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江户时代日本思想界的对外扩张理论

江户时代日本思想界的对外扩张理论

公众号新闻


全文共18714字 | 阅读需36分钟

作者:董灏智
来源:《历史研究》2023年第4期


摘  要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并河天民、兰学派林子平和本多利明、国学派佐藤信渊等先后提出“原始掠夺型”、“积极防御型”和“重商殖民型”、“神国征服型”等对外扩张理论。他们分属不同学派,亦无师承关系,意欲扩张的对象也不相同。江户学者对外扩张理论的演变过程,绝非儒学或兰学等在日本简单地“传播”和“复制”,而是外来思想不断被新解、改造,最后“集大成”于国学派的侵略万国主张。江户学者的对外扩张理论深刻影响了明治—昭和时代的扩张行动,几乎全部变为现实,给被侵略国家造成深重灾难。
关键词:江户时代 古学派 兰学派 国学派 对外扩张

日本江户时代给后人留下“偃武修文”的和平印象。相较于战国、安土桃山、明治时代,德川幕府不但未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还多次颁布锁国令,使日本几乎与国外隔绝的同时实现国内长期安定。然而,从江户中期开始,日本思想界以并河天民、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渊等为代表,提出对外扩张理论。他们先后提出吞并“虾夷地”、征服朝鲜半岛、侵占中国以至最终征服世界的设想。对于江户学者的对外扩张动机,国内外学界皆有不同程度探讨。在日本学界,关于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渊等的个案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军事、海防诸领域,但对他们对外扩张设想的专门研究则不足。同时,其中虽不乏批判之作,但亦有将其美化成“经世思想”、“北方开发论”等做法。

日本学界较早的研究,把江户学者的对外扩张设想与该国帝国主义发展脉络紧密相连。1916年,德富苏峰在《大正青年与帝国前途》中指出,帝国主义(以对外扩张为主)是日本国民的本能。从历史上看,丰臣秀吉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急先锋”,林子平、本多利明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初音”,佐藤信渊的《混同秘策》中已有“皇室中心”的帝国主义取向,而幕末更是“帝国主义”思想的盛行期,横井小楠、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等极具代表性。德富苏峰将丰臣秀吉、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渊、吉田松阴等皆视为日本不同时期的“帝国主义者”,认为他们“一脉相承”,推动了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展,并以此“激励”日本青年。重要的是,井上清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直接引用德富苏峰对日本近代以前“帝国主义”思想的解读,探究日本近代帝国主义与天皇制的关联。

与日本学者不同,中国学者未完全从帝国主义视角探讨江户学者的对外扩张理论,而是从江户—明治—昭和长时段考察,强调近代日本发动系列对外战争的关键原因,不能只归因于明治政府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亟需海外市场、殖民地,还与本多利明、佐藤信渊等的扩张设想紧密相关,其对外扩张理论是日本近代大陆政策、军国主义、“海外雄飞”以及亚洲侵略的思想渊源。同时,还有学者指出,佐藤信渊等的对外扩张设想,是丰臣秀吉未完成的侵略行动的延续。

以上研究成果,从长时段脉络探讨江户思想界对外扩张设想所发挥的影响,结论颇为可取,但对江户学者对外扩张理论的深入研究尚付阙如,尤其缺乏在江户思想史视域下探讨对外扩张设想产生的原因、内涵、演变和影响。本文拟围绕江户学者的对外扩张理论展开研究,从他们所属学派入手,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在古学派、兰学派和国学派的思想演进脉络中还原其产生的文化与历史语境。

一、古学派“原始掠夺型”对外扩张设想


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的对外扩张理论,最初并非直指朝鲜或中国,而是指向日本北部的“虾夷地”。在江户思想家中,较早提出攻占“虾夷地”设想的是古义学派创始人伊藤仁斋的弟子并河天民。

古义学派是古学派重要分支之一,与荻生徂徕开创的“古文辞学”并称于世,其共同学术取向是批判朱子学对“圣人之道”的误读,通过重新解读《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探寻真正的“圣人之道”。在古学派看来,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虽将“孔孟之道”作为“圣人之道”的主体,却把“太极”、“理气”、“心性”等内容植入其中,使“圣人之道”沦为“佛老之道”。伊藤仁斋认为,“人外无道”、“道外无人”,“圣人之道”亦如是,“仁义礼智,为之纲领,而万善莫不自总括于其中,故圣人以是四者为道德之本体,而教学者由此而修之也……仁义礼智四者,皆道德之名,而非性之名”,强调圣人乃以此为依据,教人知晓并践行“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和“朋友之道”。

然而,与伊藤仁斋不同的是,并河天民虽认同“圣人之道为人伦日用之道”,但随着深入研习“六经”、《论语》,对其师的“圣人之道”产生疑问。在他看来,伊藤仁斋将“仁义礼智”提升到“道德本体”高度,本质上与宋儒的“道德论”无太大差别,只是不再强调“太极”、“理气”的主导影响而已,而其“仁义礼智为道德之本体”说法,也非孔孟本旨。是故,伊藤仁斋和宋儒一样,都曲解了“圣人之道”的旨归。并河天民遂提出新见解:“圣人之学,本主经济,尚书记其实,语孟述其道,可谓相表里者也,学者务善熟读焉。”

毋庸讳言,并河天民把“经济”视为“圣人之学”、“圣人之道”的重要内容。关于“经济”的内涵,他以《论语》中“子路篇”的“富民”、“颜渊篇”的“足兵足食”为准绳,即“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是皆圣贤之事业……后之学者以学问事业判然为二,故高谈虚玄,研精性理,以为儒雅,以为得道,如经济之业,富强之策,反以为卑野,附之事为之末,不自知阳儒阴佛,实可叹哉!”。从中可知,“富民”、“足食”、“足兵”方为“经济之道”的重要内容。并河天民由此得出结论:“圣人之道”的主旨绝不是教人“格物穷理”、“为仁为义”等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而是通过“经济之道”最终实现“民强国富”。

表面上看,并河天民对“圣人之道”和“经济之道”的阐述,似未脱离中国儒学范畴,理论依据仍源自《尚书》《论语》等。但进一步考察发现,他着重强调的是“土地”、“人民”与“富民”、“足食”、“足兵”的重要关联,将“土地”和“人民”的增减作为衡量国家强弱的标志:“天子将军第一之宝者,土地人民也。得土地人民者,生无量之财宝。若一郡增之则增一郡之威光,若一国增之则增一国之威光。若一郡失之则减一郡之威光,若一国失之则减一国之威光。”尤其是“土地”, 他不仅将其视为“第一之宝”,还将“增加土地”作为解决社会危机的有效方式。

事实上,并河天民生活于江户中期元禄时代。这一阶段,长时期国内和平与日本全国市场的形成,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独特元禄文化。商人(即町人)阶层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关于商人“豪华”、“奢侈”等情况,亦常见于当时学者的描述之中:“近年来,无论哪家的女房家皆崇尚奢华。衣类繁多……(衣料)千种细染,百色交替,染费高达一两黄金……小判二两的发梳,折合今日三石米之价……昔日大名夫人亦未如此奢华。”商人崛起直接冲击了江户幕府的身份制度——“士农工商”,使原本处于最底层的商人一跃成为最富裕阶层,且掌控大量财富。相反,处于最高层的武士和次一层的农民赖以为生的粮食却被“商品化”,米价不断波动,武士不得不向商人借贷维持生活,从而成为债务人。武士与商人高利贷者的勾结还进一步加重农民负担,使其日渐贫困。

面对物价高涨、民众困穷的惨状,试图从经济层面解决危机的学者并非并河天民一人,尚有诸如荻生徂徕、太宰春台等古学派儒者,特别是太宰春台著有《经济录》一书,提出“贵谷贱货”主张,以抑制商品经济对农民的危害。与之不同的是,并河天民指出,日本国小地狭、人口众多,仅将解决危机的眼光聚焦在国内收效甚微,唯一快速且有效的解决途径是向国外拓展、增加土地;如果日本的土地变得和中国一样广大,危机自然会解决。他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虾夷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远离中国、朝鲜,却接近松前藩。因此,并河天民1716年前后在上书幕府的《开疆录》中,详细阐述占领“虾夷地”的历史依据及必要性。在他看来,日本此前便有征讨虾夷人的历史,还迫使虾夷人“称臣入贡”。“虾夷地”地广人稀,居民不懂耕作之道,以鱼类海草为食,实为防守薄弱的“夷狄之地”。与此前日本进攻朝鲜相比,占领“虾夷地”极易实现。重要的是,“虾夷地”特别适合农业耕作,占领之后还可招抚无地农民分批前去垦荒,既可解决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等社会问题,又能开发当地物产以弥补国内不足,更能扩大日本国土,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并河天民的野心并不局限于“虾夷地”,认为占领该地只是暂缓危机,若要彻底解决危机,则必须继续开拓领土。于是,他进一步建议幕府扩大领土范围,即“虾夷既为御国郡……占唐土、朝鲜、琉球、南蛮等诸国,弥大日本国之威光”。但对于如何占领中国、朝鲜、琉球、南蛮等地,未提出具体方案。这意味着他的对外扩张思想并非丰臣秀吉侵略动机的简单延续,他较早认识到日本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不利状况,从“圣人之道以经济为主”的层面将扩张土地作为解决社会危机的重要手段。

并河天民对外扩张理论的产生,既离不开古学思想,又与当时日本社会危机密切相关。从古学派视域考察,他与伊藤仁斋对中国儒学的解读皆侧重“形而下”层面,但对“圣人之道”的认识不尽相同。与后者的“道为人伦日用之道”相比,并河天民将“圣人之道”聚焦于“经济之道”,进一步发挥儒学实用主义特性,提出通过对外扩张领土解决社会危机的方案。若从这一脉络考察,中国儒学似乎充当了并河天民对外扩张设想的理论来源,但审视《尚书》《论语》原文,其中的“富民”、“足食”、“足兵”绝无对外扩张领土的意涵,即使是伊藤仁斋的《论语·颜渊》解读,也是从“民有恒产,则非心不生。武备克修,则民心不摇。教民以信,则国本固矣”层面解释“足食”、“足兵”,强调二者是“安民”、“保国”之要,而无扩张动机。并河天民不仅曲解了《论语》本意,还否定了伊藤仁斋的新诠,并在“经世致用”的名义下对中国儒学作了极端、偏激解读,为其侵略构想寻找合法依据。

并河天民出于解决日本社会危机的迫切心情,按自身需求把“圣人之道”解读为“对外扩张”取向,完全是对儒学的误读及歪曲。他的扩张方案虽未受幕府重视,但被后世学者称为“倡虾夷开拓之嚆矢”,侵占“虾夷地”的设想被后来学者继承,且直接影响了江户中后期的对外扩张理论。不难发现,并河天民的扩张目的就是单纯掠夺土地,进而扩大日本领土、增加资源,由此消解日本社会矛盾。在东亚史的视域内,并河天民的对外扩张设想鼓吹动的是非正义、掠夺性战争,属“原始掠夺型”扩张理论,只不过被他披上了儒学“圣人之道”外衣而已。

二、兰学派“积极防御型”、“重商殖民型”对外扩张设想


德川幕府虽未采纳并河天民的建议,但也意识到日本的社会危机,遂于1716年发起享保改革,采取重农抑商、稳定米价以及鼓励开荒等政策,遏制商人对武士、农民的剥削。这些措施使日本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缓解,但年贡和商业高利贷仍是农民的沉重负担,武士阶层两极分化和农民暴动频发,雪灾、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天明饥馑”(1783—1787),以及俄国、英国等的威胁,进一步加剧了幕府的危机。一部分学者意识到朱子学、古学、阳明学等已难以解决现实难题,将目光转向由荷兰传入日本的兰学。其中,工藤平助、林子平、本多利明等在兰学影响下提出“海防论”与“经济论”,前者主张利用兰学中的军事学加强海防,抵御外来威胁,后者建议效法兰学中的“经济学”发展海外交易,解决国内危机,二者都体现出日本侵占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取向。

与并河天民相似,工藤平助首选的扩张对象亦是“虾夷地”,但其动机已不是单纯增加国土解决农民贫困问题,而是将“虾夷地”作为抵抗俄国势力南下的“前沿阵地”。工藤平助原本是仙台医师,后来在与杉田玄白、前野良泽等兰学家的交往中开始学习兰学。他通过“兰书”得知俄国东进和南下情况,1783年撰写《赤虾夷风说考》。该书采用新的世界地理划分,介绍了“赤虾夷”(江户日本对俄罗斯人的称呼)及“虾夷地”状况,特别记述俄国对堪察加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的侵占,称其已威胁到日本安全,故向幕府提出“虾夷开拓论”:一方面,开发“虾夷地”的金、银、铜等,与俄国、中国开展平等贸易往来;另一方面,将“虾夷地”作为防御俄国南下的阵地,从陆上、海上采取积极防御策略。在《赤虾夷风说考》完成后的第二年,工藤平助将该书主要内容告知江户幕府勘定奉行松本秀持,后者以此为基础上书幕府,提出调查“虾夷地”主张。该建议得到幕府老中田沼意次支持,幕府于1785年派遣“虾夷地调查队”,但由于田沼意次在1786年失势,调查中止。

工藤平助的愿望虽未实现,但他占领“虾夷地”加强日本海防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另一位兰学者林子平。林子平亦是仙台人,少年时受家人影响熟读历史、舆地等书,但不甘于书斋式学习,20岁左右开始四处游历,通过与工藤平助交往了解到“虾夷地”情况,并在其影响下关注日本海防。与此同时,他还在与桂川甫周交往中了解到世界大势,发现俄国是日本首要外在威胁,“虾夷地”位于日俄之间,对日本而言至关重要,若被俄国占领,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在工藤平助、新井白石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写成《北海道策》(1785)一书,称“(此书)非敢言经济,亦非妄言地理之学”,主要意图是唤起幕府及民众对“虾夷地”的重视,并将其全部占领。

林子平还意识到日本面临的外部威胁远不止俄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军舰先后出没于日本周围。更让他忧虑的是,日本社会盛行的学问依然以朱子学为主,皆为中国之书,解读者却不关注中国与日本人情风俗之差异,囫囵吞枣学习其典籍,使学问沦为“朱子流”、“阳明流”、“仁斋流”、“徂徕流”,以此来解决日本的外部危机无异于痴人说梦。日本为四面环海的“海国”,地理形势不同于“一面临海”的中国,绝不可照搬中国兵书的防御策略。因此,他认为,只有兰学才是挽救日本危机的唯一学问,尤其是其中的军事学。他以兰学军事书籍为依据,撰成《海国兵谈》(1791),在序言中反复强调日本面临的严重外部危机,“欧罗巴的莫斯哥末亚(俄国——引者注)其势无双,侵掠鞑靼之北地……明和辛卯年莫斯哥末亚占领加莫西葛杜加(今堪察加半岛——引者注)……并自加莫西葛杜加乘船来到日本……”

林子平从水战、陆战、军法等十多方面详细提出建立完备海防方案。为证明兰学知识的优越性,他将具体攻防器械逐一与中国兵书内容比较。例如,关于船只,“唐山之船虽长大却制作之法拙,其船不坚实……易被大炮大弩击碎……阿兰陀及欧罗巴诸国的船,其制作甚坚实广大,非优质大铳不能击碎”。对于大炮,他强调欧洲火炮的优质特性,建议幕府将此火炮安装于日本海岸,改变日本3000年来海防松懈的状况。至于侦察方式、士兵装备、操练方法,亦是中国弱于欧洲。林子平不但在学术层面认为中国儒学、兵学思想不能解决日本危机,更从实用层面指出中国防御技术的落后,进而凸显兰学解决外部危机的必要性。

尤为重要的是,林子平的海防策略不是简单防御日本本土,而是明显含有对外扩张倾向,侵占对象不局限于“虾夷地”,还将矛头指向朝鲜和琉球。在《海国兵谈》最后部分,他直言不讳地说:“予向著三国通览,其书为明日本三邻国朝鲜、琉球、虾夷之地图,其意为日本英雄提兵入三国之时,暗记此图而应变。”林子平的对外扩张动机不同于并河天民,他是在防御过程中提出扩张设想,目的是把日本北部、西部、南部“三国”据为己有,将其作为日本“缓冲带”或“防御墙”,不只抵御俄国对日本北部的侵略,还防范英国、美国等从西部和南部进攻。然而,由于《海国兵谈》的出版违背幕府“异学禁令”,此书一度被禁,他的设想亦未受幕府重视,以至于明治学者不无遗憾地说:“当时子平之策而行,则西伯利亚千里之地,收之唾手中,岂为难乎哉!”

与林子平不同,本多利明的对外扩张设想深受兰学中“经济学”影响,但“经济”内涵不同于并河天民着重强调的“土地”和“人民”,而是带有强烈的西方“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色彩。本多利明少年时代对儒学兴趣不大,反而喜欢“算学”,他通过翻译的兰学书籍发现欧洲“算学”的独特性。为进一步了解与日本“算学”的不同,他开始学习荷兰语,接触到数学外的天文学、历法、航海、地理等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于1766年开设私塾讲授兰学。本多利明亦不局限于书塾,而是游历日本各地,了解当地风土、民情、交通等情况。但他游历之时正赶上“天明饥馑”,看到的是粮价飞涨、流民大增及饿殍遍地的惨状,尤其是日本东北地区更严重,死亡人数激增。同时,俄国势力已多次进入“虾夷地”,甚至于1792年首次派遣使节要求与日本通商。对此,江户幕府在老中松平定信主导下发起宽政改革(1787—1793),核心内容依然是“重农抑商”,包括奖励耕作、抑制流民、废除商品专卖、控制物价等。

然而,在本多利明看来,日本社会危机是因“商业”发展而导致“四民”等级破坏,通过抑制“商业”解决危机显然不是理想方式,不如发展“商业”来稳固“四民”等级。他在1798年出版的《经世秘策》和《西域物语》中,强调发展商业不能局限在国内,要将目光扩展到国外,幕府连续改革未见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将视野局限在国内,罔顾商业发展现状,又忽视国内资源贫乏的事实,将压力转移到农民身上。因此,他建议幕府效法欧洲诸国,主要是英格兰的做法,首要任务是开展海外交易,拓宽国外商贸渠道,“日本为海国,渡海、运送、交易本为国君天职中第一国务,遣船只赴万国,选取国用之要用物产及金银铜而带回日本,此为海国增强国力之良方。若以自国之力治理,则国力日弱。其弱处全由农民承担,农民自然呈年年耗减之势。此为最重要的政务”。

本多利明还建议,幕府不能再采用中国之法,必须将发展重心放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四大急务”。第一,“焰硝”,即火药的主要原料硝石,火药做成后可用来爆破岩石、开通河道,加速河运和海运发展,促进国内商品流通。第二,“诸金”,强调“金银铜”等重金属是日本之重宝,非但不可轻易流失到国外,还应从国外获得更多。第三,“船舶”,无论是国内流通,还是海外交易,皆离不开船舶。第四,“属国开业”,即开发日本周边诸岛屿,直接出兵占领日本未能实际控制的岛屿——不只包括“虾夷地”,还有今天的堪察加半岛,“移大日本国号于勘察加之地,改古日本之国号,建临时建筑,无论贵贱,选举大器英才、德能兼备的人物而任郡县长官,定居此地,丹城开业,必成良国,渐添繁荣,终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良国”。

进一步考察,“焰硝”、“船舶”实则在不同程度上支撑“属国开业”,“船舶”自不待言,为“属国开业”必要交通工具,“焰硝”虽用于国内建设,但亦可作为弹药。换言之,“属国开业”不可能采用和平手段,实为赤裸裸的侵略行径。本多利明的建议源自“兰书”所载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做法:“彼国于万国之内侵掠不计其数。西班牙在南北亚墨利加的大国之内,取得良国之数最多并迁都,布以政事。此外的葡萄牙、英格兰、法兰西在亚墨利加各有属国。又东洋诸岛,皆随属欧罗巴……未从之国则设交易馆,与其王侯交易,专得大益。故未从之国,因其国力所限皆为欧罗巴尽力,如此大业,如此之成就,天下无敌之国为欧罗巴。”可见,本多利明的“属国开业”不同于并河天民、工藤平助、林子平等,虽无“殖民”一词,但做法与西欧殖民主义相同,“焰硝”、“诸金”、“船舶”在不同程度上为该目的服务。

本多利明还主张将罪犯、流民强制运送至新占土地,既能开发当地矿产资源,又能解决流民激增问题,进而巩固新占土地。与殖民主义者略有不同的是,本多利明主张吞并土地,而非“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关系。同时,又将扩张目标指向中国东北、琉球,试图采取相同方式将它们占为己有,进一步扩大日本版图。然而,他的“海外交易论”、“属国开业论”因直接冲击当时的锁国体制,未被幕府采纳,但他的主张深刻影响了明治政府的基本国策——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海外雄飞”,故后世学者直呼其为“日本开业论”第一人。

林子平的方案可归纳为“防御型”,本多利明的方案属“重商殖民型”。二人提出对外扩张理论的目的与并河天民基本一致,将眼光聚焦在国外,通过掠夺土地解决日本危机,但不同的是,他们面对的危机不仅是日本社会内部矛盾加剧,还有来自外国的威胁,其通过深入研习,发现兰学比儒学更具实用性和实效性,是解决日本内外危机的有效理论武器。换言之,他们的选择是将兰学与儒学比较后的结果,意识到儒学已无法担当解决日本危机的重任,进而凸显兰学的价值。关键在于,兰学与儒学相比,原本就含有对外扩张的要素,传入日本的“兰书”中又大量记载欧洲诸国在海外抢占领地的成功案例,使江户兰学家在更新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得到兰学学理支撑,更意识到对外侵占土地是“合理之事”,而不必再受儒家理念中“非正义战争”说法的束缚。他们从“海防”、“开业”层面阐述侵略行动的合理性,将江户日本对外扩张理论推向新阶段。

三、国学派“神国征服型”对外扩张设想


如果说古学者和兰学者皆试图借用外来思想解决日本危机,那么,国学派的登场意味着江户学者将目光集中于本土思想文化,依据其解决内外危机。国学派兴起于江户中期,契冲为创始人,本居宣长为集大成者,平田笃胤为继承发展者,其共同宗旨是清除中国文化对日本思想的影响,批判日本学者不知本国“神道”的“优越性”而盲从中国之道的弊端,进而强调日本的“优越性”。国学者坚信“日本为神国”,认定这一先天“优越性”必定能使日本摆脱内外危机,转而征伐万国。在该逻辑脉络下,“神国征服型”对外扩张理论在江户中后期逐渐兴起。

本居宣长虽未明确提出对外扩张主张,但其思想已暗含侵占中国、朝鲜倾向。在他看来,四书五经等中国传来的典籍绝不是日本文化的载体,“神道”才是日本思想文化的“古道”,“此道者,乃备载于古事记、书纪之神代上代诸事迹者也。唯此二典上代卷帙,当熟读精思之矣”。然而,由于中国文化的长久影响,使《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典籍也被加上了“汉意”,本居宣长用35年时间重新注解《古事记》,挖掘其中蕴藏的日本“古道”,并特别强调“神道”源自天照大神,延续至今,为天皇的治天下之道,是他国不具备的“真道”。

不仅如此,国学者还认为,天皇的皇统亦源自天照大神,且如“神道”一样未曾中断,既无乱臣贼子篡弑之事,又无外敌入侵取而代之,故日本不但是天神创建的皇国,还具备其他诸国不具备的优越皇统。正因如此,日本优于中国、朝鲜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以往称“中国为中华”、“日本为夷狄”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本居宣长甚至在其晚年完成的《驭戎慨言》中,不只否认历史上日本向中国朝贡的史实,还直接称中国为“戎狄”,“明为中华,蒙古为夷。若从皇国来看,蒙古与明,同为戎狄”,由此解构中国“华夷之辨”对日本的影响。关键是,“驭戎”二字已暗含驾驭、统率、控制中国的思想取向,依据正是“日本为皇国”、“皇统绵延不断”等“日本优越论”思想。言外之意,“皇国”征讨、统治“戎狄”之国是理所当然之事,以至于其弟子平田笃胤直接说出:“世界万国悉服从皇国,毋庸置疑。皇国为君国,万国为臣国。”

本居宣长的“日本优越论”被其弟子、再传弟子继承,成为国学者对外扩张设想的理论支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佐藤信渊。他在《混同秘策》(1823)中制定了侵略中国及朝鲜的计划。第一步,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第二步,进攻中国东北地区。第三步,攻占朝鲜。第四步,“大泊府的军队自琉球攻取台湾,从台湾直接进攻浙江的台州、宁波等地,迫使中国各地不能相救,他们必定弃城而溃”。第五步,天皇亲征,熊本府的军队随从侍奉。“先锋之兵直捣江南诸地,迅速占领南京,将此作为临时皇居,对中国人恩威并施。数十年间,尽数平定中国全部领土。”

虽然并河天民、本多利明等提出侵占朝鲜、中国等地的设想,但未提及具体步骤和方案。与之不同的是,佐藤信渊的设想是最周密详尽的对外扩张计划,侵占对象已不局限于“虾夷地”,而是直指中国,并在丰臣秀吉从朝鲜进攻中国的路线上增加新路线,甚至还细化到日本不同地区军队适合到中国哪些地区作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他更将侵略目标扩展至世界:“支那既入我版图,西域、暹罗、印度亚等国,侏离舌,衣冠诡异之徒,渐慕德畏威,必稽颡匍匐,甘为臣仆。故由皇国来混同世界万国,非难事也。”佐藤信渊提出攻占中国的目的,已不是简单解决日本内外危机,而是将世界各国皆纳入日本版图,由日本统一万国。

佐藤信渊的设想与其经历密不可分,少年时就跟随父亲游历各地。正是长期游历使他对日本各地风土人情、军队情况有深入了解,故能“设计”出各地区军队执行不同侵略任务的方案。佐藤信渊47岁时,拜平田笃胤为师学习国学,同时又问学于神道学家吉川源十郎等,先后阅读本居宣长的《古事记传》、平田笃胤的《灵能真柱》等著作,思想发生重要转变,相信《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史书中的“神代”部分为正史(信史),“日本皇统优越论”是毋庸置疑的,“皇国乃伊奘诺、伊弉冉二神奉皇祖天神之诏所创建,大地成立之初,天孙降临以来,皇祚连绵无穷,与天地共悠久”。

佐藤信渊认为,“皇祖天神”即“产灵神”。据《日本书纪》记载,“产灵神”包括“高皇产灵尊”和“神皇产灵尊”(《古事记》称“高御产巢日神”与“神产巢日神”),二神与“天之御柱主神”并称日本“三柱神”,佐藤信渊称三神为“造化之首”。与《古事记》《日本书纪》不同的是,佐藤信渊将“产灵神”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位,除“皇祖天神”身份外,“产灵神”还是宇宙创造者与主宰者。他对宇宙的认知已不局限于中国传入日本的天文知识,而是以兰学“日心说”为主,突出强调兰学书籍内容的准确性。

然而,佐藤信渊在兰学宇宙观基础上却得出了“神学”观点,即宇宙的形成、发展以及运动绝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是源自“产灵神”的“神机”。他更将“产灵神”镕造宇宙万物的规则概括为“一大纲四定例”,“所谓一大纲者,太初产灵大神搅回一元气,赖其运动之妙机……四定例者,一曰运动,凡宇内运动必自西进东。二曰旋回,凡分生者必旋回本物之外围。三曰迟速,凡距离本物,近者行速,远者行迟。四曰形体,凡分生者必从本物之正体”。由此可知,佐藤信渊虽受国学影响而继承“日本为神国”、“日本为皇国”观点,但运用新知识弥补了日本古史“神代”内容的不足,将宇宙运转、地球形成、万物化生归结为“产灵神”的功劳,从兰学层面证明“神代”历史的真实性,意味着日本天神的贡献已不局限于日本,甚至扩展到整个宇宙。在该前提下,“皇祖天神命伊奘诺、伊弉冉创建日本”之事就不是普通神迹,而是变成宇宙主神授命二神创建日本,进而提高了日本的“神国”地位。

佐藤信渊还把《古事记》《日本书纪》的“神代”内容与其他国家“开国神话”比较。例如,他认为,中国的“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虽是最早“创世神话”,但其原型来自日本:前者的原型是伊奘诺大神的眼睛化成日神和月神之事,后者则是天照大神与须佐男神之事;他发现埃及神话中“却尼布神口中吐出大卵(世界)”的记载,与《日本书纪》中“古天地未剖,阴阳不分,混沌如鸡子,溟涬而含芽”的表述较相似,且《日本书纪》还有“少彦名神”对外开拓的内容,就此推测日本天神曾开拓至埃及。此外,印度、波斯、厄勒祭亚国(希腊)、逻玛(罗马)、德亚国(犹太国)等国的“创世说”中亦有相似记载。佐藤信渊由此得出结论,其他诸国的“开国神话”或是日本诸神事迹的“讹传”,或是日本神祇所为。显然,此类观点纯属无稽之谈,完全是盲目比附,但在佐藤信渊看来,正是因为《日本书纪》《古事记》可信,且所记之事的年代又早于其他各国史书,故以上结论是合理的。佐藤信渊从国家创建的源头力证“日本为世界万国之根本”的确凿性,对“日本为皇国”的阐述已“超越”《日本书纪》和《古事记》。

正因如此,佐藤信渊在《混同秘策》开篇写道,“皇大御国,乃大地最初成立之国,为世界万国之根本。故能经纬其根本之时,则全世界悉为郡县,万国君长皆为臣仆。谨稽神世之古典……则知明‘产灵神’以安抚世界万国之苍生,为最初皇国之主要要务”。其意欲表明,作为“皇大御国”的日本不是普通国家,是“产灵神”在创造宇宙之后又命伊奘诺、伊弉冉二神创建的世界第一个国家,而其他国家的创立又与日本神祇有重要关联。所以,“产灵神”在创造日本的过程中,赋予日本诸神统治世界万国、安抚世界万民的使命,诸神已完成使命,但后来世界各国和日本脱离了联系。按此逻辑,日本发动对外战争不是侵略行为,而是理所当然地完成“产灵神”交给的重任,混同世界万国,救济万民。同时,为证明征讨万国的“合法性”,佐藤信渊还利用兰学地理学知识,进一步证明“日本为皇国”,其以“赤道”、“纬度”等新说法为主,以地理学视域指出,“日本自赤道以北三十度起至四十五度止,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万种物产无不满溢。四周皆临大洋,海舶运漕极其便利。万国无双,人杰地灵,勇敢决绝,殊绝他邦。其形胜之势,堂堂八表,天然全备鞭挞宇内之实征”,将此作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地理基础。

综上所论,佐藤信渊的对外扩张理论既不同于并河天民,也不同于林子平、本多利明,其侵占对象乃从日本周边“虾夷地”、朝鲜、中国、琉球等扩张到世界万国,最终目的是征服全世界。关键在于,促使佐藤信渊提出对外扩张设想的理论根基是本土文化中的“皇国思想”,兰学不过是其思想附属品。因此,他的对外扩张理论可称为“神国征服型”。“皇国优越论”和“地理(水土)优越论”在其思想体系内实现融合,使其扩张设想被赋予神学色彩,具有极强煽动性,从而将江户日本的对外扩张理论推向极点。

四、江户时代对外扩张理论的影响


并河天民、本多利明等的对外扩张设想,作为解决危机的方案上书幕府,却未引起幕府过多关注,只有占领“虾夷地”及加强北部边防的建议被采纳。正因如此,幕府1798年前后派遣近藤重藏、间宫林藏等赴“虾夷地”调查,后将“虾夷地”划归为直辖地,由函馆直接管辖,但因俄国势力已进入,日本并未控制全部“虾夷地”,仅占有今天的北海道及千岛群岛等地。这表明江户学者的大部分对外扩张计划只停留在设想层面,未引起德川幕府过多关注,甚至在幕末改革中亦未成为重要措施。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大部分对外扩张设想竟在明治—昭和时代变为现实。

考察日本近现代史,明治维新是其发动侵略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事实上,明治天皇在新政府成立之初颁布的诏书,就明确含有对外扩张的导向,“(朕)经营四方,安抚汝等亿兆,遂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如富岳(富士山)之安”,奠定明治政府对外扩张的基调。明治政府的侵略方针与江户学者的对外扩张设想有间接关联,起到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思想家是吉田松阴。作为明治维新“导师”的吉田松阴,虽因“安政大狱”被幕府杀害,但扩张思想却被木户孝允、山县有朋、高杉晋作、伊藤博文等弟子继承并宣扬,决定了明治政府的对外政策。

吉田松阴扩张动机的思想渊源较复杂,其师佐久间象山的“海防论”、山田亦介的“兵学”,甚至日本传统武士思想皆对其影响较大,但佐藤信渊的“混同秘策”亦是不容回避的渊源之一。据他回忆,“余幼时,读百祐(信渊)西洋列国史略所论、混同四海之策,喜其雄伟,而嫌其夸诞,未深服其为人也……及住江户,佐藤氏之书,大投时好,而余竟不一览也。近日有人,以此编(经济要录)及农政本论借示,囚中无事,发卷细观,大有实得,而此编尤能简括痛快,在民事最为不可阙”。

从中可知,吉田松阴读过佐藤信渊的《西洋列国史略》《混同秘策》《经济要录》等书,对《经济要录》极为推崇,强调其“经济之学”是“民事”不可或缺的内容,而“混同世界”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由此斩断了“经济之学”与“混同世界”的关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佐藤信渊的扩张思想对吉田松阴没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后者“取朝鲜、满洲、中国易取之地”的主张,明显受佐藤信渊“攻取易取之地”、“中国满洲为易取之地”等说法影响。至于侵占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等设想,亦有佐藤信渊对外扩张设想的痕迹,只不过与佐藤信渊相比,吉田松阴面对日本被美、俄打开国门的危局,从实情出发解决危机,意识到与欧美诸国的差距,进而否定“混同世界”设想,仅将侵略范围集中在周边,最远至印度、澳大利亚,而并无侵占欧洲、美洲的计划。所以说,吉田松阴选择性继承和发展了佐藤信渊的对外扩张设想,明显比佐藤信渊“务实”且更具可行性。正因如此,明治政府基本上按吉田松阴的方案逐步实施,先后侵占朝鲜、琉球、中国台湾,间接控制中国东北地区,为此后进一步侵略中国其他地区做准备。

不仅如此,明治政府的对外政策使林子平、佐藤信渊等的著作被官方、民间机构多次出版,其事迹、思想先后被编入“历史教科书”和“伟人传记”中,在日本社会广泛流传,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不同层面的舆论支撑。在明治时代,日本首次发动的对外战争是1874年5月出兵中国台湾的“牡丹社事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出兵台湾之前(1874年2月),《三国通览图说》中的《朝鲜国全图》已被田岛象次郎增补改正后单独出版,并在图中写道:“此图原本处于林子平的著作中,系天明五年(1785)刊行。然因旧政府的怀疑而被禁灭……殆一百年,今兹余践行子平氏的素志,追恋其非常企望,则补之……以慰泉下林先生之遗憾。”同时,该图之后还附上《台湾全岛之图》。田岛象次郎不是简单出版“朝鲜地图”和“台湾地图”,而是对原图进行增补,让日本民众更直观详细地了解朝鲜和中国台湾最新地理状况,以配合明治政府“征韩”、“征台”舆论,进而完成林子平“遗愿”。

1879年,伊藤博文巡视东北奥羽地区时特意祭拜“林子平墓”,见其坟墓荒废而新建墓碑,让太政大臣三条实美为之篆额,并刻上斋藤竹堂的《林子平先生传》。他说:“(子平)察海外形势,深究攻守之策,著海国兵谈,三国通览诸书,其意在警醒天下之耳目,以谋绸缪于未雨,而庙堂不察,斥为狂妄,禁锢终身,不得展其抱负。厥后时事一变,世之言海防者,纷纷而起要皆不能出乎子平之范围……余慕子平之为人惜其湮没,于是更树贞石,勒以斋藤维馨(斋藤竹堂)所撰之传,欲使其卓行伟节表著于后世。”伊藤博文作为“征韩论”代表人物,虽受其师吉田松阴影响,但应该读过《三国通览图说》,熟悉林子平提出的侵占朝鲜、琉球、“虾夷”的设想,故对林子平的推崇,与林子平吞并朝鲜的设想紧密相关。

继之,林子平还被列入《高名像传》(1880)、《日本立志编》(1882)和《近世绘本英名传》(1887),其中皆有对《海国兵谈》《三国通览图说》的高度评价,并指出幕府禁止二书流传而使日本错失对外扩张“良机”。此二书在近代多次出版,暗示日本政府不应再错过时机,尽快将“虾夷”、朝鲜、琉球占为己有。同时,因《海国兵谈》和《三国通览图说》的影响力,林子平亦得到明治政府认可。明治政府于1882年6月追赠林子平“正五位”位阶,表彰其思想对日本的贡献。

随着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以及《马关条约》签订,朝鲜脱离以中国为中心的“宗藩关系”,为日本进一步控制朝鲜提供了契机,林子平的“遗愿”得以部分实现。其更在甲午战后被赋予“日本伟人”和“帝国忠贤”称号,明治时人将他与丰臣秀吉并称,肯定他们对“日本帝国”的贡献。不止如此,林子平开拓“虾夷地”而防御俄国的主张,亦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甲午战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使日俄矛盾加剧,日本人意识到此前与俄国签订《桦太千岛交换条约》而放弃“北虾夷”实非明智之举,由此更认识到林子平的“先见之明”。

《日鲁交涉北海道史稿》《日露交涉史》等著作中,皆有对“林子平贡献”的不同表述。前者指出日本与俄国数十年间围绕“虾夷地”交涉的失误,认为明治政府对北部疆域的重视不如林子平,竟未能意识到俄国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的威胁,提议政府组建“北海道义勇团”,拱卫日本北部门户。后者写于日俄战争初期,作者植木直一郎时任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东京振武学校教授。他在书中不仅把日俄战争视为日本抵御俄国南下的“正义战争”,更把“林子平的事迹”作为鼓舞日本士气的素材,以此增强日本人战争必胜的信心。他不只主张日本通过战争完全占领朝鲜半岛,还要夺回《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中放弃的库页岛。由于作者的军方背景,其看法明显代表陆军参谋本部观点,故日本在日俄战争结束后,让俄国割让库页岛的目的便极易理解,也折射出林子平的间接影响。

与林子平同时被明治政府追赠为“正五位”位阶的是佐藤信渊,但明治时人和官方最开始对佐藤信渊的认可,是他在农政学方面的贡献及其著作中凸显的“皇国”思想,“此书(《镕造化育论》)虽固有难信者,亦足知神典古传符于实测之说,合于天地之真理,则不可不嘉尚矣,此予之所以刻而弘传也”。佐藤信渊的农政措施、经济策略以及“皇国”思想等,与明治维新的方案“不谋而合”,故他被明治时人视为“卓见之士”。《混同秘策》亦在1888年由穴山笃太郎出版,农政史学者织田完之为之作序。据称,该书在明治政府要员中有所流传,大久保利通因读此书而在维新初期建言日本定都江户(东京),中海江田议官于1879年向明治政府的大臣、参议供阅此书,力主征韩的西乡隆盛亦熟读此书,但该书未在日本社会广为流传。因此,出版此书的目的是让时人了解佐藤信渊吞并四海、征服万国之志,并特别指出,其《镕造化育论》《天柱记》《垂统秘录》《经济秘录》等皆为《混同秘策》的“羽翼”,进而凸显“混同世界”的雄伟筹略。然而,由于佐藤信渊的对外扩张设想过于宏大,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也认识到日本根本无法完全付诸实践,甚至能否战胜中国亦是“未知数”。因此,他们并未完全采纳佐藤信渊的方案,仍将侵略重心集中在朝鲜,在朝鲜事务上不断试探中国的反应,最终挑起甲午战争。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且割占了中国台湾地区,完成了佐藤信渊侵略设想的一小部分,但《混同秘策》的盛行是在日俄战争之后。日俄战争的胜利,不但使日本占领库页岛南部,还为吞并朝鲜清除了障碍,尤为重要的是,日本人更直接地感受到佐藤信渊超越时代的“卓识”。其中,织田完之和玉利喜造,将佐藤信渊的《镕造化育论》《垂统秘策》《混同秘策》等15本著作,合编成《佐藤信渊家学大要》出版,在出版宗旨中写道:“(佐藤信渊)有绝世之卓识,讲明兵法,举富国强兵之实……苟至经国济民之万策,包罗中外古今,遗算皆详说于各种著书中。恰兴维新大业,立百般制度,豫定今日之经纶,至日清战争、日露战争百战百捷。有此伟略暗地指导我们,将来当成为富赡国土的大经论,皆大有益遗著。”

该合集出版于日俄战争结束后的1906年,此时织田完之对佐藤信渊的评价远超甲午战争之前,将他的富国之策、“混同秘策”等视为“明治日本”内外政策的指导,强调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人看到了“混同世界”曙光,希望日本继续扩大领土,实现佐藤信渊的目标。不止如此,据河上肇记载,他在1908年听闻“佐藤信渊翁功劳表彰会”将于东京召开,遂指出日本社会对佐藤信渊的推崇与《混同秘策》密不可分,而《混同秘策》就是“帝国主义”,但佐藤信渊在明治维新之前已提出日本实现“帝国主义”的重要性,并策划了具体方案。虽然在河上肇视域内,佐藤信渊具有多重形象,但他一针见血指出《混同秘策》中“安抚世界万民”的虚伪性,揭露其“帝国主义”侵略本质。遗憾的是,该认识并未成为当时主流观点,官方和学界在夸大佐藤信渊事功的同时,更是赋予其农政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兰学家、武士等多重形象。

不只是明治时代,《混同秘策》在大正和昭和时代的影响力更是持续扩大。与此前不同的是,日本学者及官方将其中的侵略思想,美化成“产灵神令日本安抚世界苍生”,强调日本救济世界万民的使命。殖民政策学者东乡实在《殖民夜话》中,直接将“混同世界”视为“经济的”、“农业的”、“抚育的”目的,指出其“非征伐”特征,并以占领中国黑龙江为例,认为黑龙江一带五谷缺乏,特将日本奥羽、古志诸州的粮食运至黑龙江,救济当地居民。至于针对朝鲜、中国台湾、南洋依然如此,以日本之“有余”来弥补他们的“不足”,彰显日本民族与国家的“优越性”,而对侵略意涵全然不见。佐藤信渊家乡秋田县教育会编写的《佐藤信渊》中,直接写道:“先生以日本为万国之宗,救济世界万民为日本国民当然之职务,主张宣扬国威、扩张境土,极力标榜大帝国主义……顾虑日本人口的长期增加,立殖民大政策。”该书为普通人物传记,但针对的读者是日本小学校高学年儿童、补习学校学生、青年团员等。编者显然将佐藤信渊的事迹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发挥《混同秘策》“救济世界万民”的重要价值。同时,在伪满洲国成立之后,日本为掩盖侵略中国东北的罪行,将其行为美化成“五族协和的王道乐土”,并把《混同秘策》中“日本安抚世界万民”作为美化侵略的依据。

教育学者上领三郎1934年出版《神国日本与佐藤信渊先生》一书,直接否定《混同秘策》的侵略取向,认为佐藤信渊的根本目的是将东亚各民族融为一体,互助互补,将“产灵神”的教化施及朝鲜、中国满蒙等地,让当地“未开化之民”接受“教化”,实现“日满亲善”。按其解读脉络,日本将“满洲”从中华民国中“独立”出来却未吞并此地,反而建立“满洲国”,正是完成了佐藤信渊“日满亲善”的设想,将天神(“产灵神”)的遗教推行到中国东北,安抚当地民众,奠定日本未来的“东亚大业”。其意在表明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是“抚育”、“教化”亚洲诸国之民,使他们摆脱贫穷落后状况,由此完成“产灵神”交给日本“安抚苍生万民”的重任。

同样的认识亦见于同年出版的《日本教育史》,“因世界各国民众苦于恶政,我国应混同统一世界而救济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认识还见于支撑“东亚共荣圈”的理论中。近卫内阁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1940年7月的《帝国外交方针案》中,首次使用“东亚共荣圈”,代替了此前使用的“东亚新秩序”,成为日本政府新对外方针。据载,“东亚共荣圈”的理想范围是“西至伊朗、伊拉克,东至一百八十度日期变更线,北至满洲、蒙疆、中国边疆地,南至新西兰、澳洲”,小范围则是“满洲、中国、缅甸、泰国、佛印(法属印度支那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引者注)、兰印(荷属东印度——引者注)”。为让日本民众深入了解官方提倡建立的“东亚共荣圈”,松冈洋右在1940年10月特意编写《兴亚的大业》,强调大和民族肩负天神赋予的“人类救济”使命。

在松冈洋右看来,日本人从明治时代就将使命付诸实践,从“征韩论”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韩合并,再到九一八事变、国联脱退、七七事变,都是为了完成“人类救济”的兴亚大业,将日本“皇道”从“极东”扩展至亚洲、从亚洲扩至全世界,但日本目前首要任务是建立小范围的“东亚共荣圈”。因此,他直接说出其目的:“为了全东亚民族、全亚细亚民族、全有色人种的解放之崇高目标,为了日满支三国的歃血结盟……皇国日本的大理想实是世界人类的救济。在此大理想指引下,东洋精神文化会同满支两国,誓要相携迈进新世界文化的建设,三国缔结金刚不坏之同盟。”从中可知,松冈洋右的核心观点为“救济世界人类”,与《混同秘策》的“安抚世界万民”主张如出一辙,由此折射出佐藤信渊思想及其“解读者”对他的影响。如果说上领三郎等代表的是日本学界的取向,松冈洋右则反映日本官方舆论。换言之,日本政府已把“救济世界人类”作为侵略他国和建立“东亚共荣圈”的“合理性”依据,从而掩盖了《混同秘策》扩张征服的思想取向。正因如此,《混同秘策》在太平洋战争后多次再版,并被收入《皇国精神讲座》中,佐藤信渊甚至被尊为“东亚皇化圈”(即“东亚共荣圈”)“先驱”。

由上可知,日本自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无论官方还是学界,都反复强调《混同秘策》的设想,是欲将“产灵神”的教化施及“世界万民”,完成“产灵神”交给日本的重任,使“日本建设满洲国,从华北直驱华南华中,更张鹏翼于南海。然而,佐藤信渊的企图并不止于东亚的皇化,更涉及世界新秩序建设”。是故,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最终被解读成皇国“解救世界”的使命,由此清除英美对东亚诸国的殖民统治,进而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新秩序,为其发动系列战争找到“合理”依据,完全掩盖了侵略本质,给亚洲诸国带来深重灾难。

结  语


并河天民、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渊等的对外扩张理论,形成原因比较复杂。表面上看,他们主要是在应对日本内外危机的前提下提出扩张方案。然而,考察江户思想史发现,无论是朱子学派、古学派,还是阳明学派、兰学派,皆是深受外来思想(中国儒学、兰学)影响而在日本先后形成的学派,绝不是儒学或兰学在日本简单地“传播”和“复制”,而是外来思想不断被新解、改造,进而融入日本思想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江户学者还将关注点转移到“神道”、“神代”等日本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派的登场,使以“复古神道”为核心的日本本土思想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由“神话”变为“信史”,而儒学、佛教却成为国学派解构和批判的对象,兰学则成了国学的附庸。这意味着江户思想史的走向,是日本学者逐步脱离“外来思想”、建构“本土思想”的过程。实际上,江户学者对外扩张设想的发展脉络亦是如此,最先是古学派提出掠夺土地和人民的建议,继之为兰学派的“积极防御型”和“重商殖民型”扩张设想,最后“集大成”于国学派提议的“神国征服型”的侵略万国主张,从侵占日本周边国家开始,最终扩展至全世界。

除“占领中国全部领土”和“混同世界万国”的目标外,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渊等的对外扩张计划在近现代日本变为现实,具体步骤为: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并迫使朝鲜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1905年,日本因日俄战争获胜,通过《朴茨茅斯和约》将库页岛南部(北纬50度以南)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占为己有,进而加紧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侵略;1910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全境;1918—1922年,日本趁俄国十月革命之机,出兵西伯利亚,占领库页岛北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仅侵占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大片领土,还扶植汪伪政权;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西太平洋诸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缅甸等东南亚诸国。

虽然以上侵略战争时间跨度近70年,且每场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目的等各有差异,但从江户学者对外扩张设想层面考察,其扩张理论不仅引起日本近代以来各类人士强烈关注,还影响了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从舆论层面刺激日本社会的侵略野心。可见,这些战争绝非孤立个案,而是递进式完成江户学者的对外扩张设想。正因如此,日本自明治时期至二战结束发动的系列战争应被视作一个“整体事件”—— “七十年战争”。也就是说,江户学者的对外扩张主张虽只停留在设想和策划层面,但在日本近代被发酵、放大,并与西方思想融合,成为日本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论依据。

(作者董灏智,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历史研究院韩东育工作室成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乔尔玛烈士陵园,独库公路的丰碑

红色“看风者”——无名英雄蔡威的故事

透过“国家名片”看1978年以来的中非友谊

古代潮人穿搭指南

习近平复信中提到的飞虎队老兵,当年他们在江苏有怎样的故事?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江小涓:我对2024年增长动能的基本思考(全文)抢占用户时间越多,赚钱也越多。中国车在澳销量飙涨75%!专家:很快将取代日本车的地位!路边的野花江顺科技IPO过会:年营收8.9亿 张理罡控制60%股权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成本思维”许准:他亲手创造了“后冷战”时代,却为何走向美国霸权的对立?聚焦丨数说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年:外贸促稳提质 对外资吸引力增强北美天气大热【财闻联播】国防部:日本不要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涉及加沙110万人,中方表态年度盘点④|盘点大模型时代的中国制造:硬件界的下一个热点?不到赤道非好汉——巴西BR174公路纪行50位哲学家思想跨年:认识世界的8个维度数据科学理论专场:前沿数据科学理论在各领域的应用 | 第16届中国R会议暨2023X-AGI大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联学联建活动贺荣在华东政法大学调研时强调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许家印的命运令人无限感慨:房地产草莽扩张的时代落下帷幕1元店将变5元!加拿大Dollarama宣布涨价扩张计划!执行官:无能为力只能提价百姓话思想|“把机器人普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民法典担保制度施行前上市公司未予公告的对外担保效力探究——基于类案裁判的实证分析最航运 | 刚刚!中国9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你的内衣该换了!穿它大胸不下垂,小胸不外扩,舒适到不想脱...蕉内最大门店落地青岛,为大店扩张打好“样板”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摘要)不断扩张的光刻巨头ASML,为什么总部在一个4.5万人的荷兰小镇?学习笔记 | 领袖文化思想的重点内容,以及重要思想四个层次的规范表述华人常去的蓝山度假村遭收购!耗费18亿大规模扩张!6001 血壮山河之随枣会战 “和平运动 ”1在社会思想舆论大分裂时代,恪守良知、探究真相访谈杨乐:改革开放前夕和初期,中国数学的对外交流 | 旧文重读短视频“拯救”淘宝?GMV贡献降了,但用户时长增加了从人工智能时代的“剩余价值”,看“理论创新”的迫切性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用思想与行动助力中国教育进步 | 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23年年会落幕学习平台|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余永定:应采用扩张性政策来刺激经济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