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大部分「自伤」的孩子不是想死,而是想活

大部分「自伤」的孩子不是想死,而是想活

健康

自伤,单单是敲击这两个字,或是提及它,都足以让人惶恐不安。

绝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作为家长无法理解:为什么会伤害自己,不疼吗?

而目睹或经历了孩子自伤行为,父母更是难以接受,为什么是我的孩子?他们怎么了?



01

什么是自伤?

自伤的定义核心在于对躯体的伤害行为。部分官方术语的全称为「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即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的故意自我伤害行为。


这些伤害行为的类型较为多样,即包含常见的身体割伤,伤口通常位于较容易遮掩的部位,如大腿上部、内侧、手腕、手臂内侧、手肘内侧等较为隐秘的部位;还包含刻意的刺激性危险性行为、无保护的性行为等。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自伤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我国学者的研究显示国内青少年自伤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检出率高出部分西方国家,而青春期是自伤的高发阶段。


区别于有目的的自杀,自伤的发生率是有意图自杀的三倍。虽然有学者曾认为自伤与自杀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是我们仍需要认识到大多数自伤的人并不想要结束生命。




02

自伤发生的特点

1. 自伤有较高的重复性,首次出现自伤行为后大多数自伤者会选择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反复进行自伤,甚至有部分学者将自伤归为高度成瘾行为。这也使得自伤的早期干预与预防显得尤为关键。


2. 自伤行为发生前往往经历了较为激烈的情绪困境,这些困境既包含可见的困境如激烈的冲突、挫折性事件等;也包含隐性困境,如情景唤起的创伤性体验。而后者通常更难以被识别和理解。


3. 并非所有自伤行为都在自伤者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有部分自伤情形会出现解离性状态,即自伤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伤害自己。


因此当我们惊慌地看到孩子们的伤口,而他们却矢口否认时,不要急于把这些否认当作撒谎,解离状态下的自伤往往有着更为复杂的病理性因素,这意味着需要花更持久的时间,更多的关注以与自伤者重建情感连接,帮助他们停止伤害。


4. 自伤后往往伴随放松、满足与麻木感。


5. 大多数自伤者对自伤本身持有较为矛盾的体验,在情绪释放的同时常常伴随着污名化、伤疤裸露等带来的羞耻感。因此许多自伤者在自伤后会极力掩盖伤疤,尽可能清除自伤的痕迹。





03

重新看待自伤

大多数自伤亲历者认为,伤口与流血能在自伤的片刻起到安抚与释放压力与痛苦,并重新获得掌控感,并报复想象中愤怒的对象。自伤者的情绪体验极为痛苦、敏锐。


这也使得我们在最初接触自伤的青少年时首先要摒弃批评与指责,将一个个伤口看作是无声的言语,而自伤者正以这样疼痛的语言表达着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自伤是痛苦的表达与求助的信号。




04

自伤发生的原因

1. 生理原因


所谓青春期的不成熟首先体现在大脑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尚未成熟。在大脑的四个区域中负责高级执行功能的额叶在青春期尚处于发育之中,其成熟度一直到 20 多岁才能达到。额叶是自我意识的来源,产生顿悟,作出判断并规划未来。额叶同时让我们具有评估危险的能力。额叶的尚未成熟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易冲动,难以沟通,并且更容易寻求刺激性与危险性行为。


负责情绪掌控与调节的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非常容易受到性激素与肾上腺素的影响,不成熟的杏仁核也是导致青少年情绪不稳定的一大因素。


2. 心理因素


自伤,尤其是习惯性自伤已形成一个正向反馈:压力→自伤→释放与放松→下一次继续使用这一方式。习惯性自伤会逐渐提升人体的疼痛阈值,从而使得恐惧与疼痛感减少,最终导致身体疼痛管理系统受损,自伤也就变得更为容易。


与此相关,为了更为多的寻求刺激,再次体验放松的感觉,许多人会选择增加自伤的强度。


其次,自伤虽并未被归入 DSM-IV 的诊断系统,但青少年在从事自伤行为期间很可能已经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因此自伤行为被发现后需要进行相关的评估。


自伤者往往具有较低的自尊体验,缺乏安全的依恋关系。依恋关系的受损使得个体无法与他人建立有信任感与支持性的关系。自伤,尤其是习惯性自伤的发生往往已经历经一个过程。


大多数自伤者与重要养育者缺乏有效真诚的沟通与良性的亲子互动。Novick 提出情绪的调节力亦如肌肉的力量,需要在漫长的养育过程中通过情绪识别、命名、表达、理解、涵容等复杂的交互过程中慢慢形成。而大多数自伤者往往在此前并未形成较为灵活的内在情绪调节系统。


除此之前,部分经历过虐待与霸凌者会逐渐以自伤作为重要的防御机制,通常他们会用身体疼痛来抵御情绪痛苦;或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转移或表达对他人的愤怒。有时自伤也会成为自我惩罚的手段,用以抵抗内心深处对无法接受的想法与感受的内疚感。


《狗十三》


3社会与亚文化影响因素


青春期是寻求群体与同伴认同的重要时期。即使在现实生活中被集体边缘化的孩子仍然渴望建立联系。


一些青少年通过社交网络、虚拟世界等互联网媒介寻找与自己有过类似体验的人。分享彼此的经历能够增强一部分共情的体验,而「不止我一个」的感觉也让自伤者的孤独感与羞耻感得以一定程度的缓解。而在一个具有认同性的环境下自伤行为更容易被相互效仿、蔓延,从而使得自伤一定程度上在圈子内被正常化、常态化。




05

自伤的易感人群


自伤的出现与以下议题息息相关:


▨ 早年养育中的忽视与暴力;

▨ 性侵、重大疾病等创伤性体验的;

▨ 人际关系破裂;

▨ 霸凌,包含身体、言语以及网络霸凌;

▨ 深陷家庭冲突之中;

▨ 不良的亲子关系与依恋模式;

▨ 低自尊体验与完美主义要求;

▨ 直接或间接接触自伤的相关资源;

▨ 缺乏有效的内在情绪调节机制。




06

早期自伤的识别与预防


早期的自伤行为往往有迹可循,当出现如下现象时,家长需要保持警惕:


▨ 身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划痕,天热了却仍然穿着长袖,刻意避免裸露胳膊与腿;

▨ 突然出现在手臂上的腕带或手腕装饰物,且很少摘下;

▨ 在网络搜索自伤相关的词条;

▨ 突然出现在手腕处、关节处的纹身;

▨ 刻意隐藏起来的尖锐物品;

▨ 出现人际退缩与人际回避,且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

▨ 饮食与睡眠问题;

▨ 情绪上的异常波动,如焦虑、沮丧或突然的情绪爆发;

▨ 其他有别于以往的状况。




07

自伤的应对


1不否认,不回避


父母在最初发现青少年自伤是往往既震惊又难以置信。一部分父母会在面对伤口时本能的对自伤行为本身进行否定,如「ta 只是不小心划伤的」「这一次很特别,之后就不会再发生了」。


这种否认并非出于不关心,而是自伤带给父母的震撼远远超出了父母情绪可承受的范围。在事发当下父母会借助否认来抵御这些震撼带来的痛苦与恐惧。然而自伤作为极端的交流与表达,它的终极目标并非为了疼痛,而是求助。回避将会错失求救信号的接收。


自伤者的心理事实往往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自伤者的内在已经存在较多的对人际关系、情感互动与情绪理解等歪曲的认识。因此否认与回避往往会被自伤者感知为漠视与拒绝。从而强化了自伤者的低自尊、无价值的体验。


此外,虽然自伤者会尽可能的掩盖伤口,但却并不代表内心的伤痛不希望被看到。他们掩盖的是羞耻感,而并非想要掩埋痛苦本身。


 《梅尔罗斯》


2避免负性解读、指责与相互指责


一开始面对自伤,最难的是不去指责任何人。既不指责孩子,也不指责其他养育者。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问题的替罪羊,而是真正了解孩子自伤的原因。


避免用指责性、强制性的方式回应孩子,如:


▨ 你在用这种方式威胁我吗?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么做是不孝顺;

▨ 你怎么能够这么做?

▨ 如果你在这么做,我将会……(为阻止自伤而进行的惩罚式的威胁)

▨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绝大多数青少年并不清楚和理解自己自伤的深层因素,而这些原因需要大家共同探寻)

▨ 你一定是受到了 *** 的影响;(虽然青少年受环境与同伴的影响很大,但将原因转向外很可能会忽视了自伤者最重要的内在情绪困境)

▨ 立刻交出你的工具,停止这个行为。(安全是前提,然而强硬的态度只会让自伤行为变得更为隐蔽。)


此外,父母之间也要避免对彼此的相互指责。应对孩子自伤,父母本身需要成为彼此支持者。能用语言交流意见、澄清误会、传递共情对孩子而言也会是很好的示范,有利于重建内心安全感,增强孩子应对情绪困境的信心。


3警惕过度内疚,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


面对孩子的自我伤害,父母往往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然而过度的内疚会妨碍父母近一步理智的思考该以何种方式更好的帮助孩子这一重要议题。


过度内疚可能出现的问题:过分满足孩子不合理诉求;放弃父母的权威性与重要性;让渡父母的责任,认为自己很糟,应当由他人接管自己的责任。父母需要知道即使孩子身处痛苦、即使自我隔离,整日标榜自由独立,父母对孩子而言仍是那个需要在场的最重要的人。


父母需要理智的思考什么能够真正的帮助孩子,而这些事,自伤的孩子可能一开始会反复拒绝,如健康的饮食;合理作息;必要的医学或心理咨询干预;收起青少年身边可用于自伤的利器等。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往往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技巧与方法,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共情是前提,协商保护措施的核心是向孩子传递:我希望我能够更好的理解你的痛苦,更加希望我能帮你以更安全的方式表达你的痛苦、缓解你的苦楚。


4耐心重建具有信任感的亲子关系,恢复良性沟通一定会经历反复的冲突


自伤问题应对都将通过沟通而最终达成。然而这一沟通往往会经历漫长的尝试、挫败、再尝试、磨合……这一反反复复的过程。为最终实现关系的重建,父母需要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


一次深入的交谈就能带来改变 → 问题的累积并非一日,解决也非一两次深入交流就能实现。交流暴露出的问题是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与反思的出发点。


只要停止批评开始传递共情就能带来改变 → 只有共情是不够的。停止批评是为了给我们带来反思空间,共情能够促进家庭成员内部可能的合作。


有了关心自伤就能立刻停止 → 自伤发生前自伤者往往经历了较为激烈的情绪体验。当最初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来时,自伤行为很可能还会发生。此时一方面不要急于否认已经建立起的良性互动的价值;另一方面关注在当下刚刚发生的自伤行为:自伤发生前你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死亡诗社》


5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青少年自伤者以及自伤者的家庭面临着非常痛苦、挫败、令人沮丧的局面。然而很多时候自伤者与父母都会面临较为有限的认知。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能够提供比家庭内部应对更为安全的应对方式。


其次,需要合理看待专业的帮助,对求助设置合理目标。求助并非在于专业人士掌握了结束痛苦的万能方法。上述自伤原因在一个个自伤者面前仍然会显得较为笼统。每一个自伤者都是一个拥有丰富灵魂的独立个体。


专业的帮助一方面帮助父母重新获得胜任力,以及更为有效的沟通力、理解力与执行力,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帮助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能够帮助自伤者以及自伤者的家人重新认识和理解自伤行为;重新理解这个独特的个体。找到自伤者进行自伤行为的独特的内在因素,理解自伤的潜意识驱动力,情绪的意义,尝试建立新的情绪调节方式,获得更有弹性的情绪调节能力。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专业人士并不能取代父母。自伤的青少年虽身处绝望,但他们仍未放弃对未来的希望。他们也绝非希望用自己的绝望来击退父母。青少年自伤将会是父母重新反思养育方式与调整养育策略的关键时刻。



作者:高侠丽咨询师
编辑:江湖边
责编:kuma
封面:Salon Salomé

压垮我的不是一根稻草,而是无数沙粒

想拥有一个「专业伙伴」来解决心理困扰

却因价格还未下定决心开始

推荐尝试50元起的低价心理服务

【简单心理】公众号回复【低价服务】预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好文回顾 | 你是想要一个“伪学霸?还是想要一个“真自控”的孩子?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具备这种特征的婚姻更能长久,不是爱也不是性,而是——加拿大各省大学费用出炉!最贵的不是安省也不是BC省,而是这!中国唯一没有农村的城市,不是上海,更不是北京,而是它!人到中年,最大的绊脚石不是金钱、不是婚姻,而是......突发「至少22人死60伤」美国枪械教官「大开杀戒」警方警告:锁好门!现场画面曝光!孩子最怕面对的,不是厌学、不是父母离婚,而是……Close to you“色斑”最怕什么?不是柠檬,也不是生姜,更不是医美,而是……优秀无法吸引一个人,「创伤」才会清华教授一句话揭露教育真相!真正拉开孩子的差距不是家境,而是...10 rules of publishing婚姻幸福的秘诀:不是忍,不是作,而是……24.98 万元起,华为智选首款轿车发布,拆分「灵魂」的华为汽车孤注一掷江泽民的反思:见事太迟微博万转:跳槽被问离职原因?高情商的人不直接回答,而是想清楚这2个问题“见多识广”和“少见多怪”的孩子,究竟差在哪儿?不是金钱,而是……AMC8和小托福多少分「上海三公」才能上岸?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家境,不是智商,而是这4件事血脂检测和治疗目前的guideline----白辛苦网友看过来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真正能给自己撑腰的,不是家人,不是贵人,不是朋友,而是…男子出轨致情人怀孕,担心逼婚杀害抛尸,结果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他的章子怡、汪峰官宣离婚:婚姻最可怕的不是出轨,不是冷淡,而是这件事孩子能不能成学霸,影响最大的不是智商,不是学校,而是…最摧毁婚姻的不是贫穷、不是无性,而是这4个字最好的养生,不是运动,不是睡觉,而是食疗!朋友家12岁儿子从15楼跳下后,我才顿悟:这一代孩子不是脆弱,而是……40岁吴昕“失业”现状惊人!女人最大的靠山,不是男人,不是美貌,而是……普通人提升颜值最快的办法,不是医美,不是化妆,而是……清华硕士在卫生间猝死,惊醒无数父母:一个孩子最该迈过的坎儿,不是成绩,不是学历,而是......西南院(三)文革記憶中国要干一件新的大事,一群国家将受益,而最大的变量不是美国,而是…“色斑”最怕什么?不是柠檬,也不是生姜,更不是医美,而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