算援助集中于最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影响的人。此外,在欧洲央行和欧盟成员国央行层面,中央银行可以扮演的角色在于,推动发放绿色债券,为市场制定ESG标准等。这并非仅是欧洲央行的策略,亦是全球大部分中央银行都在走的道路。

《财经》:欧洲央行持续加息,是否会导致欧元区经济进一步分化?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经济衰退信号频现,背后有何成因?这是否会在欧元区引发外溢效应?对全球经济带来何种影响?

特里谢:所有欧元区国家无一例外都受到了加息的影响。虽然欧元区的货币与金融政策实现了一体化,但财政政策仍掌握在各成员国手中。各成员国政府对公共债务的上限要求各异,随着欧洲央行持续加息,各国政府所承受的债务负担也有所不同。

当前德国经济困难的原因在于,其一,制造业和出口占德国经济比重较大,全球贸易对其外需带来挑战。其二,德国能源供应严重依赖俄罗斯,乌克兰危机严重扰乱油气供应。其三,地缘战略紧张局势削弱了经济主体的信心。

与德国相比,法国在2023年的经济表现要强一些。其原因在于,法国对外贸依赖程度较低,迄今为止,较少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冲击。法国能源以核电为主,这使该国在一定程度上免受了能源冲击。

全球经济正面临较大困难,暂时不会避免经济放缓。各国亟须尽最大可能,提高经济的效率和弹性。

全球碳市场亟须建立
《财经》:本届欧盟委员会将新能源和科技行业视作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你认为会实现吗?

特里谢:新能源和科技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针对欧洲,也适用全球。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中国也十分热衷推动能源转型,并已在电动车、电池、光伏等领域有所建树。欧盟国家同样坚信,需要在新能源、科技领域取得优势。

《财经》:如何看待欧盟碳市场利弊,推动欧洲能源转型成效几何,有哪些待提升空间?

特里谢:欧盟碳市场的概念十分重要,且由来已久。其最大问题在于,欧盟如何为进口商品设定碳价。一般而言,欧盟进口商品制造国的碳价低于欧盟本土,这将带来贸易不公平等诸多问题。

经济学家的一大共识是,需要有覆盖全球的碳市场,促进各国碳市场联通。目前,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已在欧洲议会通过。其初衷是为了避免碳泄漏,但该机制也在产品碳强度和碳价差(即生产国所在国已支付碳价和欧盟碳配额)设置了相关规定,这也推动着国际碳交易和碳市场的衔接。此外,《巴黎协定》第六款亦倡导国际碳减排合作,为建立一个全球气候框架、推动各国通过市场机制的国际合作创造了一定可能。

但也需注意,建立全球碳市场虽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践方面尚待论证。比如,要确保不存在贸易扭曲等问题。这不仅是欧洲人需要面对,所有拥有碳市场实体国家亦需对此加以考量。

《财经》:中欧碳市场联通的可能性几何?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西方国家一定要征收边境调节税,应该要求把征收边境调节税的所有收入全部用于购买发展中国家出口的负值碳配额,即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或者具体出口国的减排。对此你怎么看?

特里谢: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和欧盟方面开展了诸多合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碳市场,避免各国碳市场各异带来的不公平问题。

中欧碳市场差别较大。全球主要碳市场中,不论是从交易量还是从交易额上看,欧盟碳市场均占据主导地位。以2022年为例,欧盟交易数量、交易额占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的七成、八成。

如果欧盟将碳市场的所有和标准都施加在贸易伙伴上,的确会造成一定问题。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发达国家需要关注全球较为贫困的经济体。

《财经》:一方面,国际金融机构已在贷款、智能投顾领域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AI技术。另一方面,意大利已禁用ChatGPT,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也已在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及部分成员国过严的金融监管会否限制欧洲的金融创新?

特里谢:从全球来看,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该地区更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所在,欧洲内部对数字化转型持开放态度。不仅如此,欧洲已有共识,即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并有意在该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的进步有诸多积极影响,中长期来看,其带来的资产远比负债多。

历史上每次发明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时,人们都会普遍担心它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一个例子是诗歌。它是一种通过旋律、节奏和韵律来记忆文本的新方式,但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坚决批判诗歌。第二个例子是文字的发明。今天没有人会认为人类发明文字是一个错误。尽管如此,另一位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仍对文字进行了批评,其理由是阻碍了深刻的真正理解,赋予了阅读书面文本的表面知识。第三个例子是印刷术,它是通讯领域的重大进步,但情况也和以上两个例子相似。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是改进研究和通信技术的非凡方式,它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考虑到所有因素,我毫不怀疑积极的一面将压倒性地优于消极的一面——就像诗歌、著作和印刷作品的情况一样。

《财经》:数据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如何共享和使用数据?中欧应如何在数据及金融科技领域合作?

特里谢:个人有权保护自己的数据不被滥用,这对利用大数据技术至关重要。大数据、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都是在当今世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事物。量子计算的时代也即将到来,我们有望在该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中欧应在数据共享等领域开展合作。其前提条件是,要完全保护个人及有关公司实体的数据隐私、数据安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悬念落地!欧央行加息25基点,拉加德称“利率并非已达到峰值”英央行行长:高通胀仍将持续,降息为时过早!英镑应声上涨财经视频|对话张晓晶:中国经济仍大有可为用数字人“10元拍一部剧”?这会引发革命|专访硅基智能司马华鹏加拿大央行:必要时继续加息!行长发布最新报告,持续打压房价到合理范围彭博债券南向通双周报 | 美联储11月会议或将继续加息;欧央行暗示加息可能结束数据标注本质是高级搬砖,我们还不如工厂|专访飞火燃情岁月1989(24)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演奏者要有好技巧,但更需要对世界有关怀|专访【最新】加国女外长战火中突访特拉维夫,机场拥抱加国公民连续加息10次后,欧央行终于按下暂停键!澳元汇率暴跌至4.62! 通胀5.2%, 澳央行10月份恐继续加息联名《长安三万里》背后:中式的精酿品牌应该怎么做?|专访熊猫精酿中山医院团队开发AI模型实现糖尿病血糖精准调控,已获批Ⅲ类医疗器械,正注册临床研究落地|专访陈颖实地探访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8.6分的古装群像剧,他拍出来了|专访实时分析、融合统一及云原生,现代化数据仓库未来发展必经之路|专访飞轮科技 CEO 马如悦不加息!刚刚央行决定9月利率稳定在5%!但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10月将继续加息!青时际会|专访 齐兴华:理想之路,不惧挑战,无留遗憾AIGC的数据标注订单雷声大雨点小,大模型不好用正常|专访汇众天智“数字人一定是面向大众的,等着我们出招吧”|专访闪剪CEO严华培一周重磅日程:欧央行决议,美国核心通胀数据,美科技巨头财报【外汇商品】欧元盘整后仍有回落空间——评欧央行10月议息会议只默默爱着,就是幸福美国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吗?专访程天科技|专注外骨骼机器人底层能力建设,布局行动受限全周期康复产品,多款产品已实现商业化红色日记 2.1-28我们有3亿道题,至少60家大模型要买|专访景联文澳联储明日或继续加息,利率恐升至近12年来最高!澳经济学家预测:下个月加息概率也不低财经视频|对话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Adair Turner:中欧应理解彼此的担心从数字人到渠道匹配,数字营销的下一站在AI|专访微媒继续加息?通胀率居高不下,澳联储或再加25个基点!行长表态:出现这种情况将毫不犹豫加息…首次发现「细胞蛇」并揭示控制其组装和解聚有望治疗肥胖等代谢疾病,期待联合产业端进行转化|专访上海科技大学刘冀珑内心的风景3秒出标题,15秒出简介,30秒出一整本少儿绘本|专访ImageStory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